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现代环境科学中一个重要部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立足于分析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现状,针对现状提出其未来发展方向,以为该项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建议。
[关键词]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X-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28-01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今天,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环境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属于环境科学中的重要一类。社会和政府部门对于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日趋重视,本文通过对其现状和发展的分析,指出该技术现存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现状
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中级阶段,主要表现为:第一、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还不能与现有环境实际状况完全匹配,整体上未形成完整框架。相对于环境保护需要而言,环境监测的污染指标滞后,监测技术针对性不强,不能覆盖主要种类的污染物 监测需要。此外,受资金和人力的限制,我国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频次较低,仅对于大气、水等有例行污染监测,却不能全方位涵盖一定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这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全面了解该地区的环境质量情况。最为重要的一点,表现在环境监测与治理上的被动,这种被动表现在针对企业排污行为上,总是不能及时发现制止,而依赖于通过社会渠道获取信息,导致一定滞后性。
第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在手段和设备上的落后。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一定程度上依赖监测治理手段和相应配套设备上的先进。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中,对于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缺乏严密的程序,也缺乏严格的分类化管理,更缺乏统一的监测标准,导致实际监测中各地做法不一,结果不能划一。许多治理技术多年来未进行更新,面对新型污染物,难免束手无策。此外,由于各地环境监测与治理相关配套设备往往较为昂贵,先进的监测、治理手段要实施,成本也较高,所以许多地方未能及时更新这些设備,导致了在突发性情况出现后,无法及时处理,遏制污染扩散和有效防治污染。
2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展望
针对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以及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现状,结合发达国家目前的发展。笔者以为,结合我国现实环境状况,积极吸取国外成功经验,“防治走在污染前面”是一条总原则。不断提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达到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则是我们应努力发展的方向。对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建立标准化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制度
环境监测与治理在环境保护中至关重要,而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建立一套全国大部分地区能统一使用的标准化制度。
由于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的规范化中起着基础作用,环保部门首先要以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作为管理依据,其次才能针对污染问题运用相关的治理技术。所以,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就在于标准化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对此,可以参考发达国家已富有成效的相关制度,从双方的差距中寻找突破口,去进一步改善,同时结合我国现有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制度,不断改进,国家和地方都要投入相应资金、人员,来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制度,特别是该制度要具有一定开放度,要对尚未充分预料到的新类型污染物留下一定规范空间,比如:有机污染物、辐射污染物等,从而为现行的环保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提供相关执法依据。
2.2 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上的连续性与科学性
地方和国家对此投入的大量资金也一定要有针对性,能够真正对阵下药。所谓的连续性,是指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无论是在工作周期还是技术水平的提升上,都要稳步、连续、积极,不能被动和时断时续,而要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坚持下来。所谓的科学性,则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监测因子,根据地区不同污染物产生的有害状况、浓度,选取危害较大、适合监测以及有必要监测的种类纳入到监测范围内,力求以特征性指标代替综合性指标,使监测指标更为细致合理,从而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使监测结果更具科学性;其次,对于检测对象中的各种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要随时加以掌握,形成动态监测,准确、及时反映城市内的环境质量;再次,在监测得到结果后,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要注意重视毒源、毒理,在治理上要及时从源头解决,这就要求治理技术上要重视毒理生物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经验,将之结合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使治理技术更富实效;最后,对于检测数据和治理技术,要及时总结相关数据,进行理论研究,综合分析评价,从而为下一阶段工作展开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2.3 要形成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应急预备案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能力的评价因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其对于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处理是否得力。同时,在该事故出来后,对于同来环境突发事故的日后发生,应急预备案是否有效。
目前,地方相关环保部门,对于环境事故的应急预备案往往准备不足。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环保部门要立足于此点,大力推进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对于应急预备案形成的支撑,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综合制作应急方案,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都不可或缺,从而建立在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治理技术的富于针对性上,加强地方环境事故的应急机动能力。
3 结语
