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德国高校外国人入学德语确认考试的内容、特点。并通过简单的分析,指出了德语确认考试的测试形式和内容设计具有突出其实效性的特点。提高语言测试的实效性正我国目前外语测试改革的重要方面之一。研究和借鉴国外外语测试的特点,可以有效和快速地提高外语测试的有效性,从而提高外语学习者运用外语的能力。
关键词: 德语确认考试 实效性 外语应用能力 改革
一、前言
德国大学预科院组织的德语语确认考试(Feststellungsprprüfung)是外国人入学德国高校语言考试中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德语确认考试只能在德国大学的预科院举行。考生在预科院经过至少半年的专业和语言准备后,参加专业和德语确认考试。通过考试的考生拿到合格证书,就取得了在相关德国大学学习相关专业的资格。
浙江科技学院从2000年开始执行与德国合作院校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根据合作协议,汉诺威大学预科院的确认考试每年四—五月间在浙江科技学院举行。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在浙江科技学院学习两年专业知识和德语后,参加德国高校教授的专业选拔以及德语确认考试,通过专业和德语确认考试的学生获得到德国合作院校学习的资格。通过几年对德国确认考试的准备和组织,并比较中德外语考试后,我们发现,德国的德语确认考试非常注重测试的实效性,题型的设计符合实用性和目的性理念。研究和分析德语确认考试的实效性对我国目前外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语言测试实效性理论分析
国内外对语言测试的研究由来已久。语言测试是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现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的综合学科。语言测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用途:第一,用于语言教学;第二,用于语言研究和教学研究;第三,用来选拔人才。[1]本论文中研究的德国确认考试是用于选拔具备在德国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人才的一种语言测试。一项测试是否成功一般来说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该项测试的信度,另一个就是该项测试的效度。关于效度这个概念的表述有很多种,但是,语言测试界对考试效度的传统定义是“考试是否或多大程度上测试了设计者想要测试的内容”。[2]也就是说,如果一项测试能够达到该项测试的目的,那么该项测试就是具有高效度的测试。德语确认考试的目的是为选拔具有在德国大学学习专业知识能力的学生而设置的考试,为了体现实效性,考查的内容就是要针对在德国大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而出题的。
按照现代语言测试理论,设计和开发一项考试,应考虑语言测试行为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相一致,即语言使用任务和情景的特征相一致,这样就可以提高测试的真实性;测试任务越真实,被试的测试行为就会发挥得越好,根据测试的结果(分数)对被试语言能力所作出的推论就越准确,因而测试的结构效度就越高。[3]
本论文将通过对德语确认考试的具体分析,来说明这项测试是一项非常注重实效性的语言测试。
三、德语确认考试试卷分析
汉诺威大学预科院的德语确认考试在浙江科技学院每年举行一次。下面以2006年、2007年、2008年的试卷为例,对确认考试的德语试卷进行简要介绍:
1.测试的对象、目的
德语确认考试的对象是参加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培养项目,并有资格在德国合作院校申请学位的学生,确认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德语环境下的专业学习能力。
2.测试的内容及其特点
德语确认考试(书面)包括三个部分:听力、阅读和语法及写作。
(1)听力试题
德语确认考试中,考生要听一篇字数约450至550单词的科技文章。文章由母语为德语的主考教师当场朗读,朗读第一遍的时候,考生只能听,不能做笔记。第一遍读完之后,考生拿到考题,考生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考题。然后,主考教师朗读第二遍,考生可以做笔记。两遍朗读完之后,考生有85分钟时间回答考题。近三年听力试题和分值情况如下:
(3)语法试题
德语确认考试的语法部分称为科技语言结构。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a)句型转换。b)用意义相近,但用法不同得连词连接句子。c)介词、连词等填空。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试卷中,所占分值分别为:15/65,15/65,15/70。
(4)写作题
为了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在德国大学学习的利用外语分析和表述图表的能力,每年的写作题都要求考生对一张与主题有关的图表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回答与图表相关的一些问题。通过这样的题型,可以针对性地知道考试是否具有用德语分析图表和表达观点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是一个大学生要完成大学学业必须具备的。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确认考试中,写作题所占分值分别为15/65,15/65和15/70。
从上面的试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德语确认考试具有以下特点:
1)整份试卷围绕一个主题,无论听力还是阅读文章都取材于和该主题相关的具有现实性和即时性的科技报道,目的在于引起考生的兴趣,并考查考生理解科技文章的能力。
2)听力、阅读和写作题占分比较高,而且在最后计分的时候翻倍计算。目的在于强调考查考生在听力和阅读上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3)听力、阅读试题以考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问题为主,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相对淡化语法的考查。无论从计分还是内容上,语法在整份卷子上不作重点。而且,考查的语法内容也局限在对科技文章中普遍出现句型的理解能力,体现了该项测试偏重测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语言知识。
