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医学基础课是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开展医学基础课教学,对高职学生加强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而实现医学专业技能的提升起到了非常关键的推动作用。然而现阶段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依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亟待解决。基于此,主要对高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策略,以期能够为高职基础医学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基础医学专业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高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72-02
高职院校医学类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以培养技能特色为中心,将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目标定位在社区以及农村地区的医疗岗位上,进而培养出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专业化实用型技能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在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中,就需要坚持必需性以及实用性原则,加强对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力度,对构建科学完善的高职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
高职院校医学类教育相关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实施课程改革时,与基础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不需要太过深奥,而要遵循必需以及够用的标准,关键是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掌握在日后的医学研究以及临床实践中可以广泛运用道德专业技能。需要按照学生所学专业的具体工作岗位来进行相关的培养与教学,以促进学生专业化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以高职院校药理学教学为例,在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时,需要加强对基础医学中与药理学相关实用技能的密切衔接进而帮助学生在今后走向具体的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地进入角色,在工作实践中得以熟练运用。
(二)注重实践原则
对于高职基础医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其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加强对高校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医疗事件中,了解到在基础医学课程中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如何在事件中得以运用。同时借助让学生了解与接触真实的医学技能实践操作,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这对其未来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内容优化整合原则
高职教师需要结合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全面而又系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将教学内容中实现对学生技能培养的主线进行最大限度彰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最新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不断优化与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情况。
二、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通过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调整与优化,能够促使该课程在结构、时间以及具体顺序的分配上保持科学合理的状态,进而为促进专业化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能够保证基础医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实现有效衔接,进而将高职院校基础医学课程的特点加以彰显,最大限度满足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推动学生更好地通过执业资格考试,与行业准入的要求相契合;通过对教材或者是讲义进行编写创新教材,探索体现课程特点的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体系;优化重组基础医学实验项目,构建与高职各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将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三、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与课程发展不适应
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就是教材内容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即便是近年来高职医学教材的更新速度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无法满足医学研究以及基层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滞后性比较显著。另外,很多基础医学课程的任课教师由于长期脱离临床,导致对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认知不清,因此在编制高职基础医学教材时,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无法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同步,这也是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陈旧滞后的又一主要原因。基础医学教材中有大量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一旦教材本身出现滞后的问题,势必会对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轻实践,重理论
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中,局限性较强,往往会限定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不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教学内容不仅比较单一,并且还会导致教师无法按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来开展教学。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知识缺乏实践操作技巧。大量的就业实践调查表明,许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存在基础医学知识掌握不扎实、分析并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等问题。实际上,基础医学类的相关知识在医学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地应用,通过参与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当前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存在着另一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无法适应具体工作岗位的实践要求。
(三)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现阶段,高职基础医学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依然采用传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对主导地位,只需要为学生讲授课程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只能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且进行记忆,以便于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进行正确解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只是认真听课,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会变成机械化的、呆板的学习机器,单纯借助强行记忆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无法灵活地运用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去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对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当前的学习以及日后走上社会、适应具体工作岗位需求都是极为不利的。 四、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结合具体专业,调整教学内容
作为基础类课程,高职教师在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时,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专业化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所讲授的基础知识其重点需要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因此在高职医学类专业教师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特点,对基础医学的教学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删减与增添,进而将本专业的技能特色加以突出,最终适应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比如说在开展高职药理学的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与药理学相关的技能训练,另外就需要删除一些与临床应用关系不大的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与临床关系密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用药监护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果高职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压缩。
(二)采用模块教学法开展教学
首先要按照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结合整合后的教学模块,编写教学计划,进而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有机的联系,在保证学习内容结合的基础上,对相似的教学内容加以剔除;其次要求基础医学专业教师要加强各个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教学,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最后要对考试评价方法进行变革,在传统考试模式的影响下,对于高职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考查有着诸多不到位的地方,由此造成学生擅长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机动能力,从而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屡屡出现。因此,要尽量减少单纯记忆类型的考题,增加病案分析等实践性较强的题目,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的医学知识掌握情况,而且也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
作为高职医学基础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加强与巩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无法与新型的实验教学理念相适应。因此需要加强对基础医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优化。首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去,可以为学生增设新型的趣味实验,进而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其次是要保证实验设备的现代化。高职院校开展基础医学教学时,需要加强对相关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实现设备的更新换代,进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最后则是要求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知识水平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开展各类实验时,可以鼓励教师对各种实验机能加以全面掌握,进而为促进实验教学点改革在师资方面发挥作用。
(四)制订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高职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需要按照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对象具体情况,并且要以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化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制定出专业的教学计划,重新调整医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改革的重点,要坚决摒弃落后的,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综合能力,进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专业而言,它是一种相较于其他教学有较大差异的新型医学教育模式,有着自身显著的特征。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加大对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学的改革力度,注重对高职基础医学教師教学水平的提升,并且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来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参与基础医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高职基础医学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化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玲华.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6(25).
