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不如学“教”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上了一节随堂式公开课——《音乐之都维也纳》(第二课时)。这次,我把原来教案中的由我先讲学生后学,改为学生先学,然后我再“教”的方法。如此简单的课堂教学设计调整,上完之后的结果却让我大为震惊。
  上课伊始,按照之前的备课我向学生提出“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叙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这一问题的答案,学生们一一从书上找了出来:“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维也纳几乎一天也离不开音乐”“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尤其是“世界歌剧中心”和“金色大厅”最为著名……
  接着,我拿黑板擦将课题中的“之都”二字擦掉,然后和学生谈话:“能称为‘音乐之都’的城市肯定非同一般,那课文又是怎样围绕这四个重点句展开描述的呢?请大家分成四个组,每个组各选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方面展开讨论。讨论结束后,各组推选一名代表围绕主题进行阐述,他阐述后本组同学进行补充。你们可以运用各种方式对自己所选的方面进行表达,想怎么表达就怎么表达。能征服在场“观众”的话,当场补好板书并奖励音乐符号图卡一张(事先做好的)。”
  从学生们兴奋的表情我可以看出,他们对我这样的“改变”相当感兴趣,我的话音一落,他们便行动开了。开始是叽叽喳喳围绕文本找寻自己选择的标题,然后是一声不吭地研读文本,继而互相商讨征服我及在座“观众”的策略。两三分钟过后,学生们便像炸开了锅的豆子,纷纷举手,跃跃欲试。
  学生们真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学生以诗朗诵的方式在讲台边朗诵着“悠扬的乐声掺和着花草的芬芳,在晚风中飘溢、回荡……”边陶醉地欣然作姿,急缓有致,好不惬意……有的学生用《命运》的曲调开场,以导游的身份带着同学们游览了维也纳的大街小巷,自创了很多街道、超市的名称,有贝多芬街,莫扎特弄,有肖邦超市……还有的学生俨然是建筑装潢的设计师,介绍和分析了“世界歌剧中心”和“金色大厅”,末了居然还不忘在“金色大厅”里高歌一曲……
  其中,我不时会给台上的学生一些“刁难”:“人们在家庭聚会时,为什么总要演奏一番?”“你知道海顿有什么著名曲子吗?”“此刻你在‘金色大厅’里演奏,有何感想?”……最后,四个组的同学全部顺利通过,在向他们表示祝贺的同时,学生们建议我用红笔在黑板上写下“音乐之都——维也纳”,我欣然应允。
  这节课上下来之后,我觉得自己很轻松,没有一点倦意,完全沉浸在学生间的谈话和学生的交谈之中了。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通过课堂氛围的创设,已走进文本,升华了课堂,他们自己拓宽了语文!
  在这节课中,我只不过是将“教”和“学”调了一下顺序而已,为什么就能出现这样精彩的效果呢?其实,纵观这节课,主要得益于我让学生学在我的“教”之前!
  这里的学,当然不是指学生课前对课文的预习,而是让学生真正进入课文。如果课堂以我之前预设的“教”为先,学生“学”在后的话,学生的活动肯定会比较贫乏、单调、被动。而学生学在先,自己在良好的活动气氛中交流,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大家一起出谋划策,分析问题,这样,学生便真正、自主地动起来了,他们接受起知识来便也水到渠成。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灵活运用先“学”后“教”,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样他们才能真正的学会学习。
  (作者单位:苏州市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如何引导和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呢?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让学生主动质疑。  一、 课前质疑  引导学生在自主预习课文时,针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如课文的生字、新词、词语的理解、文章作者、写作背景、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等。这些,学生借助工具书或通过自己阅读思考都能顺利解决。  二、 课堂质疑  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针对教材所要达到的语文知识技能、感悟品评等内容的
电视,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外面多姿多彩的世界。小小的屏幕带给人们知识和信息,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大人喜欢看电视,小学生更成为电视迷,有许多孩子因看电视成瘾而耽误了学习,家长和老师伤透了脑筋,因此三令五申禁止他们看电视。这种“堵”的方法我觉得并不明智,何不用“疏导”的方式引领学生正确地去看电视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设计了“看电视,学语文”的活动。  一、 从字幕中识字
对中国21世纪资源与环境战略模式选择的依据进行了系统分析。根据基本国情、发展目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中国21世纪资源节约型可持续发展模式及其动力机制。
当社会经济发到一定时期的时候,各经济要素的配置会达到某种程度的平衡状态,在这各平衡状态下,地区的经济发展会受到重重阻碍;而打破这一低水平下的平衡状态,实现经济和加速增长的
从十年前只能照出人影的30万像素手机摄像头到今天,拍照功能已经从手机附属功能逐渐升级为手机主打功能之一。除了屏幕之外,摄像头效果成为越来越多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评价手
在教学《海伦·凯勒》一课时,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词“暴躁”,我是这样展开教学的:  一、 体验,追溯“暴躁”的根源  一个孩子怎么可能无缘无故变得暴躁呢?文章开头写到“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原来
第三届“七彩语文杯”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以下简称“素养大赛”)即将拉开帷幕,作为上届素养大赛课堂教学的一名评委,我的心情分外激动,几个月前的观课感受与思考又涌上心头。  与其他赛事中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同,素养大赛压缩了教师的备课时间,少了教研员、同伴的共同参与,少了设计后的反复试讲、细致打磨;同时,30分钟的课堂时限也逼迫教师深入研读文本,紧紧把握文章的重难点,求得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大赛中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