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校外国人入学德语确认考试的实效性分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636852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德国高校外国人入学德语确认考试的内容、特点。并通过简单的分析,指出了德语确认考试的测试形式和内容设计具有突出其实效性的特点。提高语言测试的实效性正我国目前外语测试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研究和借鉴国外外语测试的特点,可以有效和快速地提高外语测试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外语学习者运用外语的能力。
  关键词: 德语确认考试 实效性 外语应用能力 改革
  
  一、前言
  
  德国大学预科院组织的德语语确认考试(Feststellungsprprüfung)是外国人入学德国高校语言考试中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德语确认考试只能在德国大学的预科院举行。考生在预科院经过至少半年的专业和语言准备后,参加专业和德语确认考试。通过考试的考生拿到合格证书,就取得了在相关德国大学学习相关专业的资格。
  浙江科技学院从2000年开始执行与德国合作院校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根据合作协议,汉诺威大学预科院的确认考试每年四—五月间在浙江科技学院举行。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在浙江科技学院学习两年专业知识和德语后,参加德国高校教授的专业选拔以及德语确认考试,通过专业和德语确认考试的学生获得到德国合作院校学习的资格。通过几年对德国确认考试的准备和组织,并比较中德外语考试后,我们发现,德国的德语确认考试非常注重测试的实效性,题型的设计符合实用性和目的性理念。研究和分析德语确认考试的实效性对我国目前外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语言测试实效性理论分析
  
  国内外对语言测试的研究由来已久。语言测试是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现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的综合学科。语言测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用途:第一,用于语言教学;第二,用于语言研究和教学研究;第三,用来选拔人才。[1]本论文中研究的德国确认考试是用于选拔具备在德国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人才的一种语言测试。一项测试是否成功一般来说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该项测试的信度,另一个就是该项测试的效度。关于效度这个概念的表述有很多种,但是,语言测试界对考试效度的传统定义是“考试是否或多大程度上测试了设计者想要测试的内容”。[2]也就是说,如果一项测试能够达到该项测试的目的,那么该项测试就是具有高效度的测试。德语确认考试的目的是为选拔具有在德国大学学习专业知识能力的学生而设置的考试,为了体现实效性,考查的内容就是要针对在德国大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而出题的。
  按照现代语言测试理论,设计和开发一项考试,应考虑语言测试行为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相一致,即语言使用任务和情景的特征相一致,这样就可以提高测试的真实性;测试任务越真实,被试的测试行为就会发挥得越好,根据测试的结果(分数)对被试语言能力所作出的推论就越准确,因而测试的结构效度就越高。[3]
  本论文将通过对德语确认考试的具体分析,来说明这项测试是一项非常注重实效性的语言测试。
  
  三、德语确认考试试卷分析
  
  汉诺威大学预科院的德语确认考试在浙江科技学院每年举行一次。下面以2006年、2007年、2008年的试卷为例,对确认考试的德语试卷进行简要介绍:
  1.测试的对象、目的
  德语确认考试的对象是参加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培养项目,并有资格在德国合作院校申请学位的学生,确认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德语环境下的专业学习能力。
  2.测试的内容及其特点
  德语确认考试(书面)包括三个部分:听力、阅读和语法及写作。
  (1)听力试题
  德语确认考试中,考生要听一篇字数约450至550单词的科技文章。文章由母语为德语的主考教师当场朗读,朗读第一遍的时候,考生只能听,不能做笔记。第一遍读完之后,考生拿到考题,考生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考题。然后,主考教师朗读第二遍,考生可以做笔记。两遍朗读完之后,考生有85分钟时间回答考题。近三年听力试题和分值情况如下:
  
  (3)语法试题
  德语确认考试的语法部分称为科技语言结构。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a)句型转换。b)用意义相近,但用法不同得连词连接句子。c)介词、连词等填空。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试卷中,所占分值分别为:15/65,15/65,15/70。
  (4)写作题
  为了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在德国大学学习的利用外语分析和表述图表的能力,每年的写作题都要求考生对一张与主题有关的图表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回答与图表相关的一些问题。通过这样的题型,可以针对性地知道考试是否具有用德语分析图表和表达观点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是一个大学生要完成大学学业必须具备的。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确认考试中,写作题所占分值分别为15/65,15/65和15/70。
  从上面的试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德语确认考试具有以下特点:
  1)整份试卷围绕一个主题,无论听力还是阅读文章都取材于和该主题相关的具有现实性和即时性的科技报道,目的在于引起考生的兴趣,并考查考生理解科技文章的能力。
  2)听力、阅读和写作题占分比较高,而且在最后计分的时候翻倍计算。目的在于强调考查考生在听力和阅读上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3)听力、阅读试题以考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问题为主,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相对淡化语法的考查。无论从计分还是内容上,语法在整份卷子上不作重点。而且,考查的语法内容也局限在对科技文章中普遍出现句型的理解能力,体现了该项测试偏重测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语言知识。
  5)写作部分不仅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考生具备看图表分析问题,得出结果的能力。写作图表的选择都来自德国国家统计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6)确认考试中,允许在书面考试中未能取得合格成绩,但是,达到一定分值的考生要参加口试,以便断定这些考生是否因为失误或者试卷题目的偏差而造成成绩不够理想,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四、德语确认考试实效性对中国语言考试的借鉴
  
