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产业合作的潜力与困境

来源 :现代管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李克强总理于2014年5月访问非洲时提出了推进中国与非洲面向未来的六大合作工程,从中国的产业转移需要、非洲国家的资源与发展需求以及双方既有的合作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来看,产业合作应作为六大工程的核心。文章以东非国家乌干达为例,分析了中非产业合作的潜力及面临的困境。文章认为,产业合作是中非双方的共同需要,且双方有坚实的合作基础并为进一步合作做好了政策与制度准备。但同时也存在着影响产业合作的负面因素,其中既有中方因素,也有非洲本土的因素,应该引起双方的重视。
  关键词:中国;非洲;产业合作;乌干达
  一、 引言
  2014年5月,李克强总理分别对埃塞俄比亚、尼日利亚、安哥拉、肯尼亚四国以及非盟总部进行了访问。当地时间5日,李克强总理在非盟总部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包括产业合作工程等在内的推进中国与非洲面向未来的六大合作工程。总体而言,这六大工程之间密不可分、缺一不可,几乎覆盖了非洲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各个方面。其中,产业合作工程是核心,其他五大工程属于产业合作工程的配套工程。此外,从中国的产业转移需要、非洲国家的资源与发展需求以及双方既有的合作基础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来看,产业合作也应作为六大工程的核心。
  二、 中非产业合作的潜力
  1. 产业合作是中非双方共同的需要。就中国而言,受资源、环境以及劳动力成本等因素的制约,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日趋丧失扮演“世界工厂”角色的优势。欲求实现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中国亟需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对外转移技术门槛低、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中国目前也正在进行这一筹划。
  就非洲而言,产业发展更与其金融、减贫、生态环保、人文及和平安全事业发展密切相关。非洲劳动力资源与自然资源都十分丰富,但近百年的殖民经历致使这一大陆积贫积弱,特别是殖民历史遗留的单一经济结构问题,使非洲尽管在政治上获得了独立,经济却长期处于依附状态,畸形发展,被迫遭受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盘剥。非洲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必须实现工业化,非洲各国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意义,出台的地区及国家发展战略中也多将产业发展列为重点。凭风借力好扬帆,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产业合作”,为非洲承接中国产业转移、走工业化道路提供了良机。
  2. 中非之间有坚实的合作基础。中非之间没有历史纠葛,双方关系从非洲国家承认新中国并与中国建交、中国支持并帮助非洲国家摆脱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关系为起点,至今已发展为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就中乌关系而言,自1962年10月18日建交以来,双方保持了长期的友好关系。经贸关系方面,中乌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经济贸易往来,只是从当时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双边经济技术合作以中国单方面为乌干达提供援助为主要形式,中国政府通过优惠贷款、无偿赠送等方式向乌干达提供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帮助其发展民族经济。
  从1987年开始,双方经济合作的规模和范围不断扩大。尤其是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后,中乌合作开始由政治主导型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全方位务实、理性合作转变,此后双方的经贸往来渐具规模,经济交流的层次全面加深。中国赴乌投资的企业不断增多,投资量不断增加。据乌干达投资局统计,2013年~2014年财年,乌干达共吸收外国直接投资14.7亿美元,其中中国投资4.4亿美元,是该国外国直接投资第二大国。此外,中国该财年在乌干达投资的项目为53个,为2.1万人提供就业机会,排名分别为第二、第一名。截止到2014年底,中国共有400多家投资企业在乌干达注册登记,累计投资额达到26.34亿美元。中国企业在乌干达的投资主要涉及贸易、数字电视运营、农业开发、皮革加工、钢铁等建材生产和酒店等行业。
  3. 中非双方均有合作的意愿。在充分认识到了彼此需求与能力的基础上,中非双方均有促进产业合作的意愿,并做好了相应的准备工作。
