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学生运算错误的心理因素及对策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xin3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这两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非智力活动中表现出的错误明显的多于智力活动,这充分说明:小学生运算错误心理因素干扰极大。
  【关键词】运算法則和算理模糊不清
  认识过程中的缺陷;思维定势的干扰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存在两个心理过程。一个是感觉—思维—知识、智慧的过程,一个是感受—情绪—性格、行为的过程。前者是一种认知过程,是智力活动:后者是情感过程,是非智力活动。两者的关系密不可分,缺一项都不成为真正合理的学习过程。而在这两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非智力活动中表现出的错误明显的多于前者,这充分说明:小学生运算错误心理因素干扰极大。
  一、运算法则和算理模糊不清
  算理和运算法则是正确计算的基础,学生如果对运算法则和算理理解不透彻,计算就容易出现错误。
  1. 借助课本上的框图理解算理。例如:计算56.28÷0.67时,可借助框图展示思路。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运算法则进行计算。
  2.运用迁移的规律掌握运算法则。如教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可用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规律进行迁移教学;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比较,尽管它们的计算方法不同,但进行简便运算的性质却是相通的,所以运用知识的正迁移进行教学,学生理解的快,记得也牢。
  二、认识过程中的缺陷
  小学生认知过程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审题时不仔细,感知笼统,容易忽略细节,不善于检查自己的思维过程,因而发生感知失真现象。具体可划分为:
  1.无意性错误。小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容易看错、写错或抄错数字;不看运算符号,把加法(减法)做成减法(加法);书写潦草,上下未对齐数位,导致计算结果错误等等。例如:计算(82-42.5-5?)÷0.8+1这道题时,由于学生重视了括号内的运算和“÷0.8+1”的运算要求,而最后“+1”却容易忽视。于是前一部分成为强知觉对象,并在头脑中产生兴趣和注意,造成对“+1”这个弱知觉现象的抑制而被遗忘,造成计算错误。这类错误是由于学生粗心大意造成的,经老师指导和学生检查、检验,可立即纠正。
  2.概念混淆错误。在运算过程中,除了对四则运算意义的运用外,还要使用数学术语,特别是经常遇到很多抽象的数学概念,如速度、时间、距离、亩产量、亩数、总产量、节约、减少、降低、降低到增加、增加到等等,特别是一些相近的概念,学生很容易出现混淆现象,以致造成解题错误。例如;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前3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后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40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学生错误列式为(35+40)÷2=37.5(千米)。这是由于学生混淆“求平均数问题”与“等分除法”概念,把较复杂的求平均数问题当做简单的等分除法问题对待,这是概念混淆不清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
  1.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通过平时坚持不懈地严格要求,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审题习惯,克服学生粗心大意,不认真审题就草率计算的不良习惯。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根据学生审题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特别是容易混淆的概念,采用题组对比练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对比训练,例如:
  (1)修路队修一条长300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好了3/4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有修?
  (2)修路队修一条长3000千米的公路,已经修好了3/4,还剩多少米没有修?
  有比较才有鉴别,实践证明,这样做可使学生审题错误率明显下降。
  三、思维定势的干扰
  1、思维干扰性错误。小学生运算时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干扰。主要表现为套解题模式,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我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有10道口算题,只有第七题为二十以内的减法计算,其余均为二十以内的加法运算。结果不少同学把第七题也做成了加法运算。这是因为前六题都是加法运算,符号不变,学生只感知数字,不去注意运算符号要求,形成了思维定势而产生错误。
  应当说明,思维定势在学习新知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键就在于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抓住事物的共同点,形成正确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例如:五年级举办跳绳比赛,一班同学跳245次,比二班同学多跳80次,两个班同学一共跳多少次?有些同学见“一共”就“加”,不加思索地列式为:245+80+245=570(次)。这种经验性干扰,在分数、小数运算中也经常出现。
  2、思维缺乏可逆性
  小学生可逆思维能力差,是他们解答逆向结构应用题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之一。例如:学生在解答“某饲养专业户养鸡3000只,比鸭子的1? 倍还多300只,养鸭多少只”时,错误列式成:“3000÷1? +300”,或者“(3000+300)÷1?”。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学生平时用顺向思维解答应用题比较多,正向思维解题策略已深深扎根于脑海中,而不善于进行逆向思维,再加上审题不仔细造成以上错误。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进行可逆性思维的训练,运用加和减、乘和除的互逆关系,设计系列练习题组进行正向、逆向思维的转化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会学生掌握“倒过来想一想”的逆向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其他文献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积极、主动地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一种好学精神。学习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心理成分,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动力,它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乐于学习的情绪体验,因此学生对物理有无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好物理。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又该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目的:系统评价经正中神经电刺激(Median ner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MNES)治疗意识障碍患者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e 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CNKI、CBM、VIP
据香港媒体报道,香港中华书局“人文科学图书专门店”近日成立。“人文科学图书专门店”设于中华书局油麻地分局一楼。这是一家以经营中国文化、学术研究及东方艺术等图书为主
[摘 要] 语文课堂上涉及的大多数文学作品,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意蕴。运用三维立体的视角解读作品,更有助于走近作者,走进文本。所谓3D立体的视角,指的是尽可能地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审视文本。比如,通过作品展现的不同时空,进行情节的互相参照。也可以通过一些看似矛盾的用词,体会语言的多重意义。甚至可以通过横向和纵向上进行不断的铺展和深入,将文本看做一个可发展的生命体。这样的课堂,能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深度,
【摘要】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学生小学阶段一个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在小学教学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它集技能性与知识性为一体,所以,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充分的考虑到小学生的自身身心发展特点,还要兼顾信息技术课程的核心内容。本文笔者在向大家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探析促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不断进行创新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创新 策略  小学阶段是是学生
台湾杂志出版产业供应链中大多是中小企业,信息化资金及人力程度不足,因此对于e化的导人往往是被动且保守的。在台湾“经济部”中小企业处及中华软协的辅导下,台北市杂志商业同
2010年6月~2011年10月在我院行宫颈癌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根治术的患者60例,均符合宫颈癌的诊断标准。术前均无泌尿系统感染症状,并排除其他相关病史。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①观察
高中美术课内容浩如烟海, 时空跨越古今中外。因而,在课堂教学中, 需要链接的信息量很大,特别在欣赏各类美术作品时, 要求作品的图像质量高, 作品数量大。而现有的美术欣赏教材中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