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通过对近年来河北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查,针对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地域等情况进行系统统计与分析,并对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满意度进行调查,旨在为高职工作者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就业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高职农林 就业现状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农林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向社会输送了大量农林人才,但是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岗位、就业对口率状况、就业满意度是园林教育者较关注的问题[1],[2]。为充分了解高职农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笔者对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林专业2010-2013界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满意度调查。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现开设的农林专业有园林技术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笔者以2010-2013年该校农林专业四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为依据,对毕业生就业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发放问卷和随机抽样电话访谈法,调查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
一、毕业生就业率
就业对高职院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到学校今后招生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同时就业率也是上级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2010-2013年农林专业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86.4%、94.4%、89.6%和92.5%(表1),2011年比2010年高了8%,2012年比2011年有所下降,2013年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总的来看,这四年的就业率相对稳定。
表1 2010-2013年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比较
二、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由表2可看出,2010-2013年,平均每年有75%以上的高職毕业生走向了三资、中小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其中以民营股份制和个体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吸纳较多,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已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而毕业生向往和追求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少。
近年来,每年到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人数的绝大多数,分析其中原因,我们认为:一是因为非国有企业的岗位需求量增多,二是因为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理念符合非国有企业的用人特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是以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技能训导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而非国有企业在用人观念上特别注重实用,要求专业扎实,技术过硬,上手快,这种人才培养与用人标准的高度吻合,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大量流向非国有企业,成为其发展与壮大的生力军;同时说明人们的就业观念已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改变,学生不再固定在国有单位就业,那种认为“只有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就业才是就业的观念”在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中已经不复存在。
表2 2010-2013年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比较
三、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
专业对口率是反映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结合度的重要标准。由表3可看出,2010-2013年毕业生对口就业人数比例分别为68.4%、56.9%、36.7%和53%,在2012年对口就业人数所占比例出现下降;转行人员比例2010-2012年呈现递增趋势,2013年又有所回落。总体来说,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有待提高。
表3 2010-2013年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比较
四、毕业生就业区域
从2010-2013毕业生就业区域可以看出(表4),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稳定,基本以河北省为中心,平均就业人数比例为78.1%,北京市16.75%,天津市3%,其他省份2.4%,由此可见,毕业生集中分布河北省各地市和北京市范围内,天津和其他省份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少,这种趋势容易促使该区域人才需求的饱和,因此,应鼓励学生扩大就业区域。
表4 2010-2013年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比较
五、毕业生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反映就业机会的可得性、工作稳定性、工作场所的尊严和安全、机会平等、收入、个人发展等有关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概念[2]。它主要通过多种指标的综合,从总体上反映就业质量的优劣。本文从毕业生就业的工资待遇、就业稳定性、岗位自我满意度、岗位与能力相适度等方面评价我院农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就业的工资待遇
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林专业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的工资水平在1000元~1200元的占到了毕业生的70%,1200元~1500元的比例为20%,1500元~2000的比例为10%;其中前两种工资待遇的单位一般管吃住,后一种工资待遇的只管住或吃住都不管。实习期满转正后工资水平一般能增加400元~500元。学生普遍认为农林专业的对口工作与其他专业相比工资偏低,自己付出的劳动和薪金之间存在差距。农林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室外的园林植物的栽培、养护及种子的生产和销售,劳动强度大,这是造成前面学生转入其他行业工作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就业的稳定性