5)写作部分不仅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考生具备看图表分析问题,得出结果的能力。写作图表的选择都来自德国国家统计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6)确认考试中,允许在书面考试中未能取得合格成绩,但是,达到一定分值的考生要参加口试,以便断定这些考生是否因为失误或者试卷题目的偏差而造成成绩不够理想,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四、德语确认考试实效性对中国语言考试的借鉴
中国传统的外语考试以四、六级全国统考为代表,这类考试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考试评断的公正性,并受到考试成本的限制,试卷中出现大量识别性试题。比如,在每年举行的德语四级考试中,出现大量的语法选择题,即使是听力测试和阅读测试也基本上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学生被考查的不再是对听力或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而是解题的技巧。所以,这样的考试很容易让课堂教学成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往往只满足语言知识的理解,忽视其产生和运用,从而养成了“眼高手低”的学习习惯。[3]
而德语确认考试以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德语环境下学习生活和学习专业课程的能力为目的,试题除了听力中有可能出现极少量的判断题外,整份卷子没有选择题。所有的试题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获取所需的信息,并用德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测试当然给评分的公正性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公正性问题,德语确认考试给没有通过笔试、但是达到一定分值的考生提供一次口试机会。口试者有机会同时和三个考官进行20—30分钟的谈话,以便考官进一步确认考生的德语表达能力。而且,德语确认考试中选取的文章都是涉及相关主题的科技文章,也就是说测试的题目接近测试目标环境,通过这样测试可以更加有效对目标能力进行评价。李筱菊(1997:43)认为,语言测试的实质就是“对一组言语行为进行测量,这组行为是表征目标能力的全部行为的一个抽样。测试的结果,是为了可以对目标能力作出推论”。德语确认考试的效度正是体现在对目标能力的考查上。为了让我国的外语测试也能够真正体现测试目标,注重测试的实效性,最终有效地促进德语教学,培养真正具有语言应用能力的外语人才,我们应该集各类考试的优势,结合各种情况,在外语测试形势和内容上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先锋,倪建乐.从信度与效度的相互关系看语言测试的取向[J].山东外语教学,2000,(3).
[2]金艳.提高考试效度,改进考试后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效研究[J].Foreign language World,No.6,2006.
[3]宋力英.大学外语考试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7:152.
[4]粱隽.托福写作测试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8,(45).
[5]刘金声,单亦祯.语言测试的综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6]王勇旗.雅思学术类阅读测试的特点分析[J].考试周刊,2008,(6).
关键词: 德语确认考试 实效性 外语应用能力 改革
一、前言
德国大学预科院组织的德语语确认考试(Feststellungsprprüfung)是外国人入学德国高校语言考试中的一种。一般情况下,德语确认考试只能在德国大学的预科院举行。考生在预科院经过至少半年的专业和语言准备后,参加专业和德语确认考试。通过考试的考生拿到合格证书,就取得了在相关德国大学学习相关专业的资格。
浙江科技学院从2000年开始执行与德国合作院校的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根据合作协议,汉诺威大学预科院的确认考试每年四—五月间在浙江科技学院举行。参加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在浙江科技学院学习两年专业知识和德语后,参加德国高校教授的专业选拔以及德语确认考试,通过专业和德语确认考试的学生获得到德国合作院校学习的资格。通过几年对德国确认考试的准备和组织,并比较中德外语考试后,我们发现,德国的德语确认考试非常注重测试的实效性,题型的设计符合实用性和目的性理念。研究和分析德语确认考试的实效性对我国目前外语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语言测试实效性理论分析
国内外对语言测试的研究由来已久。语言测试是20世纪60年代初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现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跨学科的综合学科。语言测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用途:第一,用于语言教学;第二,用于语言研究和教学研究;第三,用来选拔人才。[1]本论文中研究的德国确认考试是用于选拔具备在德国大学学习专业知识人才的一种语言测试。一项测试是否成功一般来说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该项测试的信度,另一个就是该项测试的效度。关于效度这个概念的表述有很多种,但是,语言测试界对考试效度的传统定义是“考试是否或多大程度上测试了设计者想要测试的内容”。[2]也就是说,如果一项测试能够达到该项测试的目的,那么该项测试就是具有高效度的测试。德语确认考试的目的是为选拔具有在德国大学学习专业知识能力的学生而设置的考试,为了体现实效性,考查的内容就是要针对在德国大学学习的基本要求而出题的。
