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广播剧的存在与发展

来源 :中国广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75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广播诞生已经近百年。1920年11月2日,美国的KDKA广播电台播出了沃伦·哈丁击败詹姆·考克斯当选为美国总统的消息,由此,KDKA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的无线广播电台。广播以电子技术的先进性从报纸传播的世界中给人们开辟了接收信息的新的通道。近百年的匆匆发展,近百年的不断求索,广播从大喇叭到半导体收音机,再到今天互联网上的音频平台,其传播渠道一直在改变,其音质一直在提升,其形态一直在丰富。
  广播到底是什么?近百年的理论探索一直没有停顿,但一直存在争议。广播学需要系统化、体系化,更需要科学化。英国广播音频媒体研究著名专家、伯恩茅斯大学媒体史研究中心主任修·切格内尔(Hugh Chignell)教授所著的《广播学核心概念》,对广播学所涉及的核心概念进行了梳理。从节目内容、制作要素、受众和接受效果、音频媒体行业、政治领域和公共领域等视阙阐释了广播学要义。本刊特邀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孟伟精选翻译了其中数篇文章陆续刊登。
  孟伟教授作为本书的译者,希望通过此书的全球化视野为广播和音频媒体研究提供辅助资源,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当今世界广播研究中的数字化传媒理念、媒体融合理念的发展应用情况。
  广播剧是一种以广播戏剧为特征的广播节目类型,广播剧包括“单本剧”,也包括长篇系列剧。
  也许广播剧的存在会让人产生困惑。在这样一个视觉传播时代,非视觉的广播剧没有人物表情和布景,如何能够生存?现实情况是:广播剧市场正遭遇困境。除了个别有名的或者是杰出的广播戏剧类节目尚存,作为一类形态的广播剧,比如一些广播喜剧和广播肥皂剧,目前多数已经不存在了。但这绝不是广播剧的谢幕。我们看到,仍然有许多为广播剧摇旗呐喊的支持者,包括许多在大众媒体研究中卓有成就的广播研究专家,他们开辟出了专门的广播剧研究领域。新媒体最新研究也显示(包括广播和宽泛意义上的音频传播),广播剧这类节目形态仍有其发展的未来前景。
  讨论广播剧在美国和英国的历史及发展现状这个话题,往往与广播电视“品质质量”的讨论密切相关。比如,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的广播电台热衷于播出体现其文化水准的节目,这一目标通过单本广播剧的播出而实现。美国广播的商业性本质经常使广播从业者、听众和国会议员之间针对什么是高品质广播节目而产生分歧。广播电台仅能通过恪守承诺的方式,保证公共广播服务功能的发挥。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它的公開宣言中保证,将像英国广播公司(BBC)媒体系统那样,在消费者选择的条件下推动文化传播。那么,这种早期的、“高质量的”广播剧采用了哪种呈现形式?最流行的方式是在广播中呈现百老汇的舞台剧。从1929年起,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首演观剧》(The First Nighter)节目会定期改编播出百老汇的最新剧目。这种方式也被卢森堡广播公司(CLT)的《广播剧场》(The LuxRadio Theatre)节目所效仿。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很明显,它所依赖的剧本不是专为广播而作,是为舞台而写的,当时播放的戏剧都是由好莱坞明星参演的。20世纪30年代末,由于担心电台的垄断,社会上对广播的批评声很多。广播电台对批评做出了两方面的回应:一是增加对政府的广播播出服务,特别是推出了罗斯福总统著名的“炉边谈话”节目;二是重新挖掘具有鲜明广播特征的广播剧。被称为“纽约舞台天才男孩(the boy genius of the New York stage)”的剧院主管奥森·威尔斯(Orson Welles),1938年在广播中推出了九部经典文学著作的广播改编剧,如《金银岛》(Treature Island)、《德古拉》(Dracula)、《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以及最著名的《世界大战》(TheWar of the Worlds)等,这些剧目成为广播电台提升广播节目质量战略的一部分。
  战后英国广播剧的发展值得玩味。英国广播公司战后重组,促成了具有鲜明文化水准的第三电台(Third Programme,BBC三大广播频率之一),秉承于艺术和创新的承诺,该广播频率成为前卫派广播剧的温床。随着电视的大众化和平民化趋势,“广播转向了在小范围专业领域内更为自由的创新和探索”。第三电台在这一阶段播放了许多著名的广播剧,这些剧本是专为广播媒体开发,包括迪兰·托马斯(DylanThomas)的《牛奶树下》(Under Milk Wood)和塞缪尔·贝克特(Samuel Beckett)的《失落的一切》(AllThat Fall)。
