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学”导言

来源 :才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y90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爱唠叨的理发师给马其顿王理发,问他喜欢什么发型,马其顿王答道:“沉默型。”
  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素来怕听人唠叨,尤其是有学问的唠叨。遇见那些满腹才学关不住的大才子,我就不禁想起这位理发师来,并且很想效法马其顿王告诉他们,我最喜欢的学问是“沉默学。”
  无论会议上,还是闲谈中,听人神采飞扬地发表老生常谈,激情满怀地叙说妇孺皆知,我就惊诧不已。我简直还有点嫉妒:这位先生的自我感觉何以这样好呢?据说讲演术的第一秘诀是自信,一自信,就自然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起来了。可是,自信总应该以自知为基础吧?不对,我还是太迂了。毋宁说,天下的自信多半是盲目的。惟其盲目,才拥有那一份化腐朽为神奇的自信,敢于以创始人的口吻宣说陈词滥调,以发明家的身份公布道听途说。
  可惜的是,我始终无法拥有这样的自信。话未出口,自己就怀疑起它的价值了,于是嗫嚅欲止,字不成句,更谈何出口成章。对于我来说,谎言重复十遍未必成为真理,真理重复十遍就肯定成为废话。人在世,说废话本属难免,因为创新总是极稀少的。能够把废话说得漂亮,岂不也是一种才能?若不准说废话,人世就会沉寂如坟墓。我知道自己的挑剔和敏感实在有悖常理,无奈改不掉,只好不改。不但不改,还要把它合理化,于自卑中求另一种自信。
  好在这方面不乏贤哲之言,足可供我自勉。古希腊最早的哲人泰勒斯就说过:“多说话并不表明有才智。”人有两只耳朵,只有一张嘴,一位古罗马哲人从中揣摩出了造物主的意图:让我们多听少说。孔子主张“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是众所周知的了。明朝的李笠翁也认为:智者拙于言谈,善谈者罕是智者。当然,沉默寡言未必是智慧的征兆,世上有的是故作深沉者或天性木讷者,我也难逃此嫌。但是,我确信其反命题是成立的:夸夸其谈者必无智慧。
  曾经读到一则幽默,大意是某人参加会议,一言不发,事后,一位评论家对他说:“如果你蠢,你做得很聪明;如果你聪明,你做得很蠢。”当时觉得这话说得很机智,意思也是明白的:蠢人因沉默而未暴露其蠢,所以聪明;聪明人因沉默而末表现其聪明,所以蠢。仔细琢磨,发现不然。聪明人必须表现自己的聪明吗?聪明人非说话不可吗?聪明人一定有话可说吗?再也没有比听聪明人在无话可说时偏要连篇累牍地说聪明的废话更让我厌烦的了,在我眼中,此时他不但做得很蠢,而且他本人也成了天下最蠢的一个家伙。如果我自己身不由己地被置于一种无话可说却又必须说话的场合,那真是天大的灾难,老天饶了我吧!
  公平地说,那种仅仅出于表现欲而夸夸其谈的人毕竟还不失为天真。今日之聪明人已经不满足于这无利可图的虚荣,他们要大张旗鼓地推销自己,力求卖个好价钱。于是,我们接连看到,靠着传播媒介的起哄,平庸诗人发出摘冠诺贝尔的豪言,俗不可耐的小说跃居畅销书目的榜首,尚未开拍的电视剧先声夺人闹得天下沸沸扬扬。在这一片叫卖声中,我常常想起甘地的话:“沉默是信奉真理者的精神训练之一。”我还想起吉辛的话:“人世一天天愈来愈吵闹,我不愿在增长着的喧嚣中加上一份,单凭了我的沉默,我也向一切人奉献了一种好处。”这两位圣者都是羞于言谈的人,看来决非偶然。当然,沉默者未免寂寞,那又有什么?说到底,一切伟大的诞生都是在沉默中孕育的。广告造就不了文豪。哪个自爱并且爱孩子的母亲会在分娩前频频向新闻界展示她的大肚子呢?
