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课堂中提问的艺术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371674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社会的迅速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教育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提高,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今年是我省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年,作为历史教师要贯彻新课改精神、实施素质教育,最关键的是课堂教学,难点也是课堂教学。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做,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历史素养的目的,是我一直在探索的。
  新课程改革理念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发展的主体,因此要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者。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需要充分利用教学提问这一种重要手段。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提什么问题,怎么提出,在什么时候提出,都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特别是要讲究提问艺术,把握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一些心得,总结以下几点:
  
  一、问题设计的基调是面向全体学生
  
  素质教育提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课堂提问时,应面向全体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设问要注重基础性,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平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不要只对少数学习好的、爱发言的同学提出问题。课堂提问时教师要将询问的、鼓励的眼神尽可能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提问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立即给予适当反馈。首先要肯定其正确之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其不正确或不全面之处给予纠正或补充,使学生从反馈信息中获得新的收获。即使学生的回答完全错误,也不能给以严厉的训斥,以避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要在给学生以帮助的情况下,鼓励其得出正确的答案。
  
  二、问题设计既要注重基础性,也要有递进性
  
  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新事物的上进心,在一定的环境下,他们能够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在简单基础性问题掌握后,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认识更进一步的“ 跳一跳,摘到果子”新问题。因此在设计这类问题时,要与学生已经掌握的历史概念和事实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且这种联系能被学生“感觉到”。这些内容不要太容易,也不要太难,只要学生经过一番思考,就可以在对联系的分析中探索到答案。只有学生的学习一直处于兴奋状态,才能达到真正的愉快学习。这样每当教师提出一个一个步步深入的历史问题时,学生的情绪就能被激活,思考的积极性也随之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也能在提问中得到较好的锻炼。
  
  三、问题设计要准确、新颖、多变
  
  提问首先必须做到问题准确,答案明确,不能留有三岔路口。例如“秦灭六国是在哪一年完成的?先后灭了哪六个诸侯国?”这个问题具体明确,“完成”、“ 先后”四个字的运用具有鲜明的科学性。
  其次,问题的设计应注意角度新颖,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这类问题味如嚼蜡,易使学生感到厌烦,难以调动他们积极思维。若一反常规地发问:“西欧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为什么资产阶级革命却首先在英国爆发呢?”这类问题,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能激起思维的活跃,就能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中完成了知识的巩固和深化。
  还有,要对教学中典型的问题要进行有目的、多角度、多层次的演变,诸如变换命题的材料(文字变为数据、图表等),结合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已有经验等进行多方位探索,使学生始终感到问题“新”、“奇”,推动学生再度进入问题的探索之中,从而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四、注重创设情境,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我十分重视创设符合教材的不同情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环紧扣一环的问题,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愉快、主动地探索知识,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只有让学生都“活起来”、“动起来”,才能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留给学生更多自主探索、参与的空间,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并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现在的学生思想活跃,对当今的国内外大事比较关心,因此教师应对他们加以引导,帮助他们学会运用历史知识阐释现实问题。历史是已往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和现实是息息相关的,我们学习历史时有必要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五、最高境界是学生自己学会提出问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题让学生回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教是为了不教,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做到放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教師都不要讽刺挖苦或不予理睬,要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更重要的是鼓励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到历史的魅力,发现我们生活中充满历史的智慧。
  现在的中学生知识面广,信息量大,自主意识强,思维日益成熟,若再把他们看作小孩子,随意支配,不仅不能激发学习兴趣,反而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新课程则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因此,作为教师应积极探索实用的课堂提问艺术,提高设问质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其他文献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深化,我们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仍有些许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对于国有文化单位的转企改制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从出版业、报刊业、广播电视产业、艺术表演
新课程提倡各学科要以学生自主研修为主,教师只是起组织教学和解答疑难问题的辅导作用。师生角色的转换,必然会带来作文评改的新亮点。语文教师们都知道,作文评改在作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环节如果把握不好,很难想象作文教学会有较好的效果。面对教师笼统机械的评语,学生非但不能提高写作能力,反而越来越惧怕作文。学生费了半天劲,好不容易憋出一篇文章来,却让教师批示了“语言不过简洁”“中心不突出”“故事不
那是一栋百年前遗留下来的祠堂。岁月的步履。虽曾在它身上留下风雨剥蚀的痕迹;光阴的长河,也终淘尽它所曾有的风采与光荣——但是,当我透过阳光斑驳的影,与高大的堂屋正面相
期刊
众所周知,"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奉行的基本国策。从历史上看,法家是先秦时期最早比较完整地提出"抑商"思想的一个思想派别,他们的思想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发展不成熟、不稳定的时期,但同时也是建立健全人格品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体育课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程之一,体育教师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在体育课堂上开展科学的体育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身体良好发育,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  一、当今中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中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在迅速发展的阶段,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很强,有着积极向
一般来说,培训体系善不完备,程序性、规范化程度不高。此时,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培训体系的建立基本上是以明确培训负责人,加强企业全员培训意识,培训以实效为主,并随时能为企
一语感,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古代且不说,单在三四十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言的敏锐的感觉。”朱自清、夏丐
期刊
据说,鼾声大致可分为三类:雷霆型、猛兽型、秋虫型。前一种我还没有领教过,但后两种我却有幸一一聆听过。有一年的春节,我和表哥一同睡在奶奶房里。表哥这几年一直在上海打工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一单元安排了读后感两篇.一篇是《读一位共产党员的遗嘱》(以下简称《读》文)。另一篇是《壮丽人生的最后闪光》(以下简称《壮》文).编者
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颁布,民办高校充分利用高等教育发展的契机,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办学力量。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由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