  中国传统的外语考试以四、六级全国统考为代表,这类考试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考试评断的公正性,并受到考试成本的限制,试卷中出现大量识别性试题。比如,在每年举行的德语四级考试中,出现大量的语法选择题,即使是听力测试和阅读测试也基本上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学生被考查的不再是对听力或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而是解题的技巧。所以,这样的考试很容易让课堂教学成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往往只满足语言知识的理解,忽视其产生和运用,从而养成了“眼高手低”的学习习惯。[3]
  而德语确认考试以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德语环境下学习生活和学习专业课程的能力为目的,试题除了听力中有可能出现极少量的判断题外,整份卷子没有选择题。所有的试题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获取所需的信息,并用德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测试当然给评分的公正性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公正性问题,德语确认考试给没有通过笔试、但是达到一定分值的考生提供一次口试机会。口试者有机会同时和三个考官进行20—30分钟的谈话,以便考官进一步确认考生的德语表达能力。而且,德语确认考试中选取的文章都是涉及相关主题的科技文章,也就是说测试的题目接近测试目标环境,通过这样测试可以更加有效对目标能力进行评价。李筱菊(1997:43)认为,语言测试的实质就是“对一组言语行为进行测量,这组行为是表征目标能力的全部行为的一个抽样。测试的结果,是为了可以对目标能力作出推论”。德语确认考试的效度正是体现在对目标能力的考查上。为了让我国的外语测试也能够真正体现测试目标,注重测试的实效性,最终有效地促进德语教学,培养真正具有语言应用能力的外语人才,我们应该集各类考试的优势,结合各种情况,在外语测试形势和内容上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先锋,倪建乐.从信度与效度的相互关系看语言测试的取向[J].山东外语教学,2000,(3).
  [2]金艳.提高考试效度,改进考试后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效研究[J].Foreign language World,No.6,2006.
  [3]宋力英.大学外语考试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7:152.
  [4]粱隽.托福写作测试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8,(45).
  [5]刘金声,单亦祯.语言测试的综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6]王勇旗.雅思学术类阅读测试的特点分析[J].考试周刊,2008,(6).
其他文献
奥苏伯尔在《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的扉页上写道: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建构主义理论极其强调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学习知识的影响,基于小学生身心发展的局限性,并不能够有效地从大量的知识经验中选择与现在学习的、并且可以促进现在学习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丰富的生活经历中选择适当的内容与课堂
期刊
摘要: 工读教育在我国有几十年的历史,发展也经历过起伏。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工读教育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LC中学的调查和多维度少年儿童智力量表(GITC)及社会适应性测验(SSAS)的施测,全面了解了其师资力量、学生智能及社会适应性等各方面数据,以之为例探讨了中国工读教育面临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旨在呼吁社会各界给工读教育和失足少年更多的重视和关爱。
期刊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今天的学校教育,既要求提高教学质量,又要求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这是当今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  “会学知识”比“学会知识”更重要。教育家叶圣陶曾说:“尝为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复教,而学生能自求探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谓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埃德加·富尔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曾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
期刊
摘要: 模糊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口语交际中的模糊性主要表现在发音和语音语调上。然而适当范围内的模糊并不会妨碍到信息的正常传递。因此,在语音教学中,教师不应该过于强调发音标准,而应该把重点放在鼓励学生多说多练上面。  关键词: 语言模糊性口语教学灵活性    模糊语言学一门新兴的语言科学。从1965年美国科学家L.A.Zedeh首次提出“模糊集合”的概念开始,经过各国专家学者的不断研究,模糊理论已
期刊
摘要: 农村远程工程是国家投入巨资所实施的一项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大项目,旨在提高广大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服务于广大师生。实施农村远程工程三年来,衡水市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结合调研对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农村远程工程共性问题解决方案    我们课题组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 在了解其它省份农远工程资源利用情况的基础上,在衡水市开展了实
期刊
摘要: 课堂提问作为常规教学的有效“武器”,是历史教师使用较多的教学手段,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提问要坚持启发性,让课堂提问激活思维;坚持联系性,让课堂提问接轨社会;坚持开放性,让课堂提问提升课堂效果;坚持灵活性,让课堂提问培养学生的思维,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课堂提问作为常
期刊
摘要: 本文从一个心理咨询案例着手,逐步分析大学生的自卑心理,找出矫治的方法。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咨询个案大学生自卑心理    一    自卑心理意识是非常常见的心理学术语,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心理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自卑心理意识的形成受到生活环境、个人经历、思维方式及生理状态和性格等多方
期刊
摘要: 体育学科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利用网络的功能,整合、共享体育教学资源,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新课程要求在体育课教学中必须重视师生的互动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建立真正的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并指出了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必须与多媒体技术进行科学合理地整合,创造机会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实现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多媒体篮球教学运用    1.前言    1.1激
期刊
摘要: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过程中,按照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全面改革,本文以会展与营销专业为例详细探讨了整个课程体系的开发方法。此次改革还强调了项目制教学,采用4个学期项目与1个毕业项目加强学生的主动完成任务与做事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在课程组织上,采用柔性化、模块化、学段化的FMS教学组织模式,保证项目制教学的开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关键词”教学的方法在许多学科中被广泛使用,本文作者从化学学科的角度,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从“新授课”和“复习课”两方面作出探析,并举实例说明该教学方法可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 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词运用    一、“关键词”的内涵    “关键词”原意是指表示文献实质意义的那些名词或词组,常出现在文献篇名或文献正文中。比如一篇正规的科技论文总会设置关键词,它是文献检索标识,是表达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