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改的再一次推进,越来越多的校长开始“回归”课堂。校长要成为教育教学的实际领导者和管理者,拥有听课评课的“话语权”,就必须高效占位,科学定位,给予执教老师以专家型、伯乐型和管理型的评点。听课评课占位定位话语权策略一、校长听评课“话语权”背景的提出
(一)校长听评课的必要性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区域,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改,教育从行政管理到科研指导都定位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指向,让听课评课活动更加常态化,学校课堂的公开性和教师覆盖面都空前提高了。听评课活动常态化之后,参与者比较多,而且逐渐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见形式。教育对课堂的干预和对教师教学的指导都得到了加强。校长的专业修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适应这样的场合或与教师私下里专业对话。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校长对听课评课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评课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校长把握听评课“话语权”的重要性
1.检验学术水平的试金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只有日复一日地钻进教育教学过程的精细微妙之处去……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成为教师的教师。”校长的注意力在哪里?是否一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听课评课是一个重要的行为尺度,也是检验自己学术水平的一块试金石。
2.把握方向,全方位了解学校动态
课堂就像一面镜子,学校的资源利用水平和教育管理细节,可以全面、集中地映照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无论哪一个学科、哪个年级,课堂教学都有相通的地方。经过长期不间断地听课,校长总能在看似异彩纷呈的教学情境中总结出一点东西,悟出一些教育教学的道理。
二、校长把握听评课“话语权”的策略
(一)占据教育管理高度,给予伯乐式评点,激励教师职业积极发展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校长作为教育管理者,特殊占位决定了校长伯乐式的发现,肯定会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激励作用。
1.捕捉教学亮点,挖掘潜质,寻找学科增值点
作为课堂评价的人事权威,校长的发言对于教师的自我暗示起着重要作用。校长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应该是调研者和发现者,是学习者和赏识者,是指导者和援助者,是多种角色的结合体,尤以“品”课为主,赏识和激励自己的教师和学生。
我们去听一位老师的课,不能局限于一节课的评价,而要找到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增值点在哪里,一个教师发展的潜质在哪里。
2.因课施“评”,因人施“导”,张扬教师个性
校长应格外关注教师的个性、保护教师的个性、倡导教师的个性。一是注意了解教师自身的基本情况;二是注意开发、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风格。但是发现有点,注重表扬激励并非是贯彻“老好人”的思想,伯乐的角色也需要校长要能看到教师存在的不足,把“课”与“教师个人”分开,做到对“课”而不对“人”,在把握基本准则的情况下,评课的标准、评课的态度、评点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学科教学的现象入手,采取更加精细、有效的技术和策略,充分考虑被评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因人施评,方式灵活,争取达到“以事明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有机结合。
(二)占据教学质量高度,给予专家型评点,促进教师专业有效成长
从“专业”视角上讲,今天的校长应具有较高的教育专业修养。校长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理论、实践经验、教育心理等方面有较高的素养。此外,校长在所要听课的具体学科内容上应有一定的了解(准备),且尽可能“深”。当然,这不是要求校长精通所有的学科知识,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但需要精通某一两个学科,找到、找好课堂教学的感觉,触类旁通。
1.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避免评课时的主观武断
首先,校长在索要听课的具体学科内容上应有一定的了解(准备),且尽可能“深”。除明确本次听课目的外,还要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读懂教材、读懂标准、读懂教师、独栋学生。其次,要努力消除教师对校长听课的天然害怕心理。再次,校长观察课堂要有责任地选择观察方法,科学地记录,评课时可以就课堂上的疑惑之处向老师和学生进行询问,避免评课时的主观武断。