根据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方法,就业的稳定性可以用一个人将一个工作保持6个月以上的可能性衡量,具体计算时,可以用一个人做过的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或更换工作的次数来度量。就业越稳定,就业质量越高。
在对毕业生的调查访谈中发现,工作后未跳槽过的毕业生占46.87%,53.13%的毕业生都有过1至3次的跳槽经历,跳槽原因大部分为待遇低,工作不如意,工作劳动强度过大,自主创业,等等。而从未换岗的这部分毕业生中,大多数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人才或中层领导。
(三)就业的满意度
通过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发现(表5),有51.7%的毕业生对目前就业情况较满意,有37.5%的毕业生持不满意态度,这可能由于这部分毕业生工资水平低,付出劳动和工资回报之间缺乏公平性。有90.62%的毕业生对工作环境持满意态度,92.62%的毕业生对职场发展空间持满意态度。这说明农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较高,对学生的今后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表5 农林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
(四)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缺乏认识
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在工作中自身最缺乏的能力排序依次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承受压力、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有46.8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较缺乏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这也是目前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相关工作的经验和实习体验。另外,28.1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承受压力、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21.86%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缺乏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2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能力。由此可见,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缺乏其他方面的职业能力。
(五)学到知识与市场需求相符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25.81%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市场需求完全相符,61.29%的毕业生认为符合程度一般,还要加强,12.90%的毕业生认为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不相符。
六、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50.5%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有效就业信息的,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推荐、举行的招聘会对学生来讲针对性强,帮助较大,有效性较高。因此,为保证毕业生成功就业,学校应当尽可能地举行校内招聘会;其次是政府办的人才市场、媒体网络、亲友关系网,分别占16.2%、16%和12.7%。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等媒体无形招聘市场的快速发展,毕业生利用网络等渠道就业的数量在增加,而每年各地舉办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仅有4.6%的毕业生获得有效信息。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结果?仔细分析,个中原因十分明显,动辄上万人规模的毕业生专场招聘,其新闻效益远高于就业本身,“造势”功能远高于就业签约,一些企业进场设摊,与其说是招聘人才,不如说是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在这种大型招聘会上,一些单位执迷于高学历,声明专科生免谈,令高职毕业生望而却步。因此通过所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获得的就业信息效度不高也就一点也不奇怪。
参考文献:
[1]蒙志辉,张黎,韦媛等.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对策[J].农业教育研究,2010(1):34-36.
[2]李卫芳.高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5):59-60.
关键词: 高职农林 就业现状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农林发展的人才培养基地向社会输送了大量农林人才,但是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就业岗位、就业对口率状况、就业满意度是园林教育者较关注的问题[1],[2]。为充分了解高职农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及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就业工作,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笔者对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林专业2010-2013界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并对部分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满意度调查。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现开设的农林专业有园林技术和种子生产与经营专业,笔者以2010-2013年该校农林专业四届毕业生就业信息登记表为依据,对毕业生就业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发放问卷和随机抽样电话访谈法,调查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和获取就业信息的途径。
一、毕业生就业率
就业对高职院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毕业生的就业率直接影响到学校今后招生的生源数量和质量,同时就业率也是上级主管部门对高职院校评估的一项重要指标。2010-2013年农林专业4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分别为86.4%、94.4%、89.6%和92.5%(表1),2011年比2010年高了8%,2012年比2011年有所下降,2013年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总的来看,这四年的就业率相对稳定。
表1 2010-2013年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率比较
二、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由表2可看出,2010-2013年,平均每年有75%以上的高職毕业生走向了三资、中小企业等非国有企业,其中以民营股份制和个体企业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吸纳较多,企业特别是非国有企业已成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而毕业生向往和追求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需求越来越少。
