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愈发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是语文学科教育发展的重点之一。其中,写作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写作综合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直接反映出学生语言运用的实际效果。但在当前的初中语文写作活动中,很多学生习作存在词语运用不当、内容空洞、情感表达不足等问题。那么,如何有效提升初中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呢?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三个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72
写作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思维、层次逻辑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写作能力的高低还能体现出学生语言理解的程度,有助于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但在实际的写作培养中,很多学生存在词语运用不当、内容空洞、情感表达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试着从当前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现实意義、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当前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发展现状
(一)写作手法单一
在当前的语文写作活动中,不少学生文章写作手法比较单一,比如只会用比喻一种修辞手法或全文单一记叙等,不懂得还有衬托、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导致文章单调、平白,质量不高。同时,多数学生仅仅局限于记叙、议论等文体的书写,缺乏多样文体的训练,导致学生的写作思维和主体认知得不到有效培养,进而影响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二)文章内容空洞
情感是文章创作的中心,也是文章的灵魂所在。但在实际的写作活动中,学生的文章大多存在内容空洞、人物描写不够丰满、情感价值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情感表达的方法,无法直接、真实地表达出内在情感,进而导致文章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一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存在模式化的引导行为,指导学生按照模板进行生搬硬套,这不仅影响学生主体思想的发挥,还导致学生的文章个性特点得不到有效体现。
(三)素材运用不足
写作素材的合理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写作文体的把握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文章质量和优美程度得到有效加强,增强其文章的阅读效果和表现力。但在当前的写作活动中,有些教师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忽视了学生对素材的收集和引导学生阅读的工作,采取以练促写的方式展开指导,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语言把握和素材运用上存在不足,进而影响其写作的整体性和质量。同时,学生在语言材料的使用方面未能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导致写作时经常出现搜肠刮肚、胡编乱造的现象。
(四)写作范围较窄
写作范围是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其写作范围的有效把握,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其写作的对象、范围、重点等要素,进而提高写作的质量。但在当前的写作活动中,大多数学生存在范围狭窄、认知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资源,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层次理解语言的特性和内涵,进而导致学生的写作范围难以有效拓展和延伸。
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现实意义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种书面表达能力,综合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搜集、处理、归纳、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课外积累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细节、内在情感的把握能力,帮助学生注重生活中情感内涵的积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此外,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观察力、思辨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考试成绩。
三、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从教材内容出发,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千挑万选的优质文章,是学生写作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因此,在日常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特点,合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和分析,从中学习不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而将其运用到自身的习作书写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写作技巧的运用能力,还能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使其收到良好的写作效果。
如在《春》的课文学习中,以春花图为例,让学生体会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春花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作者由春天的花联想到秋天的果实这种虚实结合手法的好处。再如,在《阿长和<山海经>》这课学习中,引导学生关注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这一细节,因为这个细节既写出阿长是一个连书名都不懂的农村妇女,也写出阿长对作者的关心是十分真诚的,以致给作者留下了一生的怀念。进而让学生体会捕捉住那些能表现人物性格或心理,又能触动作者或读者心理的词语句子的妙用。
(二)从实际生活出发,增强学生写作情感
情感是文章写作的灵魂,也是当前学生写作中主要缺失的元素之一。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缺乏对生活情感的观察和体会,常常忽视生活中所存在的情感资源,导致学生的文章内容空洞,写作质量难以提升。因此,在日常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学情基础,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件、物品、人物等方面展开积极观察,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把握其事物的细节和情感特点并进行记录,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写作情感。
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如摄像机、录音笔、手机等设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抓取,把握人、事、物、景的本质特征,并将其运用到文章写作之中,这将有助于写作情感的有效渗透。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情发展,挑选和设立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写作主题或写作方向,让学生结合日常的观察和情感积累,书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 (三)从日常积累出发,打牢学生写作基础
写作可以考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从当前的写作效果来看,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好。对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学情,从日常积累出发,打牢学生的写作基础。
