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从写好一个字开始……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会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fsagska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记者采访我的时候,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于老师,您有职业倦怠感吗?”
  我说“没有”。毋庸置疑,做老师很辛苦,小学老师尤甚。但我从未懈怠过,更未厌倦过。为什么?因为我喜欢语文教学。我一直在思考、研究、探索怎样教儿童学语文。探索是无止境的。
  不说别的,单就“新课导入”这个环节来说吧,多么值得我们去探讨呀!怎样导入才会有悬念,激发出学生读书的兴趣?我每备一课的时候,常常为“导入”思考好一阵子。如果学生预习了,怎么导入?如果学生没预习,怎么导入?有时候,该学习第六课,我却出其不意地提前学习第七课。为什么?因为备课时,我想好了一个学生在不知课文内容的情况下的导入方法!一旦想出了个好的导入方法,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一天,一位年轻老师要参加赛课,上《金色的细雨》,请教我如何“导入”。我立即陷入沉思。半天 ,我叫了一声:“有了!”我对她说:“你先在黑板上写一个‘雨’字,问小朋友,谁能用‘雨’来组词?学生肯定会组很多,其中肯定会有‘细雨’‘牛毛细雨’。一旦有了这两个词语,你就在‘雨’字前加一个‘细’字。然后说,你们见过‘大雨’‘暴雨’‘毛毛细雨’,但是——你们见过‘金色的细雨’吗?说完,你在‘细雨’前再加上‘金色的’三个字。然后问,那么‘金色的细雨’是什么雨呢?请打开书,读课文。谁读懂了,请告诉大家。”
  那次赛课,她获得了第一名。
  再比如写字。老师只是提醒字的间架结构,其作用不太大。关键是老师要读楷书字帖,并去临写,掌握每笔从哪儿起笔,在哪儿收笔。特别是关键笔画,一定要边示范边提醒学生。如指导“娃”字,怎样写女字旁?第一笔“撇点”,“撇”要高起笔,“点”要写短,为什么?要留出空间写右边的“圭”。“圭”是两个“土”,第二个“土”的最后一笔写长一点,从女字旁第一笔“撇点”的下方插进去。如此,“娃”字才能稳稳当当。这样的“娃”才是好娃!
  同样是宝盖头,多数字的宝盖头要写宽一点,但“安”的宝盖头要小,“安要好,宝盖头要小”。备写字是我备课的内容之一。每个楷体字都有讲究,都有需要点拨的地方。能把每个要求学生写的字写规范,是一个多么有意思的事啊!
  备朗读我下的功夫最多。《一分钟》这篇课文,我读了七八遍才在语气上、停顿上找到了感觉。发到网上去以后,全国不少老师听了都为我点了赞。
  还有,写好了一篇下水文,想出了一个好教学环节,常常让我兴奋不已。亲爱的老师们,当我对语文教学痴迷到忘我的程度,真的不知道“倦怠”为何物!
