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真问题 实现真学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q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前测落实学生的真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在“百分数”的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中的真问题,引导学生聚焦真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疑问,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关键词]真问题;真学习;百分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7-0010-04
  【创新之源】
  六年级学生在学习“百分数”时会有什么问题?
  经常看到教师在课始问学生:“关于百分数,你们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往往提出:“什么是百分数?”“学百分数有什么用?”……我们认为,这种问题不是真问题,因为这是不需要太多思考的形式化的问题——任何一个知识点都可以提“是什么”“有什么用”的问题。也曾见过有学生提问:“百分号怎么写?”这样的问题更没有意思——要是没见过百分号,会这么问吗?我们认为,类似上述的学生提问以及基于这种问题的教学展开,会让学生的提问失去意义,更会让数学学习浮于表面。
  关注学生学习中的真问题,引导学生聚焦真问题进行探究,解决疑问,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是我们团队目前的教研方向。因此,在教学“百分数”一课前,我们非常关注学生对这个知识的真实疑问。
  为了了解学生的情况,我们编制了一份前测卷,其中有两组题目,分别指向学生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和对这个知识的疑问(如图1)。
  2.你能解释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
  [2.你能解释下面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
  (1)下载一部电影,已经下载了28%。
  (2)一件衣服的面料,棉的成分为80%。
  (3)一种商品,顾客的好评率为95.7%。
  3.关于百分数,你还有什么真实的疑问吗?请大胆地提出来吧!
  测试后发现,请学生解释百分数含义的三句话中,对于前两句,学生的回答情况非常好,正确率达95%。如有学生仿照“分数意义”的表达方式,说“将一部电影平均分成100份,已经下载了28份”,有学生说“已经下载了28%,还有72%没有下载”。显然,普通情境中的一个百分数,学生大多已经知道其意义了,只是学生表达的形式“不规范”——很多学生没有像教材要求的那样说成“已下载的是整部电影的28%”。
  第三句话的回答引发了我们的关注。少数学生能说出“这种商品,买的顾客中有95.7%的人给了好评”,大部分学生答题时只是重复原句,有10%的学生无法回答,有学生写了“100个人里面有95.7个人给了好评”(如图2),还有学生答“顾客的好评率是[9571000]”,但他自己都忍不住对这个解释打了个问号(如图3)。
  可见,学生尚不能正确解读“百分号前有小数是怎么回事”,或者还存在一些疑问。这就是学生学习百分数時的一个真问题。
  前测卷的第3题是让学生提问,答题情况让我们惊讶——90%以上的学生都提出了三个问题,问题提得精彩而丰富!(如图4)
  很多学生提出:百分数是谁发明的?百分数为什么这么写?百分数在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它与分母是100的分数有什么联系?它能不能计算?……这些问题引发了我们的思考: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关注学生心中的这些真实疑问了吗?我们了解并解答这些疑问了吗?
  还有不少学生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疑问:到底有没有大于100%的百分数?由于提到这个问题的学生很多(如图5),我们觉得,这也是一个本课教学需要重视和突破的真问题。
  至此,学生真正的疑问为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教学重难点与创新点),学生的提问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推进提供了思路。指向于学生真学习的“百分数”教学,由此产生。
  【教学实录】
  一、导入新课,形成素材
  1.直接揭题,请学生写百分数,快速教学读写法。
  2.将学生写的百分数作为教学资源。
  师(学生报百分数,教师板书:20%、42%、90%):有没有“与众不同”的百分数?
  (学生说出了100%、7.5%、8.9%、120%等百分数,百分号前是小数和大于100%的百分数都有了。)
  【说明:鉴于学生的认知基础,读写百分数这个过程一带而过。板书学生报出的百分数,尤其是引导学生报出“与众不同”的百分数,既是让学生展现已有的经验,又是帮助学生积累学习的素材。】
  二、以问引学,逐步建构
  1.引发提问
  师:仔细观察这些百分数,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怎么会有超过100%的百分数?(部分学生嘀咕:“百分数最多100%。”)
  师:大家见过大于100%的百分数吗?(有学生说见过)这样的百分数是怎么回事呢?(学生都沉默了)
  师:看来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好问题!这位同学能提出这样的好问题,说明他在真思考,请献上我们热烈的掌声。(教师在120%后标上一个大大的“?”)
  生2:我有一个问题。百分数为什么不写成分数的样子,却要这么写呢?
  生3:对,我也想问这个写法是谁发明的。
  师:有人知道吗?没人知道!好问题!(教师板书“写法?”)
  生4:我不理解7.5%,百分号前怎么可以是小数呢?(教师同样予以表扬,并在7.5%后标上“?”)
  生5: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百分数,百分数究竟有什么好处?
  师:问得好!(教师板书“好处?”)
