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整劲”如何修练

来源 :精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ufeng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意一门,博大精深,古往今来,无数名家巨擘,终其一生刻苦磨炼,为形意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我辈后学,有幸习得此艺,虽未窥其门径,但愿尽已微薄之力,将师承技艺以及自己的点滴心得奉献于众,所述不当之处,还望同道予以斧正。
  形意拳的“整劲”上身,可以说是入门阶段的一个重要过程,这一过程对于今后技艺的提高尤为重要。没有这一过程,迅猛刚实的爆发劲就练不出来,形意拳诸多技法的发力和技巧则更加难以领悟。
  如果用详尽的语言来给“整劲”定义,读者可能难于理解,但如果我们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就容易得多了。当我们蹲在地上,用火点燃一只爆竹后,爆竹突然爆炸,在心中一惊的同时,手会下意识地快速缩回,全身激灵一下,不由自主地一紧,甚至会猛跳起来躲开危险。其实,这时在我们身上体现的就是“整劲”。当然,这种“整劲’’还只是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本能反应,是在外部刺激作用下,神经系统支配全身肌肉的一种应激性反应。我们说,这种反应是被动的,是无主动意识的。
  
  一、“整劲”修炼的基本要求
  
  形意拳中的“整劲”,则是通过有意识地强化自身的动作和意念,使意念对动作的支配达到一种“自动化”程度,达到“意动劲发”,进而在轻松、自然、合谐的意境中去修炼拳艺,最终达到“不意而发”的境界。对这一境界的追求可以说贯穿了习练形意各种技法的全过程。而达到这一高度的方法,自始至终离不开四个字:苦、正、勤、准。
  “整劲”上身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的磨炼中,首先要突出一个“苦”字。因为这一阶段是习练者从入门到提高阶段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一方面我们在追求准确之“形’’的过程中,由于肌肉剧烈运动,乳酸蓄积而产生酸胀之感,因肌腱、肌纤维经常拉而产生疼痛,因大运动量锻炼而劳累困顿……这其中经历的艰辛,没有一种甘于吃苦、坚韧不拔的精神是绝对忍受不了的。另一方面,在求得精纯之“意”的过程里,由于“内意”的修炼无形无象;看不见摸不着,更是容易产生各种困惑,甚至让人望而却步,灰心丧气。因此说,“整劲”上身要过的第一关就是“苦”字。
  其次,要在“形”上追求一个“正”字,动作上要精益求精,使每个动作都做到姿势正确,劲力到位。力求逐渐把动作中的“拙力”去掉,把劲用顺,从一开始的“费力”,通过训练,达到“轻松自然”的“省力”。因为只有保持周身轻松、自然,不努气,不用拙力,才能保证身手不滞,舒展灵活。而四肢舒展后,周身顺遂,才能保证动作姿势正确。这实际上是一个动力定型逐步形成的过程。
  我们知道,形成正确动力定型的有效途径就是在保证动作姿势正确的前提下,增加练习次数,这就要求真正做到一个“勤”宇。只有通过大量反复练习,让大脑皮层受到充分的刺激,使参与运动的神经系统与对这一动作产生一个相对稳定酌反应。这个过程就如小孩子学习走路一样,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不会促成“质”的飞跃。
  有了“势正劲顺”的基础,还不能说对动作的要领已经掌握,因为这只是一个“学拳”的过程。要在此基础上达到“整劲上身”,还必须要经过一个“懂拳”的过程。
  “懂拳”就是要求我们把动作的要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连续的脉络,用这个脉络来指导我们练拳时的具体动作。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不但要在习练时注意把动作做到位,更重要的是把形意拳的修炼带人到日常生活中。体会在自己的一举手、一投足的动作中,由力的发出、大小、着力点、方向和角度不同所感受到的不同的反作用力和引起的不同效果,进而对形意拳每个动作的要领进行深人、细致的琢磨,逐渐领会形意拳“举手投足,动必有由”的道理。对每个动作不但要知道怎么做,而且还要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对“形”与“意”的关系的理解达到一个”准”字,这样才能够大大促进自己对这些要领的掌握与运用。
  
