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信上演引资“秀”

来源 :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djflsk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海龙碌碌无为,汪晓峰“玩火自焚”,葛政不得不重拾金信“魔戒”,继续在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
  江南第一猛庄
  2005年10月,隐退近一年后,金信系“庄主”葛政宣布复出,重整金信信托。
  赵海龙碌碌无为,汪晓峰“玩火自焚”,葛政不得不重拾金信“魔戒”,继续在资本市场上翻云覆雨。
  
  资本运作“鬼手”
  
  在业内,金信信托有“江南第一猛庄”之称:“年收益在16%以下,不收任何管理费”的信托计划让整个市场侧目;设立“博时基金管理公司”,同时管理基金裕阳、基金裕隆、基金裕元、基金裕华、基金裕泽等五家契约型封闭式基金,在法人股及流通股市场赚取了大量的利润;所控制的股票曾三年之内涨幅达900%。
  金信信托董事长葛政则被誉为资本运作的“鬼手”,可将“金信系”股票点石成金。“葛政胆大、敢闯,能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发展地看待问题,是信托业的特殊人才。”曾有银行监管部门的领导这样评价。
  解析“金信系”的资本游戏,必须把握“上海邦联”和“金信信托”这两条主线。
  1995年经济泡沫破灭时,金华信托曾亏损近亿元,遭遇生存危机,转向国债投资。为了规避当时“信托公司不允许做投行”的限制,金华信托成立了上海邦联。在国家清理信托业前,提前将投行业务转至上海邦联。清理时,金华信托的资产质量甚至已强于国有信托公司。
  “金信系”的基本操作手法是,由上海邦联通过旗下所持股上市公司,向金信信托投资,金信信托用上市公司的钱收购资产,加以整合包装,通过重组、收购和兼并等炒作,让其具有强烈的市场概念,然后将包装后的资产高价卖给上海邦联旗下上市公司。这些上市公司的股价被炒高后,由他们委托理财给金华信托平台的投资公司在二级市场获利,再将利润返给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融资能力也得到保证。
  这就是葛政所谓的投资最高境界——“三赢”,即上市公司、金信等投资公司和股民都获利。
  
   “借尸还魂”
  
  股市“牛”气冲天时,葛政的这种理念是有效的。然而,2002年监管部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后,股市连年“熊市”。“金信系”开始全面缩水,在二级市场亏损严重。
  2004年,葛政在金华当地银行的债务高达20亿元。而这一年底的“伊利事件”更让他焦头烂额。最终,他选择了隐退。此时,金信信托也全面战略收缩。2005年4月6日,金信信托从第一大股东的宝座上跌落,将持有的14.33%股权转让给呼和浩特投资有限责任公司;5月20日,又出让金地集团的股权。当时,业界传言,金信在长丰通信的股权也将退出。
  困境中,葛政结识了来自香港资本市场的“能人”汪晓峰。2005年3月,汪晓峰正式走上前台,成为金信信托董事长。
  有传言说,当地政府有意让葛政退出金信,出售其股份及资产以偿债。因为,金信信托必须要增资扩股,才能渡过眼下的难关。汪上台后,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增资扩股。然而,在筹备了四个月后,汪为我们上演的却是一出“借尸还魂”的闹剧。
  2005年7月,一条重大新闻开始抢占国内各财经媒体的版面。“苏格兰银行以4.975亿元入股金信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其最大的外资股东”。这一重大消息的来源就是金信信托现任董事长汪晓峰,发出有关新闻稿后,汪晓峰还现身说法,在媒体面前“细说苏格兰银行、金信姻缘始末”。
  汪晓峰提供的愿景是,此次“苏格兰银行入资”,仅是金信信托增资扩股的第一步;资本金在10.18亿元的金信信托在引进外资后,还将通过进一步增资,最终成为总资本金达到25亿元的大公司,与其同时持有证券、信托、期货金融牌的身份更相称。
  闹剧甫一上演便穿帮。所谓的外方投资主体“苏格兰泛盈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仅仅是一具空壳,不但外资股东投资尚未到位,其余投资也尚待汪晓峰本人筹措。之后,汪一直引以为傲的“新鸿基董事”身份也被香港新鸿基集团的一纸“离职声明”戳破——“汪晓峰和黄家华已分别于2005年4月7日及2005年8月4日离开新鸿基证券,汪先生及黄先生一切在中国内地、香港或任何地区的瓜葛均与新鸿基无关”。
  
  葛式“回马枪”
  
  假引资图谋破产后,葛政只能重新出山了。无独有偶,此次葛政复出带来了一份当地政府对金信信托的20亿元注资计划,目标也是增资至25亿,只是引资路线不同,不再是外资银行,而是省市两级政府支持下的省内融资。
  计划包括,省、市两级政府各出资10亿元,用于改善金信信托财务问题和认购新增股份,最终金信的资本规模有望达到25亿元左右,成为与上海国投并列的国内最大资本金的信托公司。
  据悉,尽管事情还在计划当中,但葛政重回金信信托已经确定无疑,只不过金信信托董事长可能会在董事会选举的基础上由省政府指派,由葛政出任副董事长。
  从未放弃控制金信的葛政这一记“回马枪”,到底是继续表演引资“秀”,还是真的找到了对症猛药,目前还不得而知。在汪、葛一前一后的引资表演背后,是近年来股市庄家没落的缩影。在金融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很难相信,真的会有银行为金信的巨额黑洞埋单。
  


