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学会探究学习,体现了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思想。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克服教师的繁琐分析和无味讲解,增强阅读兴趣,增进语言的理解感悟,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促进其思维发展。因此,在阅读中进行探究学习,应成为教学的自觉追求。
一、创设有利探究学习的氛围
1 激发探究欲望
学习欲望是推动学习活动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也是克服学习困难的内驱力。探究欲望的激发要重在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抓住要探究的学习内容,巧设问题,善于用煽动的言语,引起探究的心理倾向,达到不探不罢休的学习境界。如“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谁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能解决的同学了不得?”等有挑逗性的话语来刺激学生,让他们乐于探究。
2 营造探究时空
阅读教学要重视安排学生自我阅读实践的过程,把阅读的主动权给学生,给学生自探自悟的时机。特别是在阅读中探究,需要对文本深度的阅读思考,要有时间保证,既要有个体阅读行为,又要有阅读伙伴讨论交流,如果阅读教学满堂问或满堂讲,就会挤占学生探究的机会,无法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只有儿童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才是儿童真正理解的,真正属于儿童的。
3 适时探究评价
教学与评价是一对孪生关系,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必定伴随着有艺术的评价。探究学习是一种高思维的智力活动,需要教学评价的参与。在阅读探究过程中,评价如同春雨滋润大地,能开启学生的探究思路,开阔思维,推动阅读活动走向深刻。
二、精心选择探究学习的内容
1 探在语言重点处
文本的重点处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主要体现,精心构思,巧妙安排,具有丰富的内涵。抓住语言重点处进行品读探究,可体现阅读活动的真正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语言素养。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探究内容:围绕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句;抓住突出表现文章主题的语段;紧扣文中情感主线等。如,《搭石》在精读时,可根据该文表达特点,设计一个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阅读中探究。“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这道风景美在哪里?你从哪些语言中读到的?”让学生透过朴实的语言,扣住三个重要的画面,即赶路人发现搭石不稳乐铺石、行人协调有序走搭石、遇上老人背走搭石。从而感受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感受乡民行为美和内心美。
2 探在表达含蓄处
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在文章表达的技法上十分讲究,或直白、或委婉、或含蓄等。阅读教学要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任务。抓住文本中有表现力的表达含蓄处,通过揣摩探究,反复品味,涵咏体验,学生能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如《桥》,作者用了十分细腻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共产党员形象,在文章主旨表现上含蓄而深刻。作者没有用过多的语言描写父子俩,特别是老汉。抓住人物瞬间的细节,一个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典型人物跃然纸上。在阅读时,要让学生从“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沙哑地喊活:‘桥窄!排成一行,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等含蓄言语中,探究感受老汉的内心品质。
3 探在问题矛盾处
作者在表达的时候,往往为了调动读者的阅读胃口,巧于情节的发展,或设置悬念,或制造冲突,或隐含问题矛盾,以引发人们的阅读期待。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内容上、表达方面似乎矛盾的地方,展开阅读探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课文主要写了叶老帮我修改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内容,似乎与题目有一定矛盾。因此,教学时,可以从题目与内容关系上寻找教学突破口。如,“文章写关于爬山虎的语句极少,作者用大量笔墨写叶老帮我修改作文、我到叶老家做客。从我们以往阅读经验来看,题目与所写的内容不吻合,不符合表达规范和要求,你们有什么看法?”这个问题能牵引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探究阅读过程中,初步了解表达的一些技法。
三、有效组织探究学习的活动
在阅读中学会探究,主要是基于课堂教学情境下一种学习新方式的建构。师生共同面对文本,与文本不断对话,不断思考,多角度揣摩语言,多维度把握文意,从而达到对阅读问题的把握、解决,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1 激活前期经验,引发探究
人类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基础和经验之上,不可能脱离原来的知识而孤立地进行,更何况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探究阅读。前期的知识、经验是开展阅读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它能促进和推动有效阅读。探究阅读需要的前期经验。主要是原有的知识积淀、阅读水平和学习方法等。只有当前期经验被极大地激活了,学生才有探究兴趣、探究的愿望。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要让学生探究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探究前,就要充分回顾曾阅读过的文章题目与内容之间的种种关系式,明白题目与内容总是存在着某种联系。在小学阶段,主要以直抒的方式拟题,而本课却用象征的手法命题,这样题目具有了更深刻的意蕴。让学生运用前期经验在文本阅读中,感受发现作者是一位大作家,不是随意给文章取题目的,而是慎重推敲选定的,题目与内容之间没有矛盾,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来象征叶老对作者的深切爱护和关怀,题目有创意,值得学习借鉴。
