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溪人参铁”是指本溪地区所产的对微量元素控制精准,几乎不做调整就可直接使用的高质量生铁。人参铁具有低磷、低硫、低有害微量元素,高纯度、高品位的特殊性。本文将以“本溪人参铁”的人文历史为背景,初步探索“本溪人参铁”的发展步骤,研究品牌成因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本溪人参铁 人文历史 发展方向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16.01.014
1 “本溪人参铁”的产品特色
“本溪人参铁”具有低磷、低硫、有害杂质少、物理性能好、化学成分稳定的特点,是国内最好的铸造生铁,属于国外高纯生铁范畴。与国外高纯生铁相比,钛含量处于中限,铬和钒含量仅为十万分之几,处于下限。其它绝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只有百万分之几,低于下限含量。“本溪人参铁”曾两次摘取国家优质产品桂冠,获得金牌奖。
而“本溪人参铁”之所以质量出众,原因之一就是本溪的铁矿石,天生有低硫、低磷的优势,从原料上保证了人参铁与众不同;二是本溪的煤,除了具有低磷、低硫的特点外,还具有粘结性强的优势,成为了生产优质铁的理想燃料。
2 “本溪人参铁”的人文历史背景
2.1 “本溪人参铁”的历史渊源
本溪市地处辽宁省东部,太子河上游地区,属长白山脉和千山山脉的一部分。“本溪人参铁”人文历史源远流长。
据传北宋末年,钟氏兄弟得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赐给的千年人参后,为了反抗宋徽宗赵佶昏庸无能,外不能抵御强敌入侵而复仇,把千年人参烘干,做引子点燃木炭冶炼铁,炼出的铁水再经熔铸锻造,打制出寒光夺目锋利无比的兵器。传说反映了冷兵器时代炼铁的技术状态和神秘感。“人参铁”是从这时得名并流传至今。把“人参”具有王者之风的品格,与“铁”具有帝王之刚融为一体,牢牢地打上了人文印记,在地域文化的润泽下熠熠生辉。
而“本溪人参铁”萌芽展露是起源于十九世纪初期,本溪地区建立了中日合资经办的炼铁公司,为“本溪人参铁”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907年7月和翌年5月,日本财阀曾先后两次派人对本溪南芬庙儿沟进行勘察,调查铁矿的埋藏量。最终清政府在1911年10月6日,签订了《中日合办本溪湖煤矿有限公司合同附件条款》。1912年1月23日“本溪湖商办煤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经营制铁业。1915年建成容积为291m3的1号高炉,这是东北钢铁工业使用高型高炉炼铁的开端。并对1号高炉生产的生铁进行分析,发现生铁含磷较低。含磷、硫较低,是炼制低磷生铁的理想条件。1920年,开始进行用焦炭冶炼低磷生铁的试验,结果含磷0.134%、含硫0.006%,质量超过了当时瑞典的低磷生铁。1925年再次试验,其含磷低于0.033%、硫低于0.015%,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927年10月第三次试炼低磷铁并接受约2000吨订货。由于3次试验的成功,确立了生产低磷生铁的轨道。炼制低磷生铁与普通生铁共用同一设备,在作业中间歇式的插入生产,这在当时世界炼铁史上也是少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于1953年本溪煤铁公司改为“本溪钢铁公司”。同时,新建了年产贫铁矿470万吨的南芬露天矿,新建了年产200万吨人造富矿的新型烧结厂。1972年建成2000m3的5号高炉。这是当时全国三座最大的高炉之一。炼铁焦比和利用系数一直居于全国大型高炉之首,积累了较成熟的大型高炉冶炼铸造生铁的经验。铸造生铁约占全国产量的二分之一。
“本溪人参铁”的初始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在中日合资的过程中,由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操作生产工具,采掘本溪地域的铁矿资源,从事高炉冶炼而生产出的优质生铁。凝聚着本溪人的智慧、勤劳和汗水。既饱尝了被奴役的心酸和痛苦,也留下了为侵略者生产武器原料、杀戮国人的悲哀记忆,但同时积淀了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奋斗的科学知识以及冶炼生铁的技能技巧。
2.2 “本溪人参铁”的文化背景