  (其他学生不再举手提问,教师进行阶段性小结,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问题随时提出来。)
  【说明:20%、42%、90%、100%、7.5%、120%,这看似纯数学的情境,却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好素材。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心里充满了疑问,几个真问题逐步暴露。教师的引导和激励,营造了良好的提问氛围;问题的记录方式简洁清楚,指引着后续的教学展开。】   2.建构意义
  (1)建立表达范式
  师:我们来深入研究这些百分数吧。请结合生活经验,任选一个黑板上的百分数,用它来“造句”。
  生1:我妈妈的手机电量只有20%了。
  生2:一瓶饮料的果汁含量是42%。
  生3:一件衣服含棉100%。
  ……
  师:同学们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刚刚有位同学说到手机电量只有20%了,谁能具体说一说这个20%表示什么意思?
  生4:手机的电量一共是100份,还剩下的电量是20份。
  生5:把手机总电量平均分成100份,剩下的电量占其中的20份。
  师:你们的理解都对。那20%就是谁和谁比较而得到的?
  生6:是剩余电量和总电量相比较而得,表示剩余电量占总电量的[20100]。(教师完整板书后半句话)
  师:刚才有同学造句“果汁含量是42%”,这是什么意思?能模仿黑板上这句话的形式来说一说吗?
  (师生共同得出“果汁的成分是整瓶饮料的[42100]”,同理得出“棉占整件衣服面料的[100100]”。)
  【说明:前测的结果显示,对于常见的百分数,大部分学生都能正确解释,只是表达形式“不规范”而已。因此,尊重学生,认可他们的表达方式,不纠结于学生讲得是否“规范”,而是快速、直接地呈现“标准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表达的范式的处理方式较为恰当。】
  (2)聚焦难点研究
  师:有谁是用8.9%造句的吗?
  生7:一个文件,已经下载了8.9%。
  师:可以说下载8.9%吗?
  生8:可以的,就是比8%多,但还没到9%。
  师:这里的8.9%,又该怎么说具体呢?
  生9:已经下载的是总文件的[8.9100]。
  (学生紧接着又说“就是[891000]”,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两者的关联,指出前者的写法也是对的。)
  师: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百分数很多。老师前几天在网上购物时,也看到了这样的百分数。
  师(课件出示图片“一种商品的好评率是95.7%”):有人说,这就是100个人里有95.7个人给了好评。对此,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10:人数怎么会是小数?
  师:你怎么理解这里的95.7%呢?
  (学生提出这是指“把评价的总人数平均分成100份,好评的是95.7份”。教师举例“总人数是1000人,好评的就是957人,写成分数就是[9571000];要把这个分数的分母变成100,就需要除以10,那么分子除以10就产生小数了”。教师再呈现实际情况“全部评价的人数为1300人,給好评的为1244人”,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这种百分数产生的原理,最终明白95.7%不是表示具体的人数,而是表示的一种关系。)
  师:现在我们可以把8.9%后面的问号擦掉了。
  师:没人选120%来造句。这样的百分数到底有没有,是什么意思?请大家仔细想一想,拿出事实来说明。
  生11:我认为没有,就看黑板上的这些例子,最多只能到100%。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电量(最多100%),果汁含量(最多100%),衣服含棉量(最多100%)。是啊,看来百分数最多只能到100%。
  生12:有的。我能造句,例如我妈妈这个月的工资是上个月的120%。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13:妈妈这个月的工资比上个月要多。
  师:看来好像有超过100%的百分数。谁还能造句?
  生14:实际产量是计划的120%。
  生15:汽车的速度是电瓶车的120%。
  ……
  师:大家都说得很好。那什么样的情况下会产生这样的百分数?
  生(齐):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的时候。
  师(课件出示足球、篮球情境,如图6):看了下面的例子,你就更清楚了。
  (学生口答。足球的个数逐个增加,百分数从70%逐步变化至80%、90%、100%、120%,甚至变化至150%、200%(如图7)。在这个过程里,学生体验到大于100%的百分数的产生过程,教师也适时地沟通百分数与假分数[1210]、倍数(1.2倍、1.5倍、2倍)的关系。)
  师:看来超过100%的百分数很正常。(教师擦掉120%后的问号)
  【说明:以上是对这节课中两个重要问题的处理。对于这两个问题,教师有意放大,从认知障碍的暴露,到聚焦问题的探究,到初步的认识体验,再到跟进素材的研究,最后实现深刻的理解。如此细腻扎实的教学推进,让学生经历了一个“真学习”的过程,抹去了心底的两个问号。】
  (3)形成概念
  师:相信大家都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吧,谁能来说说?
  生16:百分数就是分母是100的分数。
  生17:百分数是两个数比较出来的结果,只不过分母是100。
  生18:百分数有的时候最多只能是100%,有的时候会超过100%。
  师(小结):是啊,百分数是两个数比较出来的结果,它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如果两个数量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那么最多到100%,如果两个数量是并列的关系,那可能就会超过100%。
  3.解决其他问题
  (1)百分数的写法
  出示课件(如图8):
  (2)百分数的好处
  师:百分数有什么好处?
  生19:我觉得百分数写起来比分数方便,而且省了一条分数线。(很多学生开心地笑了)
  生20:我觉得百分数看起来“一目了然”。   师:一目了然?你能具体说说是什么意思吗?
