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贝娄小说中的“寻找”主题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max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作为继海明威、福克纳之后20世纪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贝娄一直在创作中探究人类究竟应该如何生存、如何才能得到生存的真谛、生命的意义和不朽。通过分析贝娄小说中的寻找主题,可以窥见现代人的精神生命在异化、荒诞的世界中的失落和匮乏。贝娄小说中的寻找主题展现了人类在孤独感和放逐感中对爱与生命意义的渴望与追寻,并体现了贝娄对人类未来的乐观向上的态度。
  关键词: 寻找 异化 乐观
  寻找是人类固有的生存状态,人类的历史,说到底,就是一部怀着乡愁的冲动在寻找精神家园的历史。纵观贝娄60多年的文学创作,可以发现一条十分独特而清晰的思想线索,那就是他对某些“事物的本质”或“朋友般的真理”的执著而持久的关怀。而所谓“事物的本质”和“朋友般的真理”,就是“更宽泛,更灵活,更完整,更清晰的对于人类是什么,我们是谁,此生何为的全面理解”。而对这样一个近乎永恒的问题的追问,也成了贯穿贝娄小说创作始终的一个重要主题,那就是不断的寻找。这种对真理、对存在的意义、对自我的寻找不仅是贝娄在创作中的追求,更是贯穿其一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在1973年的一次访谈中,有记者问贝娄是不是一直在小说里讲述着同样的故事,贝娄则用一个笑话来回答。“这个笑话讲的是一个美国男高音首次登台,在开场时演唱咏叹调。唱完后,观众报以热烈的掌声,他们同时还一齐大喊:‘再来一遍!再来一遍!’这位男高音把同一首咏叹调又唱了一次。观众的掌声更响了,但他们要求他:‘再来一遍!再来一遍!’他只好再唱一次,如此唱了四次。他疲倦不堪,眼含着热泪感谢大家的盛情。他说,他的母亲是肯萨斯市一个贫穷的洗衣工,他的父亲早早地抛弃了他们母子,他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才有了今天,这是他最难忘的一天。但是,他说,下面的节目还等着开演呢,他不知道自己还要唱多少遍。观众回答:‘直到你唱好为止。’”[1]贝娄借这个故事正是表达了自己对生活与创作的态度,那就是一次次不断探索自我、探索内心、探索人生,努力将生活的曲调唱得更加完美。“他不能停止,也许只有等到他找到答案为止。”[2]
  一、“寻找”的内容
  正如贝娄在杰斐逊讲座演说中说的那样:“传统文化的式微、审美和宗教影响的淡薄,驱使美国人去寻觅指导性理念,正如它们驱使着各处的现代人一样。他们的思维一成不变地贫乏,他们的理念不幸都很糟糕,不过,既然被剥夺了旧的生活方式,被剥夺了可以依赖的习俗和节俭的惯性,除了思考,我们就别无选择。”[3]而人们沉湎于其中的,无非就是这样几个问题:“他是谁,他为什么活着,他如此急切,如此没完没了地渴求的是什么,他的人的本质是什么?”[4]贝娄小说中的主人公所苦苦寻找的,同贝娄本人在创作过程中所寻找的一样,不仅有家庭的温情,更有对自我本质的追寻。
  作为美籍犹太作家,贝娄身上自然有着深刻的犹太文化印记,在其所创作的作品中,犹太色彩虽不明显,但我们仍能从中看出犹太传统对贝娄深厚的影响。马林指出,家庭亲密关系在从古至今的犹太文学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因为,“使犹太人得以生存下来的正是他们那种对家庭观念的挚信,在他们心目中,家庭既是体验人生的场所,又是克尽传宗接代义务的完美形式。那种集体互助与团结一致的传统也是这样保持下来的,它不久就成了犹太人世俗生活中最强大的力量之一。”[5]家庭是贝娄小说的核心之所在,在贝娄的小说中,主人公在寻找的过程中无不表现出对家庭温情的向往、对亲情的珍视。他的作品中存在着大量的传统家庭结构,对于家庭生活,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父母与子女、丈夫与妻子、兄弟与姐妹、主人与仆人都在这个以男人为中心的家庭中建立起作为犹太人基本社会地位的血缘上的、也是道德上的整体关系”。[6]在贝娄的小说中,家庭温情的找寻并不是总是通过正面描写来表现的,很多时候,贝娄更愿意通过家庭关系的破碎、家庭亲情的消失来反衬传统家庭结构的可贵,表达对家庭温情的向往。