  2015年3月, 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应中国政府邀请,出席在海南召开的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会后,穆塞韦尼总统分别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总理李克强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举行了会谈。在三次会谈中,双方均围绕产业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习近平在3月31日与穆塞韦尼的会谈中指出,中国愿与乌干达分享在发展经济特区和工业园区等方面的经验,鼓励并支持中国企业赴乌开展能矿、产业开发、农业等领域的合作,加强双方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医疗、旅游等领域的合作。穆塞韦尼表示,乌干达希望同中国的发展战略、对外合作政策以及赴非投资兴业的中国企业进行战略对接,加强双方在水电、标准轨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石油、矿产、旅游、工业产业园等领域的合作。
  本人在2015年6月乌干达调研时,该国的政府官员也表达了类似的期待。如乌干达财政、计划和经济发展部债务与现金管理司首席经济学家说,“我们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我们将寻求与中国等国的合作,铺设高速公路,将城市连接起来。我们还希望发展信息通讯技术,在这方面我们将与中国进行两个项目的合作。另外,我们还将发展旅游业。这些都是我们将重点发展的领域,所以一个很重要的主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因为它是它们的推动力”。
  4. 双方均做好了制度与政策准备。中国方面,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了国家战略,并制定了相关的政策,甚至很多省都有自己的规划。
  乌干达方面,目前,《2015-2020年国家发展规划》(以下简称为“《规划二》”)与《2040年愿景发展战略》(以下简称为“《2040愿景》”)分别为指引乌经济与社会发展方向的中长期与长期规划,而前者为实现后者设定的总目标的6个五年计划中的第二个阶段性计划。
  《规划二》指出,产业发展的目的在于促进可持续的工业化发展与适当的技术转移与发展。政府与非政府主体相互配合,共同负责促进产业发展,包括:贸易、工业与合作部,乌干达发展公司,乌干达工业研究院,乌干达制造商协会以及其他正规与非正规私营部门。其中,各政府部门、机关及地方政府负责制定与实施有利于在乌干达投资与经营的政策与法律;私营部门则进行可以提供就业机会的生产及制造业的投资,工业与制造业可以为乌具有主导地位的农业与非农业生产增值,并可以培育有利于投资与经营的环境;发展伙伴则可以通过为上述行为体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帮助其提高能力,从而使工业对乌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从2012年~2013年财年的20.6%提高到2019年~2020年财年的24.5%。为实现这一目标,通过对以下产业采取准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至关重要:农业加工(牛肉与乳制品、皮革制品、纺织服装、木制品);矿业(钢铁、金属加工、化肥与农药、陶瓷);轻工业(制药、电子电器、石油化工、包装、纸业)。   四、 结语
  当前,中国与非洲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工业化进程,谋求经济后发优势。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宣告了我国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终结,凸显了我国工业化进程中产能过剩的问题,欲求实现工业化进程的平稳推进,必须进行产业升级与转移。而大多数非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尚处于起步阶段,经验与资金均不足,非常希望借鉴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加之多数国家目前正积极推行“向东看”政策以满足发展的融资需求,这为双方进行产业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值得指出的是,非洲各国的工业化水平、资源状况、对外来投资的政策及投资风险等不尽相同,因此在开展对非产业合作时,中国政府在积极鼓励的同时,应正确引导。而企业更应在赴非投资之前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工作,详细了解我国对企业“走出去”及非洲国家对外来投资的政策,规避风险,唯此才能实现中非产业合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李智彪.中国、非洲与世界工厂[J].西亚非洲,2012,(3).
  [2] 刘贵今.理性认识对中非关系的若干质疑[J].西亚非洲,2015,(1).
  [3] 沐涛、俞斌,主编.穆塞韦尼总统与乌干达[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4] 唐晓阳,著.中非经济外交及其对全球产业链的启示[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
  [5] 胡永举,邱欣,等著.非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中国参与策略[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4.
  [6] 魏翠萍,编著.列国志:乌干达[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7] Susanne Buckley-Zistel.Conflict Transformat- ion and Social Change in Uganda: Remembering after Violence[M].New York: Palgrave Macmi- llan,2008.
  [8] Ian Taylor.China and Africa: Engagement and compromise[M]. New York: Routledge,2006.
