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磐新生

来源 :大众摄影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se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索尼是2006年刚涉足数码单反产品的新厂家,但依靠索尼雄厚的光电技术研发实力及其接收的美能达几十年来在单反相机与配套镜头上所积淀的技术与经验,其数码单反产品的综合竞争实力已不容竞争对手小视。
  也正因为如此,当2006年索尼推出低价而性能优异的入门级数码单反——α-100时,才会引发入门级数码单反市场的大变革。事实上,2006年索尼在低价推出了兼具千万像素、CCD防抖和除尘及眼启动对焦功能等多项功能的α-100的同时,为进一步巩固在数码单反市场上的地位,索尼还同时推出了足以满足各种专业用户需要的完整附件群与镜头群。其中,索尼 SAL 50mm1∶1.4标准镜头、SAL 70-200mm1∶2.8 G、SAL 28mm1∶2.8、SAL 100mm1∶2.8 Macro及DT 11-18mm 1∶4.5-5.6数码广角镜头则是索尼α-100很专业的搭配。
  
  必备的广角DT 11-18mm1∶4.5-5.6
  
  由于受到索尼α-100所采用的APS画幅影像传感器的限制,其实际镜头焦距相当于标称镜头焦距的1.5倍,这对于拍摄人像及特写来说是有利的,可以有效消除畸变或有效取得浅景深,而在拍摄需要大视角大场面表现效果的风光或建筑物时,则会带来视角不足的问题。但当它与索尼专门用于APS画幅数码单反相机的DT 11-18mm1∶4.5-5.6配合使用时,这一问题则会迎刃而解。
  
  实拍感受
  除了有着专业的外观以外,DT 11-18mm1∶4.5-5.6还有着在专业广角变焦镜头中堪称一流的成像效果。这只由12组15片镜片组成的镜头,由于采用了3片非球面镜片和1片ED(超低色散)玻璃镜片,从而大大减少了镜头眩光现象与畸变问题。从实拍的情况来看,在逆光情况下,即使不使用遮光罩,也很少出现镜头鬼影或耀斑。而无论是在该镜头的11mm广角端还是18mm相对长焦端,这只镜头的边缘畸变都控制的不错。除了在11mm端F4.5光圈时图像感觉有些略软以外,在其他焦距端,这只镜头都有着不错的锐度表现。在逆光情况下,F5.6以下光圈拍摄的效果均非常通透,清晰。另外,依靠其7片光圈叶片所形成近全圆光圈,该镜头的焦外成像效果也非常自然。在像场覆盖能力方面,虽然该镜头是一只针对APS画幅设计的镜头,但其像场覆盖表现在α-100上还是不错的,只要不使用过厚的偏振镜,其画面边缘的亮度都与中央相差不多。
  
  数码的标准头SAL 28mm1∶2.8
  
  由于目前索尼数码单反相机的影像传感器仍为APS画幅的缘故,SAL 50mm1∶1.4在获得了75mm的等效焦距,这使该镜头在获得适合于拍摄特写人像的优势的同时,也失去了以普通的视角拍摄环境人像的优势。但如果你在装备SAL 50mm1∶1.4的同时在购买一只SAL 28mm1∶2.8镜头,这种遗憾就不覆存在了。
  外观方面,和SAL 50mm1∶1.4相比,SAL 28mm1∶2.8显得更加精致而小巧,安装到α-100上时显得非常的轻便灵活。但唯一令人遗憾的是,其手动对焦环略有些窄,在操控时候显得有些不舒适。不过,从使用情况来看,即使是在很暗的光线下,这只镜头也可以非常迅速的进行对焦,而令拍摄者很多时候都无缘使用手动对焦功能。
  
  实拍感受
  在α-100上使用时,SAL 28mm1∶2.8的等效焦距为42mm ,其视角为72度,这使这只镜头相比起等效50mm的标准镜头与35mm小广角镜头来说,能够在拍摄人文纪实摄影图片的同时,更为轻松的拍摄处于大场景下的室内或室外环境人像。
  画质方面,SAL 28mm1∶2.8可以说融合许多专业镜头的优良品质。即使是在F2.8全开光圈的情况下,其图像也非常锐利而细腻,在拍摄人物时有着很出色的解像力。而整体画面风格方面,除了具有非常细腻而柔润自然的色彩层次以外,该镜头的反差也控制的非常不错。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即使使用的是较厚的偏振镜,该镜头也不会出现暗角。可以在许多需要表现人与环境的场合充分发挥其效用。
  