近年来,每年到非国有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占就业人数的绝大多数,分析其中原因,我们认为:一是因为非国有企业的岗位需求量增多,二是因为高职教育培养人才的理念符合非国有企业的用人特点,高职教育培养人才是以能力为中心,以职业技能训导为依托,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而非国有企业在用人观念上特别注重实用,要求专业扎实,技术过硬,上手快,这种人才培养与用人标准的高度吻合,使得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大量流向非国有企业,成为其发展与壮大的生力军;同时说明人们的就业观念已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生改变,学生不再固定在国有单位就业,那种认为“只有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就业才是就业的观念”在当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观念中已经不复存在。
表2 2010-2013年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比较
三、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
专业对口率是反映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结合度的重要标准。由表3可看出,2010-2013年毕业生对口就业人数比例分别为68.4%、56.9%、36.7%和53%,在2012年对口就业人数所占比例出现下降;转行人员比例2010-2012年呈现递增趋势,2013年又有所回落。总体来说,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较低,有待提高。
表3 2010-2013年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比较
四、毕业生就业区域
从2010-2013毕业生就业区域可以看出(表4),沧州职业技术学院农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区域稳定,基本以河北省为中心,平均就业人数比例为78.1%,北京市16.75%,天津市3%,其他省份2.4%,由此可见,毕业生集中分布河北省各地市和北京市范围内,天津和其他省份就业的毕业生比例少,这种趋势容易促使该区域人才需求的饱和,因此,应鼓励学生扩大就业区域。
表4 2010-2013年农林专业毕业生就业区域比较
五、毕业生就业质量
就业质量是反映就业机会的可得性、工作稳定性、工作场所的尊严和安全、机会平等、收入、个人发展等有关方面满意程度的综合概念[2]。它主要通过多种指标的综合,从总体上反映就业质量的优劣。本文从毕业生就业的工资待遇、就业稳定性、岗位自我满意度、岗位与能力相适度等方面评价我院农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一)就业的工资待遇
通过对毕业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农林专业毕业生刚参加工作的工资水平在1000元~1200元的占到了毕业生的70%,1200元~1500元的比例为20%,1500元~2000的比例为10%;其中前两种工资待遇的单位一般管吃住,后一种工资待遇的只管住或吃住都不管。实习期满转正后工资水平一般能增加400元~500元。学生普遍认为农林专业的对口工作与其他专业相比工资偏低,自己付出的劳动和薪金之间存在差距。农林专业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室外的园林植物的栽培、养护及种子的生产和销售,劳动强度大,这是造成前面学生转入其他行业工作的一个主要因素。
(二)就业的稳定性
根据国际上比较常用的方法,就业的稳定性可以用一个人将一个工作保持6个月以上的可能性衡量,具体计算时,可以用一个人做过的工作的平均持续时间或更换工作的次数来度量。就业越稳定,就业质量越高。
在对毕业生的调查访谈中发现,工作后未跳槽过的毕业生占46.87%,53.13%的毕业生都有过1至3次的跳槽经历,跳槽原因大部分为待遇低,工作不如意,工作劳动强度过大,自主创业,等等。而从未换岗的这部分毕业生中,大多数已成为单位的骨干人才或中层领导。
(三)就业的满意度
通过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发现(表5),有51.7%的毕业生对目前就业情况较满意,有37.5%的毕业生持不满意态度,这可能由于这部分毕业生工资水平低,付出劳动和工资回报之间缺乏公平性。有90.62%的毕业生对工作环境持满意态度,92.62%的毕业生对职场发展空间持满意态度。这说明农林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较高,对学生的今后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表5 农林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调查表
(四)毕业生对自身能力缺乏认识
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在工作中自身最缺乏的能力排序依次是: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承受压力、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活动、人际交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有46.8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较缺乏相关工作或实习经验,这也是目前应届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学校应加强学生相关工作的经验和实习体验。另外,28.1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及承受压力、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21.86%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缺乏与人沟通协调的能力;25%的学生认为自己缺乏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能力。由此可见,大多数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的不仅是专业知识和技能,更缺乏其他方面的职业能力。
(五)学到知识与市场需求相符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25.81%的毕业生认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市场需求完全相符,61.29%的毕业生认为符合程度一般,还要加强,12.90%的毕业生认为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不相符。
六、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的途径
在被调查的毕业生中,50.5%的学生是通过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获得有效就业信息的,这表明: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的推荐、举行的招聘会对学生来讲针对性强,帮助较大,有效性较高。因此,为保证毕业生成功就业,学校应当尽可能地举行校内招聘会;其次是政府办的人才市场、媒体网络、亲友关系网,分别占16.2%、16%和12.7%。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网络等媒体无形招聘市场的快速发展,毕业生利用网络等渠道就业的数量在增加,而每年各地舉办的毕业生专场招聘会,仅有4.6%的毕业生获得有效信息。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一结果?仔细分析,个中原因十分明显,动辄上万人规模的毕业生专场招聘,其新闻效益远高于就业本身,“造势”功能远高于就业签约,一些企业进场设摊,与其说是招聘人才,不如说是完成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在这种大型招聘会上,一些单位执迷于高学历,声明专科生免谈,令高职毕业生望而却步。因此通过所谓毕业生专场招聘会,获得的就业信息效度不高也就一点也不奇怪。
参考文献:
[1]蒙志辉,张黎,韦媛等.高职院校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对策[J].农业教育研究,2010(1):34-36.
[2]李卫芳.高职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1(5):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