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与补白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zhe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管理和纪律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时间管理又是课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课堂中的行为管理(包括管理学生的纪律)是课堂教学得以维持的保证,那么课堂内的时间管理则是课堂教学取得成效的基础。“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是指鼓励课堂学习的教师行为和活动,换句话说,教师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行为问题,而采取某些方法来组织课堂活动、教学、自然环境等诸方面因素。”这种说法强调了课堂中教师的有效行为,特别强调有效利用时间。那么,究竟如何利用好课堂中的有限时间呢?
  
  一、课堂时间的组成
  
  课堂管理的目标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时间,帮助他们有效地利用这些时间,最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
  卡罗尔在研究学校学习的模式中指出,有五个因素影响了教学效果,其中三项都与时间有关,这三项时间可以表述为所需时间、所许可时间和所用时间。卡罗尔进一步指出,学生学习的程度是学生所用时间与所需时间之间的比例函数:学习程度=f(所用时间/所需时间)。所用时间就是指学生定向于学习任务并积极专注于学习的时间,它取决于学生的毅力和参与学习的机会。而所需时间是指学生能完成该项学习任务所花费的最少时间,它取决于学生的能力倾向、理解教学的能力和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学的效率就在于管理好学生的所用时间和所需时间。按照卡罗尔的思路,教师在管理课堂上的时间时,应该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从而增加每个学生投入到某项具体任务的所用时间;另一方面,又要调动学习兴趣,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尽可能地减少每个学生学习某项任务的所需时间。
  丹博将课堂的时间分为四个组成部分:分配时间(allocated time)、教学时间(instructional time)、投入时间(engaged time)、学业学习时间(academictime)。分配时间是教师为某一特定学科课程设计的时间,也就是课表中安排的时间;教学时间是指在课堂中将常规管理所用时间(比如点名、处理课堂纪律问题等所用的时间)扣除后所剩的时间;投入时间是师生在课堂中共同参与到教学或功课中的时间,它不强调是否有效,而强调师生的参与时间;学生学业时间是指学生不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并且有效地利用好的那一段时间,它属于投入时间的一部分。我们可以将这四种时间用下图来表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四种时间是呈现一种层次关系。其中,就某个学生来说,学业学习时间大大少于其分配时间。
  
  比较卡罗尔和丹博的课堂中有效时间观,卡罗尔强调所用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侧重点是学习的程度问题。按照卡罗尔的观点来看,提高所用时间是课堂时间管理的关键。而丹博则更加关注学业学习时间在教学时间中的比重,强调的是教学时间的层次性。依照丹博的观点,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业学习时间是课堂中时间管理的关键,教学管理的目标也就是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业学习时间。需要说明的是,强调学生的学业学习时间的重要性,并不是否认其他时间的必要性,重要的是安排好它们之间的比重,灵活运用好管理时间的各种策略。
  
  二、留白策略与补白策略的含义
  
  在具体的某节课上,对全体学生来说,课堂内的所分配的时间、教学时间都是统一的。表面上,大家都在同一课堂接受相同的内容,在同一个进度上做着同样的事情,课堂中没有空白的时间,但实际上,时间“空白”无处不在。比如有的学生完成了教师布置的任务,处于等待的状态,这可以称之为寄望于未来的空白时间;有的学生则在教学任务过渡后仍然停滞在自己的过去中,这可以称之为停滞在过去的空白时间。当然“空白时间”也并不一定意味着学生处在消极的状态那段时间,它也可以表现为学生能够自主地思考相关的问题或做出积极的情绪调整的那段时间。
  对于如何管理课堂中这些空白时段,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观点,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尽可能地减少课堂中的空白时段,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来走完教学的全程;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师应该顺应学生的差异,增加课堂中学生自主参与的时间,从而认为课堂中应该留有更多的空白时间。先不管这两种看法的优点和缺点,只是借鉴他们分析问题的两个不同的角度,将课堂时间管理策略相应地分为两种:一种是“减少”学习任务而“增加”投入时间的留白策略;另一种是“增加”学习任务而“减少”投入时间的补白策略。
  具体地说,留白策略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让课堂留有余地,不至于内容爆满而又有益于学生群体需要,将课堂中的学习任务分解成不同梯度,让不同的学生都有相对充裕的空白时间,从而使得学习有节奏的一种策略。补白策略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让课堂内容饱满,但不至于内容偏激而又能满足学生个体需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相对充分的学习任务,从而使得学习有层次的一种策略。
  
