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微仿写,是有针对性的短、频、快的片段仿写训练,这种“写”是以学会语言表达为目的的。在小学第一、第二学段,可以挖掘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生长点,采用点式微仿写构句,句式微仿写构段,为篇章的习作教学奠定基础,架设起一座阅读通往习作的桥梁。
[关键词]点式微仿写 句式微仿写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82
微仿写,小而精,教后就练,练后就评,评后再议,议后再练,形成良性循环,有效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学生的写作,往往不是全局上的缺失,更多的是局部的障碍。小学起步阶段,唯有“微”,才能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唯有“微”,才能让学生明白习作其实不难。
小学阶段的学生,精神的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更需要在接触大量感性的文章中形成写作意识。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从内容到语言,都是学生习作的蓝本。教师要解读出教材中适用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迫切需要的写法,沉入文本,挖掘语言文字运用的生长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通过有效的模仿,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谈谈起步阶段的训练策略。
一、低段点式微仿写,童心童绘,未成语调先有“趣”
起点阶段的习作意识的培养,应紧扣一个“趣”。在启蒙阶段,保护好学生的习作兴趣应是习作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可以紧扣词语的仿写,进行循序渐进而又扎实的基础训练。
1.词语仿写教学要有层次感
常言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制定一个个跳一跳就能达到的螺旋上升的小目标,实现说写的过渡与融合,步子越慢越扎实。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容易转移,语言发展呈现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发展的趋势,可将静态教材里蕴含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动态来引导学生先说后写,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随着老师的引导一步一步理解、运用词语。
一年级可以说为主。如教学《咏华山》时,可让学生加上动作声情并茂地读:“啊,华山真高哇!”然后,教师做一个动作,让学生猜后练说。教师皱着眉无奈地摇了摇头进行表演,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呀,这道题真难啊!”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乐此不疲。二年级再练写,如《鸟岛》:“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挨着”:(1)先让学生圈出这句话的动词;(2)让学生做“挨着”这个动作,并说说从这个动作中感受到什么?(3)出示写话要求:用“挨着”写一句话,加一些想象。这样层层递进的要求,给了学生写话的梯度,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思维的严密性、情感的丰富性。
2.词语仿写教学要有立体感
一个事物,如果只看到它的平面,往往不是它的真实状态,了解仅仅浮于表面,只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让它立体起来,才能更深刻地全面感受。词语仿写也应如此,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维度观察、体验事物,使它鲜活生动。以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为例:“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对“鲜红鲜红”一词的教学,我设计了四步:你知道哪些类似这样的词?接着回想生活中什么是鲜红鲜红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练习说话,课后可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写一句话,表达不清楚的地方用画画补充。课后,我把学生精彩的作品订成册,成一本小绘本。我一边翻动绘本让学生看着一张张他们自己画的画,一边绘声绘色地描述:“当火红火红的太阳给湛蓝湛蓝的天空增添一份绚烂的色彩时,丁丁已经背着书包上学了。一路上,他听到叽喳叽喳的鸟鸣声,看到金黄金黄的迎春花向他招手,碧绿碧绿的小草向他点头,粉红粉红的桃花漫山遍野,一阵阵香气迎面扑来,不由睁大黑亮黑亮的眼睛赞叹——”(学生齐说“世界真美啊!”)听着老师把一句句话连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他们的回应热烈极了。
二、中段句式微仿写,童语童“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中年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也是关键阶段,要紧扣“易”展开。这个阶段的句式微仿写,不要统一要求,应重在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培养自信心,引导他们由句连成段进行训练,感受怎样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1.善用“定格”
学生常常言之无物,言之无序。习作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篇流水账。聚焦一个重点,放慢镜头观察,再逐步走近它,你会发现很多细节。
教学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时,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了三句话:“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学生先对比,找出共同点,发现句子是由“就像、如同、像”连接起来。随后,教师读这三个词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找到规律:前半句是看到的景物,后半句是联想,联想能使前半句的景物更细腻、美妙,让人心生向往。最后,录像出示拍摄的校园的各个角落,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细细欣赏,大胆想象,选最喜欢的一幅写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联想。在交流时,教师导入:“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校园的秋天也来了。你瞧——”然后,依次请学生想象。教师告诉学生:“就这样,围绕校园的秋天展开,不就轻松地把它们融合成生动的一段话了吗?习作就这么简单,怎么说就怎么写。”
三年级侧重段的教学,这种教学可从定格词语入手,寻找写作的秘密,然后进行画面整合,定格成一个场景,汇成一段话。
1.巧用加法
第二学段也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学时要以生为本,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尝试联系其他学科,结合学生的特点,潜移默化。
我曾聆听过一位名师对四年级下册《燕子》的句子仿写教学。
师: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这样描写可爱的燕子,你喜欢吗?(再出示“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这么一加,就写出了燕子的特点。
(出示:“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师:你看,这句话超级变变变了,加上“丝”,有什么变化?