首先,多看。多看的意思是多观察,教师要教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件、物品、人物等,从中抓取自己写作时所需要的材料,保证写作时不会出现内容匮乏、单一等现象,丰富其文章的写作细节,使其更加细腻、深刻。
其次,多练。多练的意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复练习、强化写作等枯燥的方式,而是在观察过程中的一种随笔写作,正所谓“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的道理,将日常观察和体会以随笔的方式进行记录和积累,不仅能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
最后,多想。在不同的詞语、成语、句子运用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多思考、多分析的习惯:考虑其词语的适用性、分析词语运用是否恰当等问题,进而在多想善思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效果。
(四)从课外阅读出发,扩大学生写作范围
诚然,有效的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扩大学生的写作范围,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提高习作的成绩。因此,在日常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突破教材课本的局限性,从课外阅读出发,采取以读促写的方法,扩大学生的写作范围,使学生的写作资源和写作内容均能得到有效拓展。同时,在课外阅读引导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特点,推荐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书籍资源,以此来保证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有效抓取。
如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等书籍,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针对九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艾青的《艾青诗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书籍,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都得以提高。
(五)从训练活动出发,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耐心的指导心态和细致的教育计划,要从学生的日常出发,灵活开展多样性的训练活动,并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使学生的语言水平得到积极、有效地提高。同时,在训练活动的设计上,教师还应避免陷入枯燥写作的教育模式中,要合理创设不同的写作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写作热情,使学生在氛围和环境的感染下做到有效的书写。此外,在训练活动的组织上,教师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不同的写作任务,如传递经验类、解释说明类、劝导说服类等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写作活动的创新动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意向,从而达到有效培养、提升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实际生活的结合、日常语言的积累、课外阅读的拓展、训练活动的组织,不仅使学生个体的写作技巧和文章质量得到提升,还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加强,有助于打牢学生的语言基础,促进其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从学生个体的实际学情出发,多角度、多元化、多视域地去了解和挖掘学生的写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从而实现学生全面、高效的发展目标,这对教育改革的有效推进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17(31).
[2]钟曦.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外交流,2017(20).
[3]张丹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析[J].赤子,2017(24).
[4]杜圣平.浅谈如何培养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教学探究[J].魅力中国,2017(10).
[5]张玉瑛.如何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写好情景作文[J].学周刊,2019(34).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能力;写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1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72
写作是学生语文知识学习的一项必备技能,对学生的组织能力、文化思维、层次逻辑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写作能力的高低还能体现出学生语言理解的程度,有助于学生传递知识信息,实现交流沟通。但在实际的写作培养中,很多学生存在词语运用不当、内容空洞、情感表达不足等问题。因此,本文试着从当前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发展现状、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现实意義、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究。
一、当前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发展现状
(一)写作手法单一
在当前的语文写作活动中,不少学生文章写作手法比较单一,比如只会用比喻一种修辞手法或全文单一记叙等,不懂得还有衬托、动静结合、借景抒情等写作手法,导致文章单调、平白,质量不高。同时,多数学生仅仅局限于记叙、议论等文体的书写,缺乏多样文体的训练,导致学生的写作思维和主体认知得不到有效培养,进而影响学生在写作能力方面的发展。
(二)文章内容空洞
情感是文章创作的中心,也是文章的灵魂所在。但在实际的写作活动中,学生的文章大多存在内容空洞、人物描写不够丰满、情感价值不足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缺乏情感表达的方法,无法直接、真实地表达出内在情感,进而导致文章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一些教师在写作教学中存在模式化的引导行为,指导学生按照模板进行生搬硬套,这不仅影响学生主体思想的发挥,还导致学生的文章个性特点得不到有效体现。
(三)素材运用不足
写作素材的合理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写作文体的把握能力,还能使学生的文章质量和优美程度得到有效加强,增强其文章的阅读效果和表现力。但在当前的写作活动中,有些教师受传统教法的影响,忽视了学生对素材的收集和引导学生阅读的工作,采取以练促写的方式展开指导,导致学生在写作的语言把握和素材运用上存在不足,进而影响其写作的整体性和质量。同时,学生在语言材料的使用方面未能形成良好的积累习惯,导致写作时经常出现搜肠刮肚、胡编乱造的现象。
(四)写作范围较窄
写作范围是学生语文写作水平的重要体现之一,其写作范围的有效把握,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其写作的对象、范围、重点等要素,进而提高写作的质量。但在当前的写作活动中,大多数学生存在范围狭窄、认知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有效的阅读资源,对事物的认知和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未能深层次理解语言的特性和内涵,进而导致学生的写作范围难以有效拓展和延伸。
二、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现实意义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种书面表达能力,综合体现了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写作能力的有效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搜集、处理、归纳、整理、加工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课外积累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写作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生活细节、内在情感的把握能力,帮助学生注重生活中情感内涵的积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此外,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观察力、思辨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考试成绩。