  标头变人像SAL 50mm1∶1.4
  
  由于α-100使用的是APS-C画幅CCD,(焦距折算率为1.5倍),这使当SAL 50mm1∶1.4安装到该机上时焦距变成了75mm。这虽然使该镜头不再适合于拍摄人文与纪实题材,但却得以在半身户外人像和环境光线人像等摄影题材上发挥更大的优势。而其最大F1.4的大光圈设计,再配合α-100的光学防抖机身,不但能够使拍摄者获得在弱光下以较高的快门速度及较低的感光度手持拍摄到清晰的画面,还能够有效虚化背景,从而获得视觉冲击力很强的人像特写图片。
  虽然SAL 50mm1∶1.4采用的是非金属外壳,但其漂亮的镜头镀膜、黑色的整体外观及精细的整体做工仍带给人一种特殊的专业感,同时,令人欣慰的是,与这只镜头的前身Minolta AF50mm1∶1.4相比,由于手动对焦环经过了加宽和阻尼控制改进,该镜头在手动对焦时非常方便,而其顺滑而定位准确的阻尼控制,也令手动对焦操作感觉舒适。
  
  实拍感受
  和所有的F1.4镜头一样,这只镜头在全开光圈下时,整体的图像分辨率与锐利度都会有点软,但成像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而当光圈收缩到F2的时候,其整体图像质量就非常棒了。其焦内锐利如刀,但又不失油润的质感,其焦外虚化朦胧,但又不失过渡与层次。而当光圈在F2.8-F4时,该镜头则将α-100千万像素的高分辨率发挥的淋漓尽致,用其拍摄的人物发丝层次鲜明。另外,该镜头还有着非常精确的景深范围控制能力,在F1.4-F1.8的光圈下,拍摄人物时能保证一个眼虚于焦外,一个眼实于焦内。同时,其镜头也不存在肉眼可观察到的畸变与暗角现象。不过。令人略感遗憾的是,当在一些弱光线下使用时,这只镜头的对焦速度就不象平常在正常光线下那么迅速而快捷了。另外,当使用F1.4的大光圈时,假如该镜头拍摄的是光比特别高的图片,其色块交接边缘还是有着微小的紫边现象的,不过,当将光圈略缩一挡之后,这种情况就消失了,而在逆光拍摄时,只要加上遮光罩虽然其所拍摄画面的整体对比度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相对其许多其他厂家的同类镜头而言,其整体的画面饱和度和耀斑控制能力仍是令人满意的。
  
  精致的百微SAL 100mm1∶2.8 Macro
  
  如今是“百微”(100mm微距镜头)流行的时代,因为我们不可能总是遇到瓦蓝的天空和多变的云彩。所以用“百微”来捕捉身边的细节往往更容易产生精彩的作品。
  虽然索尼SAL 100mm1∶2.8 Macro在设计与制造时首要的拍摄用途是用于小品与微距摄影,但依靠其合适的焦距和F2.8的大光圈,使该镜头也非常适合于拍摄户外半身或人像面部特写。
  外观上,和最早的“美能达百微”相比SAL 100mm1∶2.8 Macro显得更加时尚精致而不失专业味道。其整体的黑色外观,看上去非常专业。100mm焦距用于α-100时,相当于150mm焦距范围,可以说这样的焦距可以完成昆虫的拍摄,所以“百微”的适用范围真的不小,这恐怕也是“百微”流行的重要原因。
  
