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全身心地享受其中,有利于幼儿在认知、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随着《江苏省幼儿园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的实施,通过学习我们发现,前期创设和改造的沙池环境不仅与其中的一些配备建议不适宜,而且不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因此创设适宜的玩沙环境成了我们最为迫切的需求。要想创设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玩沙环境,帮助幼儿打造多元化并且适合幼儿的玩沙乐园,必须充分尊重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需要,追随幼儿的经验,让幼儿自主探究,共同创设。
在我们前期的沙池中有黄沙和白沙两种沙子,大片的沙池区域以黄沙为主,有一个小小的白沙区供幼儿观察和感受沙的特性。《标准》中指出,玩沙活动应使用细软清洁的海沙、河沙等天然黄沙,避免使用白沙和经工业加工的有色沙,禁止石英砂等工业用沙。考虑以上建议,我们决定和幼儿一起对白沙区域进行调整。
我们和幼儿一起开展了主题活动“沙的故事”,知道了沙子有海沙、山沙、河沙等种类,感受到沙子的粗细不同,了解了一些沙子的用途,如可用于建筑、修路、过滤、养殖美化等,还知道了白沙是工业加工来的石英砂,里面的一些物质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通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撤走白沙区域,同时提出了要划分干沙和湿沙区域的想法。
对于干湿沙区域的划分,最初设想的用划一条线、硬纸板、栅栏、PVC水管等方式,通过不断地尝试和验证,最后幼儿决定用轮胎固定区分。他们分工合作,挖掘渠道,安放轮胎。这其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渠道不够宽,轮胎放不进;轮胎大小不一,要进行区分等。但在大家商量讨论、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一个个问题最终被解决,使湿沙区和干沙区的设置得以实现。
参考《标准》中提出的基本材料、储物收纳等相关要求,我们决定进一步来设置划分沙池区域。于是,我们再次组织幼儿就沙池区域的设置划分展开讨论,有的幼儿提出去游泳馆游泳时看到游泳馆有换衣区、游泳区的设置。结合该话题我们对游泳馆的区域设置进行了调查和讨论,大家发现游泳馆中有换衣区、游泳区、戏水区、冲洗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结合大家的问题和经验分享以及我园沙池区的现状,幼儿提议进一步丰富沙池及沙池周围的功能区,如取放及更换雨衣雨鞋的换装区,材料收纳的储藏区,与室内沙画活动结合的沙艺区,与农乐园结合的沙培区等。这些问题及设想如何一一解决和实现,师幼一起开始了新的尝试、调整和完善。
1.从思考、规划到讨论、实践,完善材料储藏
针对游戏材料拿取和收纳不便的问题,经过思考规划,幼儿决定将操场上用来收纳户外玩具材料的储物柜放到沙池区,同时将用于划分干湿沙区域的轮胎作为小型收纳区储藏游戏材料,并用防雨布遮盖,保证雨天时材料和干沙区也不会淋到雨,解决了工具搬进搬出的困扰。
幼儿的玩沙工具是活动的一部分,活动中幼儿身上的装备也是玩沙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雨衣雨鞋的收纳一直没有空间,经过讨论,我们设置了存放雨衣雨鞋的架子。雨鞋的架子上有无数的短杆,每个短杆可以插一只鞋子,幼儿在收纳的时候将自己的鞋子插在短杆上,整整齐齐。雨衣也是如此,一个衣架上挂一件雨衣。这样,幼儿能在游戏中自主穿脱雨衣、雨鞋,教师也不用为幼儿雨鞋乱放而发愁,实现了游戏材料自主取放的目的,游戏困境就这样在思考和实践中迎刃而解。
2.从分工、协助到合作、充实,丰富区域呈现
针对想要丰富的沙艺区和沙培区,幼儿经过讨论分工后,寻求教师协助,将室内的沙画桌移到了户外,购买了沙糊画、沙瓶画、沙盘游戏等材料,收集了沙培区的沙培工具和植物,转移了一部分农乐园的植物。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玩沙区域不断丰富和充实起来。
在本次沙池环境改造中,幼儿大胆探究,充分表达,专注投入到沙池规划、调整、完善的每一个过程。在不断提出新问题、获得新发现、收获新成果的过程中,大家的探究兴趣不断提高,探究内容不断丰富,探究过程也不断升华,在不同领域里的能力获得了发展。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获得各种有益经验,创设了满足自己期望与需求的沙池环境。
同時,我们也发现玩沙游戏不应仅止于玩沙游戏,更要赋予课程观、整合观。在“一池沙的换装”中,教师开始去倾听幼儿的想法,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环境,开始实际意义上向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适时引发、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让环境成为幼儿在自主探究和活动学习中的钥匙与扶手,让幼儿的思维在玩沙中驰骋,让幼儿的经验在玩沙中生长,让幼儿的学习在玩沙中乐有所获!
