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参与度的方法之我见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799222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以此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调动兴趣;参与;提升效率
  數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它没有语文,音体美等学科那样充满情趣,它是符号数字,推理与运算的结合,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力往往容易分散。我们数学教师要使学生喜欢数学,让学生看到数学中的美,被数学的奇妙所打动,并激起他们开动脑筋,获得解题成功的喜悦,从而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数学学习中,不断获得教学上的成功。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认为,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其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在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过程中,提出几点建议:
  1 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实行民主教学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教师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2 课堂教学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
  小学生学习知识,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所以课堂教学的设计要考虑到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达到好的效果。这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手段让学生在适当的学习情境中,轻松地学习知识。
  2.1 强化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给小学生上课,其实更多的时候就像一个演员在演戏,你演得好不好,看学生的反应就知道。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去调动,教师要迎合小学生的心理去想、去说、去做,要成为他们的同龄人,就像在表演。而且是边演边导,不但自己要进入角色,还应调动学生进入角色。如果只让学生做观众,他们会渐渐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失去学习兴趣。
  数学游戏是让学生参与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课堂上适当地穿插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求知兴趣。
  2.2 设疑激趣,余味无穷。小学生学习凭兴趣,对枯燥没趣的知识比较反感,不愿去学。教师在课前就应激起学生的兴趣。可以用符合儿童特点的、富有童趣的问句或者通过读儿歌、猜谜语、讲故事等方法引出新知。疑问特别能激起学生探求答案的欲望。在初学分数时,教师可以这样做:先板书除法算式9÷3、4÷2等,请学生用掌声来表示得数。当写出1÷2时,他们就无法拍掌了,面面相觑,悄悄讨论:“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时候再讲,他们就都集中注意去听了,而且满怀兴趣。
  3 加强直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教师单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上下工夫还是远远不够的。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形象性的矛盾,还应充分利用直观教学的各种手段,利用“直观”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来进行教。“直观”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活动的参加者,课堂教学应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中,要诱发学生可利用旧概念去认识新概念,应用己学习过的公式、法则去解决新的问题等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发展。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认识》这节课时,让每个学生把长方体火柴盒的六个面糊上纸,每两个相对的面糊同样颜色的纸。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面,老师问:长方体有几个面?都是什么形状?面与面之间有什么关系?因为学生亲自动手糊过火柴盒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观察,都能有条有理的把观察的结果叙述出来。紧接又引导学生观察其它部分,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加了这一教学活动,兴趣也很高,都争先恐后举手发言,最后又由学生将长方体各部分的特征完整做了叙述。在此基础上,老师又运用准确、简明的数学用语做出总结,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不仅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而且使学生得到的知识进一步深化。
  4 挖掘生活数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运用于生活。通过在教学中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人民币的计算时”,学生已有自己的生活经验,教学此时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学生购买东西的情境,出示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及玩具并标出它们的价格,让学生自由选择两项物品算一算自己应该付的总金额。在教学二年级“长度单位”这一单元后,安排了每位学生利用卷尺测量自己的身高、操场的长度,学了比和比例,组织学生画出教学平面图,测量旗杆高度,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确实有用。而给家长计算存款利息,受到家长欢迎,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一种潜在的素质,它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生活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倾向,是克服困难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才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传授知识、技能,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才能变成学生自己的财富。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要让学生有进行深入细致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教学中要尽最大的努力,最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我爱学”。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讲理的学科,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初中、高中学习的数学都叫做初等数学,是高等数学的基础。进入高中,随着学习特点和学习任务的改变,许多同学都感到学好数学很吃力。为了帮助同学们提高数学成绩,针对高中数学特点,我将学习高中数学需要注意的地方整理如下:  1.用心感受数学,欣赏数学,掌握数学思想。有位数学家曾说过:数学是用最小的空间集中了最大的理想。  2.要重视数学概念的理解。高一数学与初中数学最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前线教师开始全身心的突入到课改大潮中,在学习中进步,在实践中成熟,并把自己对课改的多方面认识和经验总结出来,进行交流。作为一名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前线老师,在这里我也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写出来,当做是对十多年教学的一个反思,也把它作为在课改过程中的一个起点,虽然只是一些浅浅的感悟,希望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勉。  我想,很多人可能也都和自己一样,在应试教育中,也曾努力的按着课
期刊
【摘 要】在高中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学生在一定词汇、语法和文化的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基本能力,最为直观地展示了学生的英语水平。英语写作教学上的创新古语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英语写作能力也并非是一蹴而就。高中生必须不断的积累英文词汇,学习语法基础知识和训练英语语感才能在写作上有所突破。英语写作教学课程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写作方法,开扩创新
期刊
【摘 要】自主性学习是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进行学习,这是一种学习者自觉的、主动的学习方式,是学习者迫切需要的,高效率的学习方式。传统初中数学教学中侧重于教师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因素的培专,这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发学生自主因素,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培养;自主性学习  传统教育往往重视教师作为指导的主体能
期刊
【摘 要】只有当学生具有准确的思维方式,他们才能发展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调节,把自己的注意力从学习结果转向认知过程;只有学生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他们才能对学习内容进行综合运用。  【关键词】英语;教学;主体性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多数情况下学生被当成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不是积极的创造性语言的使用者,这种现象通常表现为教师一味地追问学生是否听懂了已教授的知识,或要求学生机械地背诵课文原文,并不讲
期刊
【摘 要】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都离不开问题设计,作为启发学生思维的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许多教师与专家都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并且总结出许多有关课堂问题设计的经验。本文结合平时课堂教学谈了对课堂问题设计的思考与理解,旨在与同行探讨。  【关键词】问题设计;开放性;探索性;层次性;类比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
期刊
【摘 要】依据投放的目标,教师向学生提示完成目标的方法和自读教材的具体要求,或者设计出启发性导读思考题,为学生充分自学明确指向。这样,学生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方法,在自学过程中就能有遵循、有目标,既能有效地避免傳统课堂教学教师大讲特讲、学生无事可做或做“ 无用功”的弊病,又能有利地消除学生对自读要求或思考题的畏惧心理,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 主动学习成为可能。  【关键词】认定目标;自读教材;自读
期刊
【摘 要】“比较”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法,是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或相异特征的比较,提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人们认识事物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而要区别就要有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之间在现象上和本质上都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现象上的同一和差异一般来说是容易识别的,而本质上的同一和差异就不那么容易识别。  【关键词】比较法;假设法;控制变量法  从这几年
期刊
【摘 要】在政治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是每节课的先导。成功的新课的导入是一堂好课的前提。新课导入得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就必须注重导入这一重要的环节。  【关键词】政治教学;兴趣;新理念  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是对教案、课件都认真修改过多次后才拿上讲台,但政治教学要求教师备课更
期刊
【摘 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板书的内容,课后作业,课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或景物放映出来,就能大大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达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  【关键词】语文;兴趣;学习动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