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及对策

来源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ain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数学教师常常会被这样一个问题困扰:为什么学生的数学成绩会在初中阶段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特别在初二阶段,学生数学学习成绩两极分化最为明显。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造成两极分化比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
  1.造成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
  1.1 学生的心理因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的动机、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据某校所作的一份学生问卷显示:有48.7%的学生认为要学好数学的主要原因是数学成绩对升学影响大,只有5.8%的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有实用价值; 42.7%的学生对数学学习有兴趣,有9.6%的学生厌恶数学;有54.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信心能学好数学,有26.1%的学生认为数学难学但能坚持,有7.8%的同学不想学习数学。大多数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在于升学,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调查中还发现,学生学习动机的强烈程度、学习数学兴趣的大小、学习毅力的强弱都与学生的数学学习成绩的好坏有着密切的关联。
  学习意志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活动,是学习能动性的重要体现。学习活动总是与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相联系的,与小学阶段的学习相比,初中数学难度加深,教学方式的变化也比较大,教师辅导减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增强。在中小学衔接过程中有的学生适应性强,有的学生适应性差,表现为学习情感脆弱、意志不够坚强,一遇到困难和挫折就退缩,甚至丧失信心,导致学习成绩下降和厌学情绪产生。
  1.2 学生的认知因素。相比小学数学教材而言,初中数学教材结构的逻辑性、系统性更强,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特别是初二阶段所学的几何内容,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学生能力方面的要求更高了。而这一阶段的学生,有的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比较慢,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较大差异,这会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
  在教材知识的衔接上,知识点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有严密的逻辑结构体系,最终形成一条知识链。在掌握数学知识的技能技巧上,新的技能技巧形成都必须借助于已有的技能技巧。例如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它所包含的要求是两方面的:首先是要掌握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其次是要注意数的范围从有理数扩大到实数。如果学生在有理数因式分解部分学得不扎实或者对实数的认识有缺陷,都会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如果学生对前面所学的内容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能及时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就造成了连续学习过程中的脱节。这部分学生就会逐步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进而导致数学学习成绩的分化。
  1.3 学生的学法因素。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学生个体的数学学习存在差异。学生的思维方法有的擅长抽象思维、有的擅长形象思维;有的机械识记见长,有的理解识记见长;有的比较重视细节,有的比较粗心等等。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和差异,对学生学习方法给予恰当、及时的分类指导,就容易导致学生数学学习的困难,造成学生数学成绩的分化。
  1.4 学生的情感因素。学生对某一学科学习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喜欢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教师的教学工作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构成的矛盾的统一体。教师的外表、气质、修养、学识、亲和力等内在的和外在的自身素养,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许多学生对某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都是从喜欢甚至是崇拜该学科教师开始的。
  然而,现今有的数学教师往往关注和喜欢数学成绩好的学生,忽略甚至漠视数学成绩差的学生;有的教师不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形象,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一味地批评责骂,从而容易使数学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丧失学习数学的兴趣,导致这部分学生成绩一路下滑。
  2.缩小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对策
  2.1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心理学认为:一个人只要体验一个成功的快乐和胜利的欢慰,便会激起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提高学生抗挫折的能力。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要多指导方法、少陈述内容,多创设情景,少设置障碍。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例如在讲授分数指数幂这个知识点时,要让学生掌握分数指数幂的分子和分母表示的意义。教师枯燥的讲解,学生没兴趣也不容易记住。教师可以用通俗的语言结合生活实际加以阐述:从“先来后到”这个词语入手,我们先学的是整数指数幂,而整数可以化为分母为1的分数,此时原来的那个整数应该在分子的位置上,那么我们后学的根指数怎么办呢?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数字应该放在分数指数幂分母的位置上。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等等。
  2.2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针对初二学生思维特点,从直观教学出发,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能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逼真的再现知识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例如在学习二次函数图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y=a(x+m)2+k这个函数解析式中三个参数a、m、k分别取不同值时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同时可以联系以前所学一次函数的知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k的作用就是决定函数图像沿y轴上下平移。有效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和学生的亲身实践,体验学习的乐趣,感受学习的过程,从而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加强对学生数学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要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学生升入中学学习数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特别要注意因材施教,教师选择题目时要切实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对学困生的辅导应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体会了数学的基本思想,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2.3 加强教学过程的情感投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有经验的教师的教育实践中,最困难最复杂的问题,正是如何使最差生也能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体验到思考者的自豪感。”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进学习的重要因素。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要求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要做到少训斥、多鼓励。