(责任编辑:郭凯云)
一、主题实施,链接活动,丰富经验
在我们前期的沙池中有黄沙和白沙两种沙子,大片的沙池区域以黄沙为主,有一个小小的白沙区供幼儿观察和感受沙的特性。《标准》中指出,玩沙活动应使用细软清洁的海沙、河沙等天然黄沙,避免使用白沙和经工业加工的有色沙,禁止石英砂等工业用沙。考虑以上建议,我们决定和幼儿一起对白沙区域进行调整。
我们和幼儿一起开展了主题活动“沙的故事”,知道了沙子有海沙、山沙、河沙等种类,感受到沙子的粗细不同,了解了一些沙子的用途,如可用于建筑、修路、过滤、养殖美化等,还知道了白沙是工业加工来的石英砂,里面的一些物质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危害。通过讨论,大家一致决定撤走白沙区域,同时提出了要划分干沙和湿沙区域的想法。
对于干湿沙区域的划分,最初设想的用划一条线、硬纸板、栅栏、PVC水管等方式,通过不断地尝试和验证,最后幼儿决定用轮胎固定区分。他们分工合作,挖掘渠道,安放轮胎。这其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诸如渠道不够宽,轮胎放不进;轮胎大小不一,要进行区分等。但在大家商量讨论、不断尝试的过程中,一个个问题最终被解决,使湿沙区和干沙区的设置得以实现。
二、经验出发,聚焦问题,引发思考
参考《标准》中提出的基本材料、储物收纳等相关要求,我们决定进一步来设置划分沙池区域。于是,我们再次组织幼儿就沙池区域的设置划分展开讨论,有的幼儿提出去游泳馆游泳时看到游泳馆有换衣区、游泳区的设置。结合该话题我们对游泳馆的区域设置进行了调查和讨论,大家发现游泳馆中有换衣区、游泳区、戏水区、冲洗区等不同的功能区域。结合大家的问题和经验分享以及我园沙池区的现状,幼儿提议进一步丰富沙池及沙池周围的功能区,如取放及更换雨衣雨鞋的换装区,材料收纳的储藏区,与室内沙画活动结合的沙艺区,与农乐园结合的沙培区等。这些问题及设想如何一一解决和实现,师幼一起开始了新的尝试、调整和完善。
三、针对问题,个性定制,解除“困境”
1.从思考、规划到讨论、实践,完善材料储藏
针对游戏材料拿取和收纳不便的问题,经过思考规划,幼儿决定将操场上用来收纳户外玩具材料的储物柜放到沙池区,同时将用于划分干湿沙区域的轮胎作为小型收纳区储藏游戏材料,并用防雨布遮盖,保证雨天时材料和干沙区也不会淋到雨,解决了工具搬进搬出的困扰。
幼儿的玩沙工具是活动的一部分,活动中幼儿身上的装备也是玩沙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雨衣雨鞋的收纳一直没有空间,经过讨论,我们设置了存放雨衣雨鞋的架子。雨鞋的架子上有无数的短杆,每个短杆可以插一只鞋子,幼儿在收纳的时候将自己的鞋子插在短杆上,整整齐齐。雨衣也是如此,一个衣架上挂一件雨衣。这样,幼儿能在游戏中自主穿脱雨衣、雨鞋,教师也不用为幼儿雨鞋乱放而发愁,实现了游戏材料自主取放的目的,游戏困境就这样在思考和实践中迎刃而解。
2.从分工、协助到合作、充实,丰富区域呈现
针对想要丰富的沙艺区和沙培区,幼儿经过讨论分工后,寻求教师协助,将室内的沙画桌移到了户外,购买了沙糊画、沙瓶画、沙盘游戏等材料,收集了沙培区的沙培工具和植物,转移了一部分农乐园的植物。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玩沙区域不断丰富和充实起来。
在本次沙池环境改造中,幼儿大胆探究,充分表达,专注投入到沙池规划、调整、完善的每一个过程。在不断提出新问题、获得新发现、收获新成果的过程中,大家的探究兴趣不断提高,探究内容不断丰富,探究过程也不断升华,在不同领域里的能力获得了发展。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获得各种有益经验,创设了满足自己期望与需求的沙池环境。
同時,我们也发现玩沙游戏不应仅止于玩沙游戏,更要赋予课程观、整合观。在“一池沙的换装”中,教师开始去倾听幼儿的想法,关注幼儿的已有经验,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及时调整环境,提供丰富的、操作性强的、符合幼儿探索需要的环境,开始实际意义上向支持者、参与者、引导者的角色转变,适时引发、支持幼儿积极主动地与环境相互作用,让环境成为幼儿在自主探究和活动学习中的钥匙与扶手,让幼儿的思维在玩沙中驰骋,让幼儿的经验在玩沙中生长,让幼儿的学习在玩沙中乐有所获!
(责任编辑:郭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