  [9] Warmerdam, Meine Pieter van Dijka.China- Uganda and the question of mutual benefits[J].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2013,(2).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多卷本《非洲经济史》”(项目号:14ZDB063)。
  作者简介:李雪冬(1983-),男,汉族,吉林省农安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西亚非洲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非洲国际关系。
  收稿日期:2016-02-21。
其他文献
摘要:从区位选择到集聚经济的演绎分析是区域经济学的重要微观基础,经济区域是均质空间和非均质空间的有机统一体,在两种空间框架下实现区位选择到空间集聚的推导意义重大。文章结合Gupta等(1997)的非均质空间以及金丽国(2006)空间溢出效应,拓展了Anderson和Neven(1991)的均质空间分析框架,得出结论:(1)消费者钟形单峰分布的非均质空间情形,古诺竞争可以得到企业在市场中心点集聚;(
摘要:文章以我国沪、深两市1998年-2012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债务期限结构为视角,深入探讨了债权人能否感知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并做出相应的信贷决策。研究表明:风险承担水平的提高增大了企业现金流的波动,带来了偿债风险的增加,而债权人能有效地感知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并在信贷决策时做出相关反应,倾向于为风险承担水平较高的企业发放更多的短期债务资金以降低资金回收风险,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与债务期限结构显著负
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区域差距依然过大的背景下,从理论上了解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活动空间分布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新经济地理模型为理论基础来解释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经济增长与区域差异的变化规律。关键词:新经济地理;经济一体化;区域差距一、 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快速的增长。1978年~2010年,中国
摘要:法律环境在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发展的诸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司法通过自身功能的能动匹配,促进金融法律体系和金融监管体系的优化,进而完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的法制环境。充分发挥司法的能动性,是尽快建立公平、高效的金融司法体系,形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司法优势的关键。关键词:国际金融中心;金融司法;能动司法在《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十二五”时期上海国
摘要:文章选取机电产品行业及相应的出口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全面阐述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正面和负面效应,解释了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经济贸易效应和技术效应的形成及作用机制,并强调对技术效应的重视。采用广义最小二乘估计等方法,利用多年的经济贸易数据,使用改进的交互项模型进行实证和分析,深入揭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产品市场及行业的影响,进一步提出相应的对策。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机电产品;经济贸易效应;技
摘要:新制度学派是组织社会学中非常重要的理论流派,而合法性机制是新制度学派中最重要的机制,它为分析组织中的趋同现象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框架。文章简要阐述了合法性机制的内涵及其在组织中的作用,分析了我国大学组织办学趋同现象,并对大学组织办学趋同现象提出自己的思考。关键词:新制度学派;合法性机制;组织趋同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高校升格、改名热潮,这主要体现在专科院校想升格为普通本科院校、普通本科
摘要:文章采用分类和回归方法对中国各地区的能源强度与人口密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我们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各省的人口密度和能源消耗情况进行聚类分析,以便正确反映各个地区人口状况和能源消费情况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讨论人口密度对各省能源消耗的影响,以便合理规划地区人口分布状况,引导人口和资源分布,从质量上改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应该适度控制城镇规模,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能源利
摘要:大数据征信作为一种新的征信方式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对完善征信体系的推动作用开始显现。文章结合我国大数据征信的发展情况,从个人征信视角对大数据征信的概念、价值与意义、发展应用、面临的主要挑战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完善与发展我国大数据征信进行了初步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关键词:大数据;大数据征信;价值;挑战一、 大数据与大数据征信1. 什么是大数据。在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生活
摘要: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项重要的金融改革。改革前的利率管制催生了大量没有自生能力的企业和比较脆弱的金融系统,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序非常重要。结合韩国的利率改革经验,文章认为,首先要恢复企业的自生能力和银行系统的自生能力,然后再进行放松商业银行的利率管制。否则,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实际利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增加,经济的系统性风险增加。关键词:自生能力;利率管制;道德风险;利率市场化;经
摘要:养老金替代率精算模型的构建应该以技术性的统计口径和理念性的制度模式为基础,文章基于静态TRR概念构建了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精算模型,实证分析表明缴费基数和年限、投资收益率是影响TRR的关键变量,如果针对这些变量的工作得不到完善,制度的未来给付将遭遇挑战。同时为正确评估制度现有的保障水平,文章认为不应迷信于政策和国外的“应然”,应认真对待的是国内权利义务不对等而导致财务难以持续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