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域文化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xiangpiaoxu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将地域文化融入大学校园文化,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迫切需要,也是地方高校打造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的突破口。湖南文理学院作为湖南省高校转型发展应用型高校试点之一,大力推进地域文化进校园,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艺术,营造特色校园文化。
  关键词:地域文化;校园文化;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039-02
  一、引言
  校园文化建设是各类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石,而如何打造属于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成为了现今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每所学校都存在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当地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做着贡献,潜移默化地受到当地文化氛围的影响。目前,我国高校的校园文化在一个自我封闭的圈子内发展,呈现出极大的趋同性,与地域文化脱节,缺乏创造力。随着地方高校深度转型发展,学校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出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折,这种“发展”的结果也给广大地方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地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适应这种“发展”?将地域文化引进校园以之丰富校园文化、打造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氛围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答案。
  二、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的积极意义。
  1.将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是衡量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成功的重要尺度。根据阿因考斯等人的研究经验表明,任何变革得以成功的唯一条件就是参与改革的学校要能够创造出适宜变革生存与繁荣的生态环境。將地域文化融入到转型发展的地方高校,从而形成极具地域特色和风情的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适宜于高校转型发展的肥沃土壤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从而进一步推动和巩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
  2.将地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高校转型持续发展的基石。融入地域文化的地方高校,其转型发展拥有坚实的基础,使其能非常和谐地融入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建设的大潮,并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然而,没有地域文化支持的高校,其改革只能是肤浅的、暂时性的和形式化的。
  三、融入地域文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
  1.开放。学校以围墙为界将自身与社会分隔开来。然而,在当今多元化的今天,任何组织和个体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和发展,学校也不可能固步自封,固守早已经被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所冲破的领地。学校要实现自我发展,必须要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社会变化,积极做出自我调整。地方性本科院校更应该积极面向地方社会文化,吸收融合地域文化精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2.合作。合作能给学校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地方性本科院校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那些具有合作精神的院校就要比其他院校更加具有生命力。变革的本质就是学会新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这种新的变化必然会给引发新的探讨。因此,通过地校合作,互相交流,能够使改革具有良好的氛围。因此,现代学校,无论从改革还是从发展的角度出发,都需要构建合作的环境,发展合作的精神和文化。
  四、将地域特色融入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常德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湖南文理学院作为一所地方性大学,与这个城市水乳交融,有着密不可分的文化渊源。常德的人文精神、城市历史文化等都对这所地方性本科院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湖南文理学院,作为常德市最高学府,其校园文化、校园特色也不断地丰富常德城市文化的内涵,促进着城市的文化发展。
  1.以“诗”文化为突破口,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常德历史悠久,古今文人名士在常德留下众多的锦绣诗篇。古代有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等文人骚客,现有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宋教仁、林伯渠、鲁迅、丁玲、乔石等近代伟人和大批名家。中国常德诗墙以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全长4公里,共八大篇章。选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作和中外名诗1530首。荟萃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镌刻于一墙,被称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获“吉尼斯之最”。学校利用常德“诗文化”,开展系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如,培育和选拔一批优秀学生参加中国常德诗墙的导游讲解培训,并在新生入学教育时,组织学生前往中国常德诗墙参观,既能有助于学生了解地方文化,又能进行传统诗词文化教育;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一年一度的中秋诗词朗诵大会,营造良好吟诵氛围,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借用屈原《离骚》“沅有芷兮澧有兰”的诗句,成立了“兰芷”文学社团,丰富师生文化生活,提高了师生的审美情趣。
  2.以“武陵风韵”为契机,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武陵风韵”是一场充分彰显常德深厚文化底蕴、充分展示常德文化艺术丰硕成果的文化“盛宴”。它以常德独具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常德丝弦、汉剧高腔、花鼓戏等,传唱常德的发展变化。常德丝弦是我国十大曲艺品种之一,更是常德独有的曲艺奇葩。常德汉剧高腔是常德戏剧文化的主要承载者,是常德戏剧的活化石。两者都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常德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承和发展也显得尤为重要,学校积极组织优秀师资和学生编创、表演、传唱相关曲目,有不少曲目获得全国奖项,如《奇特的录音带》曾获得全国大学生展演一等奖。由我校音乐学院教师改编的《武陵人家映像—刘海砍樵新唱》更是完美地将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花鼓戏文化相结合,为花鼓戏文化的传承贡献了一份力量。经由我校教师艺术加工、演绎的湖南经典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更是将澧水船夫们紧张而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合唱《武陵人家映像—刘海砍樵新唱》及舞蹈《澧水船夫号子》双双获得第三届大学生展演一等奖。”也在全省多所高校和县市区公演,成为我校极具特色的一大文化品牌,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文艺生活。
  3.以“善德”文化为载体,弘扬传统文化。善德文化,是常德文化的根基和土壤。生活在常德枉山的善卷先生是善德文化的开山鼻祖,屈原、陶渊明、刘禹锡等先贤更是用自己的笔墨和思想丰富了善德文化。善德文化的宗旨是“和”,善卷先生以自己的实践平息了各民族间的矛盾,使天下得以太平,百姓安居乐业。“善德”文化提倡自我牺牲,讲求自律,他所向往的道德追求,不是被迫的,而是自愿的,是一个人自觉的内在需求。学校以“善德”文化为载体,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课程,成立常德历史文化研究所、诗墙文化研究所等,并长期在学报《武陵学刊》创设“德文化”专栏,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内涵,凝练常德人文精神,对常德“德”文化、“柳”文化、“太阳山”文化、“桃花源”文化等地域文化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大学文化教育的功能。
  五、结语
  大学是人格养成之所,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美育功能,对学生人格的培养,价值观、世界观的养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地域文化作为校园特色文化的根基和土壤,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时代要求和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朱旭靓.大学校园文化与地域文化和谐互动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3:34-35.