  种种热闹一时的吹嘘和喝彩,终是虚声浮名。在万象喧嚣的背后,在一切语言消失之处,隐藏着世界的秘密。世界无边无际,有声的世界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只听见语言不会倾听沉默的人是被声音堵住了耳朵的聋子。懂得沉默的价值的人却有—双善于倾听沉默的耳朵,如同纪伯伦所说,他们“听见了寂静的唱诗班唱着世纪的歌,吟咏着空间的诗,解释着永恒的秘密”。一个听懂了千古历史和万有存在的沉默的话语的人,他自己一定也是更懂得怎样说话的。
  世有声学、语言学、音韵学、广告学、大众传播学、公共关系学等等,惟独没有沉默学。这就对了,沉默怎么能教呢?所以,仅存此“导言”一篇,“正论”则理所当然地将永远付诸阙如了。
  摘自《周国平自选集》
其他文献
在纽约街头,一位老人守着一堆画作在贩卖。  街头人来人往,有人匆匆忙忙地赶往目的地,有人流连于橱窗里的高级服装,还有人四处看风景,却极少有人在画摊前驻足。  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终于有一个孩子在画摊前停了下来,他对那些画充满了好奇,左看看右看看,然后冲妈妈撒娇,要买两幅回家。妈妈朝画作看了一眼,脸上露出不屑,一边拉扯孩子的手一边训斥:“这种垃圾要了干吗?”但是,孩子说什么也不肯走,并
期刊
宋朝有个商贾,业大家成后,纳了三个妾。他说,三个,不多不少,正合适。为什么?他挑了一身强力壮者,洒扫庭除、做粗工累活;纳一心细手巧者,针织烹饪、经营琐碎;再择一温柔贤惠者,服侍起居,偶可对其倾诉并进行情绪的宣泄。  古来,男人娶妻都随自己喜好,对娶妻的考量基本上是一种功利驱使。有一个明显的佐证就是人们对于《红楼梦》中林黛玉、薛宝钗二人孰优孰劣的讨论:娶妻该选林黛玉还是薛宝钗?主流意见为:薛宝钗更适
期刊
在宝宝成长的过程中,总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操心,寒冷的季节,我们一面希望他多出去活动,又害怕他会被冻坏了,我们一面想让他多穿一些衣服,却不知道穿太多会让宝宝发热、脱水甚至长痱子。想亲亲他,又怕口腔里的细菌会传染给他,想喂他吃多一些,又怕引起胃酸回流。  如果遇到更严重的问题,哮喘、脑膜炎更是会吓得惊慌失措。  照顾宝宝的过程同时也是妈妈们不断学习的过程,谁能要求我们立刻变身成为一个湿疹专家或者过敏专
期刊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一直是诺贝奖的热门,但每次都失之交臂,2013年,“不敌”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芒罗,再次与诺贝尔文学奖失之交臂。  村上除了是一位作家,还从事大量的翻译工作,喜欢翻译欧美文学,而今年9月在日本出版的一本翻译作品中,9篇是村上亲自挑选并翻译的欧美恋爱作品,其中就包括2013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丽斯·芒罗的作品,人们笑称这是“美丽的相遇”。  在书籍的后页,是村上公布的下一步拟翻译作品计
期刊
南宋爱国词人、将领辛弃疾,写词牛,喝酒牛,花钱牛,住的房子也牛。  辛弃疾有个粉丝,名叫刘过,写词模仿“辛体”,能以假乱真,但这人纯粹一倒霉蛋,四次高考不中。岳飞的孙子岳珂,在《桯史》卷二里说,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在浙东任军分区司令、绍兴一把手。听说刘过在杭州,赶紧派人去请。不巧,刘过忙着拜访杭州官员,没时间去浙东,就仿效辛体写了首《沁园春》作为“拜帖”,放答谢信里带给老辛。老辛展
期刊
梁实秋出身名门,其祖父官至四品,他在美国留学期间获哈佛大学英文系哲学博士学位,是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是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翻译家、散文家、批评家、小说家。在文星璀璨、大师云集的民国时期,是一等一的才高八斗级别的人物。  有这样一连串光芒万丈的头衔,是何等风流倜傥的人物啊,但是,他对于徐志摩,却佩服得五体投地。  他在《谈徐志摩》一文中这样写道:“有人说志摩是纨绔子,我觉得这是不公道
期刊
生而幸甚,于一无争的世界。  父亲如无争的水。本有位高权重的亲戚,要帮父亲谋个好差事,可是父亲婉拒,做了一辈子工人。守在这个小镇上,守着我们的家,虽无光宗耀祖之伟业,却活得干干净净,一个“人”字里面,无半点瑕疵。  无争的水,宁静致远。  母亲如无争的佛。母亲并非软弱,但常常做些忍让之事。被人冤枉,总是一件难过的事,但母亲总是选择做一个“健忘者”,很少与人争论。古道热肠的母亲,即便日后伤了她的人有
期刊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小的时候,常常被邻居们耍笑、戏弄,甚至说他很傻,叫他“小傻瓜”。  在威廉·亨利·哈里森很小的时候,经常有邻居拿出十分和五分的硬币让他挑选。每当这个时候,小哈里森总是乐呵呵地把那枚五分硬币拿走,而把那枚十分硬币留下。于是,邻居们就取笑小哈里森很傻,到处说他是个“小傻瓜”。镇子上一些无聊的人听说后,纷纷拿着五分和十分的硬币来让小哈里森挑选,以此验证小哈里森到底傻不傻,
期刊
“道法自然,才是琢玉之道,不拘于泥,方能修成大器。”  玉雕大师即将作古,病榻之前,跪着三个徒弟,他从脖子上取下收藏多年的一块翡翠,问:把这个翡翠给你们,如何保存?  大徒弟答:弟子将请人雕刻一个红木底座,周边配织锦,以玻璃为外框,陈放于工作室正中,天天礼香膜拜,以感激师傅教诲,平时细细学习,感悟师傅艺术功底,珍藏一生,绝不亵渎。  二徒弟想了想,说:以弟子的想法,放在任何一个人家中,都是对师傅的
期刊
2007年6月,委内瑞拉一个名叫阿扎斯的十岁穷孩子鼓起勇气,给总统查韦斯写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说,因为每天要起个大早去上学,所以已经有很久没有看到早晨的太阳了。阿扎斯说自己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让早晨的时间停下半小时,这样,就可以每个早晨都能迎着太阳去上学了。但他说这个梦想对自己是个难题,也许只有总统才能帮助自己实现它。  收到信后,查韦斯第一时间找国家的教育部长了解情况。原来,按照委内瑞拉学校的作息时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