  亨迪(Hendy)在他的关于英国广播公司历史的书中用了相当长的篇幅讨论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的广播剧。他说,如果戏剧能在广播中生存下来,那纯粹是意外,或者仅仅是BBC对媒介内容多元化理念的职责所在。他认为,这是一种媒体文化象征性的遗迹,很有可能随时消亡。在电视时代,广播剧的存在已经超过了它本应存在的时间。无论怎样,事实是广播剧在BBC持续生存下来。彼得·刘易斯(Peter Lewis)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每年都有10000多个剧本交到英国广播公司,这一规模的剧本供应,促使剧作家互相竞争,在剧本风格和内容上逐渐形成了一套统一的选拔标准。英国广播公司大量成熟的广播剧套路与当时最潮的媒体技术和创意相结合的模式一直延续到今天。
  尽管面对音乐频率和其他大众化节目形态的崛起,全球广播剧整体上不复当年的辉煌,但它仍有自己的支持者——借用一些评论家的话,这是因为广播媒体具有独具魔幻、神奇的能力去构建场景、刻画人物和讲述故事。辛格勒(Shingler)和维瑞嘉(Wieringa)认为,广播剧在两个方面具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空间、时间的灵活性,能够触及受众心灵深处。这两者都是广播非视觉化特性的直接体现。基于现实的考量,无需灯光、摄像机、化妆、布景和大量的演员,广播剧的制作成本很低。这一情况在当时不仅促进了英国广播公司广播频率的发展,使他们更专注于提升广播剧的质量,同时也提升了基于创意研发的自由空间。   广播剧的舞台效果产生在听众的头脑中,不是展现在实际的舞台上或者场景中,这可以产生内在、亲密的效果,这是由于我们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建构起舞台布景(场景、服装、演员表演等)。对广播剧充满热爱的学者库克(Crook)猛烈抨击那些指责广播具有无画面功能缺陷的观点,他认为尽管没有可视图像,“但是不能说用耳朵就不能‘看’,即使盲人的脑海中也有具象。”他通过引用大脑能够看到和由声音传递的戏剧想象画面来解释这一观点,库克指出在电影院中,人“听”的功能和“看”的功能同样重要:“在观众的电影消费体验中,哪一种体验是先到来的?是先看到还是先听到?如果剧情的发展、总体趋势和角色发展是通过声音来传达的,那么它们在电影中的艺术重要性就应该被提升和巩固到大多数电影研究学者还没有认识到的程度。”
  对于库克和其他广播剧支持者来说,广播作为一种弹性媒介,同时它具有帮助我们在头脑中形成戏剧形象的能力,这些优势足以证明广播剧应该拥有光明的未来。如果把广播剧贬为广播占主导地位時代遗留下来的老古董,那就严重低估了声音和听觉的重要性。就算是在当代视觉文化占据主导地位,我们也无法忽视纯粹的音频戏剧的重要性及其潜力。
  广播剧当然不仅仅只存在于美国和英国的公共广播服务体系中。比如在肯尼亚广播电台(KBC)的《广播剧场》(Radio Theatre)节目里,一年就播放54部广播剧。《不在当下》(Not Now)讲述了一个女孩逃出家庭以避免沦为一个老男人的第四个妻子的故事。剧本以一个女孩戏剧独白的方式回顾她过去的经历。迪娜·利加(Dina Ligaga)谈及这部广播剧,同时也涉及肯尼亚多数广播剧的情况,她说,30分钟的节目时间可以演绎出肯尼亚社会司空见惯的日常生活和日常表达。《不在当下》传递出的信息十分明确,即反对逼婚。
  毫无疑问,广播有能力制作高品质的广播剧,其中的例子不胜枚举。但是,问题在于广播剧能否在当代广播环境中生存下来。英国播出了很多广播剧,但大部分都在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率这个狭小的收听群体中发生。据统计,这一广播频率听众的年龄普遍超过50岁,广播剧对这些人来说是非常受欢迎的。目前有证据显示,多种形式的音频点播节目会支持广播剧这类陷入困境中的广播节目类型。与其他种类的广播节目不同,广播剧对于是否直播要求不高,如果我们所生产的各类音频剧资源能够适用于网络或其他移动播放器,这或许是一个发展的方向。有声书的持续存在与流行,也证明某种基于虚构的音频叙事类内容将拥有一定的市场前景。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邀请学界业界专家对人民广播近80年的发展进行提炼总结,对互联网化的广播提出建议。认为党性和人民性是中国广播事业的核心驱动力,在融媒体传播时代,打造互联网广播的同时更要传承和坚守广播的党性和人民性,以“四全媒体”为方向,积极拓展广播的能效。  【关键词】中国人民广播事业80周年 党性和人民性 媒体融合 互联网广播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11月,云南广播电
期刊
【摘要】本文以2019年第十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获奖作品为例,从主题意蕴和人物特质、故事情节的悲剧美感、喜剧性的团圆收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揭示一部引人入胜的广播剧除了故事主线清晰、剧情发展跌宕起伏外,也必须在剧情当中赋予艺术审美价值,并在陶冶性情中生发出倡导真善美、宣扬正能量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广播剧 戏剧艺术 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一
期刊