  [2]许学刚.对地域文化的承传、凝炼和贡献——析绍兴文理学院的校园精神[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5,(5):10-15.
  [3]张志云,刘地松.海西地域文化与大学校园文化的融合与共生途径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7(11):25-27.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技术已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微课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产物,以其独特的优势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教育风潮,在此背景下,教师运用新技术开展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素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对长沙市小学教师对“微课”认同感进行问卷调查,旨在对小学教师制作“微课”的意愿和将“微课”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态度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深入探讨了信息化进程中信息化手段应用的特点与规律,提高了小
(山西大学 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2)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而乡镇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状况远不及城市。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同天镇某中学各年级,分别按照男女比例,随机抽取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调查内容中的自主学习程度、学生和家长对学习成绩的在意度及年级与年级之间、男女生之间的情况对比进行了研究,并作了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初中生整体的学习情况良好,而低年级总体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不同学科的教材都发生了或多或少的变化,以2007年出版的人教版高中《历史》为例,教材以政治史、经济史、思想文化史为模块,每一个模块下按照每一单元不同的专题进行编排,从而打破以往以通史编年的编写体例。新的课程标准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而言,都是一个新的挑战。2007版历史教材的变化在课堂教学中反映出新的问题,针对存在问题采用必要的解决方法,对于教学而言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本文以重庆大学通识核心课程“大学国文”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分析,探讨在传统文化类通识课程中如何落实“通专融合”,及其在学生、教师能力与素质等方面的贡献。  关键词:通识教育;专业教育;通专融合;传统文化;大学国文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43-0215-03  一、引言  近年来,将通识教育融入专业教
摘要:论文论述了提升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对大学生课堂的提问能力进行了现状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影响大学生提问的主要因素,最后结合养殖水化学课程教改经验,罗列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系列有效途径,目的在于为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提问能力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学生提问;课堂改革;学习力;科研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
摘要:寝室作为大学生“第一社会、第二家庭、第三课堂”,而寝室关系作为大学生活最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寝室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等各方面产生直接影响。为此本文以日常实际案例为出发点,结合情绪ABC理论,通过案例背景、案例分析、解决思路、实施办法以及经验启示这五个部分来具体剖析并重点阐述在解决高校寝室人际关系的工作方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情绪ABC理论;寝室人际关系;学生工作
摘要: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关乎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调整,是多层次性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应用型高校的首要任务,也必须找寻多途径。本文论证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驱动力,由此提出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新驱动力;职业生
摘要:针对传统教学大纲编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局限性,本文从改革现行教学大纲的使用状况为切入点,将发布/订阅(Publish/Subscribe,Pub/Sub)消息传输模式创新性地引入到教学大纲编制中,建立了教学大纲Pub/Sub双向互动模式,有效解决了教学大纲编制过程中缺乏双向性、互动性、创造性、动态性的问题。为评价及验证该模式,本文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建立了教学大纲Pub/Sub双向互动模式评价指
摘要:本文以《地质学类专业英语》为试点学科,探索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并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拓展到地质学其他专业课程中,以提高地学专业学生的竞争能力,为国家和地方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  关键词:地质学类专业英语;翻转课堂;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7-0155-02  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的共同主题,高等教育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需在理论性和实用性上达到融合统一。《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是工科专业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程。本文针对该课程内容和特点,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增加相应的思维和实践训练。使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日常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锻炼了实际动手能力。既改善了教学效果,也可逐步形成开放式、互动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更好地理解专业课程之余,掌握基本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