  三、留白策略与补白策略的运用
  
  课堂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课堂的环境以及在这个环境中的生存者——教师和学生——在不断地相互作用着。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教师和学生使用着他们的时间,实现教学的互动。因此,针对课堂中的不同因素包括不同的对象,不同的阶段,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可以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时间管理策略。
  就课堂教学阶段而言,不同的阶段应运用不同的时间管理策略。比如,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师生都将时间关注到新的任务学习上去了,空白的时间相对较少,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个体的种种差异,课堂中空白时间也就增多了。此时,必须要对空白时间进行管理,就应该注意运用留白策略。比如,教师可以在安排教学任务的时候,呈现各种梯度不同的选做题,让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选做的任务。在运用留白策略时,教师关注学生群体的要求,注重减少那些学习速度较慢的学生的某些学习任务,让他们在接受共同任务时,有着自己的时间去处理未完成的任务,而不至于成为班级的弃儿。
  而当教师运用留白策略时,班级也会出现另一种空白时间,即学习速度较快的学生因为完成了教学任务后而出现的等待状态,(需要说明的是,速度快不一定质量高。)此时,就需要运用另一种策略即补白策略,教师可以用增加额外的学习任务的方式,让他们在完成共同任务后,有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促使他们对学习充满使命感。比如,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追加一 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单独地安排一些任务,或者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即将呈现的任务,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做出一些猜想,明确自己的规划,检测自己的任务,调节自己的学习心态,或者让大脑稍作休息等等。
  就教师而言,运用留白策略和补白策略不仅是指提供可供选择的任务,也包括在选择教学策略、准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运用教学方法、整理教学得失等方面。教师在使用留白策略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要留有足够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运用留白策略时,要使学生在有效学习过程中,能够产生“空白”,使学习有张有弛,不至于大脑负荷过重。在运用补白策略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需要,要关注学生学习的层次性,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得到补偿或接受挑战。要使学生在高效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填补“空白”,使学习深入浅出,游刃有余。由于学生学习速度会受到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题、甚至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心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运用留白策略和补白策略时,不能固守某个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能够利用好可以控制的时间因素,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促使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投入学习的时间;也要求教师积极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使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就学生而言,在课堂中,要从一个活动向另一个活动变化,即教学中的过渡。过渡是课堂的“空隙”,也是课堂管理的瓶颈。过渡一旦出现问题,就很容易打乱课堂秩序,从而影响对时间的有效管理。过渡时将产生大量的空白时间,学生在过渡中,需要运用留白和补白的策略。学生运用的留白策略和补白策略不仅是指能够安排自己学习的任务,也包括学会学习策略、选择学习资源、分配注意资源、整合学习环境、调节学习情绪等方面。心理学家但瑟洛指出学习策略包括基本策略和辅助性策略。基本策略直接用于操作课本材料,以达到对课本的理解和领会:辅助性策略则用于维持合适的学习状态,计划和时间安排是一种辅助性学习策略。学生既要善于利用基本的学习策略,安排和管理好主要任务的学习时间,又要善于运用辅助性学习策略,调控好其他任务的学习时间。因此,在使用留白策略时,要计划和安排好自己.的学习任务时,做到既适合自己,又留有余地:在使用补白策略时,应注意调节好自己的状态,学会“专心”管理(即管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使时间利用效率提高)和监视与诊断自己的学习任务。
  总之,教师运用留白策略和补白策略在于控制好学生的学业学习时间,学生利用好留白策略和补白策略在于掌握好自己的学业学习时间,从而提高学习程度和学习效率。课堂中的学生的情况是变化的,时间管理的策略也将是变化的。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运用留白策略和补白策略,提高时间管理的效率。一句话,有差异的课堂才是有生气的课堂;有层次地学习才是真实的学习。留白和补白正是尊重学生差异,重视人文关怀的体现。
  
