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中CO和CH3 O在CuCl(111)表面上吸附作用的理论研究

来源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wang12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采用广义梯度近似方法结合周期平板模型,对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中CuCl(111)表面上CO和CH3O的吸附、共吸附及CH3OCO的吸附进行了系统研究,探讨了CO和CH3O反应生成CH3OCO以及CH3OCO和CH3O反应生成碳酸二甲酯(DMC)的动力学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CuCl(111)表面的共吸附体系中,CO和CH3O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比自由态的CO和CH3O之间的作用力大;CO和CH3O反应生成CH3OCO为整个甲醇氧化羰基化反应的速控步骤,活化能为113.19 kJ/mol,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 Based on th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method, the adsorption and adsorption of CO and CH3O on the surface of CuCl (111) and the adsorption of CH3OCO on the surface of CuCl (111) were studied systematically by using the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and periodic plate model. And CH3OO react to form CH3OCO and react with CH3OCO and CH3O to produce dimethyl carbonate (DMC). The calcula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CO and CH3O in the co-adsorption system of CuCl (111) The reaction between CO and CH3O to form CH3OCO is the rate-controlling step for the oxidative carbonylation of methanol. The activation energy is 113.19 kJ / mol. The calculated results agree well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其他文献
也许我们“身生名门”,也许我们听多了掌声与赞誉,因此,我们还没有足够的勇气去直面差异,骨子里镌刻的沾沾自喜时常雾霭一般升腾,迷蒙眼睛.是时候研讨了——我们的孩子缺什么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欣喜地发现,不仅是实验老师的教学理念和行为在发生变化,而且其他年级的教师运用老教材也教出了新的气象,可谓是“老树发新枝”.但本人在分析数十节
陈淑兰说,“10”是她生命中一个很有意义的数字,工作10年后,她来到红英小学当校长,再10年后,她被任命为学区校长.如今,新的10年,她肩负着新的使命,要让学区里更多教师和孩子
2013年年底的一天,北京市海淀区红英小学,室外寒气逼人,但学校小礼堂里,一股改革的热情在每个人心里涌动着.rn这里正在举行一场课题结题会.3年前,学校所在的西北旺学区开始了
红英小学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公办农村学校.新世纪来临,正值北京海淀区北部信息产业迅猛发展,经济环境飞速变革,地处高科技产业园区与城乡建设结合部之间,红英面临“择校”浪
当前,中国的教育改革正进入纵深区,对教育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老百姓日益强烈的“上好学”的教育需求,面对各种差异化、区域化的发展难题,如何改变传统的粗放型的教育
在课程改革过程中,课堂教学改革始终是重中之重.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课堂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课堂教学
“三段式开放性教学模式”是在借鉴杜朗口和洋思教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学实际情况,由孙石锁校长带领课题组成员经过充分酝酿、初步探索后,总结提炼出的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模
我们老师经常会接触到一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要么上课不敢回答问题,要么不敢参加集体活动,要么考试怯场,更有甚者在别人面前不敢大声说话.这种现象如果得不到改变,不仅会影响
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们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数学思想是对数学事实与理论经过概括后产生的本质认识;是建立数学和用数学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