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跨文化交流是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本文的“跨文化交流”,主要指汉语与英语,中国与别国的文化交流。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跨文化交流十分必要。艺术院校作为培养我国艺术领域人才的基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培养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人才的基地。本文重點研究艺术院校跨文化交流的问题,希望借此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院校;跨文化交流
G641
前言
我国是具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但是自近现代以来,我们可以体会到本民族内在的不自信。从洋味十足的商标、店名到外语热、出国潮,反映出人们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向往和推崇。许多中国学生能够用流利的英语谈论西方的各种文化习俗,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而对于西方人比较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难以交流,反映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缺位。这一切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外文化进行交流时,不能失去自身的文化立足点”背道而驰。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要出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在跨文化交流中就应该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艺术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中大有可为。因此,本文以艺术院校为核心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研究。
1.艺术院校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
2.1文化艺术节
文化艺术节是近些年我国一些高校和国外高校比较注重的跨文化交流形式,旨在通过开办文化艺术节,进行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艺术院校的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通过歌曲、舞蹈、戏剧、乐器、美术等形式,与西方发达国家交流艺术、交流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西方解读并认可。
2.2当地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艺术院校更多的是参加当地的跨文化交流活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开幕式震惊了世界,使世界各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好奇心明显提升。其中的表演者多数是我国艺术院校的学生。
2.3交流生與留学生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院校与海外高校互派交流生已成常态。这些交流生带着本国文化的烙印,接触着不同文化的高等教育,跨文化交流无时不刻在发生。由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又有较高的艺术专业水平,还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国内的艺术院校也接受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这些留学生直接接触中华文化,今后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力量。
2.艺术院校跨文化交流上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分量明显不足。许多院校文史类课程的课时只有外语类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在同济大学及复旦大学的“文学与人文关怀”高校论坛上,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我们的华语世界,已经到了濒临失落与需要拯救的边缘!
2.2相关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艺术院校受到我国应试教育影响,在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计中,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终究是纸上谈兵,难以达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2.3跨文化交流能力不足
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录取分数较低,英语成绩普遍不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不够。以应试为导向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产生大量的“哑巴英语”,更使情况雪上加霜。有的学生即使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好的了解,也有强烈的对外交流欲望,但“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
中华五千年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外来文化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部分艺术学院学生的拜金主义、奢靡享乐主义之风盛行,就是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袭。没有做好文化上的去伪存真,导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出现偏差。
3.完善艺术院校跨文化交流的对策
3.1提高艺术院校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
提高艺术院校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艺术院校的管理者要清楚认识到自身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优势,优化课程设置,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艺术院校的学生要认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树立社会责任感,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3.2提高艺术院校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致范围及其表现形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将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歌曲、舞蹈、戏剧、乐器、美术等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来,并传承下去。
其次,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影响语言交际效果。搜集、比较和优选出适合艺术院校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本,将这块内容有机地结合到英语教学中。从跨文化层面思考翻译问题,使双方在两个文化层面上进行对等交流,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
4.结语
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文化学习,技能学习,跨文化交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耐心和积极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不能扭曲,只有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多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能提高世界各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快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艺术院校在跨文化交流中有困难,更有优势,通过努力,一定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青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吴霁霁,“孔子文化走向世界”问题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3]郭声健,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国家行为[J],特立学刊,2013(06):15
[4]龚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党的建设[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5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院校;跨文化交流
G641
前言
我国是具有悠久文化的文明古国,但是自近现代以来,我们可以体会到本民族内在的不自信。从洋味十足的商标、店名到外语热、出国潮,反映出人们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向往和推崇。许多中国学生能够用流利的英语谈论西方的各种文化习俗,如圣诞节、情人节等,而对于西方人比较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难以交流,反映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缺位。这一切与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外文化进行交流时,不能失去自身的文化立足点”背道而驰。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间的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要出现“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在跨文化交流中就应该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和自信。艺术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上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不可分,在基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文化交流中大有可为。因此,本文以艺术院校为核心进行跨文化交流的研究。
1.艺术院校跨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
2.1文化艺术节
文化艺术节是近些年我国一些高校和国外高校比较注重的跨文化交流形式,旨在通过开办文化艺术节,进行国家间的文化艺术交流。艺术院校的学生是积极的参与者。通过歌曲、舞蹈、戏剧、乐器、美术等形式,与西方发达国家交流艺术、交流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西方解读并认可。
2.2当地的跨文化交流活动
艺术院校更多的是参加当地的跨文化交流活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开幕式震惊了世界,使世界各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好奇心明显提升。其中的表演者多数是我国艺术院校的学生。
2.3交流生與留学生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院校与海外高校互派交流生已成常态。这些交流生带着本国文化的烙印,接触着不同文化的高等教育,跨文化交流无时不刻在发生。由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素养,又有较高的艺术专业水平,还有一定的英语交流能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国内的艺术院校也接受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这些留学生直接接触中华文化,今后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忽视的力量。
2.艺术院校跨文化交流上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我国艺术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分量明显不足。许多院校文史类课程的课时只有外语类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在同济大学及复旦大学的“文学与人文关怀”高校论坛上,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我们的华语世界,已经到了濒临失落与需要拯救的边缘!
2.2相关课程重理论,轻实践
艺术院校受到我国应试教育影响,在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设计中,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终究是纸上谈兵,难以达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2.3跨文化交流能力不足
艺术院校学生的文化课录取分数较低,英语成绩普遍不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不够。以应试为导向的高中英语教学模式产生大量的“哑巴英语”,更使情况雪上加霜。有的学生即使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好的了解,也有强烈的对外交流欲望,但“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
中华五千年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外来文化也存在同样的问题。目前部分艺术学院学生的拜金主义、奢靡享乐主义之风盛行,就是受到不良文化的侵袭。没有做好文化上的去伪存真,导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流时出现偏差。
3.完善艺术院校跨文化交流的对策
3.1提高艺术院校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
提高艺术院校对跨文化交流的认识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艺术院校的管理者要清楚认识到自身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的优势,优化课程设置,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次,艺术院校的学生要认识到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树立社会责任感,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3.2提高艺术院校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首先要使学生明确中华传统文化的大致范围及其表现形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将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歌曲、舞蹈、戏剧、乐器、美术等形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来,并传承下去。
其次,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要走出应试教育的桎梏,注重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是跨文化交流能力。在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或影响语言交际效果。搜集、比较和优选出适合艺术院校进行跨文化交流的,代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文本,将这块内容有机地结合到英语教学中。从跨文化层面思考翻译问题,使双方在两个文化层面上进行对等交流,提高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
4.结语
对于艺术院校的学生来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时间的文化学习,技能学习,跨文化交流学习。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保持耐心和积极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不能扭曲,只有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多的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才能提高世界各国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快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艺术院校在跨文化交流中有困难,更有优势,通过努力,一定能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青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统文化基础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2]吴霁霁,“孔子文化走向世界”问题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4
[3]郭声健,艺术教育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国家行为[J],特立学刊,2013(06):15
[4]龚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融入党的建设[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