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诺贝尔第一次与流行握手

来源 :作文周刊(高考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h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16年10月13日下午1时,诺贝尔奖官网公布了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为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是的,你没看错,就是那个唱了《答案在风中飘扬》的美国摇滚乐手鲍勃·迪伦。虽然人们一直将这位伟大的摇滚乐手称为诗人、文学家,但这一次,诺贝尔文学奖终于给了他一个“官方肯定”。
  1.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引发了巨大争议:把诺贝尔文学奖授予一位民谣歌手是否合适?歌词跟文学创作(或者说诗歌)的界线在哪里?在文学成就和文学影响力方面,鲍勃·迪伦与那些久负盛名的世界级作家能否比肩而立?
  支持者认为评委会态度先锋,大胆突破;反对者则认为将文学奖颁给歌手,更像是评委们的一次集体“致青春”。
  实际上,对诺奖而言,这不是第一次把文学奖颁给“非文学”人士。此前有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和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2015年的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从严格意义上讲是一位记者。而在全世界数不尽的文学写作者中,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无疑是另一种层面的“遗失”。我们还可以列出另一份名单:列夫·托尔斯泰、易卜生、契诃夫、卡夫卡、乔伊斯、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卡尔维诺、普鲁斯特、伍尔夫,包括鲁迅、老舍,他们都是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但又无可争议的大师,依然在一代代写作者和阅读者心中闪耀着光芒。
  作为“硬奖项”的科学类诺贝尔奖都具有亲民、接地气的一面,作为“较软”奖项的文学奖,在重视文学成就的同时,当然更会考虑作家和作品的社会影响力,以及对于时代进步的价值和意义。恰恰是在这些方面,鲍勃·迪伦的成就,是其他提名作家难以企及的。鲍勃·迪伦获奖,可以视为诺贝尔奖对大众流行文化的承认和加冕。
  解读:从诺贝尔奖的权威性看,争议引发的是关于“流行文化与高雅精英文化”“歌词创作与文学作品的界定”等观点的碰撞,并且由此反射出鲍勃·迪伦的成就以及他的音乐、词曲所引发最大程度的社会参与,这可能正是鲍勃迪伦获得本届诺奖的重大意义。
  2.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校长写在鲍勃·迪伦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好歌也是一首好诗,诗词本来就是用来吟诵歌唱的。但这次诺奖的意义不仅在此。瑞典文学院的那些大佬们,已经感受到这个世界的深刻变化,大众和精英的日常文化消费品,早已不再是传统的印刷文本,阅读早已碎片化、娱乐化、多样化了。
  大众与精英的阅读模式已越来越同一化,各种文本的界限日益模糊,文学或文化经典也已被消解或转化成雅俗共赏的多种“迭代”产品:流行歌曲、动漫游戏、影视形象,甚至推特、脸谱、谷歌、百度、微信、微博、公众号、直播……
  互联网不断将以前不登大雅之堂的个体创意或想象,通过移动终端联结成公众文化消费产品,最终消解了传统以书写文本为中心的知识构建系统。
  思想、文化、创意、美感、生活及生命的意义都可以用多元的、丰富多彩的,极具个性的方式呈现和联结,边缘随时可变成中心,特殊转眼成为主流。
  解读:就像上海西外外国语学校校长所评论的:“诺奖给了歌唱,给了灵魂,给了流行。”这个时代是轻的、微的、率真和活泼的,这是时代的选择。所以阅读碎片化、娱乐化、多样化引发了大众与精英阅读模式的同一化现象的产生,那么这应该是社会进步推动的“文化趋势”,这样的趋势决定了我们应该倡导多元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这是一种世界文化潮流。
  现象——再掀读书热
  (来源:中国青年网)美国当代民谣艺术家、文学家鲍勃·迪伦获得2016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这样评价他,“在伟大的美国歌曲传统中创造了新的诗歌形式”。鲍勃·迪伦获奖的消息一公布,瞬间在朋友圈里被刷屏。