三、提升初中生语文写作能力的具体方法
(一)从教材内容出发,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专家学者千挑万选的优质文章,是学生写作学习和借鉴的典范。因此,在日常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学情特点,合理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探究和分析,从中学习不同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进而将其运用到自身的习作书写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写作技巧的运用能力,还能丰富学生习作的内容,形成自己的写作特色,使其收到良好的写作效果。
如在《春》的课文学习中,以春花图为例,让学生体会作者采用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春花的特点,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作者由春天的花联想到秋天的果实这种虚实结合手法的好处。再如,在《阿长和<山海经>》这课学习中,引导学生关注阿长把“山海经”说成“三哼经”这一细节,因为这个细节既写出阿长是一个连书名都不懂的农村妇女,也写出阿长对作者的关心是十分真诚的,以致给作者留下了一生的怀念。进而让学生体会捕捉住那些能表现人物性格或心理,又能触动作者或读者心理的词语句子的妙用。
(二)从实际生活出发,增强学生写作情感
情感是文章写作的灵魂,也是当前学生写作中主要缺失的元素之一。在日常学习中,学生缺乏对生活情感的观察和体会,常常忽视生活中所存在的情感资源,导致学生的文章内容空洞,写作质量难以提升。因此,在日常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学情基础,从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事件、物品、人物等方面展开积极观察,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和发展趋势,把握其事物的细节和情感特点并进行记录,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写作情感。
此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信息化工具,如摄像机、录音笔、手机等设备,对生活中的事物进行抓取,把握人、事、物、景的本质特征,并将其运用到文章写作之中,这将有助于写作情感的有效渗透。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学情发展,挑选和设立一些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写作主题或写作方向,让学生结合日常的观察和情感积累,书写出饱含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帮助学生养成观察、记录的良好习惯。 (三)从日常积累出发,打牢学生写作基础
写作可以考验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但从当前的写作效果来看,很多学生的语文基础并不好。对此,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学情,从日常积累出发,打牢学生的写作基础。
首先,多看。多看的意思是多观察,教师要教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件、物品、人物等,从中抓取自己写作时所需要的材料,保证写作时不会出现内容匮乏、单一等现象,丰富其文章的写作细节,使其更加细腻、深刻。
其次,多练。多练的意思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重复练习、强化写作等枯燥的方式,而是在观察过程中的一种随笔写作,正所谓“好脑子不如烂笔头”的道理,将日常观察和体会以随笔的方式进行记录和积累,不仅能避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问题,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拓展学生的思维领域。
最后,多想。在不同的詞语、成语、句子运用时,教师应培养学生多思考、多分析的习惯:考虑其词语的适用性、分析词语运用是否恰当等问题,进而在多想善思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效果。
(四)从课外阅读出发,扩大学生写作范围
诚然,有效的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能扩大学生的写作范围,丰富学生的作文内容,提高习作的成绩。因此,在日常写作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特点,突破教材课本的局限性,从课外阅读出发,采取以读促写的方法,扩大学生的写作范围,使学生的写作资源和写作内容均能得到有效拓展。同时,在课外阅读引导中,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特点,推荐适合学生阅读和理解的书籍资源,以此来保证学生对文本信息的有效抓取。
如针对七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鲁迅的《朝花夕拾》、老舍的《骆驼祥子》、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等书籍,在丰富学生情感的同时,还能拓宽学生的认知范围;针对九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艾青的《艾青诗选》、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等书籍,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都得以提高。
(五)从训练活动出发,锻炼学生写作能力
写作是一件需要长期坚持的活动,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有耐心的指导心态和细致的教育计划,要从学生的日常出发,灵活开展多样性的训练活动,并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锻炼学生的写作技巧,使学生的语言水平得到积极、有效地提高。同时,在训练活动的设计上,教师还应避免陷入枯燥写作的教育模式中,要合理创设不同的写作情境,以此来引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写作热情,使学生在氛围和环境的感染下做到有效的书写。此外,在训练活动的组织上,教师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活动形式,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不同的写作任务,如传递经验类、解释说明类、劝导说服类等任务,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写作活动的创新动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意向,从而达到有效培养、提升能力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实际生活的结合、日常语言的积累、课外阅读的拓展、训练活动的组织,不仅使学生个体的写作技巧和文章质量得到提升,还使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得到加强,有助于打牢学生的语言基础,促进其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时,从学生个体的实际学情出发,多角度、多元化、多视域地去了解和挖掘学生的写作能力,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从而实现学生全面、高效的发展目标,这对教育改革的有效推进有着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吴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J].语文课内外,2017(31).
[2]钟曦.关于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若干思考[J].中外交流,2017(20).
[3]张丹晶.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探析[J].赤子,2017(24).
[4]杜圣平.浅谈如何培养初中语文写作能力教学探究[J].魅力中国,2017(10).
[5]张玉瑛.如何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写好情景作文[J].学周刊,201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