比如有位同学,自进入中学后,数学成绩就没有突破过20分。但该生的语文成绩在班中属于中等程度,按理说在理解能力方面应该不存在困难。但他在小学阶段学习时,数学就经常不及格。所以在数学学习上,他认为自己是不可能成功的。针对这种情况,和他一起制订近期学习目标。每次练习时,针对他的实际情况圈出基本得分题,让他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拿到高分。这就好比体操比赛,动作难度系数不大的运动员,不一定得不到冠军,只要自己完美发挥,就能取得好成绩。对他的平时作业,教师要坚持经常面批,阶段性的教学内容要及时加以检验、反馈,对他的点滴进步都要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他可以不需要教师的帮助自己从试卷中找到基本得分点,成绩的提升也就不是遥不可及的目标了。维护学生心灵深处最敏感、最怕刺伤的自尊心,设身处地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才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不断修炼内功,提升知识层次和个人修养,用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总之,初中数学学习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每一个个体的情况也是有差异的。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注重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一定能改善数学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状况,帮助他们提高数学成绩。
其他文献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又是学生能力的发展过程。因此,教师要彻底摒弃和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把主要经历放在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提供信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上,关键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1.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是提高课堂参与度的必要条件  奥苏伯尔认为:学生是否能吸取到新的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和经验有
期刊
新课程提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数学,数学与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教学应加强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从学生熟悉、感兴趣的生活事例出发,以生活实践为依托,将生活经验数学化,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焕发出数学课堂的活力。那么,在学生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真正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
期刊
初中平面几何入门教学历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难点,常有师生感到“几何、几何,叉叉、角角,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当然产生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造成入门难的原因有:一是初中阶段的课程科目设置比小学增加了,尤其又在初一下期增添了平面几何的入门教学,这样一来,数学课内容包括了代数和几何,并发生了由数到形,由计算到推理的转变。但多数学生的思维仍停留在具体的形象思维上,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还是比较弱。二是几何第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强调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我认为,应从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心、意志品质和良好习惯这几方面来培养。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亲近数学  兴趣对学好数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对数学感到有趣,才愿意学;愿意学,才能学好。要靠教师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不断激发、培养、巩固。我从以
期刊
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搞好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联系生活,引趣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根据教材的特点(重视数学的科学价值)讲述数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价值和广泛应用,使学生明白数学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和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教材中的每一章引言课,教师都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引入新的课题。如第一章以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
期刊
语文课教学中,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真可谓,“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其实,细分析学生怕写作文的根源,无外乎两点:一是无东西可写;二是教师对作文评判要求过高。因此要想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需要重新认识作文。“文为心声”作文课教学中应尽量让学生的心声为之倾吐,这不仅是语文课的目的,也是能更好的与他人合作相处的要求。  作文能力是由语言表达力、想象力、思维力等多种因素构成的。因此,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
期刊
传统的数学作业单调枯燥,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个性和能力的发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作业的设计,不仅服务于基础知识的巩固,更旨在发展学生。那么,如何改变数学作业的现状,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呢?下面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大多数教师都比较重视课堂教学的革新。然而,对如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 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利用数学作业来发展学生却关注得并不多
期刊
古典诗词内涵丰富,博大精深,集中反映了我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心性形式、审美情趣,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我们民族母语的精美之本,更是我们民族语言文字运用的典范。让学生诵读大量的古诗词,既可以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文化知识,又能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既启迪智慧,培养灵感,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既孕育创新精神,又增强审美情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
期刊
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我的体会是精心进行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教师的教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结合当前初中数学学科的课改精神和自身的教学实际,从新课程理念的角度谈谈自己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对新教材的挖掘,以及在此基础上展开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1.了解新课标要求,把握
期刊
长期以来,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一直是个被忽视的领域,这使得数学课堂培养出来的学生是解题高手,却缺少了数学文化素养。  我让数学史走进了课堂,学生亲自经历了知识的源与流,感受到了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了学好数学的信心,真正提高了数学素养。  1.课前引入数学史  过去的数学课,总是“概念——定义——定理——解题”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乏味。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内驱力,所以在数学课上,在讲述一段新知识时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