  二、“整劲”修炼的根本途径
  。 有了“苦”,、“正”、“勤”、“准”这四项原则的保障,还要有一个正确的修炼途径:精练形意五行拳。
  初习形意者易犯的通病就是不重视基本功,急功近利,力求速成,着重多学几趟套路,多会几个招法。孰不知此举实为舍本求末,得不偿失,后患无穷。五行拳是形意拳的根本,初习形意都应从五行拳开始,因为形意拳各种技法的基础都是五行拳,多种劲力也是从五行拳中求得的,它以培养技法、加深功力为目的。形意拳前辈们更是形象地把五行拳称为“形意母拳”,一语道破了五行拳的重要作用。
  五行拳的动作朴实无华,虽看似简单,但要真正从中练出上下相随、内外一气、自然合谐的整劲来,却着实不易,所以古拳谱中有“五行本是五道关,无人把守自遮拦”的说法。五行拳每一路拳都有独特的劲力,并且是“起横不见横,落顺不见顺”,一种劲力中还蕴含着一种甚至几种劲力,接手触敌时,可以相互转化,因敌施变,如同中医“辨证施治”一样,不拘成法,因势变化。初学者很难理解到这一点。比如说形意拳最基本的起式右钻拳,要求右拳从胸前经口鼻向上、向前划弧钻出,拳头和手臂要一边前钻一边向右拧转,由拳心向左变为拳心斜向右上方并微向外倾斜,前臂及拳向右侧拧转(图1-图5)。随着习练次数增多,加之用心体验,初学者慢慢就会悟到这起钻落翻的一拳正锻炼“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的三催劲和手臂拧、裹、坠的合力,为实战中的沾身纵力打下了基础。所以,对形意拳的每个动作都要用心体会,学以致用,逐渐就会领悟到五行拳之于形意,正如水对于我们的身体一样,看似简单平凡,但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另一方面,练好五行拳,还会使我们明确形意发劲制敌的基础,就是迅猛刚实的“爆发力”,这是在练习五行拳中时刻按照“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不放松”的要求不断磨炼而形成的。这种“爆发力”的训练难就难在它是从不努气、不用拙力、轻松自然中求得的。先求“松得开”,再求“打得长、放得远、落得实、发得快”,最终才能形成形意拳“硬打硬进无遮拦”的风格,而这风格正是从五行拳就开始磨炼的。这种基础的培养会极大地促进我们掌握各种形意技法,故能正确理解和练好五行拳,是掌握形意拳真谛之所在。拳经云“五行五精即五虎”、“五行合一处,放胆即成功”,五行拳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整劲”修炼的技法要求
  
  无论是在习练五行拳还是在其它形意套路的演练中,要练出“整劲”,达到周身完整一气,都离不开统一的技法要求:催动三节,三催而劲整。
  “三节”即梢节、中节、根节。形意所讲的“三节”,从全身整体来说,梢节为手臂,中节为躯干,根节为腿足。从局部来讲,手臂、躯干和腿足又都各有“三节”。在手臂上,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在躯干上,头为梢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节;腿足上,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
  .
  为什么要讲“三节”呢?因为形意拳劲力的发起和施放都离不开“三节”,所谓“三节不明,周身是空”。无论是在整体还是在局部,劲力都是以“根节”为起源,以“中节”为枢纽,而以“梢节”为发放。形意拳对“三节”劲力的要;求是“三节合一,腰为主宰”。
  在上肢,要求“腰催肩、肩催肘、肘催手”。还以前面所说的右钻拳为例,当右拳从胸前向上、向前钻出时,它所体现的劲力,从整体上看是起源于足,中转于腰,发放于手;从局部上看是由腰间发起,腰催肘,肘催手。所以它不只是手臂的力量,而是双足蹬地,拧腰顺肩,全身而发的整体之劲,这样才能保证在手被对方拦截时,肩、肘仍在向前催,在被阻截处发打人,这正是形意拳“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之妙处,也是“整劲”的具体体现。
  