  老师们,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努力,从写好一个生字开始,进而写好每个生字;
  努力,从朗读好一篇课文开始,进而拿到一篇课文便会望文生情;
  努力,从上好一节课开始,进而上好每节课;
  努力,从读一本书开始,进而养成读书的習惯,成为习惯的“铁杆粉丝”……
  我坚信,“走着走着,花就开了”。
  当花儿一朵接着一朵在我们面前绽放,只能收获喜悦,而不会收获倦怠。
其他文献
离开钢筋水泥混杂的现代化城市,孑身一人来到静谧祥和的乡村小学支教,于我,是别样的經历与感受。矗立在眼前的是一所崭新的校园:灰白砖楼的设计,四合院式的建筑,庄严气派。听说,这里是“桑美”台风重创后重建的新校址。快步来到我所支教的班级,摄入眼帘的是雪白的墙壁、油亮的方形桌凳,而那一双双单纯的眼眸,就像任何一部失学儿童电影中聚焦的画面——无邪的眼睛,久久地定格在我心中。  那天,领着孩子们学习《花钟》,
【议题分析】  “快乐”,是低年级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魔语瓶》一文讲述了一只小老鼠因为一个魔语瓶,发现了自己的长处,从不快乐到快乐的故事。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提取“做自己最好”这一核心思想,再整合《小猪变形记》一书的整本书阅读,让学生去感悟体会,最终明白“做自己最好”的道理。  这一议题,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阅读、思考、表达,让学生自己领悟到“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
一、主题的确定  1.背景分析  课标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把识字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不仅因为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基础中的基础,更因为在大语文观逐步树立的今天,我们越来越聚焦于学生的“核心素养”,越来越关注学生作为生命的个体,他们应该具有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就语文的核心素养而言,主要包括了“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和提升”“审
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是一种获取文字信息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的载体是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阅读教学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引导学生学习字词,学习语言,学习表达,学习做人。我们阅读一篇课文,通常需要思考以下三个问题: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而“写了什么”是阅读一篇课文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往,我们的阅读教学在解决“写了什么”时,最通用的方法就是分段,概括段意,概括主要内容,接下去就是逐段讲问。为了打破这种
一、拓读入课,揭示诗题,理解题意  1.拓读一组诗句  师:看大屏幕,谁来读一读这些诗句?(出示)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生读第一句)  师:你的声音中透出自信。自信的孩子最美!  (生读第二句)  师:读得字正腔圆。不错!  (生读第三句,语速有些快。)  师:告诉大家一个读诗的小诀窍:可以慢一
一说到专业成长,很多人条件反射般地会联想到职业倦怠。2018年12月,我在北京参加学习期间,有幸参加了一场教育私董会。会上,主持人首先让我们与会的30余人写下自己当下最想解决的具体问题,提交之后,大家对这些问题进行投票,投票的结果就是“职业倦怠”。交流时,与会者列举了种种现象:不愿意参加学习,不愿意讲公开课,区里比赛不报名,学习时喜欢坐在后面玩手机,除自己班上的教学工作以外其他工作都不愿接受,毕业
写景文画面感强,篇章结构清晰,句式富于变换,是很好的语言范式,具有较大的“语用教学”价值。在“以练导学”的课堂理念引领下,我们尝试建立了以下四步走的教学模式。  一、观整体,理文路  整体感知环节具有多重作用,可以帮助梳理文路,理解课文,可以训练概括能力及多种言语表达形式的转换能力,但大多数课堂将之视为铺垫环节,只为结果,匆匆过场,在此环节没有开挖出更多的语言运用价值。  “以练导学”的核心理念是
要说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和被教育界广泛重视的程度,还是先从我偶然看到的一篇对高考题目分析的文章说起吧。河北北方学院高海芳、刘宏英两位老师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作文探微》一文中,对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的作文命题及其特征,做了如下梳理:  2015 年,女儿举报老爸违反交通规则,表面上是考查学生对孝道文化的理解,实际上是让学生对真正的孝有自己的思考,从而达到对“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的考查;2016
一、游戏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缓解一下心情。请看“温故而知新”。  (师出示文字:从地铁站出来,外面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建筑物上的国旗迎风飘扬,马路边的鲜花分外明丽。)  师:这段文字你还熟悉吗?谁来说说觉得哪里熟悉?  生:这段文字选自《散落的钞票》。  师:记忆非常准确。这段文字是在立明他们做了好事以后,走出地铁口的时候作者进行的景物描写。请你们再次默读一下它,说说有什么体
一、 “悦”读绘本,感知故事大意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听绘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绘本故事,我们一起读一读。  (生边看绘本边听故事《小猴子下山》)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知道小猴子下山发现了什么?  生:小猴子下山,看见了玉米、桃子、西瓜。  师:还有吗?  生:还有兔子。  师:(板贴实物)谁能连起来说一说?  生:小猴子下山,看见了玉米、桃子、西瓜和兔子。  师:这些东西分别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