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辨阅读”回归实效

来源 :写作(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ifeim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思辨阅读”是—种高效化的阅读方式,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时要走出随意化的现象,要通过有效的策略对学生的思辨阅读进行引领。教师可以通过借助思维导图,指明“思辨阅读”的方向;设计导读问题,推进“思辨阅读”的进程;组织随丈说写,拓展“思辨阅读”的空间这三大策略让学生的“思辨阅读”回归实效。
  关键词:思辨阅读;实效;策略
  “思辨”一词最早出现在《礼记》的“学问思辨行”中。从字面意义上解释,“思辨”就是指“慎思、明辨”。但从文学角度而言,“思辨”还包括了“博学、审问、笃行”等内容。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至关重要,对于学生而言,一旦形成了一种阅读思维方式,就很难被遗忘,也不会轻易发生改变。在“思辨阅读”过程,“阅读”是关键,“思辨性”则是一种思维方法,这种思维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提升思辨能力和阅读能力。但是,现在很多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时,存在随意化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思辨阅读的低效化。那么,在小学语阅读教学中,应该如何让学生的“思辨阅读”回归实效呢?
  一、借助思维导图,指明“思辨阅读”的方向
  现在,很多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时存在“放羊式”的现象,这样,就导致了学生的思辨阅读偏离了文本。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较强,但抽象思维尚未发展成熟。在思辨阅读中学生需要借助自主的形象思维能力理解抽象问题,但该目标的实现具有一定难度。借助思维导图辅助,能够为学生指明思辨阅读的方向。
  (一)借助思维导图,把握文本内容
  思维导图借助线条、符号等,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变为可视化的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借助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在思辨阅读中把握文本的核心内容。
  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这课的教学中,我按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
  有位学生在课后,兴奋地走到我面前说:“老师,老师,昨天我在预习这篇课文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无法理解,但是今天通过您呈现的思维导图,就很快理解了文章内容,我甚至感觉自己都差不多能够背出课文了。”可见,将思维导图引入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清晰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且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强化形象感知,从而让他们在思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二)绘制思维导图,理清文本脉络
  在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的脉络进行把握,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自己去画课文的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将文本脉络集中概括于一幅图中。通过这种方式,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结构,形成对写作思路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与写作方法的深入思考,从而让他们的思辨阅读向思维深处迈进。
  例如,《鲸》是一篇说明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学生对课文展开自主阅读,并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去画课文结构图。在这一过程中,虽然不同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但他们都能够在思维导图中画出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这正是这一篇说明文的基本脉络,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呈现以后,学生自然能够对课文的基本脉络及写作方法进行内化。
  实际上,引导学生基于课文结构画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形成图像化思维。另一方面是对知识结构的图像化处理,由此必然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这一方式来说,不仅能够准确突出阅读重点,而且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