[2]张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4).
[3]王锦倩,祁国明.关于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5).
[4]唐骏.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
◎编辑 张 慧
[关 键 词] 高职基础医学;教学改革;存在问题;改进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4-0172-02
高职院校医学类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是以培养技能特色为中心,将高职学生未来的就业目标定位在社区以及农村地区的医疗岗位上,进而培养出满足基层人民群众医疗需求的专业化实用型技能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在高职院校所开展的基础医学教学改革中,就需要坚持必需性以及实用性原则,加强对教学改革中存在问题的改进力度,对构建科学完善的高职医学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原则
(一)实效性原则
高职院校医学类教育相关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实施课程改革时,与基础医学相关的理论知识不需要太过深奥,而要遵循必需以及够用的标准,关键是在于引导学生学习并且掌握在日后的医学研究以及临床实践中可以广泛运用道德专业技能。需要按照学生所学专业的具体工作岗位来进行相关的培养与教学,以促进学生专业化技能素质的全面提升。以高职院校药理学教学为例,在开展具体的教学工作时,需要加强对基础医学中与药理学相关实用技能的密切衔接进而帮助学生在今后走向具体的工作岗位后能够快速地进入角色,在工作实践中得以熟练运用。
(二)注重实践原则
对于高职基础医学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其关键就是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需要加强对高校实验室以及校外实习基地等教学资源的充分运用,促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医疗事件中,了解到在基础医学课程中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知识如何在事件中得以运用。同时借助让学生了解与接触真实的医学技能实践操作,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也会得到显著提升,这对其未来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岗位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内容优化整合原则
高职教师需要结合基础医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全面而又系统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将教学内容中实现对学生技能培养的主线进行最大限度彰显。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加强对最新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的使用,不断优化与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具体需求情况。
二、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
通过对基础医学课程体系进行科学调整与优化,能够促使该课程在结构、时间以及具体顺序的分配上保持科学合理的状态,进而为促进专业化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能够保证基础医学与专业课程之间的教学内容实现有效衔接,进而将高职院校基础医学课程的特点加以彰显,最大限度满足其人才培养的目标,推动学生更好地通过执业资格考试,与行业准入的要求相契合;通过对教材或者是讲义进行编写创新教材,探索体现课程特点的基础医学教学内容体系;优化重组基础医学实验项目,构建与高职各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教学方法改革,将基础医学知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有机结合,将教学活动作为学生对知识的再发现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
三、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与课程发展不适应
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就是教材内容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即便是近年来高职医学教材的更新速度得到了有效提升,然而依然无法满足医学研究以及基层人民群众的具体需求,滞后性比较显著。另外,很多基础医学课程的任课教师由于长期脱离临床,导致对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认知不清,因此在编制高职基础医学教材时,无法做到与时俱进,无法与时代发展的步伐相同步,这也是基础医学课程教学陈旧滞后的又一主要原因。基础医学教材中有大量需要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一旦教材本身出现滞后的问题,势必会对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的学习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轻实践,重理论
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中,局限性较强,往往会限定于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不注重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使教学内容不仅比较单一,并且还会导致教师无法按照高职院校的人才培養模式来开展教学。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医学类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所掌握的知识缺乏实践操作技巧。大量的就业实践调查表明,许多用人单位普遍认为高职学生存在基础医学知识掌握不扎实、分析并且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等问题。实际上,基础医学类的相关知识在医学实践中有着非常广泛地应用,通过参与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对于学生未来的就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因此当前高职基础医学课程教学存在着另一问题就是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导致学生在毕业走向社会后无法适应具体工作岗位的实践要求。
(三)教学方法落后、单一