听课后的总结评价也应该及时到位,基本可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激励性原则,不管课上得如何,始终以鼓励和激励为主、肯定成绩为主、表扬赏识为主,眼中有“人”,呵护教师的自尊心,保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一腔热情;真实性原则,不添油加醋,不夸大事实,一切用事实说话,让教师心服口服;商榷性原则,在肯定优点的同时要指出值得商榷的地方,以商量的口吻说话,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启发,让教师从中得到启迪和醒悟。
2.评课时把握好角度,观察课堂,透视学校全局
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校长角色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听课评课不妨从自我特殊“地位”出发,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综合三位要素有效地展开。
提出问题、发现不足;看到长处、发挥“优长”。校长的听课评课应“以人为本、着眼于发展”,关注教师个人的成长,但最终要指向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要关注某些教师具体的教学细节问题,但更要关注教师个人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教师成长的规律性问题;要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和行为,更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以及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素质现状,调整今后教育的思路和方向,通过“观察课堂”这个窗口,透视学校全局。
(三)占据学校品牌高度,给予管理型评点,实现自我教育价值
校长对于教学内容的考虑与教师不同。教师所考虑的主要是一本预定的教材,每一课时学些什么。而校长最为关切的应该是长久课程内容。一所学校需要结合他对于自己贡献人才的设计目标,而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发展优势的教学,最终奠定本校人才的竞争力。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给予听课对象个体的专业成长、整支队伍的建设、学校发展,拥有这些价值观的校长,会在听课前对听课对象作出精心选择,并在课堂中有重点地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问题进行体系,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相关经验的搜集和对本校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校本研修的专题与课程,组织相关教师群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三、结语
植根于课堂的办学特色是最具生命性的,“把关注上好每一节课作为办好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我们每个校长的使命。在课堂这块教育最坚实的土壤中,校长进行高效占位,科学定位,把握听评课的“话语权”,是作为一个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校长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总之,听课评课活动应该成为教师和领导共同成长的舞台,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探究,启迪教师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73-75.
[2]姚赛男.基于“教学内容”的评课视角与范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4).
(一)校长听评课的必要性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区域,聚焦课堂教学,深化课改,教育从行政管理到科研指导都定位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指向,让听课评课活动更加常态化,学校课堂的公开性和教师覆盖面都空前提高了。听评课活动常态化之后,参与者比较多,而且逐渐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常见形式。教育对课堂的干预和对教师教学的指导都得到了加强。校长的专业修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适应这样的场合或与教师私下里专业对话。
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校长对听课评课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评课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全面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水平。
(二)校长把握听评课“话语权”的重要性
1.检验学术水平的试金石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只有日复一日地钻进教育教学过程的精细微妙之处去……你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成为教师的教师。”校长的注意力在哪里?是否一心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听课评课是一个重要的行为尺度,也是检验自己学术水平的一块试金石。
2.把握方向,全方位了解学校动态