  二、设计导读问题,推进“思辨阅读”的进程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思辨阅读的过程中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建构知识体系的能力,让学生从阅读过程真正受益。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强,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引领,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設计具有针对性的导读问题,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推进思辨阅读的进程。
  (一)设计导读问题,推进理解文本语言的进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辨阅读要突出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深入理解,促使学生与文本展开深入对话,从而全面把握文本内容。作为一种个性化的阅读方式,思辨阅读的开放性特征非常明显。在思辨阅读过程,学生需要对文本语言进行个性化解读,教师应该通过导读问题来推进学生个性化理解文本语言的进程。
  例如,《绝句》这一首诗中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一诗句,从表面看是在描写景物,但从本质角度而言,这句诗其实采用的是寓情于景的方式,尤其是“杏花雨”一词,更是让读者产生无限遐想。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基于这一落点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诗人在诗中所写的‘杏花雨’是指什么吗?”有学生立刻回答:“杏花雨’指的是杏花花开时节下的雨吧!”教师此时计了这样一个导读问题:“从字面上来看,这种理解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诗人诗中的‘杏花雨’真的仅仅是指杏花花开时节下的雨吗?”在导读问题的引领下,学生立即展开了思考,学生们开始讨论,很快就有学生站起来回答:“清明时节,杏花树上开满了杏花,此时,下起了雨,就是诗人所写的‘杏花雨’。”还有的学生说:“杏花开在春天,这个季节的雨水落在杏花上,然后随风飘落,带着杏花的香味,所以形成了‘杏花雨’。”还有同学争着说:“‘杏花雨’并不是真正的雨水,而是诗人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将一片片飘落的杏花,称之为‘杏花雨’。”
  以上案例中,学生在教师导读问题的引领下,基于文本语言进行了思辨阅读,他们在思辨阅读的过程中与文本之间的对话逐步加深,同时也不断加强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深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设计导读问题,推进理解文本表达的进程
  在语用视角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表达技巧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借助有效的导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辨阅读的顺利展开,推进学生理解文本表达的进程。   例如,在《珍珠鸟》这篇课文中,老舍先生详细描写了“我”与珍珠鸟从初次接触到逐渐熟悉的过程。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将珍珠鸟的可爱之处表现地淋漓尽致,这是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直接性反映。一位教师在教学中基于文本的这一表达特点为学生设计了以下导读问题:①“我”与珍珠鸟从初次接触到逐渐熟悉的过程,分为哪几个步骤?②“我”与珍珠鸟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密的过程中,“我”都做了些什么?③“我”对珍珠鸟的动作,给出了什么样的回应?
  上述教学案例中,教师设计的两个关键性的导读问题,能够逐步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文本解读。其中,第一个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我”与珍珠鸟接触的过程,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深入把握文本的写作手法;第二个问题和第三个问题则能够引导学生进行训练语言文字,把握文章情感基调及写作特色。
  三、组织随文说写,拓展“思辨阅读”的空间
  思辨阅读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思考问题、自主发表意见。事实上,思辨阅读过程的过程就是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入化理解与表达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随文说写”活动,以此拓展他们思辨阅读的空间。
  (一)组织随文说话,拓展思辨阅读的空间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课文是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有效载体,因此,教师要根据课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随文说话训练,以此拓展学生思辨阅读的空间。
  例如,在《荷花》这篇课文的教学中,一位教师就抓住“冒”这个字,引导学生进行随文说话训练。
  师:作者运用“冒”这个字,想展示荷花的什么状态?
  生:根据“冒”这个字,我们可知道,此时的荷花正处于快速生长期。
  师:能说得再具体一些吗?
  生1:荷花非常努力的向上长。
  生2:荷花长的速度就像奔跑的小女孩。
  师:恩,很好,大家回答的都不错。根据一个“冒”字,我们能够看出荷花正处于迅速生长阶段,充满了生机。那大家再思考下,从“冒”字中,我们能够发现荷花之美吗?
