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与方法的培养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w2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必须以探究为核心。”科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索的主要方式,通过实验,学生可以探索未知的世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学生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小学科学是有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课程,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上,学生不知道如何探究,甚至无从下手。这是因为学生没有融入探究的氛围,对探究没有兴趣。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学;学生;探究;过程;方法;培养
  一、提高學生实验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人们从远古时代就开始探索,应该起源于对自然事物的兴趣。”毫无疑问,小学生喜欢实验,但他们更容易被有趣的实验所吸引。有趣的实验将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然后继续学习和探索一步一步进行下去。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应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积极改进现有实验的实验装置和操作方法,或设计一些取材简单、易于完成课堂实验。例如,在《生活中的静电》中,我准备了一罐爆米花,用一个铁勺子在皮毛上来回摩擦,我挥舞着手里的勺子,让学生们把它放在爆米花上面。会发生什么?有的同学说爆米花会飞到勺子上,有的同学觉得爆米花飞不起来。实验的结果是先飞,然后从勺子中散开,因为除了静电,同样的电荷也有相互排斥的原因。爆米花“壮观”的景象引起了学生们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如果他们继续深入研究,就不难理解相同电荷的相互排斥和不同电荷的相互吸引。另一个例子是《声音的传播》,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声音不仅可以通过空气传播,还可以通过所有的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我增加了一个有趣的新实验,叫做“耳朵上的电线”。首先把一个全金属叉子绑在一根大约一米长的线中间,把线的两端绕在食指上,绕成几个圈,贴近耳朵,然后敲击叉子。当它垂下来,拉直了线,学生们可以听到类似钟声。这样,学生们很容易理解声音可以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
  二、科学引导,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实验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科学,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自主探索,进而掌握自然规律,对生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科学实验可以让学生获得相关的信息,这也是学生积极探索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学会观察。在独立观察的过程中积累知识,参与探究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四季的时候,教师可以使用互联网上面具有明显季节特征的图片或视频,并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尽管很多学生知道图片中所代表的季节。然而,他们不知道正确观察的方法和手段。这时,老师必须引导学生在这种情况下。他可以选择一幅有代表性的图片,对图片的特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观察。为了检验学生观察的效果,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他们选择一个记忆最深刻的季节,并为这个季节写观察日记。这不仅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为学生的探究能力打下基础。
  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时间设置问题情境,设计一些可以探究的有趣问题,让学生融入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的探索欲望被激发时,教师会再次施教,学生会积极探索磁石,提高教学效果。
  四、学会倾听与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加强交流,在讨论的过程中加强交流,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在探究过程中应该认真对待的问题。理解探索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理论知识,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学生探究“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在科学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分析讨论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发现这些规律在讨论后被讨论。学生们最后得出结论,在凸透镜的焦点内,物体就像一个假想的图像,在凸透镜的焦点外,物体就变成了一个真实的图像;在凸透镜的2个焦距内,物体变成放大的图像,在2个焦距处,物体变成缩小的图像。我就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学生进行实验,促进学生交流,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这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并与他人合作,发现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五、立足课堂,课外拓展
  “在生活中学习科学”就是注重教学内容在生活中的延伸和拓展,利用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生活化的科学实验、家庭实验等,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释放自己的潜能,在生活中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再发现。此外,积极组织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探索能力的好方法。比如:唱歌杯,小闪电,自制汽水等等。学生通过互联网收集信息,咨询老师,查阅书籍杂志,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调查的结果被写进研究报告或科普文章中,并在课堂上推广科学实验。开辟了学生探索的渠道,提高了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科学猜想”、“实践探索”、“讨论和交流”的能力。
  小学科学课程就是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学生们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时期的教师,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思考、大胆猜想、积极实验、细心观察、不断探索的状态。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科学的教学效率,而且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过程与方法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一般课题(教教科[2018]455号)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8)—JKGHYB—1435。)
其他文献
◆摘 要:就小学生学习来讲,数学是一门有难度的学科。如果小学生没有掌握一个良好的学习方法,很容易在实际数学学习中出现各种难以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数学教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教学意见。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形结合;数学能力;理解能力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分析和解题思想。一直以来,小学生在处理数学习题时,总会遇到
◆摘 要:基于素质理念的高中教学改革,针对信息技术课程在课堂教学具体实施转变方向上,提出全新考核标准,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素质为重要的职能要素,对实际授课模式进行创新,而项目式教学是一种以强化学生实践技能,提升学科素养为目标导向的全新授课模式,在信息技术课上的合理应用,能够推动学科的顺利改革。鉴于此,本文主要就项目式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授课中的具体应用,展开分析,以此来为推动课程的素质改革,提供强良好
◆摘 要:微课是运用信息技术,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和拓展素材的教学资源,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和主题突出、内容具体的特点,因此,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以改变教学形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引入微课,旨在提升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所以,本文基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的意义,探究微课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为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
从江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日前召开的“全省推进保障性住房三房合一、租售并举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制订下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公
◆摘 要:在小學的体育课上,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借助一些小游戏来帮助课程目标的完成,同时也能将学生带入课程的氛围中,不仅仅能够有着相对充足的体育锻炼,也能够学到一些关于体育运动的实行方法。所以,体育课程的游戏设置应该适合相应年龄的学生,方便他们的理解游戏规则和实际的游戏实行。同时游戏应该跟课程的教学紧紧相连,能够让设计游戏的目的最大化的达到。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游戏;体育的教学模式  小学的体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