  在下:肢上,则要求“腰催胯、胯催膝、膝催足”。以形意拳基本步法——趟步为例,在技法上的要求腰部向下发沉劲,催动胯向下挤压,双腿向下屈蹲,大腿与地面几乎垂直,这样就会催动前趟之足自然而然如弹簧一样趟出去,从而发挥出“脚打七分手打三”、“去意好似卷地风”的威力来。
  综上所述,整劲的修炼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而是需要我们在乎日的习练过程中,时时处处注意以形意理论为指导,按照规矩练拳,不断提高自己的拳艺水平,才能“整劲”上身,从而在习练形意的道路上不断进步。
其他文献
枪的使用可追溯到原始社会,发展至今,其种类繁多,有以木杆削尖而成的,也有铁头、铁柄合铸一体的。且因用途不同,其枪杆长度更是大为不等,用于车战、骑战、守城御寨的可长达八米余,而用于步战的,则一米五不足。  枪在百般器械中颂为“贼”,因它的动作神出鬼没,隐现无常,狡猾多变,故又称它为“猾枪”。  吴式太极枪,共三百八十四式,据太极拳之理,以八门五步之合数“十三”为其根本,故也命名为“十三枪”,而十三枪
期刊
编前语:李大侠教场——练功答疑栏目新鲜出炉,欢迎读者来信来电话提出自己在日常练功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由李大侠给予深入浅出的解答,指点迷津,免得武友走弯路,浪费时间。有关李大侠乃何许人也,请看他在本栏目“开头语”中的夫子自道。  李大侠教场——练功答疑  开头语:本刊从第八期开始,推出“李大侠教场——练功答疑”专栏,以便广大读者在修炼拳法上遇到困难时,有投石问路之处。或许有人会说,天下武术门派之广之多
期刊
在青岛贮水山南坡的一个习武场上,常年活跃着一个矫健的身影,他就是太极螳螂拳嫡系传人王勇。  王勇先生是螳螂拳一代宗师王玉山大师的嫡孙,他自幼随父(螳螂拳名家王元乾老师)研习太极螳螂拳法,在幼年时期就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无论是拳理、拳法还是精要内涵,都深得父辈真传。    一、苦练绝技    武术界在评价近代螳螂门传人时,有“三山、两亭、一郝”的称誉。“莱阳三山”即王玉山、崔寿山、李昆山,系梁学香
期刊
(一)乾卦居正南,命之定盘星;一朝八法式,督枪为准绳。    1.并步持枪  面向正南,两脚并齐,身体直立,右手持枪(图1)。  左掌屈臂向右上方抬起,至右肩前方,掌心向上;双目随视右前方(图2)。  左掌从右肩移至左肩再向左推平,双目转视正东(图3)。  左掌收回握住枪杆与右掌将枪略向上提,目视正南(图4)。  2.进退八法  面转向正东,左脚向前进一步,右脚紧跟一步;同时,向前劈枪(图5)。 
期刊
记得是1999年吧,我大女儿怕我在她家里闷的慌,就特意给我买了一本《精武》,她知道我喜欢打拳。可我说:“你不懂哩,也不知道我需要什么(内容)。”就顺手把它放在桌子上,还加上一句“白花钱”。待我临走时,心想这好歹是女儿的一片真心,就又把它放在包里带回家了,无事时才打开了已被外孙女撕破了皮的《精武》杂志,我一连看了好几篇文章,啊,真出乎预料,就好像是女儿钻到我心里看,而又去给我买的书似的。王培生老师及
期刊
我自20岁出道,做过贴身保镖、镖校教头、外资娱乐业保安教官、大集团公司保卫科长。练过传统技击、现代散打,自由搏击、生死格斗……走遍大江南北,与近十个国家的高手交过手,大小七百-余战,付出过全身多处骨折、大咯血等惨重代价。退回5年以前,格斗对我而言,真如吃饭、穿衣一样的平常。实战能让我真正对对方心服口服,但放眼中国,能让我折服者并不是很多。但有一位老人,他在世时我服他,他仙逝后我仍服他,他就是200
期刊
从哈尔滨到烟台乘火车需要26个小时。  再次踏上烟台的土地感觉不再陌生,甚至感觉亲切,莱山区政府门前的草坪更是让我记忆犹新——今年三月,我曾在这里与烟台二十余位武术好手相聚,并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大家的风采。  七月,夏日的太阳异常火热,而且今年的烟台赶上了近年少有的高温,日头烤得大地都有些松软,烟台的朋友开玩笑说,都是“烟台国际武术节”惹得祸——烟台在爆炒武术,在大做武术的文章。  今年三月到烟台
期刊
控制对手是散打比赛中取得优势的保证,是获得最终胜利的前提。  何谓控制?即在比赛中,一方运用适当的方法,使对方的进攻或防守失效,令其处于被动,此时可以说一方控制了另一方。控制对方在时间上可以是瞬间的一两秒,也可以是整局比赛。控制对手的时间越长,表示控制越成功,打击对手的机会就越多。  当今的散手战术理论中的多种战术,其实质均是在控制对方的战略思想下产生出来的,如“佯攻战术”就是要控制住对手的注意力
期刊
螳螂拳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武术流派,在中国近代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莱阳螳螂拳对中国近现代传统螳螂拳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后被国家定为传统武术比赛表演项目。提起螳螂拳,螳螂拳爱好者都会不知不觉地想起和螳螂拳有着密切关系的一个地方——莱阳。从这个地方曾经走出了一批发展螳螂拳的中坚力量,是他们把螳螂拳带到了四面八方,传到了国外。但是现在莱阳习螳螂拳的人越来越少了,这是为什么呢?为此笔者请教了青岛的一些螳螂
期刊
三晃膀为武当洪拳中颇具代表性的套路,其动作朴实无华、刚猛暴烈,大有“晃膀撞倒山,跺脚震九州”的气势。其劲力以硬脆快猛、刚柔相济为法则,技法强调顾打合一、攻防兼备。其代表动作有托枪式、顺风捶、跃膀捶、连三捶,其中每种打法均可单练,更可举一反三,用于实战。动作演练时,要求舌抵上腭,气沉丹田,晃膀发力,劲至梢节。本文主要介绍顺风捶的单练方法及格斗之法。    顺风捶单练法    成马步撑捶式,左拳前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