  生:荷花的美,本来是静态的,并且作者的文字也是静态的,但一个“冒”字却将这种原本静态的美,转变为了动态的美。
  上述案例中,教师抓住一个“冒”字,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分析,使得学生在掌握这个字意思的同时,领悟了这个字所蕴含的内容,掌握了“冒”字的作用。从学生的发言来看,他们的阅读也是具有思辨性的,这样的说话训练对于提升他们的语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组织随文练笔,拓展思辨阅读的空间
  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设计环节,教师需要转变思維,“从教”转向“从学”,给予学生自由发展空间。
  例如,《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完整地叙述了盘古开天地这段神话,课文中盘古的形象既高大又伟岸,同时也针对盘古勇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做出了赞美。针对这种情感,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往往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一位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在思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随文练笔:“同学们,通过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盘古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作出了对人类有益又伟大的事情。通过对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你们心目中的盘古是怎么样的一个人?请你动笔写一写。”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学生走出文本意境,对盘古的赞美也使用了不同的表达:有的借助简短的诗歌,赞扬其不惜牺牲自我的精神;也有的采用了扩写的方式着重聚焦于化身躯为万物的语段;还有的学生使用了演讲稿的方式,赞扬这一伟大事迹。
  在上述教学案例中,随文练笔的设计具有典型的实效性,既能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同时也完善了语言表达和组织的训练,真正保障了随文练笔的实效。小学生进行随文练笔的过程其实就是基于自己的阅读思辨进行个性表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能够有效地拓展他们思辨阅读的空间。
  总而言之,学生的思维存在很大差距,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于教学和学生实际,对学生的思辨阅读进行有效引导。如果说数学是一种思维的体操,那语文就是发挥思维的场所。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思辨阅读的过程中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教师对教材资源进行精准化运用,高效化运用。在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插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是课文的“第二语言”,运用课文插图能够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进行高效化的文本阅读。基于此背景,对运用课文插图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达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插图;阅读教学;优化  课文插图指的是根据课文中的内容绘制的或是拍摄的相关图片。课文插图是为了对
期刊
曾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穿着花棉袄的小姑娘,站在自家篱笆院的雪地上旋转、舞蹈,就这样一直执著地转着、舞着,最后站在人生的大舞台上,俯瞰喧嚣的都市,“一览众山小”。每当我看到这个广告,总感觉那个小姑娘就像自己。诚然,我没有人家卓越的成就,只是凭着自己的不懈努力,改善了生活境遇,走出人生的自信。回眸四十多年来的成长历程,最大的收益就是—读书照亮了我的人生。  小时候生长在农村,除了连绵的青山和巴掌大
期刊
所谓的群文阅读,就是在教学现场,较短的单位时间内,要呈现多篇文章,多到四五篇,甚至七八篇。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然后指导学生一起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产生并发表白己的观点,进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以粗读略读为主法,以分享感悟为核心,以探索发现为乐趣的教学方法。在近几年,群文阅读是语文教育中非常盛行的一种阅读方式,经过实践的证明,群文阅读也是一种具有很大的突破性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希望突破
期刊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是每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文,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目标中包括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新课标的深入改革背景下,阅读教学迎来了新的要求,更成为小学语文中的重要教学环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对小学阅读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多种尝试与探索。在近几年兴起的“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更是重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语文这门学科对学生的生活有着很大的作用,所以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来对待学生,无法激发出学生参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从而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所以教师要在不断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和方案,让
期刊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学生日后学习与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基于此,本丈从阅读教学角度切入,系统阐述了优化小学语文低段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广大教育学者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低段;有效策略  当前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因为低年级学生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很难自觉完成相关阅读教学任务。此外,小学语文阅读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识字基础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期刊
摘要:小学生的好奇心强,但是理解能力相对较弱。教师若想更好地去引导学生,让学生高效地进行知识点的学习,便需要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知识点、对生活有更好地感知。要采用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方式有效开展教学。本文对小学语文常用教学方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常用方法;使用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开展积极地引导,以学生的体会和感悟为主,避免过多的指导影响到学生的想象和积极性。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推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学改革的目标。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促进学生进步,提高教学效率的教学行为和策略。因此,中学语文教师需要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方法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课堂效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
期刊
一、设计思想  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织美丽的故事,但有的孩子却没有细心去观察过,没有完全感受或享受童年生活。所以我设计了这次阅读活动让学生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在阅读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重视孩子们的阅读过程中的交流与分享,试图达到培养阅读兴趣、积累阅读方法、不断提高孩子们的阅读水平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1、《小公主》《小海蒂》《繁梦大街26号》《秘密花园》这四本
期刊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师应当重点围绕阅读思维这个主题来进行教学,通过运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增强自身的创新意识。基于此,笔者作为—名高中语文教师,特意从“引导学生理清文章主要脉络”“从文章的重难点切入”以及“运用启发性教学”这三方面内容切入,针对如何进一步培养高中生语文阅读思维能力进行了相应的研究与分析,其目的在于为提升现阶段高中生的语文成绩创造有效的路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