本溪是东北道教文化的故乡,崇拜自然万物是其精神核心。因采参人发现,人参周边的小草在白天总是侧倾向外,似为了让其更好地享受日光之浴;日落后,却又齐齐地向人参一侧拱伏,一派拜揖护侍之姿。人参由此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王者之风;铁被誉为金属之王,具有帝王之刚强。可以说“本溪人参铁”文化的起始,主要以宗教崇拜“人参”和“铁”的故事为题材,形成和激励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号召人们追求称雄理念,磨炼刚强斗志,推崇精品造物,秉持卓越扩展。“本溪人参铁”的背后蕴涵着本溪人哲学、科技、宗教、风俗习惯的文化价值体系。
3 “本溪人参铁”未来发展方向
3.1 坚持规划先行,发挥导向作用
目前,本溪县委、县政府已委托中国铸造协会编制了《中国(本溪)人参铁加工产业集群与优质铸造生铁基地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中后期及“十三五”该县人参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原则、发展目标与产品发展方向。
同时,“本溪人参铁”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成功申报,对提升本溪铁矿资源价值以及带动本溪钢铁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切实加强领导,实行高位推动
各级主要领导应提升重视人参铁加工产业发展的理念,从项目开工到投产等全程做好服务。只有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很多项目才能更好的落到实处,更好的助推“本溪人参铁”的未来发展。
3.3 发挥本溪铸协的协调作用
密切与中国铸造协会关系,充分发挥本溪铸造协会的协调作用。努力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建立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统筹考虑的运行机制。
3.4 坚持招商,遴选优质项目
立足四个炼铁厂,引进短流程铸件生产项目就近建设;引进一批新项目,重点发展曲轴、汽车铸件、耐磨件、机床、农机、液压件,并将县内铸件转化为机加产品,将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抓住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特别是江浙地区铸造产业改造升级的契机,扩大对外开放。以汽车、农业机械零部件的配套基地为目标,通过以商招商,着重引进黑色铸造、有色铸造、锻造加工等工艺先进项目。注重投资企业的经济实力、投资规模、产品市场、科技含量等,提高入园门槛,引进遴选工艺先进、环保达标的项目。
作者简介
边久军,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本溪市委党校,教授职称,教授经济理论课程。
郝英娣,本科学历,现任辽宁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从事图书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张晓明)
【关键词】 本溪人参铁 人文历史 发展方向
【DOI编码】 10.3969/j.issn.1674-4977.2016.01.014
1 “本溪人参铁”的产品特色
“本溪人参铁”具有低磷、低硫、有害杂质少、物理性能好、化学成分稳定的特点,是国内最好的铸造生铁,属于国外高纯生铁范畴。与国外高纯生铁相比,钛含量处于中限,铬和钒含量仅为十万分之几,处于下限。其它绝大多数微量元素含量只有百万分之几,低于下限含量。“本溪人参铁”曾两次摘取国家优质产品桂冠,获得金牌奖。
而“本溪人参铁”之所以质量出众,原因之一就是本溪的铁矿石,天生有低硫、低磷的优势,从原料上保证了人参铁与众不同;二是本溪的煤,除了具有低磷、低硫的特点外,还具有粘结性强的优势,成为了生产优质铁的理想燃料。
2 “本溪人参铁”的人文历史背景
2.1 “本溪人参铁”的历史渊源
本溪市地处辽宁省东部,太子河上游地区,属长白山脉和千山山脉的一部分。“本溪人参铁”人文历史源远流长。
据传北宋末年,钟氏兄弟得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赐给的千年人参后,为了反抗宋徽宗赵佶昏庸无能,外不能抵御强敌入侵而复仇,把千年人参烘干,做引子点燃木炭冶炼铁,炼出的铁水再经熔铸锻造,打制出寒光夺目锋利无比的兵器。传说反映了冷兵器时代炼铁的技术状态和神秘感。“人参铁”是从这时得名并流传至今。把“人参”具有王者之风的品格,与“铁”具有帝王之刚融为一体,牢牢地打上了人文印记,在地域文化的润泽下熠熠生辉。