  实拍感受
  索尼SAL 100mm1∶2.8 Macro具有最大1∶1倍的放大倍率和0.35m的最近对焦距离,当使用其F2.8的最大光圈拍摄时,该镜头的焦内成像就有着一般镜头在大光圈时所没有的锐利与艳丽,依靠其9枚光圈叶片所形成的接近全圆的光圈,使该镜头在成像效果上在保留平滑自然效果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层次。而随着镜头光圈的逐步缩小,这只镜头的图像锐利度与细节表现能力也越来越强,当光圈收缩到F4时,其图像的锐利度则会给人以刀锋一般的感觉。不过,这只镜头在暗光线下拍摄时,其对焦能力会有所下降,许多时候会出现“拉风箱”的现象,许多朋友都会在这时使用手动对焦,依靠其阻尼适中、定位准确的对焦环,这种情况则可以获得解决。而对于那些喜欢手动拍摄的用户来说,则可以获得另一种拍摄乐趣。而在紫边控制能力方面,这只镜头则有着不错的表现,即使是将其专门对着日光灯管使用大光圈进行拍摄,其色散现象也控制的非常好。
  
  专业的魅力SAL 70-200mm1∶2.8 G
  
  与佳能70-200mm1∶2.8 L 的乳白色外观不同,SAL 70-200mm1∶2.8 G采用了纯白色外观,看上去更加爽利而清洁,其精细的做工、考究的镜筒用料给人一种艺术品的感受。而依靠其细腻的橡胶滚纹和精确而定位准确的阻尼控制,无论是对焦还是变焦都非常的舒服。同时为了使操控更为方便,这只镜头还专门将镜头的变焦环与对焦环位置向前移动了不少,使操作者在操控镜头的时候更加方便而便利。另外,该镜头的镜筒前端还设置有3个焦点锁定按钮,无论用户是竖持相机还是横持相机,都可以轻松的通过按动这些按钮来实现焦点锁定,从而在追拍或预对焦拍摄时拍摄到精彩的画面。在对焦速度方面,虽然α-100并非专业数码单反相机,但当与SAL 70-200mm1∶2.8 G配合使用时,仍有着相当迅速而准确的对焦能力,事实上,即使是在暗光线,这只镜头仍能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精准的对焦。
  
