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术是外科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手术是一种创伤,术后疼痛是人体对组织损伤和修复中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心理发应,几乎所有的手术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已成为继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四大生命体征之后的第五生命体征,被日益重视,解除疼痛已成为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1]。本文从术后疼痛的影响因素、疼痛对人體造成的危害、镇痛及护理措施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概述,从而进一步提高对疼痛的护理质量,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住院满意度。
关键词:术后疼痛 护理干预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202-03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10年5月共对130例外科疾病手术后疼痛进行观察和护理,疗效显著。其中乳腺癌根治术3例,脾切除8例,阑尾切除40例,疝修补49例,胃大部分切除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19例,并排除其他合并症。其中男病人78例,女性病人52例,年龄在2~20岁21例,21~35岁38例,36~65岁71例。出院时进行术后疼痛满意度调查显示:75人反映术后轻微疼痛,17人反映术后疼痛减轻能忍受,38人反映术后无疼痛,病人住院满意度为98%,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同期少2~3日。
2 疼痛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创伤本身的应激反应
病人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生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术后24小时内最为剧烈。
2.2环境的改变
在噪音或强光照射下,影响病人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
2.3病人没有遵循术后护理人员为其制订的行为训练方案
2.4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治疗时动作粗暴
2.5 不妥当的体位牵挂伤口
2.6 异物存留或是手术缝合止血不全
2.7 缺乏思想交流
医护人员与病人缺乏思想交流,仅依据类比心理导致主观偏差,不能及时发现疼痛的存在因素。
3 疼痛对病人的影响
3.1 产生焦躁情绪,拒绝交流,不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刺激心血管系统,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
3.3 呼吸系统
强烈的疼痛使呼吸快而浅,病人由于精神紧张,也可以产生过度换气。
3.4 中枢神经系统
急性强烈的疼痛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兴奋状态,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使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糖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3.5 消化系统
强烈的疼痛可引起恶心和呕吐,影响食欲。
3.6 泌尿系统
疼痛可此起反射性的肾血管收缩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尿量减少。
4 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干预
4.1 术后疼痛的有效评估
疼痛是机体应激反应,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不能被他人证实或否定,疼痛的程度和病人的个性、年龄、性别、文化和既往经验相关。医护人员应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充分的相信这种疼痛的存在,把自己作为一个病人去看待、去体验,鼓励病人自诉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和性质,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测量法(VAS)”让病人在直线的0~10的“痛尺”的某一点上标出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对于小儿疼痛,以小儿行为表现为主,口头述说为辅,主要以小儿的面部表现、哭声,或让小儿指认由于疼痛产生的“9种面部表情图”来判断疼痛的程度[2]。
4.2 护理查体
利用视、触、叩、听等方法,了解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如视病人的行为、姿态、面部表情,触摸病人局部皮肤感受皮温和肿胀,用轻叩疼痛局部感受病人的反应,听呼吸音感受疼痛时带来的呼吸变化,疼痛时量血压,和疼痛前的血压进行对比,把自己评估的与病人的体验的评估相结合,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4.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同情心、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仔细倾听病人的主诉,确认病人的痛苦,消除病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亲切的讲述疼痛产生的原因和止痛药的相关知识,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痛阈、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
4.4 行为疗法
鼓励病人自我应对疼痛,如分散注意力,引导病人注意其他事物,“忽视”疼痛感受的存在,播放病人喜欢的轻音乐,同时教会病人有节奏的随节拍做呼吸运动,通过放松训练,使病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从应激源中释放出来[3]。病人咳嗽时先用软毛巾按住伤口,防止因咳嗽震动伤口引起疼痛,翻身时先安置好各种管道,防因牵挂管道而造成伤口疼痛。按摩疗法,病人疼痛时护理人员双手轻轻按摩患者全身,从上到下,每次15~20分钟,使病人分散注意力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催眠疗法,可让病人在催眠曲的强化作用下,嘱病人深呼吸,从而改变意识形态达到减轻疼痛。
4.5 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
住院环境温、湿度适宜,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保持病人体位舒服,集中护理治疗时间,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时间,做每一项操作时充分和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协助病人生活护理时禁止拉、拖、扯等粗暴动作,保持病室光线适宜,避免强光刺激,晚上开地灯,减少外来噪音。
4.6 制订活动方案
为病人制订循序渐进的活动方案,避免因活动强度过大带来疼痛。如床上活动时保持伤口局部无张力,术后生命平稳时活动伤口其他部位的肌肉和关节,起床时先扶坐床上,稍候脚下地,由陪同人员扶行床边行走,避免到人多的地方行走。
4.7 术后药物镇痛
药物止痛也是解除术后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护理人员应加深对疼痛和止痛机理的认识,及时向医生反映病人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对原因不明的伤口疼痛应配合医生了解排除切口下异物和血肿的可能,对原因明确的切口疼痛应采取预防用药,新观点认为,根据药物半衰期给药效果显著而不是到病人疼痛无法忍受时才用药,别认为给予止痛药就会成瘾[4]。教会病人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和“自控硬膜外镇痛泵”,同时加强病人血压和呼吸的监测,加强镇痛泵管道的管理。
5 总结
在对手术后疼痛控制的过程中,疼痛的评估是一个重要环节,心理护理能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唤起病人对疾病斗争的意志,护理人员不仅要客观的判断疼痛的存在程度,还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适合的护理措施,才能减轻或减除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住院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毕娜.术后疼痛及止痛的进展[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9(5):211~215.
[2] 李树贞.疼痛的护理[M].现代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121~125.
[3] 李树贞.疼痛的护理[M].现代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127.
[4] 聂娟.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1996,11(1):6~8.
