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五法度丰年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iye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春节我与大斌飞回昆明,拍摄了一组照片,分享五种在家喝茶的方法给大家。全家人围坐一起,听着音乐和孩子们的欢闹,其乐融融,共享天伦,这应是过年的意义。
  01
  壶泡法
  明初,朱元璋一道改饼茶为散茶的圣旨引发壶泡法的盛行。散茶呈条索状,因此明人以壶容茶,以汤壶(煮水壶)注入沸水冲泡,再倒入杯中饮用,此法沿用至今。嘉靖至万历年间,陈继儒、王世贞等一众文人纷纷参与到壶的设计中,经制壶大师时大彬之手,文人壶成为雅土间极受追捧的艺术品。
  紫陶壶气密性佳,持温时间长,此法适宜需要高温冲泡的茶类,记得控制投茶量,不宜过多,避免闷泡时间过长,茶汤涩口。
  02
  碗泡法
  碗泡法始于两宋时以大盏调和茶膏再以勺分汤的行茶方式。碗泡法利于芽叶舒展,入水旋转,观赏性极强。茶底久浸于水容易涩口,因此只舀取上层茶汤饮用。茶碗敞口,散热快,茶汤易凉,夏季用正合宜。
  03
  盖碗泡法
  盖、碗、托三者合成盖碗,又称三才碗,分别象征天、地、人,由北方吃茶风俗演变而来,颇受乾隆喜爱,其独创的三清茶正是由盖碗所泡。翁辉东在《潮州茶经?功夫茶》中提到,盖碗本为宦家供客自斟之器,客多稍忙,代为冲罐,为其出水决。
  盖碗泡茶又叫撮泡法,六大茶类都可以此法冲泡,可单人单饮,也可作为主泡器使用,能将茶汤快速滤出,同时观赏芽叶姿态,碗盖亦能更好地捕捉香气,已成为当今事茶人最常用的茶器之一。
  04
  杯泡法
  杯泡法大概是我们最熟悉的泡茶方式了,尤其江浙地区,一到清明前后,取出玻璃杯泡上当年新下来的龙井或碧螺春几乎是每家必行的尝鲜事。
  上、中、下 、上三种投茶方式分别适合用来冲绿茶、白茶、红茶。玻璃杯杯身较高,利于香气聚拢,适用高香型茶叶。喝至一半可加水用以均衡茶汤浓淡。
  O5
  新春团聚,家人在旁,不妨围炉煮茶,这个季节能有个咕嘟咕嘟冒泡的炉子挨着,喝喝茶,顺便取取暖,幸福感会直线上升。室外天寒地凍,屋内暖意融融,合家相聚的团圆一扫冬日的暗沉。煮一壶老白茶或者熟普洱,茶汤稠密,浓香四溢。
  奉一杯给双亲,用过去一年的故事在佐茶,春日已不再遥远。
其他文献
马来西亚紫藤文化企业集团茶艺学习中心主任。现任:马来西亚茶道研究会会长。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系客座副教授。中国漳州科技学院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学会,马来西亚国民大学分校华文学会荼艺顾问。著作:《茶铎八音一茶文化复兴之声》、《茶人的第三只眼》、《喝茶慢》、《约会中国茶A Passage To Chinese Tea》  茶汤店的出现是因为喝茶新族群冒出来了,他们懂得享受茶汤的美
期刊
茶与茶文化,结合着经济生活和社会民俗,便有了茶馆。  茶馆也有叫茶楼的,或者茶坊、茶肆、茶寮、茶室等的,是固定的、专门供人品茗的场所。  茶馆的始祖不知是谁,据说晋时已有提器往市鬻茗的,但那只能算作是流动茶摊,充其量是茶馆的雏形,其功用,也仅在解渴。真正的茶馆,也许起源于唐代—一《封氏见闻录》载:“自邹、齐、沧、棣,渐致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大唐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加
期刊
在茶圈里,嗜饮陈茶的老饕都抱持一个共同的論点,那就是品茶的终极是普洱陈茶。由于普洱生茶工艺上的特殊性,自诞生的那一刻起,便拥有了在未来漫长时光里的长久活性。在每一个阶段,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仓储里,发酵、陈化、成长,从年青到成熟,蝶变为沉稳醇和的老茶。  虽然这些年茶市上有许多真假年份不辨的老茶如过江之鲫,多到令人眼花缭乱,但并不妨碍一众骨灰级老饕趋之若鹜,百折不饶地寻觅,不惜拿真金白银去淘重量级
期刊
