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有效教学方法分析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eeeeeddd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在中学教育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初中教育阶段。因为语文是中考中分数比重较大的一门必考科目,同时又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学在课程改革后出现了一些问题,以前的语文教学往往只关注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所有调整和改进教学手段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也都是围绕如何提高考试成绩进行的。在这种教学形势下,不仅学生变得机械麻木,失去了语文学习的兴趣,连教师也越来越脱离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虽然心力没少花费,可就是不见有什么效果,给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带来一定阻碍。下面对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一、存在于当前初三语文教学中的问题
  当前的初三语文教学中分数、考试仍然起着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导致有很多不合时宜的问题存在于初三语文教学当中。
  其一,将分数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因此,在教学中出现蛮干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大量讲述,延长学生学习时间;对学生实行大量训练的题海战术。此种教学观念下引导的教学方法无疑给学生带来了压迫感,让本就面临中考压力的他们更加紧张,学习变得机械,失去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二,课堂教学仍以照本宣科式的灌输为主,不注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信息和情感上的沟通和交流,缺少互动,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愈发形式化和模式化。
  其三,在考核评价上错位地认为考得多、考得勤就会对学生学习起到推动作用,让学生忙于应付各种大考、小考,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自由和乐趣。
  其四,从语文自身的学科属性和人文特性来看,语文教学本就应不同于数学、物理、化学这些学科的教学,应更注重在课堂下、课本之外进行知识的拓展和积累,通过大量、多方面的阅读来拓展视野、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素养。但在实际语文教学中,往往由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客观原因影响和教师对自身学科教学目标不明确的主观因素影响,语文教学也變得跟其他理科学科一样,在大量讲述、背诵和大量习题训练中逐渐变得机械、模式,失去人文魅力。
  二、有效开展初三语文教学的方法
  (一)秉持正确教学理念和思想
  教师秉持的教育思想理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行为,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源自于他持有怎样的教育思想理念。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新课改的要求以及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得语文教学必须在思想观念上做出相应的改变。
  首先,将教学标准从分数转向素质发展和个性发展。
  其次,以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为正确的教学观,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再次,认识到学生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且存在一定差异性,有不同的个性和潜力;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充当好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学生发展的人,从加强指导管理方面着手提升语文教学效率和质量。
  最后,创新评价的内容和方式,既注重学习结果,又要兼顾学习过程。
  (二)改变教学方式
  1.减少训练的难度和剂量。很多初三语文教师在临近中考的关键时期愈发慌乱,为了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不但加大了日常的训练量,还四处搜罗各种重点题、模拟题让学生做。这种方式虽然让学生都参与到了教学中,但都处于一种机械、盲目、被动的状态,愈发变得慌乱,既没有起到巩固的作用,又让学生难以消化和吸收难度过大的知识。因此,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从学生角度出发,适当将语文训练的难度降低,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信心,提高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一方面可以放松心态,消除精神上的紧张感和慌乱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提高语文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组织开展探究性学习。很多教师都本着留出更多复习时间的心态紧赶教学进度,使初三语文教学失去最初的教学意义。事实上,教师应保护和利用好学生的好奇心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有“追根究底”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比如学习《承天寺夜游》时,可将学生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每4-5人分成一个合作小组,然后教师布置探究题目“想想以前我们都学过苏轼的哪些作品,结合苏轼的一些经历,试着通过自己的分析,谈谈你对苏轼这个人以及这首诗的看法”,让学生共同查找资料、合作探究,然后在课堂上互相交流。
  3.注重课外拓展。适当减少对语文教材、课本、课堂的过分关注,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放在主要位置,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从而提高语文成绩。比如,在班级内设置一个摆放公共图书资料的简易书架,订阅一些类似《读者》《语文学报》的报刊、经典的文章、图书等供学生阅读,从而扩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其素养和内涵,为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科打下基础。
  因为初三面临着中考,所以,在初三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往往都太过关注于在分数上体现出来的成绩,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真正目的。实际上,适当抽离出中考、课本和课堂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对语文成绩的提高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作者单位:湖南耒阳市小水中学。
其他文献
以锻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能力、为创业而服务的中职语文教学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教学内容。为更进一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中职语文教学应当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运用语文知识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等,让学生能够真正实现“学有所用”,体现自己的实用价值。本文从完善教材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素质等方面入手,探索了适合中职语文教学的方式和策略,以不
关于语文教学“高效低能”“少费差慢”的争论一直以来不绝于耳。客观来说,语文是一个特别感性的学科,在中国重理轻文的大背景下,身份一直都显得有些尴尬。长期以来,由于当前高考模式导致的功利意识,从领导到学生,都对语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语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主观上看,我的想法是现在的语文教学存在三个“割裂”:语基和阅读教学与生活割裂、古汉语教学与历史文化割裂、作文教学与个性思考割
摘 要:为了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教育工作者可以采取制作调查问卷表向部分在校学生征询建议和要求的办法,针对结果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高青少年法制意识,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青少年;法制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050-02  DOI:10.16657/j.cnki.issn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朱自清《荷塘月色》选句  再品味,再推敲,再研究,总觉得意犹未尽,别有一番风味。在先生笔下,真正注重了文学的根本特性,启发人们对鲜活的文学意象或隽永的文学意境的鉴赏审美。品读之余你不得不佩服先生艺术手法匠心独运,更不得不为先生情感自然流露的传神之妙击节叹赏。  一、语义表现力非凡  这个句子用语极为深刻,表达效果历来为论家所称道。这一句中极富表现力的字的确理当是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是我们一直在探索的。近几年,我们每周抽出两节课的时间试着开设漂读课,以期在传承中华文化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方面,做一些有益的探讨。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的效率,我们作了许多摸索。进行旁注式阅读这是我们一直在做,并且感到是比较有效的一种阅读方法。  旁注式阅读就是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积淀与阅读对象进行广泛的对话交流。我们给学生提供的阅读内容主要是中外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所以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善于发现问题是积极思维的结果,而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因此,教师要创设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环境,把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诱导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一、树立问题意识,创设质疑情境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
速度体积处理(VVP ) 单个 Doppler 雷达的检索是能被用来获得许多风参数的一个有效方法。由于从方程的系数产生容易没被解决的一个性恶的矩阵的问题,然而, VVP 方法没在操作足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就其传道而言,教师的“传”固然重要,但我觉得给学生晤道的充分机会比教师的传道更为重要。因此,教师所传之道最不可缺少的“道”应该是,教会学生悟道的“道”,即教给学生领悟思考的习惯。听说读写,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而听说读写的根还在“悟”。  一、以读促悟。在优美的韵律中感受文字之美  古时的私塾先生很看重诵读,在熟背文章后才调动学生质疑,这样学生的所想所感定然是大彻大悟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