  实拍感受
  整体画质方面,无论是在70mm的相对短焦端还是150mm相对中焦端抑或200mm的长焦端,除了在70mm端F2.8光圈时图像略有些软以外,在其他焦距端,这只镜头都有着锐利、细腻色彩如油画一般浓郁艳丽的整体图像效果。可以说已经出色的发挥出了α-100的千万像素级CCD的解像能力。而从实际拍摄效果来看,该镜头在具有刻画人物皮肤、发丝、衣着色彩质地细节能力的同时,又不失奶油一般的细腻。与有些镜头虽然解像力颇高但整体画面发干、发木的效果相比,其细腻而油润的画质色彩令人非常满意。同时,这只镜头还有着很出色的对比细节控制能力,即使是在逆光情况下,该镜头所拍摄的画面仍不失饱和度,且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留细节。另外,依靠其9片光圈叶片所形成近全圆光圈,其画面过渡也非常自然,大光圈下,不但背景虚化漂亮,而且焦内与焦外的过度也很平滑、自然,给人一种很强的整体感。而也许是α-100本身画幅较小的缘故,在使用中,无论是长焦还是相对短焦端,该镜头都没有出现暗角现象,其像场范围足以令人满意。
  另外,在色散控制能力方面,这只镜头也有着与前面的SAL 100mm1∶2.8 Macro相类似的出色表现,在专门针对大光比的色块进行拍摄时,两个色块边缘很难察觉到色边现象。
其他文献
进入了数码时代后,我们发现照片少了,而数码照片的文件却大幅度地增多了。许多摄影师及摄影爱好者们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很多照片当时看起来好象没有什么用途,但是当这些照片有用的时候,再想寻找这些照片可就难了。即使这些照片依旧隐藏在硬盘中。所以对于摄影人士来说,最令人头疼的事情就是图片管理了。  过去,很多人分文件夹来管理照片,不过每张照片的资料却很有限,至少图片说明无法跟照片组合在一起。而且,按时间和内容
在7000余元人民币的千万像素数码单反中,有一款具有机身防抖、CCD除尘、防尘防滴、兼容各种PK系列镜头的数码单反相机,而且这款相机一经推出,立即受到大量影友的追捧,这就是异军突起的宾得K10D。    外观设计  宾得一贯追求小巧,所以K10D的外形也不算大,但与*ist D系列相比,略显威猛的机身透露出些许专业味道。该相机的机身虽然是工程塑料外壳,感觉却很扎实,做工非常精细。  机身上的各功能
在传统影像拍摄中,滤镜是获取前期拍摄效果的重要手段,而在数字时代,似乎一切影像效果都可以在后期实现,但对影友和摄影师来说,UV镜仍然是应当配备的基本滤镜,若你使用专业镜头,还是应当选择高品质的光学滤镜。目前市场上的高品质UV镜,也越来越区分出不同的产品功能特色,有的强调防护,有的针对数码相机有新设计。          高防护性天芬HT系列UV镜    关于天芬  尽管数码化的浪潮让影友减少了某些
秋韵专题面对面·评委杨大洲    15:28:06 杨大洲  各位影友大家好,很高兴在网上和大家见面,这是我第一次在网上和大家交谈。这次看见大家投的照片,感觉很不错,手法丰富多彩,让我眼前一亮。我觉得拍摄秋天的照片,对所拍摄的对象没有限制,无论是风光还是纪实,关键是突出一个秋字。  15:28:16 午后淡淡斜阳  欢迎杨老师!    一叶知秋 福建 黄建明摄    15:33:40 杨大洲  在
在2007年3月PMA大会上就亮相的索尼 DSC-H9 终于在期待中上市了。众所周知,如今数码单反日趋平民化,部分普及型数码单反相机的价格甚至与高级袖珍数码相机相差无几,曾经火爆的消费类数码相机也引起了众多摄影消费者的质疑,不可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还有什么优势呢?索尼DSC-H9是这样回答的。  15倍变焦,一镜走天下;无需更换镜头,免受灰尘困扰;体积轻便,方便随身携带;操作界面明晰,使用简单;静态
正如大家所见,进入8月份来,数码相机市场风云迭起,一款款新品层出不穷。这下打乱了不少人的购机计划。是以实惠的价格选择经典产品,还是多花一些钱购买技术更领先的新机呢?    为此我们也特意咨询了一些经销商,他们认为新产品对老产品影响并不大。数码产品更新很快,老产品经过实践的考验,在功能等方面都已成熟,很多消费者会购买老产品,但许多老产品已经断货,导致价格不降反升。比如尼康D200,距离D300的上市
读图时代,视觉优先。摄影人把影像的视觉冲击力,比作每个人的眼睛。眼睛是心灵之窗,作品的灵魂在于摄影人对某个事物或景物构成的选取,通过点、线、面及光影的变化巧妙地定格在方寸之间,形成视觉的享受。      尼康D50相机 镜头 适马70-300mm 光圈F8 速度30秒    路灯 图/文 韩春  一只小虫向上爬啊爬!我蹲在路灯下视线跟着它走啊走!直到小家伙小得看不见,剩下两个橘黄色的变了形大灯  
工业技术产品,要求按规定的尺寸模式生产,不能差毫厘,否则是废品。  艺术作品的创作,则要求件件要有新意。不能重复别人,也不能重复自己。  独特性正是审美创造的一个根本特征。  常言道:第一个把姑娘比喻成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材。  艺术创作是美好情感的表达,是恰当形式的表达,是个性化创造的表达,因而必须是独特的“这一曲”、“这一幅”、“这一个”。  摄影使用的是同样的科技手段:相机
编者按工业摄影是一个老的话题,也是很多在企业工作的摄影爱好者的拍摄题材。他们常思考如何拍好自己的企业,传统的“机器+人”的拍摄画面效果,面对现代企业的无(少)人管理的模式,将如何做出深入的思考和新的尝试?同时,还希望通过本文,让广大摄影爱好者在外出拍摄风光、社会纪实等作品的同时,多关注自己周围熟悉了解的东西,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摄影爱好的作用。  本文为采访记录,下文中本刊记者简称“记”,作者周
巨龙驾雾  时间:1993年7月    晨4点多  相机:奥林帕斯35mm袖珍相机(胶片)  光圈、快门速度: 因为使用全自动傻瓜相机,没有曝光组合的数据  镜头:35mm  胶卷:民用柯达负片  三脚架:无    如果论起摄影改变命运,周万萍可谓最典型的一例。  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个对摄影构图、用光等理论问题没有多少概念的摄影爱好者,凭着对美的感觉,凭着持之以恒的长城摄影创作,就当之无愧地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