  近年,随着诺贝尔文学奖颁布后,中国总会掀起一波读书热,中国的商家们早已习以为常。但是也是真的是爆冷夺魁,鲍勃·迪伦获奖的消息刚出没多久,多家网站相关书籍就已上升至销售榜首并且已售罄,目前只可接受预订。2012年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學奖的消息公布后,“莫言热”迅速席卷全国。书店紧急备货却仍然供不应求,莫言的作品在各大网络书城遭到热捧,甚至被一抢而空,一时间“洛阳纸贵”。莫言本人却很淡定,他说:“我就希望大家把对我的热爱变成对中国当代文学的热情,把对我的作品的关注普及到中国当代文学上,把对我个人的关注普及到所有的作家身上。”在“莫言热”慢慢退烧之后,人们开始趋于理性地去思考读书这件事。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成年国民纸质与电子图书人均阅读量有所提升,综合阅读量增至7.78本。
  适用话题:理性看待读书名人热与读书热,正视文学创作
  运用点拨:当下社会商业化气息太为浓厚,很多读者往往被一时之“热”裹挟,只关注“读了哪位名家的书”“是不是名著”等,忽视了读书本身的意义,从而出现了“伪读书热”。
  作家莫言对于“莫言热引起的读书热”现象理性的态度及言论可作为“名人热与读书热”“理性看待读书”“正视文学创作”等议论文的开头引出论点或作为论据使用。
  评议——不老的诗意
  (来源:人民日报)奖项最大的价值不在于对过去的肯定,而是对未来的召唤。因为获奖,文学作品得以传播与二度传播,经典化和再经典化。连日来,鲍勃·迪伦迅速占领微信订阅号、刷屏朋友圈,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在我们的时代,经典与大众,主流与非主流,纯文学与俗文学之间并没有一道无法翻越的高墙,在表达人性的维度和阐释理想的媒介上,文学、音乐、绘画、舞蹈甚至影像,就像花园里一条又一条彼此交叉的小路,都能通往星辰大海。与其说诺奖颁给了歌手和六十年代,不如说是颁给了诗意和一颗不老的心。因为,不老的诗意是一个时代的指针。
  适用话题:经典与大众,主流与非主流,诗和远方,奖项的意义,过程与结果
  运用点拨: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诗人总是一个时代最敏感的群体,他们拥有一颗不老的心,所以常常感时忧世,“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他们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也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大爱……在那首脍炙人口的成名曲《答案在风中飘扬》里,鲍勃·迪伦浅唱低吟:“一个人要走过多少路,才真正配称为人?……在冲进大海之前,山能有多少春秋?”是啊,任何诗歌都不可能脱离自己的时代,没有生活的诗一定是干瘪而了无生趣的。
  本素材可运用于“获奖不是唯一目的”“经典与大众”“诗和远方”等作文中,呼吁学生不仅要注重学习结果,更要懂得欣赏及发现学习乐趣,要正确理解和掌握诗歌、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体裁,用诗意沉淀生活,用诗意去补充人生,将“人生不止有苟且,更有诗和远方”的生活哲理运用于实际生活。
  深挖——传递正能量
  (来源:东方网)把诺奖颁给鲍勃·迪伦,并没有降低文学的价值和追求,相反,把传统意义上的文学扩大成一种“大文学”,文学的外延扩大了。鲍勃·迪伦获诺奖,人们看到的是他作为著名民谣、摇滚音乐人的价值,但诺奖评委看到的却是他的文学成就。有人这么评价鲍勃·迪伦:三流歌手,二流吉他演奏家,一流作曲人,顶级诗人。
  事实上,鲍勃·迪伦的文学成就在美国是得到公认的,1990年他获得法兰西文学院的“文学艺术杰出成就奖”,2008年第92届普利策文学奖上获得“特别荣誉奖”。此番获奖,诺贝尔官方给出的获奖理由是,鲍勃·迪伦“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这几乎是其他文学家没有做到的。就如同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一样,她是记者,却用新闻视角书写了宏大的文学画卷。
  适用话题:边缘文学与传统文学
  运用点拨:传统文学不是不好,但文学大众化的努力更值得点赞。诺贝尔文学奖不只是表彰小说、散文、诗歌创作中的佼佼者,也表彰影视文学、音乐文学等边缘文学中的佼佼者,说不定哪年就颁给了曲艺文学作者。是文学就有获得诺奖的资格,让有文学潜力者获奖,更有利于文学的健康发展。
其他文献
各抒己见  在岁月的桎梏中,在生活的限制下,人们被约束在一方狭小的既定空间里。此时,若无与人共享的意识,只是故步自封,那么人们永远无法突破这方小天地,获得发展。  自足不能发展,借鉴方能延续。在刚刚结束战乱获得安定的西汉时期,儒家学说泥古,法家思想又过于严酷。在休养生息之际,曾三年不窥园的董仲舒將儒学改造,糅合借鉴多家思想,形成了迎合大一统时代需求的独特思想,既遂君意,又顺民心,从此奠定新儒学的至
期刊