茶,乃“人在草木间”,体现的是“天人合一”的精神。同时,综观中华茶文化,它蕴含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谐意蕴。  当茶走出国门时,它不仅仅是一种健康之饮,也是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张芳香名片,更是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于是,一杯茶,以其色、形、香、味、韵及相伴而生的文化,唤起了广大华人华侨潜藏于心的文化乡愁,也令世界各地的爱荼人们纷纷醉心于她的魅力。  茶,充分了体现了一种文化认同——以茶会友,
期刊
离开浮梁(江西景德镇下属县城)古县衙,我和元魁径直去往瑶里。到达瑶里已然很晚,茫茫夜空中早已是星星点灯,山里秋意浓重,说是到了古镇,四周却黑灯瞎火的,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离开武夷山,人生地不熟的那点不安全感,又时不时冒出来,腹内空空,我俩四处找吃饭的地,就近问了几处,觉得哪儿都不合适。  兴许是国庆长假刚过,也可能是交通本来不便,街面上行人寥寥,所有挂着酒家、客栈招牌的店面,看上去都十分冷清,显得
期刊
瓷器是中国符号,合藏千年的东方审美意蕴。有“世界瓷都”之称的景德镇,传承至今未尝中断,更推陈出新。之前上手过汝窑青花的“盛兰亭”杯子,温润可人,古意中清雅脱俗,“杯子控”们会为了盛兰亭的一个杯子,或者一个盖碗,竟乘飞机到别城的专营店去寻访求购。盛兰亭成为炙手可热的珍贵收藏品,往往一杯难求。  已经是2018年岁尾,这次朋友约我到景德镇,我想也正好可以探一探究竟。在瓷都,樊家井有些早期的老店,都已经
期刊
喜欢广东,从喜欢粤菜开始。由于参加茶博会的缘故,笔者去了广州、深圳多次,每次都对粤菜赞不绝口。粤菜的花样特别多,宋人就曾记载岭南人“不问鸟兽蛇,无不食之”,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其中有一道吃法叫“粥底火锅”,就是顺德商人的发明,可以解决传统火锅容易上火的问题,感叹其间的精明,让原本在火锅上没有优势的粤菜,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粤商的精明从广东的经济水平可以洞察到。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国内
期刊
晋商也是明清商帮中重要的一支,其中的荼商以茶马互市为发端,至清代日渐兴盛。鸦片战争前,他们不仅控制了西北的茶叶市场,而且成为中俄恰克图贸易的主要承担者,甚至将商业触角伸向俄国及欧洲的其他国家。其跨越区域之广,经营时间之久,实属罕见。  名垂千古的晋商茶路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始,恰克图进入繁荣时期,晋商商号达60余家。中方销售的主要是茶叶、绸缎和棉布;俄方销售的主要是毛皮、皮革、呢绒、铁制
期刊
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  ——林清玄  春节前夕,应螺洲镇政府之邀,在陈宝琛①故居参加了一场新春茶会。  南方虽无滴水成冰之寒,却是化不开的阴寒与湿冷。浓云晦暗,给古宅平添了几许幽僻与沧桑。赐书楼②前,共布设五席。赐书楼乃陈氏五楼的第一楼,楼如其名,充满了书卷气。  黛瓦粉墙下,花木掩映中,观书啜茶,雅事也,乐事也。陈氏宅第,几经劫难,旧藏星散,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唯有楼外螺
期刊
1月26日,以“古韵螺洲·‘鱼’你有约”为主题的迎新春系列活动在著名的“帝师之乡”——福州市螺洲镇陈氏五楼(陈宝琛故居)的赐书楼前启幕,让市民们提前过了一个有滋有味的“文化年”。本次活动由螺洲镇党委、政府主办,福州市螺洲生态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茶道》杂志承办。  茶会良友,其乐融融  伴着一首清雅空灵的古琴曲,一对身着汉服的母子,坐在泡茶台前,优雅地泡起了茶。温壶、烫杯、冲泡、分茶,每一步都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