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他山之玉,著我妙手文章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45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起作文,许多学生愁眉苦脸,提笔似有千斤重,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教师也感到“无规可循,无法可依”,师生在泥泞的沼泽中前行,可谓举步维艰。如何走出写作的困境,寻得写作捷径,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汲取古诗词入文
  “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艺术源远流长,“中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厚,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优秀古诗文集中反映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心性形式、审美情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如果能沉浸其中,心思口诵,含英咀华,对学生写作有极高的帮助。古诗文不仅仅会改变学生为人做事的质地,不断加厚和刷新学生的人生底色,还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生手把诗书,或高声疾读,或低声微吟,在唐诗宋词的天地里心驰神游,与陶渊明同采东篱,和龚自珍共挥吟鞭,“随风潜入夜,潤物细无声”,在精辞华章潜移默化的熏染下,使学生进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美妙境地。如此妙语,入我文章,怎能不提高学生的作文品味呢?
  二、纳名言警句入文
  名言警句蕴涵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在议论文中,既可作为论点,又可作为论据,其作用之大,不可低估。名言警句作为中心论点,具有一矢中的的作用。在作文时,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一个论点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往往拖沓冗赘,词不达意,但若能找到一句恰当的名言来替代,那就会进入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的境界,给人一种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感受。若把名言警句作为文章的题目,往往能够开宗明义,统摄全篇。在文章开头或结尾巧妙引用名言警句,可发挥名人效应,使议论的主题得以升华,从而给读者深刻的启迪和印象。在议论文的关键处巧引名言警句,往往能使文章熠熠生辉,增强议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优秀的议论文中,还可以发现,有许多警策之语是从名言、警句、格言、谚语中脱胎出来的,经过写作者的推陈出新,达到了以少胜多、妙趣横生的效果。或有似曾相识之感,而不失“旧瓶新酒”之妙,因而加深了议论的深度,对读者起到了感染作用。
  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就要注意多收集精炼明了的名言警句,并进行分类整理,这样在运用时才会得心应手。好的引用,体现着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运用语言的机智,只要驾驭得法,就会使学生的文章大放光彩。
  作文写作是一项系统庞杂的工程,非一朝一夕能提高。不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些方法不妨姑且试之,或者可以让学生妙笔生花。
其他文献
4月25日网络上贵州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一则“紧急呼叫”招聘启事吸引了人们的目光。“学校一般,交通一般,待遇一般”,朴实真诚的语言老老实实地把学院的概况表述了出来,同样和这个学院气质相匹配的是对教师的要求——“没有科研要求,可以快快乐乐做学问”。这无疑是国内科研压力大、争夺功名利禄的校园圈里的一股清流,也绝对做到了返璞归真,还原了学院做学问的本质。  如今无论是社会企业还是学院都注重网络语言,甚至政
期刊
一、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汉语文字特别具有灵性,作为象形文字的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以汉字为载体的汉语,重意会不重规则,没有分词连写,少有性、数、格的区别,语言凝练但意蕴丰厚,朗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悦耳。由于汉语言文字的形象性、隐喻性、意会性和模糊性,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进行理性分析,还要重视整体感悟。学生学习母语,因为有早已具备的口语语感作基础,有熟悉本国本民族的文化背景
期刊
煤炭开采是高危行业,通过不同形式和手段降低危险岗位安全风险,提高安全生产水平是煤矿企业一直追求不懈的目标。安全工作是“人”的工作,仅靠行政手段很难全面奏效。安全工作也必须靠思想政治工作来支撑。在企业落实安全主体责任的过程中,努力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贴近人、教育人、感化人的特殊优势,把以人为本、亲情化、人性化管理贯穿到安全长效机制建设当中。有效地改进和加强煤矿安全的思
期刊
“古诗文”是一种教育资源,流传千载的中华古诗文经典,是中国精神的源头活水。新课程改革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提高儿童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对学生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恰恰能适应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这些要求。那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古诗文,体验古诗文之美,提高诗文素养,促进心智的发展,从而受益终身呢?  一、 习之成惯  心理学家指出,兴趣是在过去的知识
期刊
郭沫若先生说过:“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都成为书法家,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格,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而我也看不得学生的字写得不端正、不干净,字迹潦草,总觉得作为一个学生如果字不能写的端端正正、干干净净、认认真真的话,那什么也学不好、做不好。所以,每次我接手新的班级,字我一定要从头抓起,这也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回顾在这一教学过程,我主要是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书写,严字当头  所
期刊
语文教师如何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如何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做到“文道合一”,实在是一门值得探讨的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教学中要注意有机的结合和巧妙的渗透。  一、审明文题,介绍时代背景中渗透德育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介绍时代背景,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文章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教学《故都的秋》时,先让学生查资料理解背
期刊
随着《见字如面》《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等几档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关注我们的传统文化,浓浓书香越来越受喜爱。但是这种浓郁书香的背后,却是漫长的阅读时光的积淀。  阅读,足以广识。  作家将他们的思想浓缩在文字里,刻印进书本中,再交到读者手上。罗光彩在《名人读书》里说:“在政治家的眼里,书籍是多难兴邦的辅弼俊秀;在军事家的眼里,书籍是攻城掠地的倚天宝剑;在经济家的眼里,书籍是为稻粱谋的
期刊
“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 ,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每当听到这几句歌词,我的心总会从喧嚣走进宁静,在宁静中感受歌词带给我的那份伤感、凄凉的美。是的,这首《菊花台》让我百听不厌。  你“泪光”“柔弱”,我“呼啸”“沧桑”,整首歌中,有“你”的忧愁与等待,有“我”的苍凉与无奈,似乎怒放的生命挣扎,终抵不过花谢的命运肃杀,所以反复唱“菊花残,满地伤,你
期刊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言文字的训练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好方式,它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项重点训练项目,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基本训练方式。那么,在语文课的具体教学中,怎样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提高朗读能力呢?  一、教师要有扎实的朗读基本功,掌握朗读技巧。  (一)要想指导学生读好课文,教师必须要有扎实的朗读基本功,掌握基本的朗读技巧。课前教师应该熟练掌握课文内容,预先了解学生容易读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趣。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课堂上,我们的教师也越来越重视朗读的训练,但不难发现,真正想读,愿读,爱读,乐于读的同学并不多,一节课下来,尽管老师很努力地指导,但真正读书的学生屈指可数。如何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快乐,人人爱上读书,乐于读书,争着读书呢?  一、营造朗读氛围,点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