美文点读  嫌脏所以表示爱洁,因此清洁成癖的人宁可不洗澡,而不愿借用旁人的浴具。秽洁之分结果变成了他人和自己的分别。自以为干净的人,总嫌别人龌龊,甚至觉得自己就是肮脏,还比清洁的旁人好受,往往一身臭汗、满口腥味,还不肯借用旁人使过的牙刷和手巾。当然,除非肯把情人出让的人,也决不甘以手巾牙刷公诸朋友。这样看来,我们并非爱洁,不过是自爱。“洁身自好”那句成语,颇含有深刻的心理观察。老实说,世界上是非善
期刊
【导语】  旅行,这样简单的两个字,却蕴含着无尽的情愫与韵味。当摆脱了日常的琐碎单调,不再被生活的林林总总所拘囿,跨越时间与地域的局限,去见证另一种生活,体验不一样的心境,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会在瞬间被激活。那些新鲜而美好的事物,平常映在眼中我们视而不见,在旅途中却融入我们的心底,成为生命行囊里珍贵的记忆。  選文1永恒庄严  尼亚加拉大瀑布  [英国]狄更斯  那一天的天气寒冷潮湿,着实苦人。不论
期刊
晚夏盛阳,西子湖旁,自清晨至子夜,彻日响着蝉的叫声,或急或缓,或喜或悲。古人咏蝉,或说蝉声震天是依托浩浩的秋风传播,或说蝉鸣之高是因为它居于高处,靠的是自身的本性而非秋风。我当然倾向于后者,震天蝉声皆因蝉的本性高洁,登高临远,而非依托他物。只要自身志向高远,那么即使不借助外物,依然可以美名远播,蝉如此,人亦如此。  那一声蝉鸣,越过时光的长廊,来到了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位伟大
期刊
【解题技巧】  从多年高考命题来看,语病类命题没有超出《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六种类型;从历年考试情况分析来看,考生对语病类试题普遍感到棘手,这一题的失分率很高。  其实要做好这一题,考生一方面要对这六种类型病句的特征非常熟悉,另一方面也要善于识别试题常在哪些标志性的地方布下陷阱。对高考六种病句类型,归纳成一个歌诀,即“一多少,两不当;结构乱,意不明;真是不合逻辑”——成分赘余或残缺,可总结为“一多少
期刊
《大学》中有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而后人将这段太长的话又进行了整理,缩减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也单独成为成语,不依赖于上面那句长话而独立存在下来。  按照我们今天的理解,“格物”就是先要研究世间万物,“致知”就是要发
期刊
我是一只雍容华贵的蝉,拥有娇美的面容,嘹亮的嗓音,出生在清贵的树上家族,世虫对我称赞不已,可是又有谁能懂得我的内心呢?它们都说:“看看人家,出身高贵,雍容典雅,实在是借了家庭的优势,才得以如此,我们要是有那样的家庭也能够和它一样!”每当听到这样的话语,我的心都在流泪。我不甘,因为它们误解了我,我并没有借助外物。我凭借的是自己的清高与固守,才赢得美名的。  我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每当看到那些阿谀奉承
期刊
如果说传统社会是一种大家族式的家庭结构的话,那么当今时代的家庭结构则转化为了三口一家的小家庭。这样一种转变,不仅仅是结构和成员的变化,更有功能和意义的变化。这给家庭、家风带来的影响十分巨大,而家风如何能与之调和并继续发挥作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应当承认,在“小家庭时代”,家风的意义和功能较之农业社会的大家庭来说,确实会下降和减弱,但是,它仍然有其存在的意义,也仍然对现代中国人的生活有切实的
期刊
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而读书,更像是在读作者本人。在你翻看手中的书,沉浸在故事当中时,无论情节怎样曲折意外,你都会解读出作者的性情、喜好与人生观,因为这些都会在作品中自然地流露出来。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经歷,价值取向不同,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自然也不尽相同。这就是古人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读书,最美妙的应该是将书中的故事情节配合着想象力在脑海中慢慢勾画,有
期刊
材料作文,是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材料和要求来写作文的一种作文形式,是高考语文常用的一种考查考生写作能力的作文题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這句话成了高考材料作文要求的通用语。材料就好比是擦出火花的石头,立意就是那火花。考生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让火花燃起来,让阅卷者看到你思维的轨迹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