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哲学名言的辩证解读

来源 :资治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jm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元前5世纪,西方哲学由自然本体论走向了自然理性人学道路。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拉开了对人主体性评价的大幕,这句论断也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如果从现代社会生活模式来说,它忽视了理性道德和法律的作用,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关键词】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类;个体
  在希腊古风时期,世界的本原问题是哲学家们研究的中心,他们把水、火、气等元素看作是世界的本原,从自然本体论来解释世界是怎么生成的。后来的自然哲学家又承认了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讨论的中心都是围绕着自然界宇宙生成等问题,直到公元前5世纪,“智者派”的出现,使得研究和争论的问题更加广泛、更加深刻,实现了西方哲学乃至人类哲学史上从“自然本体论”到“自然理性人学”的转变,“人”成为研究的中心。智者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为了反对传统奴隶主贵族统治制度,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著名的哲学论断,认识到了人的价值和作用,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为后来的人本主义思想、人道主义思想的推崇奠定了基础。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社会发展的产物
  哲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时代,时代条件和需要又决定了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希腊古典时期,也是最繁荣活跃的时代,城邦民主制的高度发展使其公民享有政治自由,使他们的才能和个人利益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保障。同时,这种自由活跃的民主生活也在改变着人们的思想,人们敢于推陈出新,畅所欲言。
  二、对名言中“人”和“万物”的理解
  首先,这里所说到的“人”一方面是指“个体”之人,不仅相对于早期自然哲学中的“自然宇宙之物”、宗教当中的“神”,而且也相对于传统意义上的人类群体。正因如此,普罗泰戈拉主张一切大小事务应该以个人为中心和标准,自己做命运的主宰者,而不应该完全屈从于人类整体和城邦体系,即“以整个人类或城邦国家为万物的尺度”,而是要坚持“以自己为万物的尺度”。另一方面,从“人是万物的尺度”字面上来理解,我们清楚它讲的是人们对事物认识中的判断和衡量标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所以也可以说这里的“人”的含义延伸出来表示的是人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而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者中,普罗泰戈拉是更加倾向于感性认识中的感觉,他认为人的感觉是根本的,是主要的,于是,“人是万物的尺度”其实主要在强调“人的感觉是万物的尺度”,而特别强调的是“个人自己的感觉是万物的尺度”。
  三、“人是万物的尺度”翻开了哲学史主体研究新篇
  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与传统神学相悖,他因此被扣上了“不敬神”的罪名,还险些丧命。时至今日,我们应该多从正面的角度来解读他的观点,应该尊重和铭记他在哲学研究领域所作出的贡献。
  首先,古希腊自然哲学把主体能动性赋予所谓的“本原物”,也可以叫“原始物”,认为人与具体自然物一样都受“本原物”、“原始物”的支配而无法主宰自己;而传统的宗教神学则是把主体性赋予神,认为人只能是被动消极地服从神的旨意和安排。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这个论点是哲学史上首次出现的肯定个体具有主体能动性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不仅把人类群体置于自然万物、神和国家之上,而且最关键的是把每一个人与他自身的感觉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作为判断一切、衡量一切的标准,并第一次强调应该主要从主体方面而不是单纯地从客体方面去理解外部事物。
  其次,“人是万物的尺度”的提出也标志了西方哲学由自然本体论走向了自然理性人学道路,研究中心由外部自然物转向了个体和人类社会生活。使哲学研究方向实现了大转变。不仅如此,普罗泰戈拉的这个论点里面还蕴含了主张平等的思想,具有进步性。正因为他强调人的感觉很重要,能够作为审视一切、判断一切的标准,所以在实际上也就否定了神或国家的独裁权威。
  四、自我意识觉醒背后的思考
  智者派的出现,使人类第一次意识到了自己是命运以及一切事物的主宰者,有权利、有资格来决定和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普罗泰戈拉为主要代表的智者主张用人的眼光去考察和认识问题,树立了人的尊严,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这是在宗教神灵和自然统治之下人自我意识的首次觉醒。但它潜在的缺陷对哲学和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人是万物的尺度”在将人置于世界万物中心的同时,否定了道德、制度和法律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一个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的稳定。
  其实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这个哲学命题放在他以后的年代来思考肯定是会发现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哲学思想都是伴随着时代特征而产生的,在用辩证思维进行解读的同时,应该是更多的肯定它的进步性和有益的影响方面。毕竟从普罗泰戈拉智者派开始,人类才真正意识到自身作为主体的重要作用。作为哲学大鏈条上的关键一环,这一理论为往后“人文思想”的“开花”“结果”埋下了扎实的种子。
  【参考文献】