2 注重对话交流,推进探究
阅读环境下的探究活动,其目标指向是对文本有深度的感悟理解,否则探究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因此,从文本出发,尊重利用文本既是探究的载体和凭借,又是探究活动的立足点和归宿。要解决探究的问题,文本是在课堂情境下能够运用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现成资源。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探究时,要以对话活动为核心,以读、思、议为主要手段为联相结合,展开多层面多方位的阅读,以求得对探究问题的解决。如《桥》,要探究“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全文重点问题,学生必须要与课文充分对话,反复朗读思考,深入琢磨描写人物细节的语言,读透语言背后的意思。初读,了解山洪的凶猛、群众的危险和老汉的镇定;再读,把握老汉有条不紊指挥群众转移的经过与结果;品读,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揣摩。适时进行探究中交流,有利于思维碰撞,相互启发,补充发现,使探究过程更优化,效果更显著。
3 重视引导点拨,深化探究
阅读中的探究,固然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作用,片面地放手让学生自我活动,弱化教师的引导点拨,势必出现探而不究,或乱探乱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反而贻误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造成教学效果差。当学生探究方向和思路发生偏差时,应及时给予纠正;当探究方法不妥当时,应给予方法上的帮助;当探究内容停留在表层时,应从策略上给予指导。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中,围绕“为什么说这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问题,在探究中学生多是只从台湾青年为大陆的小钱捐献骨髓这个过程中去感受。其实,小钱的生命牵动着两岸无数人的心,尤其是医务工作者,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他们都在全力救助。因此,还要由表及里,由事件内容到人物情感上探究,抓住两岸同胞为了小钱的生命,表现出血浓于水的感情。这种亲情在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只有从情感上加以探究,才能深刻领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意。在探究时,教师要善于巧引妙导,化浅为深,探究才到位、才有味,否则,探究只是一种教学形式而已。
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是建构新学习方式的需要,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要立足课堂,着眼文本,以贴近学生发展区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感悟理解语言和发展思维能力为目标,根据文本的特点,创设有利于探究学习的课堂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探究,发展他们的探究性阅读,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孙海燕
一、创设有利探究学习的氛围
1 激发探究欲望
学习欲望是推动学习活动强大而持久的动力,也是克服学习困难的内驱力。探究欲望的激发要重在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抓住要探究的学习内容,巧设问题,善于用煽动的言语,引起探究的心理倾向,达到不探不罢休的学习境界。如“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谁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能解决的同学了不得?”等有挑逗性的话语来刺激学生,让他们乐于探究。
2 营造探究时空
阅读教学要重视安排学生自我阅读实践的过程,把阅读的主动权给学生,给学生自探自悟的时机。特别是在阅读中探究,需要对文本深度的阅读思考,要有时间保证,既要有个体阅读行为,又要有阅读伙伴讨论交流,如果阅读教学满堂问或满堂讲,就会挤占学生探究的机会,无法开展探究学习活动。只有儿童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才是儿童真正理解的,真正属于儿童的。
3 适时探究评价
教学与评价是一对孪生关系,有意义的教学活动必定伴随着有艺术的评价。探究学习是一种高思维的智力活动,需要教学评价的参与。在阅读探究过程中,评价如同春雨滋润大地,能开启学生的探究思路,开阔思维,推动阅读活动走向深刻。
二、精心选择探究学习的内容
1 探在语言重点处
文本的重点处是作者表情达意的主要体现,精心构思,巧妙安排,具有丰富的内涵。抓住语言重点处进行品读探究,可体现阅读活动的真正价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其语言素养。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探究内容:围绕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句;抓住突出表现文章主题的语段;紧扣文中情感主线等。如,《搭石》在精读时,可根据该文表达特点,设计一个富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在阅读中探究。“搭石,构成家乡一道风景,这道风景美在哪里?你从哪些语言中读到的?”让学生透过朴实的语言,扣住三个重要的画面,即赶路人发现搭石不稳乐铺石、行人协调有序走搭石、遇上老人背走搭石。从而感受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感受乡民行为美和内心美。
2 探在表达含蓄处