课堂就像一面镜子,学校的资源利用水平和教育管理细节,可以全面、集中地映照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无论哪一个学科、哪个年级,课堂教学都有相通的地方。经过长期不间断地听课,校长总能在看似异彩纷呈的教学情境中总结出一点东西,悟出一些教育教学的道理。
二、校长把握听评课“话语权”的策略
(一)占据教育管理高度,给予伯乐式评点,激励教师职业积极发展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校长作为教育管理者,特殊占位决定了校长伯乐式的发现,肯定会对教师的职业发展起到激励作用。
1.捕捉教学亮点,挖掘潜质,寻找学科增值点
作为课堂评价的人事权威,校长的发言对于教师的自我暗示起着重要作用。校长在听课评课过程中应该是调研者和发现者,是学习者和赏识者,是指导者和援助者,是多种角色的结合体,尤以“品”课为主,赏识和激励自己的教师和学生。
我们去听一位老师的课,不能局限于一节课的评价,而要找到学校在学科教学上的增值点在哪里,一个教师发展的潜质在哪里。
2.因课施“评”,因人施“导”,张扬教师个性
校长应格外关注教师的个性、保护教师的个性、倡导教师的个性。一是注意了解教师自身的基本情况;二是注意开发、提升教师特有的教学风格。但是发现有点,注重表扬激励并非是贯彻“老好人”的思想,伯乐的角色也需要校长要能看到教师存在的不足,把“课”与“教师个人”分开,做到对“课”而不对“人”,在把握基本准则的情况下,评课的标准、评课的态度、评点的方式方法因人而异,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学科教学的现象入手,采取更加精细、有效的技术和策略,充分考虑被评教师的心理承受力,因人施评,方式灵活,争取达到“以事明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有机结合。
(二)占据教学质量高度,给予专家型评点,促进教师专业有效成长
从“专业”视角上讲,今天的校长应具有较高的教育专业修养。校长在教育管理、课堂教学理论、实践经验、教育心理等方面有较高的素养。此外,校长在所要听课的具体学科内容上应有一定的了解(准备),且尽可能“深”。当然,这不是要求校长精通所有的学科知识,一是不可能,二是没必要,但需要精通某一两个学科,找到、找好课堂教学的感觉,触类旁通。
1.听课前做好充分准备,避免评课时的主观武断
首先,校长在索要听课的具体学科内容上应有一定的了解(准备),且尽可能“深”。除明确本次听课目的外,还要了解这节课的教学内容,读懂教材、读懂标准、读懂教师、独栋学生。其次,要努力消除教师对校长听课的天然害怕心理。再次,校长观察课堂要有责任地选择观察方法,科学地记录,评课时可以就课堂上的疑惑之处向老师和学生进行询问,避免评课时的主观武断。
听课后的总结评价也应该及时到位,基本可遵循以下三条原则:激励性原则,不管课上得如何,始终以鼓励和激励为主、肯定成绩为主、表扬赏识为主,眼中有“人”,呵护教师的自尊心,保护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一腔热情;真实性原则,不添油加醋,不夸大事实,一切用事实说话,让教师心服口服;商榷性原则,在肯定优点的同时要指出值得商榷的地方,以商量的口吻说话,进行必要的引导、点拨、启发,让教师从中得到启迪和醒悟。
2.评课时把握好角度,观察课堂,透视学校全局
课堂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校长角色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听课评课不妨从自我特殊“地位”出发,遵循课堂教学的规律,综合三位要素有效地展开。
提出问题、发现不足;看到长处、发挥“优长”。校长的听课评课应“以人为本、着眼于发展”,关注教师个人的成长,但最终要指向教师队伍的整体建设;要关注某些教师具体的教学细节问题,但更要关注教师个人发展中的共性问题、教师成长的规律性问题;要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思想和行为,更要关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表现以及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素质现状,调整今后教育的思路和方向,通过“观察课堂”这个窗口,透视学校全局。
(三)占据学校品牌高度,给予管理型评点,实现自我教育价值
校长对于教学内容的考虑与教师不同。教师所考虑的主要是一本预定的教材,每一课时学些什么。而校长最为关切的应该是长久课程内容。一所学校需要结合他对于自己贡献人才的设计目标,而构建自己的课程体系。发展优势的教学,最终奠定本校人才的竞争力。
俗话说,思之,思之,鬼神通之。给予听课对象个体的专业成长、整支队伍的建设、学校发展,拥有这些价值观的校长,会在听课前对听课对象作出精心选择,并在课堂中有重点地进行课堂观察研究。对课堂教学中的教师问题进行体系,组织人员进行相关理论学习,相关经验的搜集和对本校相关经验进行总结,形成校本研修的专题与课程,组织相关教师群体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群体的专业成长。
三、结语
植根于课堂的办学特色是最具生命性的,“把关注上好每一节课作为办好学校的核心工作”,是我们每个校长的使命。在课堂这块教育最坚实的土壤中,校长进行高效占位,科学定位,把握听评课的“话语权”,是作为一个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也是校长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总之,听课评课活动应该成为教师和领导共同成长的舞台,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激励教师大胆进行教学探究,启迪教师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徐世贵.新课程怎样听课评课[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73-75.
[2]姚赛男.基于“教学内容”的评课视角与范式[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