生1:柳树长出枝条了。
师:(出示与颜色、数量、动态有关的词)这一加,这柳就变成了春天的柳。这一段,还写了什么?
生2:雨、风、草、叶、花。
师:在课文中找一找,雨、风、草、叶、花前面加了哪些词。(生圈词,再交流。)
师:文中如果仅写燕子,没有景物,美吗?
“加一加”的有趣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围绕特点把一句话写具体,写生动。这样的训练,经历由句及段再到篇章的快乐体验,化难为易。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认识》一文中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我想,通过这样的点式、句式微仿写,化艰难的习作为微型的项目,运用一个词,然后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标点、一种写法,一点一点突破,一点一点积累,揣摩中就会受到启迪。
(责编 莫彩凤)
[关键词]点式微仿写 句式微仿写 阅读 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5-082
微仿写,小而精,教后就练,练后就评,评后再议,议后再练,形成良性循环,有效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升。学生的写作,往往不是全局上的缺失,更多的是局部的障碍。小学起步阶段,唯有“微”,才能消除学生对习作的恐惧;唯有“微”,才能让学生明白习作其实不难。
小学阶段的学生,精神的发展正处于感性时期,他们更需要在接触大量感性的文章中形成写作意识。教材中的许多课文,从内容到语言,都是学生习作的蓝本。教师要解读出教材中适用于不同学段的学生迫切需要的写法,沉入文本,挖掘语言文字运用的生长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通过有效的模仿,获得语言的积累、情感的沉淀。通过多年的实践,笔者谈谈起步阶段的训练策略。
一、低段点式微仿写,童心童绘,未成语调先有“趣”
起点阶段的习作意识的培养,应紧扣一个“趣”。在启蒙阶段,保护好学生的习作兴趣应是习作教学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我们可以紧扣词语的仿写,进行循序渐进而又扎实的基础训练。
1.词语仿写教学要有层次感
常言道: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制定一个个跳一跳就能达到的螺旋上升的小目标,实现说写的过渡与融合,步子越慢越扎实。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容易转移,语言发展呈现口头语言先于书面语言发展的趋势,可将静态教材里蕴含的写作知识转化为动态来引导学生先说后写,让学生在妙趣横生的活动中随着老师的引导一步一步理解、运用词语。
一年级可以说为主。如教学《咏华山》时,可让学生加上动作声情并茂地读:“啊,华山真高哇!”然后,教师做一个动作,让学生猜后练说。教师皱着眉无奈地摇了摇头进行表演,学生争先恐后地说:“呀,这道题真难啊!”类似的活动让学生乐此不疲。二年级再练写,如《鸟岛》:“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鸟窝一个挨着一个。” “挨着”:(1)先让学生圈出这句话的动词;(2)让学生做“挨着”这个动作,并说说从这个动作中感受到什么?(3)出示写话要求:用“挨着”写一句话,加一些想象。这样层层递进的要求,给了学生写话的梯度,训练了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思维的严密性、情感的丰富性。
2.词语仿写教学要有立体感
一个事物,如果只看到它的平面,往往不是它的真实状态,了解仅仅浮于表面,只有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让它立体起来,才能更深刻地全面感受。词语仿写也应如此,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维度观察、体验事物,使它鲜活生动。以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为例:“它的头顶就像嵌着一颗红宝石,鲜红鲜红的,怪不得人们都叫它丹顶鹤。”对“鲜红鲜红”一词的教学,我设计了四步:你知道哪些类似这样的词?接着回想生活中什么是鲜红鲜红的,然后选择其中一个词语练习说话,课后可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写一句话,表达不清楚的地方用画画补充。课后,我把学生精彩的作品订成册,成一本小绘本。我一边翻动绘本让学生看着一张张他们自己画的画,一边绘声绘色地描述:“当火红火红的太阳给湛蓝湛蓝的天空增添一份绚烂的色彩时,丁丁已经背着书包上学了。一路上,他听到叽喳叽喳的鸟鸣声,看到金黄金黄的迎春花向他招手,碧绿碧绿的小草向他点头,粉红粉红的桃花漫山遍野,一阵阵香气迎面扑来,不由睁大黑亮黑亮的眼睛赞叹——”(学生齐说“世界真美啊!”)听着老师把一句句话连成一幅幅美好的画面,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他们的回应热烈极了。
