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语文教学观;思考;人性;情
感体验;道德;人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4(B)—0037—01
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根据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为学生打好基础:有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有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具备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健康的个性。如何牢固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包含的民族思想和文化,体验课文表达出来的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学会做人处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关注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发展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的需要,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激发学生的这些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的人性。如《边城》为 “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教师要通过引导,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描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教师不能逼着所有的学生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的训练,要鼓励学生从自身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发展个性。
2.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许多语文课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作“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教师要让学生融入到课文中,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3. 关注对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
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蕴藏着优秀的文化,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很好的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伟大人格会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同样,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及其优秀品质也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廉颇知过改过,坦率真诚;信陵君仁而下士,救人之困;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另外,通过对一些文章的学习也能使学生受到道德的教育:《说谦虚》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谦虚的传统美德;《谈骨气》教育学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的境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
感体验;道德;人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0)
04(B)—0037—01
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根据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语文学科应着重为学生打好基础:有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有阅读的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学会与人合作、与人相处;具备良好的思想品格和健康的个性。如何牢固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课文中所包含的民族思想和文化,体验课文表达出来的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学会做人处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 关注学生的人性与个性发展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要育人就要研究人性的需要,语文教师要着重发展学生需要劳动、需要学习、需要创造的那部分人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激发学生的这些需要,使其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同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体验课文中传递的人性。如《边城》为 “爱”字作了恰如其分的说明,教师要通过引导,使学生领略一种“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变形记》用荒诞的手法描叙了格里高尔变为大甲虫的故事,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其变形的根源,使学生了解西方社会人的异化、人性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由此引发学生对人性的理性思考。另外,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教师不能逼着所有的学生按统一的模式进行高难度的训练,要鼓励学生从自身的特长出发,通过不同的途径,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发展个性。
2. 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许多语文课文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它们或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或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或渗透着美好的人性。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只作“转运站”,而必须“披文入情”。教师要让学生融入到课文中,去体味其中蕴含的情和意,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
3. 关注对学生道德和人格的培养
文学作品包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道德,蕴藏着优秀的文化,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很好的材料。“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怒发冲冠凭栏望”的岳飞,无不使学生感受到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炽烈的爱国之情;“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穷年忧黎元”的杜甫,无不激起学生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些人物的高尚品质和伟大人格会渗透到学生的潜意识中,成为学生效仿的楷模。同样,课文中许许多多的文学形象及其优秀品质也会给学生以真、善、美的启迪与熏陶:廉颇知过改过,坦率真诚;信陵君仁而下士,救人之困;海伦凯勒坚强乐观,积极进取……另外,通过对一些文章的学习也能使学生受到道德的教育:《说谦虚》引导学生弘扬中华民族崇尚谦虚的传统美德;《谈骨气》教育学生“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人生的境界》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追求人生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