为了表达的需要,作者在文章表达的技法上十分讲究,或直白、或委婉、或含蓄等。阅读教学要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阅读教学的任务。抓住文本中有表现力的表达含蓄处,通过揣摩探究,反复品味,涵咏体验,学生能深入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与文中人物对话。如《桥》,作者用了十分细腻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共产党员形象,在文章主旨表现上含蓄而深刻。作者没有用过多的语言描写父子俩,特别是老汉。抓住人物瞬间的细节,一个带着浓厚乡土气息的典型人物跃然纸上。在阅读时,要让学生从“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老汉沙哑地喊活:‘桥窄!排成一行,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等含蓄言语中,探究感受老汉的内心品质。
3 探在问题矛盾处
作者在表达的时候,往往为了调动读者的阅读胃口,巧于情节的发展,或设置悬念,或制造冲突,或隐含问题矛盾,以引发人们的阅读期待。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善于抓住内容上、表达方面似乎矛盾的地方,展开阅读探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思维的发散性和创新性。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课文主要写了叶老帮我修改作文和我到叶老家做客的内容,似乎与题目有一定矛盾。因此,教学时,可以从题目与内容关系上寻找教学突破口。如,“文章写关于爬山虎的语句极少,作者用大量笔墨写叶老帮我修改作文、我到叶老家做客。从我们以往阅读经验来看,题目与所写的内容不吻合,不符合表达规范和要求,你们有什么看法?”这个问题能牵引学生的阅读心理,在探究阅读过程中,初步了解表达的一些技法。
三、有效组织探究学习的活动
在阅读中学会探究,主要是基于课堂教学情境下一种学习新方式的建构。师生共同面对文本,与文本不断对话,不断思考,多角度揣摩语言,多维度把握文意,从而达到对阅读问题的把握、解决,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主体。
1 激活前期经验,引发探究
人类任何一项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原有的基础和经验之上,不可能脱离原来的知识而孤立地进行,更何况具有挑战性、创造性的探究阅读。前期的知识、经验是开展阅读活动必不可少的因素,它能促进和推动有效阅读。探究阅读需要的前期经验。主要是原有的知识积淀、阅读水平和学习方法等。只有当前期经验被极大地激活了,学生才有探究兴趣、探究的愿望。如,《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课,要让学生探究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探究前,就要充分回顾曾阅读过的文章题目与内容之间的种种关系式,明白题目与内容总是存在着某种联系。在小学阶段,主要以直抒的方式拟题,而本课却用象征的手法命题,这样题目具有了更深刻的意蕴。让学生运用前期经验在文本阅读中,感受发现作者是一位大作家,不是随意给文章取题目的,而是慎重推敲选定的,题目与内容之间没有矛盾,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来象征叶老对作者的深切爱护和关怀,题目有创意,值得学习借鉴。
2 注重对话交流,推进探究
阅读环境下的探究活动,其目标指向是对文本有深度的感悟理解,否则探究活动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因此,从文本出发,尊重利用文本既是探究的载体和凭借,又是探究活动的立足点和归宿。要解决探究的问题,文本是在课堂情境下能够运用的最直接最重要的现成资源。在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探究时,要以对话活动为核心,以读、思、议为主要手段为联相结合,展开多层面多方位的阅读,以求得对探究问题的解决。如《桥》,要探究“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全文重点问题,学生必须要与课文充分对话,反复朗读思考,深入琢磨描写人物细节的语言,读透语言背后的意思。初读,了解山洪的凶猛、群众的危险和老汉的镇定;再读,把握老汉有条不紊指挥群众转移的经过与结果;品读,抓住有表现力的语言深刻揣摩。适时进行探究中交流,有利于思维碰撞,相互启发,补充发现,使探究过程更优化,效果更显著。
3 重视引导点拨,深化探究
阅读中的探究,固然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如果一味地强调学生的作用,片面地放手让学生自我活动,弱化教师的引导点拨,势必出现探而不究,或乱探乱究,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学习,反而贻误了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造成教学效果差。当学生探究方向和思路发生偏差时,应及时给予纠正;当探究方法不妥当时,应给予方法上的帮助;当探究内容停留在表层时,应从策略上给予指导。如,《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中,围绕“为什么说这是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一问题,在探究中学生多是只从台湾青年为大陆的小钱捐献骨髓这个过程中去感受。其实,小钱的生命牵动着两岸无数人的心,尤其是医务工作者,为了挽救小钱的生命,他们都在全力救助。因此,还要由表及里,由事件内容到人物情感上探究,抓住两岸同胞为了小钱的生命,表现出血浓于水的感情。这种亲情在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生命之桥。只有从情感上加以探究,才能深刻领悟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意。在探究时,教师要善于巧引妙导,化浅为深,探究才到位、才有味,否则,探究只是一种教学形式而已。
阅读教学中的探究学习,是建构新学习方式的需要,迎合了时代的要求。培养学生探究学习需要一个过程,要立足课堂,着眼文本,以贴近学生发展区的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中心,以感悟理解语言和发展思维能力为目标,根据文本的特点,创设有利于探究学习的课堂情境,才能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探究,发展他们的探究性阅读,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孙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