二、中段句式微仿写,童语童“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习作目标中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中年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也是关键阶段,要紧扣“易”展开。这个阶段的句式微仿写,不要统一要求,应重在鼓励学生大胆习作,培养自信心,引导他们由句连成段进行训练,感受怎样把一个意思写具体。
1.善用“定格”
学生常常言之无物,言之无序。习作对他们而言就是一篇流水账。聚焦一个重点,放慢镜头观察,再逐步走近它,你会发现很多细节。
教学三年级上册《北大荒的秋天》时,教师在课件上出示了三句话:“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转眼间变成一道银灰、一道橘黄、一道血红、一道绛紫,就像是美丽的仙女在空中抖动着五彩斑斓的锦缎。”“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山坡上,大路边,村子口,榛树叶子全都红了,红得像一团团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学生先对比,找出共同点,发现句子是由“就像、如同、像”连接起来。随后,教师读这三个词的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找到规律:前半句是看到的景物,后半句是联想,联想能使前半句的景物更细腻、美妙,让人心生向往。最后,录像出示拍摄的校园的各个角落,随着优美的音乐,学生细细欣赏,大胆想象,选最喜欢的一幅写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联想。在交流时,教师导入:“九月,从第一片树叶落地开始,校园的秋天也来了。你瞧——”然后,依次请学生想象。教师告诉学生:“就这样,围绕校园的秋天展开,不就轻松地把它们融合成生动的一段话了吗?习作就这么简单,怎么说就怎么写。”
三年级侧重段的教学,这种教学可从定格词语入手,寻找写作的秘密,然后进行画面整合,定格成一个场景,汇成一段话。
1.巧用加法
第二学段也是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转移,是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教学时要以生为本,方法要灵活多样,可以尝试联系其他学科,结合学生的特点,潜移默化。
我曾聆听过一位名师对四年级下册《燕子》的句子仿写教学。
师: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加上尾巴,这样描写可爱的燕子,你喜欢吗?(再出示“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这么一加,就写出了燕子的特点。
(出示:“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
师:你看,这句话超级变变变了,加上“丝”,有什么变化?
生1:柳树长出枝条了。
师:(出示与颜色、数量、动态有关的词)这一加,这柳就变成了春天的柳。这一段,还写了什么?
生2:雨、风、草、叶、花。
师:在课文中找一找,雨、风、草、叶、花前面加了哪些词。(生圈词,再交流。)
师:文中如果仅写燕子,没有景物,美吗?
“加一加”的有趣方式,让学生明白如何围绕特点把一句话写具体,写生动。这样的训练,经历由句及段再到篇章的快乐体验,化难为易。
吕叔湘先生在《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认识》一文中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我想,通过这样的点式、句式微仿写,化艰难的习作为微型的项目,运用一个词,然后是一句话,甚至是一个标点、一种写法,一点一点突破,一点一点积累,揣摩中就会受到启迪。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