而“本溪人参铁”萌芽展露是起源于十九世纪初期,本溪地区建立了中日合资经办的炼铁公司,为“本溪人参铁”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907年7月和翌年5月,日本财阀曾先后两次派人对本溪南芬庙儿沟进行勘察,调查铁矿的埋藏量。最终清政府在1911年10月6日,签订了《中日合办本溪湖煤矿有限公司合同附件条款》。1912年1月23日“本溪湖商办煤铁有限公司”正式挂牌经营制铁业。1915年建成容积为291m3的1号高炉,这是东北钢铁工业使用高型高炉炼铁的开端。并对1号高炉生产的生铁进行分析,发现生铁含磷较低。含磷、硫较低,是炼制低磷生铁的理想条件。1920年,开始进行用焦炭冶炼低磷生铁的试验,结果含磷0.134%、含硫0.006%,质量超过了当时瑞典的低磷生铁。1925年再次试验,其含磷低于0.033%、硫低于0.015%,取得了预期的效果。1927年10月第三次试炼低磷铁并接受约2000吨订货。由于3次试验的成功,确立了生产低磷生铁的轨道。炼制低磷生铁与普通生铁共用同一设备,在作业中间歇式的插入生产,这在当时世界炼铁史上也是少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后,于1953年本溪煤铁公司改为“本溪钢铁公司”。同时,新建了年产贫铁矿470万吨的南芬露天矿,新建了年产200万吨人造富矿的新型烧结厂。1972年建成2000m3的5号高炉。这是当时全国三座最大的高炉之一。炼铁焦比和利用系数一直居于全国大型高炉之首,积累了较成熟的大型高炉冶炼铸造生铁的经验。铸造生铁约占全国产量的二分之一。
“本溪人参铁”的初始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在中日合资的过程中,由中国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操作生产工具,采掘本溪地域的铁矿资源,从事高炉冶炼而生产出的优质生铁。凝聚着本溪人的智慧、勤劳和汗水。既饱尝了被奴役的心酸和痛苦,也留下了为侵略者生产武器原料、杀戮国人的悲哀记忆,但同时积淀了为新中国钢铁工业奋斗的科学知识以及冶炼生铁的技能技巧。
2.2 “本溪人参铁”的文化背景
本溪是东北道教文化的故乡,崇拜自然万物是其精神核心。因采参人发现,人参周边的小草在白天总是侧倾向外,似为了让其更好地享受日光之浴;日落后,却又齐齐地向人参一侧拱伏,一派拜揖护侍之姿。人参由此被誉为“百草之王”,具有王者之风;铁被誉为金属之王,具有帝王之刚强。可以说“本溪人参铁”文化的起始,主要以宗教崇拜“人参”和“铁”的故事为题材,形成和激励了传统文化的传播,号召人们追求称雄理念,磨炼刚强斗志,推崇精品造物,秉持卓越扩展。“本溪人参铁”的背后蕴涵着本溪人哲学、科技、宗教、风俗习惯的文化价值体系。
3 “本溪人参铁”未来发展方向
3.1 坚持规划先行,发挥导向作用
目前,本溪县委、县政府已委托中国铸造协会编制了《中国(本溪)人参铁加工产业集群与优质铸造生铁基地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二五”中后期及“十三五”该县人参铁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原则、发展目标与产品发展方向。
同时,“本溪人参铁”正在积极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成功申报,对提升本溪铁矿资源价值以及带动本溪钢铁产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2 切实加强领导,实行高位推动
各级主要领导应提升重视人参铁加工产业发展的理念,从项目开工到投产等全程做好服务。只有得到相关领导的重视,很多项目才能更好的落到实处,更好的助推“本溪人参铁”的未来发展。
3.3 发挥本溪铸协的协调作用
密切与中国铸造协会关系,充分发挥本溪铸造协会的协调作用。努力为企业提供市场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建立上下联动、横向联合、统筹考虑的运行机制。
3.4 坚持招商,遴选优质项目
立足四个炼铁厂,引进短流程铸件生产项目就近建设;引进一批新项目,重点发展曲轴、汽车铸件、耐磨件、机床、农机、液压件,并将县内铸件转化为机加产品,将本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抓住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特别是江浙地区铸造产业改造升级的契机,扩大对外开放。以汽车、农业机械零部件的配套基地为目标,通过以商招商,着重引进黑色铸造、有色铸造、锻造加工等工艺先进项目。注重投资企业的经济实力、投资规模、产品市场、科技含量等,提高入园门槛,引进遴选工艺先进、环保达标的项目。
作者简介
边久军,研究生学历,现就职于本溪市委党校,教授职称,教授经济理论课程。
郝英娣,本科学历,现任辽宁科技学院图书馆馆员,从事图书管理工作。
(责任编辑:张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