编者按:《我家住在解放路》是湖南广播电视台牵头统筹策划,全国70家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腾讯新闻共同出品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融媒体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7月23日~9月30日共70天在各合作電台播出,9月23日~25日与10月2日~4日在湖南台卫视频道播出,吸引了社会各个年龄段数千万听众和观众的关注。  该融媒体项目聚焦“解放路”这一历史性地标,以“一条解放路,连接历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广州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国内首个“视听广播剧”《守护英雄》为例,强调广播剧的融媒再创对扩大受众覆盖面、提升传播效率的重要性。  【关键词】广播剧 媒体融合 融媒再创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一、媒体融合下的广播剧传播  广播剧是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评选项目之一。其艺术形式符合时代的审美追求,是弘扬时代主旋律、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文化产品,制作和传播
期刊
【摘要】2019年是广电媒体“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创新攻坚期,从中央到省、地市、县各级广电机构都在各自不同的转型阶段发力。从传播视角看,201 9年广播媒体在发展中呈现出主体空间向融合方向变迁、技术空间向5G领域延伸、传播空间向视频阵地拓展、渠道空间向移动平台转移、服务空间向智慧领域深入等特点。  【关键词】2019广电媒体空间5G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2019年,对广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牵动了所有人的心。从政府到企业,从专家到民众,大家都投入到了全民战疫行动中。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受众对疫情关注方式也具有鲜明的网络化特点,而广电主流媒体的融媒体报道仍然是疫情信息传播的重要通道。  疫情关注度高,广电主流媒体仍是重要信息渠道  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近期在全国进行了一次广播听众疫情关注度调查。调研结果显示,90.6%的听众非常关注疫情,另有8.
期刊
来源:中国网信网  2019年,全国网信系统持续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依法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取得明显成效。据统计,全国网信系统依法约谈網站2767,暂停更新网站384家,会同电信主管部门取消违法网站许可或备案、关闭违法网站11767家,移送司法机关相关案件线索1572件。有关网站平台依据用户服务协议关闭各类违法违规账号群组73.7万个。
期刊
【摘要】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大众对听觉审美要求的不断提升,广播节目形式创作也不断自我革新。本文以北京广播电视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宣传作品《听,70年的时代回响》为例,探析听觉内容设计交互性、平视化视角效果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运用。  【关键词】广播 听觉 语境 叙事维度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一、广播内容创作语境的演进趋势  广播作为通过声音进行信息传递与互动的大众
期刊
【摘要】本文以媒介生态学为切入视角,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网络音频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运行逻辑,以此勾勒出网络音频的生态框架为多维场景接触、双轨生态闭环和专业用户生产;并引入“场域”概念,解析人民网网络音频构建路径。  【关键词】媒介生态 网络音频 场域 人民网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每一次产业升级和社会变化,无一不是因技术而起。从蒸汽动力到电
期刊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及媒体融合战略部署的背景下,可以发现2013~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传媒法学课题呈现出如下特征:新闻学/传播学与法学两个学科共同推动传媒法学研究的发展,法学学科中传媒法学研究展现出更强的实力;“网络与新媒体”成研究的热门方向,显示了媒体融合已成学界业界共识,新媒体成媒体探索方向。  【关键词】传媒法学 国家社科基金 党的十八大  【中图分类号】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