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临床症状及治疗。
方法:本组共63例,按临床标准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9例,重型24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治疗后,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重型组最高体温>39℃、精神欠佳、呕吐、意识障碍、嗜睡、惊厥及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组,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轻型组,P<0.05;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儿手足口病轻型无需特殊治疗,重型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及中药抗病毒,以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并发症损害。
关键词:小儿 手足口病 喜炎平 地塞米松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89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506-01
手足口病(HFMD)是以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临床症状以手、足及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症状[1]。治疗即时、有效预后良好,如延误诊治则可伴发中枢神经损害、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且病情发展迅速,甚至危及患儿生命。为提高对小儿手足口病认识,提高诊断率、治疗疗效,特对我院患儿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3例,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经临床检查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本)》诊断标准[2]。男童37例,女童26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7岁,平均(2.36±0.42)岁。按临床标准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9例,重型24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轻型为仅有手、足、口腔黏膜、臀部疱疹,伴有或不伴有发热;重型为伴有嗜睡、无力、脑膜刺激征、喷射性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排出伴有呼吸困难、抽搐、休克真表现患儿。
1.3 方法。轻型患儿给予常规抗病毒、对症支持疗法,给予阿昔洛韦膏疱疹处外涂,利巴韦林10mg/kg/d、维生素C注射液0.25~0.5g/d,以5%葡萄糖注射液吸收后静脉滴注。发热患儿给予物理降温、退烧贴或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加强疱疹部位及破溃部位护理,预防感染。重症患儿在轻型患儿治疗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249;厂家:江西青峰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mg)静脉滴注,5~10mg/mg/d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mg入墨菲斯壶,连用2~3d。
1.4 观察指标。详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详细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以SPSS18.0电脑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的比较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发现,重症组最高体温>39℃、精神欠佳、呕吐、意识障碍、嗜睡、惊厥及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咽部充血或扁桃体肿大、腹泻、咳嗽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积极治疗发现,重症组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轻型组,P<0.05。详见表2。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化自限性传染病,特点以蔓延速度快、传染性强为特点。发病以婴幼儿为主,特别是≤3岁为高危人群。小儿如出现合并症,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儿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病情危急损害严重,故早期诊断、及时准确治疗,可降低患儿致残及死亡率。
手足口病诊断,多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对于基层医院,实验室检查条件不足,多以临床症状诊断,患儿出现手、足、臀部疱疹,口腔溃疡,伴或不伴发热即可诊断。据相关报道称,肠道病毒71型可导致神经系统、心肌等损害,认为肠道病毒71型可特异性与脑桥内皮、脑干及脊髓索等部位特殊受体结合,致使不同程度炎症反应发生,甚至导致大量神经元核固缩、死亡,使并发症出现[3]。也是临床常见手足口病并发症原因,本组63例患儿,24例出现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可见临床并不少见。其中最高体温>39℃、精神欠佳、呕吐、意识障碍、嗜睡、惊厥及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组,差异显著,P<0.05。
手足口病目前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多数学者认为,轻型手足口病无需特殊治疗,仅给予对症治疗、疱疹及口腔黏膜护理即可。对于重型患儿,目前尚无针对性药物,以综合治疗为主。糖皮质激素为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推荐药物。应用后可发挥抗炎、抗组胺、降低微血管通透性作用,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或避免脑水肿发生,降低神经系统损害及组织损伤。同时可快速控制体温,降低高热并发水电解质紊乱、脑损害等。但有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可导致重型手足口病发生[4]。本院认为,有2项临床症状支持重型手足口病,即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前提为给予抗病毒、促进病毒代谢药物应用前提下应用,并积极对症治疗。本院对重型患儿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喜炎平疗效卓越。相关文献报道,喜炎平亲水基团和穿心莲内酯结合后,使其空间结构改变,增强与细菌、病毒竞争蛋白结合位,抑制细菌、病毒复制。还可提高溶酶体水平、提高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共同达到抗炎、抗病毒作用[5]。
本组对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喜炎平、糖皮质激素,与轻型手足口病患儿对比,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轻型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可见,重型患儿给予喜炎平、糖皮质激素疗效优越,不但可快速退热,且可缩短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轻型无需特殊治疗,重型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及中药抗病毒,以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并发症损害。
参考文献
[1] 李东玲.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85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21):97-9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治指南(2010年版)[S].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
[3] 刘春峰,熊小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诊治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8):1377-1380
[4] 陆韦,路健,罗菁菁,等.重型手足口病116例并发症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6):766-767