  [1]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
  [2]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7年版
  作者简介:王晓芸(1987—),女,汉族,四川内江人,硕士研究生,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分析研究赫山区黄脊竹蝗生长的气象特点,科学判断黄脊竹蝗的卵孵化时间和适宜黄脊竹蝗生长发育气象条件,达到科学预防和防治黄脊竹蝗的目的。  【关键词】黄脊竹蝗;气象条件;模式分析  一、赫山区黄脊竹蝗生长的气候背景  赫山区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7.3℃,在4.8℃(1月)~29.0℃(7月)之间,其中4~9月各月平均气温在17.3~23.7℃之间;年平均降水量为1512.6mm,年内雨热同季
期刊
【摘要】日本凭借着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使日元走向国际化,但是日元没有取得与它的经济地位相应的货币地位。从这个角度看,日元的国际化并不成功。现在,人民币正走向国际化,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格局与日本当时面临的国际经济格局是相似的,人民币要成功地走向国际化,除了需要具备中国国际经济地位不断增强这个经济因素以外,还需要借助现行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通过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并在其中体现人民币成分的制度因素。  【关
期刊
【摘要】在初中学校,一个班级学生人数达到六十人左右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别在小城镇及农村学校)。相同班级学生在学习基础方面,兴趣爱好方面,个性品质方面,智力和非智力方面等等存在一定的差异是正常的现象。而且,因为现在选拔方式为考试选拔,所以学生课业负荷非常重。但是教学课时是不变的,并且教学大纲对学生的水平要求高,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英语教学难以适应学生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一定要正
期刊
一个国家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一个民族的进步,有赖于文明的成长。我们常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创造奇迹,也要在精神文化上书写辉煌。今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焕发什么样的精气神,才能引领思潮、凝聚共识、攻坚克难?在追逐中国梦的伟大奋斗中,弘扬什么样的价观,才能使我们的国家、民族、人民在思想和精神上更加强大?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
期刊
【摘要】梁诚一生,长于外交,忠于职守。这位留学生出身的外交官,在处理外交事务时,以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观念和方式,勇于开创近代外交的新局面,树立了近代中国新一代外交官的形象。笔者主要从外交素质的形成,主要的外交实践,以及充满智慧的外交风格等几个方面对外交官粱诚进行了研究探析,以便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这位历史名人。  【关键词】粱诚;外交家;爱国  一、粱诚极其外交素质的形成  梁诚,1864年—191
期刊
【摘要】21世纪初,很多作家捕捉到以人口拐卖的现象,以此为题材进行文学创作。本文取其中的短篇小说,将重点放在被拐卖事件及当事人本身,从女性本身、买方家庭和看客三个方面来分析买卖婚姻下女性的生存困境,分析女性被拐卖前后的生存之“困”。  【关键词】拐卖;女性;生存困境  前言  综观20世纪初期相关的文学作品,妇女拐卖现象之所以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段经久不衰且难以根治,除了人贩子的猖獗与法治制度的不完善
期刊
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写照,更是我国多彩绚丽、璀璨文明的有机组成。中国传统节日的产生及其发展是一个渐次出现、缓慢变更、潜移默化地渗透于世俗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结的过程[1]。中元节又被称为“七月半”、“盂兰盆节”、“鬼节”,是中国三大鬼节之首。虽说是悼念亡灵的日子,但却并不阴森,是个愿望汇聚的节日。这一天的借宿寄托着人们对逝去的亲人、朋友的怀念
期刊
【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的执政党,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执政合法性问题更为重要。随着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觉醒,党对提高自身执政合法性的愿望更为迫切。这也反映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特殊之处,从而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途径与思路,为新时期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進性、纯洁性、合法性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特点
期刊
【摘要】文人画,又被称作“士夫画”。文人画的特点就是它的虚实性,也就是它的价值所在。从绘画基础性来说,推出两种观点,一是“画者,华也”。文人画在山水画中率先得到发展,但文人画并不独得于山水。文人画的山水中,文人意识渐渐影响到了山水画。文人画的表达并不同于哲学论文,它既不是理性的推导论证,更不是某种思想的强行贯彻,他是一种情义世界,一种在体验中涌起的关乎于生命的沉思。文人画的虚实性问题,并非停留在对
期刊
【摘要】乡村酒席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本文描述乡村酒席的现状,通过分析酒席文化的相关要素——信仰、价值、行为模式以及制度,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酒席;乡村文化;文化价值;人际交往  一、乡村举办酒席的现状描述1.酒席“泛滥成灾”(一)酒席名目繁多  筹办酒席最初仅是亲人朋友团聚的一种形式,热烈庆祝或是隆重纪念某项重大事项,如今却演变成了利益交换的载体。在过去,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