  在《晃来晃去的人》中,约瑟夫的哥哥阿摩斯是个成功的商人,小说中提到哥哥“是个靠得住的儿子,他充分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对于我(笔者注:约瑟夫),他起初持一种保护性的态度……”[7]虽然哥哥阿摩斯对约瑟夫的人生选择感到不满,但却一直坚持给弟弟经济支持,关切弟弟的生活状况,表现出兄长对弟弟的关切。而在《赫索格》中,贝娄对犹太家庭的描绘更是比其他任何作品都要多。在赫索格的记忆中,拿破仑街发臭、肮脏、破烂不堪、千疮百孔、饱经风吹雨打,然而在他内心深处却对此怀着强烈的依恋。
  在贝娄的创作中,抵抗异化、寻找本质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思想,寻找自我也是贝娄在创作中所不断找寻的内容。这在帮助贝娄取得成功的长篇小说《奥吉·马奇历险记》中表现的最为明显。可以说,“奥吉·马奇的“历险”就是他寻找“自我本质”的过程。”[8]马奇自始至终都具有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必须成为自己应该成为的那种人。但是,“那种人是什么样子,他自己也很不明白。他躲躲闪闪地避开一切生存的陷阱,害怕掉进别人为他划定的框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寻找他本人的‘自己’,这就是‘自我本质’的探索。”[9]而《雨王汉德森》中,汉德森也在物质充裕、精神匮乏的生活中迷失方向,最终为自己内心“我要!我要!”的呼喊驱使,离开文明世界,向非洲深处进发,开始他的非洲探险之旅和精神寻找之旅,他要通过非洲之行唤醒精神的沉睡,寻求身体与灵魂的统一,寻求生存的真正意义。
  二、“寻找”的契机
  索尔·贝娄的小说大都以描绘和揭露当代美国社会的现状与人的精神状态为主,主人公所存在的是一个充满着疯狂和冷漠的荒诞世界,正如贝娄自己所概括的那样:“在个人生活中,是不安或者近乎恐慌;在家庭中,对丈夫、妻子、父母、孩子来说是一片混乱;在公民品行、个人忠诚和性生活方面(我不愿列举所有的方面,对此我们已经听腻了)则更加混乱。而且,随着个人不安而来的是全社会的困惑。”[10]在这样一个唯利是图的物化社会里,贝娄的主人公总是显得那么的格格不入。   纵观贝娄的几部主要代表作品,可以发现,小说的核心情节都可概括为:执着追求理想的主人公在唯利是图的社会里遭受失败。主人公在社会中似乎处于边缘人的地位,他们既受到外界又受到自身的限制,处在一种“精神流浪”的境地,他们大多都独自在这个非人道化、失去精神和道德分裂的世界里漫游。《晃来晃去的人》中的约瑟夫由于辞职在家等待入伍而与周围的人的关系发生了异化,《奥吉·马奇历险记》中马奇由于不愿受到身边各种各样人的影响而成为社会的边缘人,《雨王汉德森》中,汉德森在生活中无法解决自身的精神疑问,与周围人的关系愈加疏远,《赫索格》中的教授赫索格也在与妻子离异、被朋友背叛的生活中变得消沉,精神上流离失所。正是主人公们存在于其中的荒诞世界使得他们开始试图用自己的选择、自己的行动来寻找生存的意义,而当代世界的这种荒诞、无序和混乱也正是主人公们发出“寻找”这一活动的契机。
  三、“寻找”的行动
  贝娄的主人公都处在异化、荒诞的现实社会里,在受限的环境中,他们在寻找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动也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在《晃来晃去的人》中,约瑟夫在日记中写到:“善不是从真空里,而是通过爱,在与其他人相处之中达到的。我关在这个斗室里,孤立,异化,对谁也不信任,觉得自己并不是处身在一个广阔的世界里,而是在一个封闭的、绝望的牢房里......没有未来,只有过去。”[10]我们不难发现,在贝娄之后的小说中,主人公大都有这种晃来晃去的特征,企图在这个混乱、荒谬而敌对的世界里寻找立足点,寻找“身份”或自我本质,无论是大名鼎鼎的作家教授还是学历不深的知识青年,他们都是大城市里的现代人,并且贝娄会有意无意透露他们犹太人的身份;他们思想极其深沉,感情格外丰富;他们喜欢苦思冥想,反省怀疑,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他们苦苦追求人生的意义,既是没有依托的“晃来晃去的人”,又是理性缺失的时代的“受害者”。1964年,曾有一位记者问贝娄:“你的哪一个人物最像你自己?”