其他文献
股改后的第一桩造假事件  一时间很多人在猜测,银河系两家公司是否有些微妙的呼应,并可能影响到报表数字。    上市公司银河科技(000806)创造了一个历史。  2006年1月11日,银河科技(000806)发布公告承认了公司在2002年及2003年依赖同大股东银河集团的现金出资虚增销售收入2.63亿元,另外,公司隐瞒了2.7亿元的银行借款。  由此,银河科技成为第一个在股改后被挖出造假事件的上市
期刊
短短半年时间,政策上出现如此大的转折,可谓罕见。  在中国大陆奋战的各路VC,2005年经历了情感上的蹦极。先是,外汇管理局相继出台11号文和29号文,限制了类似百度和盛大等红筹海外上市的机会,引起风险投资业的短暂萎缩,一时间惹起争议纷纷。  论战当中,正反两方在几个关键问题上集中火力。其一,中国监管当局到底是应该以封堵热钱和洗钱为重,还是应以满足国内民企的资金渴求为主?不少VC业的观察家认为,外
期刊
关注企业家垮台后的命运  这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他们曾经声名显赫  在商界翻云覆雨  他们曾财大气粗  手里掌控着巨额资本  而如今  他们身陷囹圄  失去了自由  与财富名利铁窗相隔  他们的权利如何保障  他们的态度如何表达  司法审查的介入  有没有伤害到权利  让我们关注  企业家维权
期刊
业绩虚虚实实 利益层层相扣  上市公司如此大幅度业绩振荡,通常有两种可能,一是以前粉饰利润的游戏再也无力玩下去,于是报表数字现了原形;二是人们几乎见怪不怪的大洗澡。    老牌医药上市公司海王生物(000078)春节一过就发布了股改公告,看似稳步有序的股改预案,却抹不去身后一浪高过一浪的猜测。  从去年10月以来,这家公司已出示了业绩预警,投资者尽管很紧张,却想不到最后的结局如此令人震惊。2006
期刊
全球第一大硬盘制造商  市场风水轮流转,迈拓几年前吞并昆腾成为硬盘市场货真价实的前三。不想买家却成了卖家。希捷在圣诞节前夕以19亿美元收购迈拓,一举成为全球第一大硬盘制造商,独占桌面硬盘市场的半壁江山。这就是江湖。  今年初,在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2005年度400家美国最佳大公司排行榜中,希捷又荣膺“年度企业”称号。  20年的时间,希捷从一匹瘦弱的小马驹奔跑为一匹膘肥体壮的黑骏马,而现在的骑
期刊
狱中感到被漠视的张海  主人公:原健力宝总裁张海  主要罪名:虚假注资  财产处置:1元转卖  2005年12月31日,一个名为“深圳健力宝俱乐部股权转让公示”的文件出现在中国足协的网站上,备受各界关注的2004年中超冠军,深圳健力宝足球俱乐部似乎要画上句号,与动荡告别。  然而,就在这时,此前已经被羁押9个多月的健力宝俱乐部前董事长张海突然在看守所里提起了行政诉讼,状告佛山市工商局、三水区工商局
期刊
“要像花自己的钱一样对待公司的钱”。花旗CEO韦尔认为,谨慎是一种责任。  桑迪·韦尔的女儿杰西卡8岁的时候,曾用身上仅有的一个25美分硬币打投币电话,要父亲接她回家。当时已有万贯家产的韦尔却因为打电话只需10美分,女儿却用了25美分的硬币而暴跳如雷:“你怎么能用一个25美分的呢?你应当先换零钱再打。”   “要像花自己的钱一样对待公司的钱”。韦尔认为,谨慎是一种责任。  今年69岁的韦尔被华尔街
期刊
并购式扩张,7年来,中国铝业公司沿着这条独特路径执着前行,并于今年2月1日登上巅峰。当日,中国铝业公司对外宣布,联合美国铝业动用了140.5亿美元,收购了力拓在英国上市的12%股权。  这笔交易抢在必和必拓提出并购力拓的新要约之前,令这个市值约2000亿美元、版图超过20个国家的矿业“巨无霸”颇为不爽。  “用全球的资源来服务于全球的经济,是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中铝总经理肖亚庆这样说。确实,作
期刊
瓦格纳是英雄还是罪人    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失望的冬天,也是希望的春天。用狄更斯的传世名句来形容瓦格纳目前的处境最贴切不过了。  石油价格不断出现历史新高,正预示着全球汽车市场新一轮的变局,丰田汽车公司预计2006年环球产量达到920万辆,将取代通用汽车公司,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制造商。  在初冬的底特律总部,通用汽车CEO理查德·瓦格纳翻看着今年第三季度财报,他分明能感到从北美和
期刊
策划|天下工作室  主笔|本刊记者王颖  采访|本刊记者王颖罗影张军    3月初刚公布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榜上,沃伦·巴菲特替代蝉联13年的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  当人们在谈论被称为“股神”的巴菲特时,常常津津乐道于他独特的眼光,独到的价值理念和不败的投资经历。而他5岁就摆摊卖口香糖,11岁就购买了平生第一只股票,这些从小就表现出来的对数字和投资的敏感,也成为他日后成功的有力例证。  其实,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