总之,作为现代环境科学中一个重要部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应立足于其不足点,针对我国现实状况,积极寻求应对措施,找到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最终实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邦灿,费龙.现代环境监测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 李国刚,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7(9)
[3] 普布央金,次仁央金,尼玛卓玛.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 [J]. 西藏科技. 2014 (11)
[4] 郭小颖.水中总氮测定有关问题的探讨 [J]. 科技资讯. 2014 (29)
[5] 穆肃.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数据质控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J]. 科技资讯. 2014 (29)
[关键词]环境监测;治理技术;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X-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6-0228-01
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经济的今天,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伴随着环境保护工作成为社会建设中的重中之重,环境科学技术迅速发展起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属于环境科学中的重要一类。社会和政府部门对于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日趋重视,本文通过对其现状和发展的分析,指出该技术现存的问题和发展的方向。
1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现状
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中级阶段,主要表现为:第一、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还不能与现有环境实际状况完全匹配,整体上未形成完整框架。相对于环境保护需要而言,环境监测的污染指标滞后,监测技术针对性不强,不能覆盖主要种类的污染物 监测需要。此外,受资金和人力的限制,我国环境监测与治理的频次较低,仅对于大气、水等有例行污染监测,却不能全方位涵盖一定区域内的主要污染物,这导致相关部门无法全面了解该地区的环境质量情况。最为重要的一点,表现在环境监测与治理上的被动,这种被动表现在针对企业排污行为上,总是不能及时发现制止,而依赖于通过社会渠道获取信息,导致一定滞后性。
第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在手段和设备上的落后。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是否能取得良好效果,一定程度上依赖监测治理手段和相应配套设备上的先进。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中,对于污染物的采样和分析缺乏严密的程序,也缺乏严格的分类化管理,更缺乏统一的监测标准,导致实际监测中各地做法不一,结果不能划一。许多治理技术多年来未进行更新,面对新型污染物,难免束手无策。此外,由于各地环境监测与治理相关配套设备往往较为昂贵,先进的监测、治理手段要实施,成本也较高,所以许多地方未能及时更新这些设備,导致了在突发性情况出现后,无法及时处理,遏制污染扩散和有效防治污染。
2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发展展望
针对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现状,以及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现状,结合发达国家目前的发展。笔者以为,结合我国现实环境状况,积极吸取国外成功经验,“防治走在污染前面”是一条总原则。不断提升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达到切实有效的环境保护,则是我们应努力发展的方向。对此,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建立标准化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制度
环境监测与治理在环境保护中至关重要,而要充分发挥其作用,就必须建立一套全国大部分地区能统一使用的标准化制度。
由于环境监测在环保工作的规范化中起着基础作用,环保部门首先要以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作为管理依据,其次才能针对污染问题运用相关的治理技术。所以,环境科学的不断发展,就在于标准化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对此,可以参考发达国家已富有成效的相关制度,从双方的差距中寻找突破口,去进一步改善,同时结合我国现有的环境监测与治理制度,不断改进,国家和地方都要投入相应资金、人员,来完善环境监测与治理的标准化制度,特别是该制度要具有一定开放度,要对尚未充分预料到的新类型污染物留下一定规范空间,比如:有机污染物、辐射污染物等,从而为现行的环保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提供相关执法依据。
2.2 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上的连续性与科学性
地方和国家对此投入的大量资金也一定要有针对性,能够真正对阵下药。所谓的连续性,是指环境监测与治理工作无论是在工作周期还是技术水平的提升上,都要稳步、连续、积极,不能被动和时断时续,而要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坚持下来。所谓的科学性,则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监测因子,根据地区不同污染物产生的有害状况、浓度,选取危害较大、适合监测以及有必要监测的种类纳入到监测范围内,力求以特征性指标代替综合性指标,使监测指标更为细致合理,从而便于相关工作人员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使监测结果更具科学性;其次,对于检测对象中的各种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要随时加以掌握,形成动态监测,准确、及时反映城市内的环境质量;再次,在监测得到结果后,对于环境污染的治理,要注意重视毒源、毒理,在治理上要及时从源头解决,这就要求治理技术上要重视毒理生物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经验,将之结合到实际工作中,从而使治理技术更富实效;最后,对于检测数据和治理技术,要及时总结相关数据,进行理论研究,综合分析评价,从而为下一阶段工作展开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支持。
2.3 要形成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应急预备案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能力的评价因素,有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其对于突发性环境事故的处理是否得力。同时,在该事故出来后,对于同来环境突发事故的日后发生,应急预备案是否有效。
目前,地方相关环保部门,对于环境事故的应急预备案往往准备不足。因此,在下一阶段的发展中,环保部门要立足于此点,大力推进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对于应急预备案形成的支撑,采用多种预警和应急手段综合制作应急方案,标准的采样与分析方法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都不可或缺,从而建立在监测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治理技术的富于针对性上,加强地方环境事故的应急机动能力。
3 结语
总之,作为现代环境科学中一个重要部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应立足于其不足点,针对我国现实状况,积极寻求应对措施,找到未来发展方向,从而最终实现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邦灿,费龙.现代环境监测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2] 李国刚,万本太.中国环境监测科技发展需求分析[J].中国环境监测,2007(9)
[3] 普布央金,次仁央金,尼玛卓玛.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重要性 [J]. 西藏科技. 2014 (11)
[4] 郭小颖.水中总氮测定有关问题的探讨 [J]. 科技资讯. 2014 (29)
[5] 穆肃.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监测数据质控有效性评价方法研究 [J]. 科技资讯. 2014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