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vo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p53抗体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因食管鳞癌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8例,其中男68例,女30例,对照组为门诊健康体检者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于术前1 d、术后第7、30、90、180天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结合进行研究。

结果

(1)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浓度[(338.96±104.14)ng/L比(242.30±39.79)ng/L]和阳性率(37.8%比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2)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阳性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体积无关(P> 0.05),而与患者吸烟量、肿瘤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呈正相关(P< 0.05)。(3)在行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食管癌患者血清p53抗体浓度呈下降趋势,术后第30天基本降至正常水平。

结论

(1)血清p53抗体可以作为食管鳞癌诊断和判断其预后的潜在标志物。(2)监测食管鳞癌患者术后的血清p53抗体水平对早期发现其复发或转移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在人甲状腺癌组织中是否存在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侧群(SP)细胞,同时比较SP细胞和非SP细胞在干细胞标志物Oct-4、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BCG2)中的表达差异。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分选技术分选出人甲状腺癌SP细胞和非SP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来检测SP细胞和非SP细胞在Oct-4、ABCG2表达方面的差异。结果人甲状腺癌中存在着具有干细胞潜能的SP细胞,实验组(未
目的探讨在胃癌大鼠模型胃癌组织中叉状头/翅膀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及其功能。方法将Wister大鼠46只分为两组,A组23只,采用肌氨酸乙酯盐酸盐及亚硝酸钠致癌剂对大鼠进行诱导处理6个月,制备胃癌大鼠模型。B组23只,为对照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实验技术在不同水平上检测两组大鼠Foxp3在胃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采用免疫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人肺腺癌细胞GLC-82增殖的抑制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α(PDGFRα)-磷脂酶Cγ1(PLCγ1)-蛋白激酶Cα(PKCα)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用噻唑蓝(MTT)法检测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GLC-82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TRAIL联合蛋白酶抑制剂MG132对GLC-82细
目的观察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对巨噬细胞增殖和分泌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MIF/MIF)的作用。方法(1)制备人单核细胞来源巨噬细胞(MDMs),25、50和75 mg/L浓度oxLDL培养12、24、48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上清MIF浓度;不含ox LDL培养为正常对照(NC)组。(2)制备含稳转核因子-κB(NF-κB)-LUC质粒的
期刊
目的观察荷载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基因的溶瘤腺病毒ZD55-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诱导凋亡配体(TRAIL)联合吉西他滨(Gemcitabine)对膀胱癌T24细胞移植瘤的抑制作用。方法T24细胞以2×106个(0.2 ml)接种于裸鼠右腋皮下,建立裸鼠膀胱癌T24细胞移植瘤模型,分别给予ZD55-TRAIL[转染倍数(MOI)= 10]联合Gemcitabine(4.0 g/L)、ZD55-TR
期刊
期刊
目的检测肾组织沉默信息调控因子1(SIRT1)蛋白表达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水平变化,以及肾细胞凋亡率等变化,探讨小檗碱(BBR)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肾脏SIRT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与肾功能保护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A(Sham)组:假手术组,B(BDL)组:梗阻性黄疸组,C(BDL+BBR)组:梗阻性黄疸+小檗碱干预组。实验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10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无亲缘关系冠心病患者242例(冠心病组)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253例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10个SNP的基因型,统计分析各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频率在冠心病组及对照组中分布差异。结果冠心病组VEGF基因rs699947位点A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