现阶段,高职基础医学专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依然采用传授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占据了课堂的绝对主导地位,只需要为学生讲授课程内容,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只能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只能无条件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并且进行记忆,以便于在考试的时候能够进行正确解答。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只是认真听课,长此以往学生势必会变成机械化的、呆板的学习机器,单纯借助强行记忆来完成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无法灵活地运用已经掌握的医学知识去解决在生活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这对高职医学专业学生当前的学习以及日后走上社会、适应具体工作岗位需求都是极为不利的。 四、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对策
(一)结合具体专业,调整教学内容
作为基础类课程,高职教师在开展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时,其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专业化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从这一角度出发,所讲授的基础知识其重点需要与实际运用相结合,因此在高职医学类专业教师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具体专业特点,对基础医学的教学进行合理的、适度的删减与增添,进而将本专业的技能特色加以突出,最终适应实用型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比如说在开展高职药理学的课程教学时,教师需要重点关注与药理学相关的技能训练,另外就需要删除一些与临床应用关系不大的药理作用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增加与临床关系密切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用药监护相关的教学内容。如果高职学生在入学之前就已经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就可以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压缩。
(二)采用模块教学法开展教学
首先要按照高职院校的专业要求,结合整合后的教学模块,编写教学计划,进而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实现有机的联系,在保证学习内容结合的基础上,对相似的教学内容加以剔除;其次要求基础医学专业教师要加强各个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开展教学,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同时也要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与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最后要对考试评价方法进行变革,在传统考试模式的影响下,对于高职学生实践综合能力的考查有着诸多不到位的地方,由此造成学生擅长死记硬背,缺乏灵活机动能力,从而导致“高分低能”现象屡屡出现。因此,要尽量减少单纯记忆类型的考题,增加病案分析等实践性较强的题目,这样不但能了解学生的医学知识掌握情况,而且也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增加实验教学的比重
作为高职医学基础教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加强与巩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现阶段的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化,无法与新型的实验教学理念相适应。因此需要加强对基础医学基础课程的改革与优化。首先要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去,可以为学生增设新型的趣味实验,进而促进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提升;其次是要保证实验设备的现代化。高职院校开展基础医学教学时,需要加强对相关实验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实现设备的更新换代,进而为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最后则是要求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知识水平的提升,促进其全面发展。在开展各类实验时,可以鼓励教师对各种实验机能加以全面掌握,进而为促进实验教学点改革在师资方面发挥作用。
(四)制订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高职基础医学专业教师需要按照高职院校所招收的对象具体情况,并且要以为社会培养出专业化的实用型技术人才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制定出专业的教学计划,重新调整医学类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改革的重点,要坚决摒弃落后的,与时代发展不适应的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学生提升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自主学习能力,切实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综合能力,进而为学生日后的发展,从事专业化的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结语
总而言之,对高职基础医学教学专业而言,它是一种相较于其他教学有较大差异的新型医学教育模式,有着自身显著的特征。因此在开展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需要制定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人才培养目标,并且加大对高职院校基础医学教学的改革力度,注重对高职基础医学教師教学水平的提升,并且采用灵活有效的方式来充分调动高职学生参与基础医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实现高职基础医学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专业化实用型技能人才的目标,为高职医学专业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玲华.医学基础课程模块式教学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6(25).
[2]张勇.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4).
[3]王锦倩,祁国明.关于医学高职高专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5).
[4]唐骏.医学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的制订与实施[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5).
◎编辑 张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