贝娄给出的答案是“汉德森---优秀品质的荒谬的探索者”,这是贝娄对自己思想和风格的一种解释,从中也可看出贝娄小说中主人公的特质,他们都和汉德森一样,相信世界上存在着高尚的事物,即便在荒诞、混乱的现代社会中实现对这种高尚事物的寻找是十分困难的,他们仍然不放弃自己的追求,因此他们的行为总是显得荒谬可笑,但仍是高尚的。可以说,他们都是以“反英雄”的形象出现的。钱满素在《美国当代小说家论》中对贝娄笔下的“反英雄”形象有过详细明确的概述,认为他们“都没有崇高壮烈的英雄行为和出类拔萃的品格,也缺乏在物质和精神、体力和脑力、意志和行动能力方面统一完整的英雄性格,相反,他们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上都是被现实压倒的人物,他们虽然具有善良的品质,但是他们实现自己理想的任何努力都受到生活的讽刺,使他们在世界上不是扮演一种小丑的角色,就是成为无能为力的受难者。”[11]约瑟夫倦怠无聊、飘忽不定,想要建立一个“精神群体”,求得自我解放,可在现实生活中却无法与人相处,在孤独、疏离的状态下只能与自己对话;奥吉虽坚持自我,真诚善良,敢于冒险,但也玩世不恭;汉德森虽物质富足,但却找不到精神寄托,体格强壮但心灵却空虚脆弱,心地善良却又做出许多在旁人看来滑稽可笑、啼笑皆非的事;赫索格作为敏感的知识分子,在内心中拥有整个世界,但却完全没有和现实世界打交道的生活能力,面对生活的琐碎和一系列的变故只能手忙脚乱。钱满素还指出,“贝娄的反英雄和某些现代派作品中‘心里有一座地狱’的反英雄形象又有明显的差别,他们都不是充满非理性黑暗冲动的恶魔”[12]而是始终相信价值王国的存在,始终保有对爱和自由的向往。贝娄正是通过其作品中“反英雄”形象的不断寻找的过程来展示现代社会的荒谬与无序,探索存在的真正意义。
  四、“寻找”的结果
  贝娄曾说他创作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的,他们身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缺陷,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他们都有寻求“生命的轴心”的愿望。贝娄并不回避对人的异化、人的精神困境和危机的描写,但他并没有让他的主人公在逆境中永久地沉沦,相反地,他让他的主人公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寻找一条既不逃离现实、躲避现实,又能保存自己内在独特性的理想而艰难的道路。柯莫认为,贝娄小说在主题、人物塑造和写作风格上不仅深受犹太传统文化、伦理思想的影响,还受到希伯来文学和意第绪文学的深刻影响。贝娄小说中形而上的思想来自犹太传统,这些赋予他寻求道德责任感的义务,同时也给予他在现代社会中对于人类前景的信心和生存的勇气。犹太人在被美国社会同化的过程中产生了伦理关系的矛盾与悖谬,以及种种困惑和迷惘,然而他们在不断的文化冲突中,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从未丧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这正是犹太伦理意识对人生的指引所在。所有这些在贝娄小说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贝娄研究专家克罗宁教授认为,贝娄对犹太--基督教宗教和社会价值一直都持肯定态度,他试图通过创作让人们意识到他所发现的正在式微的感情的真诚、普通生命的意义和社会契约的要义。贝娄从未声称世界和人生是美好的,相反,他在作品中不遗余力地展示世界的混乱、无序与荒诞,展示人性的异化、人文精神的丧失,但他拒绝接受虚无主义,拒绝接受永久的荒诞性。受犹太传统的影响,贝娄对于人类的未来始终抱有乐观向上的态度,他笔下的主人公们一直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试图在行动中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在贝娄看来,只要仍在寻找,只要仍存有寻找的力量,那么希望就存在。
  参考文献:
  [1]周南翼.贝娄.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1.
  [2]周南翼.贝娄.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2.
  [3][美]索尔·贝娄.索尔·贝娄全集.第十四卷.宋兆霖主编.李自修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62.