[5] 朱庆雄,朱春晖,廖细生,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27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0):780-782
方法:本组共63例,按临床标准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9例,重型24例,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及治疗后,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重型组最高体温>39℃、精神欠佳、呕吐、意识障碍、嗜睡、惊厥及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组,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轻型组,P<0.05;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小儿手足口病轻型无需特殊治疗,重型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及中药抗病毒,以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并发症损害。
关键词:小儿 手足口病 喜炎平 地塞米松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89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506-01
手足口病(HFMD)是以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等引发的急性传染病,以学龄前儿童多见,临床症状以手、足及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症状[1]。治疗即时、有效预后良好,如延误诊治则可伴发中枢神经损害、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等,且病情发展迅速,甚至危及患儿生命。为提高对小儿手足口病认识,提高诊断率、治疗疗效,特对我院患儿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63例,为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经临床检查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本)》诊断标准[2]。男童37例,女童26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7岁,平均(2.36±0.42)岁。按临床标准严重程度分为轻度39例,重型24例,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及纳入标准。轻型为仅有手、足、口腔黏膜、臀部疱疹,伴有或不伴有发热;重型为伴有嗜睡、无力、脑膜刺激征、喷射性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排出伴有呼吸困难、抽搐、休克真表现患儿。
1.3 方法。轻型患儿给予常规抗病毒、对症支持疗法,给予阿昔洛韦膏疱疹处外涂,利巴韦林10mg/kg/d、维生素C注射液0.25~0.5g/d,以5%葡萄糖注射液吸收后静脉滴注。发热患儿给予物理降温、退烧贴或布洛芬混悬液口服,加强疱疹部位及破溃部位护理,预防感染。重症患儿在轻型患儿治疗基础上给予喜炎平(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26249;厂家:江西青峰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mg)静脉滴注,5~10mg/mg/d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mg入墨菲斯壶,连用2~3d。
1.4 观察指标。详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详细记录。
1.5 统计学方法。以SPSS18.0电脑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率的比较X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严重程度临床表现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发现,重症组最高体温>39℃、精神欠佳、呕吐、意识障碍、嗜睡、惊厥及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组,P<0.05;咽部充血或扁桃体肿大、腹泻、咳嗽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对比。通过对两组患者积极治疗发现,重症组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轻型组,P<0.05。详见表2。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
3 讨论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样化自限性传染病,特点以蔓延速度快、传染性强为特点。发病以婴幼儿为主,特别是≤3岁为高危人群。小儿如出现合并症,治疗不及时可导致患儿死亡或永久性肌麻痹,病情危急损害严重,故早期诊断、及时准确治疗,可降低患儿致残及死亡率。
手足口病诊断,多以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确诊。对于基层医院,实验室检查条件不足,多以临床症状诊断,患儿出现手、足、臀部疱疹,口腔溃疡,伴或不伴发热即可诊断。据相关报道称,肠道病毒71型可导致神经系统、心肌等损害,认为肠道病毒71型可特异性与脑桥内皮、脑干及脊髓索等部位特殊受体结合,致使不同程度炎症反应发生,甚至导致大量神经元核固缩、死亡,使并发症出现[3]。也是临床常见手足口病并发症原因,本组63例患儿,24例出现不同程度神经系统症状,可见临床并不少见。其中最高体温>39℃、精神欠佳、呕吐、意识障碍、嗜睡、惊厥及头痛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型组,差异显著,P<0.05。
手足口病目前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多数学者认为,轻型手足口病无需特殊治疗,仅给予对症治疗、疱疹及口腔黏膜护理即可。对于重型患儿,目前尚无针对性药物,以综合治疗为主。糖皮质激素为手足口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推荐药物。应用后可发挥抗炎、抗组胺、降低微血管通透性作用,降低炎症反应、减轻或避免脑水肿发生,降低神经系统损害及组织损伤。同时可快速控制体温,降低高热并发水电解质紊乱、脑损害等。但有学者认为,糖皮质激素早期应用可导致重型手足口病发生[4]。本院认为,有2项临床症状支持重型手足口病,即可给予糖皮质激素,前提为给予抗病毒、促进病毒代谢药物应用前提下应用,并积极对症治疗。本院对重型患儿在西药治疗基础上给予喜炎平疗效卓越。相关文献报道,喜炎平亲水基团和穿心莲内酯结合后,使其空间结构改变,增强与细菌、病毒竞争蛋白结合位,抑制细菌、病毒复制。还可提高溶酶体水平、提高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共同达到抗炎、抗病毒作用[5]。
本组对重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喜炎平、糖皮质激素,与轻型手足口病患儿对比,退热起效时间、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均优于轻型组,P<0.05,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可见,重型患儿给予喜炎平、糖皮质激素疗效优越,不但可快速退热,且可缩短皮疹消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不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小儿手足口病轻型无需特殊治疗,重型应给予糖皮质激素及中药抗病毒,以缩短治疗疗程,降低并发症损害。
参考文献
[1] 李东玲.手足口病合并神经系统损害85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21):97-9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治指南(2010年版)[S].国际呼吸杂志2010,30(24):1
[3] 刘春峰,熊小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诊治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8):1377-1380
[4] 陆韦,路健,罗菁菁,等.重型手足口病116例并发症分析[J].广东医学,2012,33(6):766-767
[5] 朱庆雄,朱春晖,廖细生,等.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普通型手足口病27例[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10):780-7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