  责任编辑 张瑞芳
其他文献
“追体验”,是现代学者徐复观在《环绕李义山〈锦瑟〉诗的诸问题》[1]一文中首次提出的观点。所谓“追体验”,意指阅读者寻根探源,去体味、还原诗人原始的创作心境,最终与作者创作时的心灵相接触、相融合,从而与诗人达到情感的共鸣。笔者以为,它对我们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诗歌提供了又一条重要途径。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个方法,就必须使他们的思维认识依次上升到以下三个层面。  一、写诗:取象而立意  首先,要使学
我们往往习惯于把学习成绩暂时落后、行为习惯不符合学校规范的学生称之为“后进生”。素质教育要求学校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对于“后进生”的教育就成了一个学校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是,在对“后进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总是遗憾地发现,教育效果往往事倍功半,有时还会出现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学校教育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学期,我对班
新课程理念认为,教学过程是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过程,是激发学生的生命力、创造力的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的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有目的的引导下,通过对文本的阅读,凭借自己的经验,当然也凭借教师提供的阅读规律和阅读技巧,“去体味、体验内中情味或情感,去寻绎文本语言背后的意蕴,最终得到自己对于文本的理解”,形成一定的语言文字素养。作为语文课程的集中体现,语文教材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
阳春三月的一天,为全面了解六年级学生对整小数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于查缺补漏、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与训练,学校举行了一次质量检测。阅卷分析完毕,六年级的数学教师与学校领导一起,就质量检测情况进行剖析与反思。大家发现,“解决问题”的错题率较高,究其原因,是有些同学不会分析,思路不明,导致列式错误。交谈中,有的直言不讳,坦诚相告;有的不耻下问,虚心求教。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一位大家公认业务水平较好的年轻教
家有二宝。每次带兄弟俩出去,常常收获一个问题:你家的两个孩子会抢东西吗?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七个字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我们人性的弱点,我们家也不例外。  因为两个孩子的年龄相差不大,所以彼此之间很有共同话题,可带来的问题就是一旦碰到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往往都不会退让。  碰到的类似问题多了,处理效果又不太理想,促使我不得不向书本学习。渐渐地,我似乎找到了一些头绪。  两个孩
怀上老二后,我就开始在家里反复强调:“护大不护小。”希望姐姐不会感到落差。然而,大人给的不一定是孩子想要的。  家里多了个小的,最惨的是谁?不用说,肯定是老大。我家的这种状况尤其突出。因为老二是双胞胎。  我们自认为在生二胎前已经做足了姐姐的思想工作。  弟弟们出生后,只要姐姐放假,爸爸就带她去各地旅游:到曼谷吃咖喱蟹,到内蒙古悠闲地骑小马。我可以出门后,带她去吴哥窟看日出,去俄罗斯看名画。但姐姐
2001年,国家开始全面推行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也给我们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首批语文试验教师,我同课改一起成长。在课改中,我一直在努力改变以往“满堂灌”的束缚学生思维的教授模式,而试图打造由学生提问,再由学生通过学习自己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模式。六年来,我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孩子们是如此的智慧,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通过探索解决问题。教师已不再是课堂
一、深化改革正当时    随着社会改革的持续推进和教育形势的不断发展,中国教育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都彰显出新的时代特征。党和国家迫切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对下一阶段的教育发展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规划和指导。基于这样一个背景,在2010年的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教育部分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论述可谓浓墨重彩:“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
前年初,儿子3岁,29岁的我决定再度走进职场。  几经周折,我进入一家广告制作公司做业务。但上班没几天,我就郁闷起来:某某比我早进公司一个月不到,底薪竟然比我高了一倍多;某某的工作时间是自由的,可以不用打卡;某某享有特别的报销权。  这些信息,都是同事陈雨告诉我的。她愤愤不平,认为公司应该给大家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舞台,而不是只让个别人独舞……我觉得她说得很有道理,慢慢被她的这种情绪感染了,整日活在
教书18载,我最大的庆幸,是今天终于或多或少地摆脱了职业紧箍在自己精神上的锁链。我不敢妄言我已悟道了、超脱了,至少面对纷繁的教育现象,我能怀着从容的心态一边站立着,一边冷静地审视,包括审视自己每天正在行进中的教育生活。无数的声音在我耳边喋喋不休,我聆听、品察、思考,却不再轻易受迷惑和摆布。我想,当一个人内心足够清醒时,他是有力量静对外部世界的纷扰的。  还是在2004年,一本大家本都熟悉的书让我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