关键词:术后疼痛 护理干预 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8-0202-03
1 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6年2月至2010年5月共对130例外科疾病手术后疼痛进行观察和护理,疗效显著。其中乳腺癌根治术3例,脾切除8例,阑尾切除40例,疝修补49例,胃大部分切除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19例,并排除其他合并症。其中男病人78例,女性病人52例,年龄在2~20岁21例,21~35岁38例,36~65岁71例。出院时进行术后疼痛满意度调查显示:75人反映术后轻微疼痛,17人反映术后疼痛减轻能忍受,38人反映术后无疼痛,病人住院满意度为98%,平均住院日比上年同期少2~3日。
2 疼痛产生的原因分析
2.1 创伤本身的应激反应
病人术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发生在麻醉作用消失后,术后24小时内最为剧烈。
2.2环境的改变
在噪音或强光照射下,影响病人对疼痛的感受和反应。
2.3病人没有遵循术后护理人员为其制订的行为训练方案
2.4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治疗时动作粗暴
2.5 不妥当的体位牵挂伤口
2.6 异物存留或是手术缝合止血不全
2.7 缺乏思想交流
医护人员与病人缺乏思想交流,仅依据类比心理导致主观偏差,不能及时发现疼痛的存在因素。
3 疼痛对病人的影响
3.1 产生焦躁情绪,拒绝交流,不配合治疗和护理
3.2 刺激心血管系统,使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
3.3 呼吸系统
强烈的疼痛使呼吸快而浅,病人由于精神紧张,也可以产生过度换气。
3.4 中枢神经系统
急性强烈的疼痛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兴奋状态,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使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导致血糖升高、抗利尿激素增加。
3.5 消化系统
强烈的疼痛可引起恶心和呕吐,影响食欲。
3.6 泌尿系统
疼痛可此起反射性的肾血管收缩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导致尿量减少。
4 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干预
4.1 术后疼痛的有效评估
疼痛是机体应激反应,完全是个人的主观感受,不能被他人证实或否定,疼痛的程度和病人的个性、年龄、性别、文化和既往经验相关。医护人员应和病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充分的相信这种疼痛的存在,把自己作为一个病人去看待、去体验,鼓励病人自诉疼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和性质,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测量法(VAS)”让病人在直线的0~10的“痛尺”的某一点上标出自己所感受的疼痛程度,对于小儿疼痛,以小儿行为表现为主,口头述说为辅,主要以小儿的面部表现、哭声,或让小儿指认由于疼痛产生的“9种面部表情图”来判断疼痛的程度[2]。
4.2 护理查体
利用视、触、叩、听等方法,了解病人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如视病人的行为、姿态、面部表情,触摸病人局部皮肤感受皮温和肿胀,用轻叩疼痛局部感受病人的反应,听呼吸音感受疼痛时带来的呼吸变化,疼痛时量血压,和疼痛前的血压进行对比,把自己评估的与病人的体验的评估相结合,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进行制订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
4.3 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度的同情心、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仔细倾听病人的主诉,确认病人的痛苦,消除病人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感,亲切的讲述疼痛产生的原因和止痛药的相关知识,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提高痛阈、提高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性。
4.4 行为疗法
鼓励病人自我应对疼痛,如分散注意力,引导病人注意其他事物,“忽视”疼痛感受的存在,播放病人喜欢的轻音乐,同时教会病人有节奏的随节拍做呼吸运动,通过放松训练,使病人在精神上和肉体上从应激源中释放出来[3]。病人咳嗽时先用软毛巾按住伤口,防止因咳嗽震动伤口引起疼痛,翻身时先安置好各种管道,防因牵挂管道而造成伤口疼痛。按摩疗法,病人疼痛时护理人员双手轻轻按摩患者全身,从上到下,每次15~20分钟,使病人分散注意力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催眠疗法,可让病人在催眠曲的强化作用下,嘱病人深呼吸,从而改变意识形态达到减轻疼痛。
4.5 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
住院环境温、湿度适宜,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操作轻,在不影响病情的情况下,保持病人体位舒服,集中护理治疗时间,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时间,做每一项操作时充分和病人沟通,取得病人的理解和配合,协助病人生活护理时禁止拉、拖、扯等粗暴动作,保持病室光线适宜,避免强光刺激,晚上开地灯,减少外来噪音。
4.6 制订活动方案
为病人制订循序渐进的活动方案,避免因活动强度过大带来疼痛。如床上活动时保持伤口局部无张力,术后生命平稳时活动伤口其他部位的肌肉和关节,起床时先扶坐床上,稍候脚下地,由陪同人员扶行床边行走,避免到人多的地方行走。
4.7 术后药物镇痛
药物止痛也是解除术后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护理人员应加深对疼痛和止痛机理的认识,及时向医生反映病人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对原因不明的伤口疼痛应配合医生了解排除切口下异物和血肿的可能,对原因明确的切口疼痛应采取预防用药,新观点认为,根据药物半衰期给药效果显著而不是到病人疼痛无法忍受时才用药,别认为给予止痛药就会成瘾[4]。教会病人使用“自控静脉镇痛泵”和“自控硬膜外镇痛泵”,同时加强病人血压和呼吸的监测,加强镇痛泵管道的管理。
5 总结
在对手术后疼痛控制的过程中,疼痛的评估是一个重要环节,心理护理能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唤起病人对疾病斗争的意志,护理人员不仅要客观的判断疼痛的存在程度,还需要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提供适合的护理措施,才能减轻或减除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日、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的住院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毕娜.术后疼痛及止痛的进展[M].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9(5):211~215.
[2] 李树贞.疼痛的护理[M].现代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121~125.
[3] 李树贞.疼痛的护理[M].现代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5:127.
[4] 聂娟.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护理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1996,11(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