  [4][美]索尔·贝娄.索尔·贝娄全集.第十四卷.宋兆霖主编.李自修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63.
  [5][美]欧文·豪.父辈的世界.王海良、赵立行译.上海三联书店,1995:18.
  [6]黄天海、梁慧.论犹太家庭和社会观念的传统.浙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7][美]索尔·贝娄.索尔·贝娄全集.第九卷.宋兆霖主编.蒲隆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44.
  [8]钱满素.美国当代小说家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79.
  [9]钱满素.美国当代小说家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79.
  [10][美]索尔·贝娄.索尔·贝娄全集.第十四卷.宋兆霖主编.李自修等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16.
  [11]钱满素.美国当代小说家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97.
  [12]钱满素.美国当代小说家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98.
其他文献
从7月份开始,俄罗斯西北部地区的云杉锯材生产已不能满足欧洲市场的需求。从市场获悉,供应状况从5月底开始不断下降。近几个星期以来,需求从一个相对较低的基数水平有所增加。由
在轧钢生产中冷剪是一个很关键的设备,通过对冷剪离合器工作原理及常见故障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取得良好效果。
承钢高炉工作者经过多年生产实践,形成了一套长寿高炉设计方案,包括在炉体结构、冷却壁、砌筑方式上都有较大的进步,本文对近些年的工作做一下简要总结。
介绍了承德钢铁公司新棒材生产线二线切分轧制技术的应用情况,在轧制过程中,新棒材生产车间针对本车间的工艺特点,解决了生产中应用切分轧制技术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月29日,由上海人造板机器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板机)开发制造的第3条4′宽ContiPlus?连续压机生产线在新疆金杨美家木业有限公司顺利调试出板,目前已进入连续生产运行阶段。
教学评价是高校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改革,有利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高校实行的奖惩性教学评价已不太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发展性教学评价被提上日程.本文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已经2019年8月22日第12次部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废止部分规章的决定住房和城乡
7月,作为中国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档次最高的专业家具展,成都国际家具工业展览会--第十一届展会顺利举办。丰巧集团昆山厂首次参加该展会便吸引了大批前来观看的客户,参展商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的战略高度,着眼于新时代全面育人的基本要求,就“培养什么样的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的完整思想体系。2018年
现代教育发展的同时,来自家长、教师、学校各方面的压力导致学生学习被动、厌学。要想轻松、快乐地学习,最重要的前提是要主动学习,被动学习下的学习过程是痛苦的、煎熬的,只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