按照现代语言测试理论,设计和开发一项考试,应考虑语言测试行为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相一致,即语言使用任务和情景的特征相一致,这样就可以提高测试的真实性;测试任务越真实,被试的测试行为就会发挥得越好,根据测试的结果(分数)对被试语言能力所作出的推论就越准确,因而测试的结构效度就越高。[3]
本论文将通过对德语确认考试的具体分析,来说明这项测试是一项非常注重实效性的语言测试。
三、德语确认考试试卷分析
汉诺威大学预科院的德语确认考试在浙江科技学院每年举行一次。下面以2006年、2007年、2008年的试卷为例,对确认考试的德语试卷进行简要介绍:
1.测试的对象、目的
德语确认考试的对象是参加浙江科技学院联合培养项目,并有资格在德国合作院校申请学位的学生,确认考试的目的是考查学生是否具备德语环境下的专业学习能力。
2.测试的内容及其特点
德语确认考试(书面)包括三个部分:听力、阅读和语法及写作。
(1)听力试题
德语确认考试中,考生要听一篇字数约450至550单词的科技文章。文章由母语为德语的主考教师当场朗读,朗读第一遍的时候,考生只能听,不能做笔记。第一遍读完之后,考生拿到考题,考生有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考题。然后,主考教师朗读第二遍,考生可以做笔记。两遍朗读完之后,考生有85分钟时间回答考题。近三年听力试题和分值情况如下:
(3)语法试题
德语确认考试的语法部分称为科技语言结构。考查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部分:a)句型转换。b)用意义相近,但用法不同得连词连接句子。c)介词、连词等填空。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试卷中,所占分值分别为:15/65,15/65,15/70。
(4)写作题
为了考查考生是否具备在德国大学学习的利用外语分析和表述图表的能力,每年的写作题都要求考生对一张与主题有关的图表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回答与图表相关的一些问题。通过这样的题型,可以针对性地知道考试是否具有用德语分析图表和表达观点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是一个大学生要完成大学学业必须具备的。在2006年、2007年和2008年的确认考试中,写作题所占分值分别为15/65,15/65和15/70。
从上面的试题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德语确认考试具有以下特点:
1)整份试卷围绕一个主题,无论听力还是阅读文章都取材于和该主题相关的具有现实性和即时性的科技报道,目的在于引起考生的兴趣,并考查考生理解科技文章的能力。
2)听力、阅读和写作题占分比较高,而且在最后计分的时候翻倍计算。目的在于强调考查考生在听力和阅读上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图表的分析能力。
3)听力、阅读试题以考生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回答问题为主,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相对淡化语法的考查。无论从计分还是内容上,语法在整份卷子上不作重点。而且,考查的语法内容也局限在对科技文章中普遍出现句型的理解能力,体现了该项测试偏重测试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语言知识。
5)写作部分不仅测试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考生具备看图表分析问题,得出结果的能力。写作图表的选择都来自德国国家统计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6)确认考试中,允许在书面考试中未能取得合格成绩,但是,达到一定分值的考生要参加口试,以便断定这些考生是否因为失误或者试卷题目的偏差而造成成绩不够理想,进一步提高了测试的信度和效度。
四、德语确认考试实效性对中国语言考试的借鉴
中国传统的外语考试以四、六级全国统考为代表,这类考试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考试评断的公正性,并受到考试成本的限制,试卷中出现大量识别性试题。比如,在每年举行的德语四级考试中,出现大量的语法选择题,即使是听力测试和阅读测试也基本上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在做这种题型的时候,学生被考查的不再是对听力或阅读文章的理解能力,而是解题的技巧。所以,这样的考试很容易让课堂教学成为应试教育,使得学生往往只满足语言知识的理解,忽视其产生和运用,从而养成了“眼高手低”的学习习惯。[3]
而德语确认考试以测试考生是否具备在德语环境下学习生活和学习专业课程的能力为目的,试题除了听力中有可能出现极少量的判断题外,整份卷子没有选择题。所有的试题要求考生在充分理解文章的内容、获取所需的信息,并用德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测试当然给评分的公正性提出了挑战。为了解决公正性问题,德语确认考试给没有通过笔试、但是达到一定分值的考生提供一次口试机会。口试者有机会同时和三个考官进行20—30分钟的谈话,以便考官进一步确认考生的德语表达能力。而且,德语确认考试中选取的文章都是涉及相关主题的科技文章,也就是说测试的题目接近测试目标环境,通过这样测试可以更加有效对目标能力进行评价。李筱菊(1997:43)认为,语言测试的实质就是“对一组言语行为进行测量,这组行为是表征目标能力的全部行为的一个抽样。测试的结果,是为了可以对目标能力作出推论”。德语确认考试的效度正是体现在对目标能力的考查上。为了让我国的外语测试也能够真正体现测试目标,注重测试的实效性,最终有效地促进德语教学,培养真正具有语言应用能力的外语人才,我们应该集各类考试的优势,结合各种情况,在外语测试形势和内容上不断改革和完善。
参考文献:
[1]汪先锋,倪建乐.从信度与效度的相互关系看语言测试的取向[J].山东外语教学,2000,(3).
[2]金艳.提高考试效度,改进考试后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后效研究[J].Foreign language World,No.6,2006.
[3]宋力英.大学外语考试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7:152.
[4]粱隽.托福写作测试的有效性[J].考试周刊,2008,(45).
[5]刘金声,单亦祯.语言测试的综述[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6]王勇旗.雅思学术类阅读测试的特点分析[J].考试周刊,2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