  生20:就像好评率的百分数,如果有几个数据,我们一看就能知道哪个商品好,哪个不好。(学生纷纷点头表示赞成,但个别学生还不是很明白)
  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个材料,再来深入体会一下吧。有一个商标(如图9),上面就有百分数,对于面料的成分含量,我们一看就清楚了。如果不用百分数,用分数会怎样呢?(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出示图10)
  
  生21:用分數的话,分母和分子都不同,比较起来很不方便。
  师:是啊,百分数的分母是100,分母统一,比较起来很方便。
  【说明:上述两个问题也是学生感兴趣的真问题。百分数的来历,仅是一个蕴含数学文化的小问题,因此教师只是简单告知,快速处理;而百分数的好处,则指向这个知识的重要特性,需要学生深刻地体验和理解,因此教师教学时进行了必要的展开。】
  三、再度提问,深入思考
  师:大家会读写百分数了,也明白了百分数的意义,知道了百分数的好处,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百分数能像以前的分数那样进行加减乘除吗?(教师板书“计算?”)
  生2:既然百分数这么好,为什么还要分数?
  生3:是啊,百分数除了有好处,会不会有“坏处”?
  师:你说的坏处,是不是说它有什么“不足”?(学生同意)这是个好问题,相比分数,百分数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吗?(教师板书“不足?”)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吧!
  (通过讨论和反馈,学生意识到“分数既可以表示关系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但百分数只能表示关系”。教师擦去此处的问号。(具体展开过程略))
  师:还有一个关于“计算”的问题,老师告诉大家,百分数可以进行计算,这些以后我们还会深入学习。
  【说明:这个提问点设置在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的积淀之后。此时的提问,对学生要求更高——需要基于已有知识,跳出已有知识,需要以创新的视角,想得更深更远。因此,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好时机。】
  四、课堂总结,方法引领(略)
  【创新之悟】
  听课的教师都认为这是一节颇有新意的“百分数”课,尤其是教学的形式、过程的展开等多方面,让人印象深刻。我们认为,该课最大的新意,是对学生真实疑问的高度关注和有效应对。
  1.引导学生提出了真问题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若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尤其是提出真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就会有更强的针对性,“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才更有可能实现。同时,学生提得出真问题,说明学生是在真思考,是在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高质量的思维活动,而这种思维活动直指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基于此理念,我们觉得,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主动地把他们心中对百分数的真实疑问提出来,那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为此,我们结合前测信息,设计了合适的载体,采取了恰当的形式,努力去实现这个目标。如在载体方面,我们让学生报出“与众不同”的百分数,将引发思考的信息蕴含其中,学生对比生疑,一系列真问题由此产生;我们呈现“好评率95.7%”的图片,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主动发问,聚焦重难点的真问题自然暴露……而在形式方面,大力表扬提问的学生,深度跟进学生所提的问题,以及标“问号”和擦“问号”等,都有力地激励着学生。于是学生课始有问,课中又有问,从敢问到善问,提问意识逐步提升。
  2.帮助学生实现了真学习
  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来引发教学的推进或深入,使之成为教学的主要线索或重要部分,这就是我们正在研究的“学生提问,以问引学”。而学生在教师引领下经历了释疑解惑的过程,是体现真学习的主要特征。
  在本课中,对于学生所提的问题,尤其是那些直接关乎百分数的意义、特性的重要问题,学生都在教师的精心预设和巧妙引领下,开展了高质量的探究活动。如研究百分号前是小数和大于100%的百分数时,学生就经历了一系列有意义的探究学习——“造句”以及对句子的详细解读,出现认知冲突后的交流讨论,看到新的学习材料后的再思考等。学生也由此不断增强着对百分数的感知,最后在头脑中建构起百分数的意义。自己提问,自己释疑,如此的学习,生态自然,真实有效。
  (责编 金 铃)
其他文献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也是基于数学教材、教师、学生三方互动吸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身份就是紧扣教学主线,为学生的思维搭桥,连接教材和学生的“学习”,构建灵活的课堂探究模式。那么如何为学生成功搭建思维桥梁呢?  一、抓住教材线索,重建教学模式,激发学习动力  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数学经验,认知和接受数学知识的能力存在着个体差异,教师要在教学
[摘 要]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快速发展,“互联网 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颖教学形式大量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在大学、中学教学中取得良好成果。小学阶段的“图形与几何”知识版块,内容较为抽象,小学生常常因操作少、想象能力差,导致认知结构脱节、认知方式异化,产生厌学、畏学情绪。针对这一难点,对“微课”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有效应用做了一定的研究,并实施一年,收到良好
[摘 要]如果对数学知识的原有认知偏离了科学概念,学生就易形成认知误区。以“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为例,从学情检测、教材对比等角度入手,帮助学生分析原有认知和最终认知之间的差异,进而寻求最利于学生建构认知体系的学习素材来引导学生走出认知误区。  [关键词]认知误区;学材设计;三角形的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5-0031-0
“亿以内数的认识”是学生在第一学段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对数的进一步学习,为之后学习亿以上的数打下必要的基础。如果把“亿以内数的认识”放在相关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加以分析,它不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知识点,而且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基于对教材的上述认识,本节课的教学需要达成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第一,使学生认识新的更大的计数单位,知道亿以内各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第二,掌握数位的顺
[摘 要]“倒数的认识”教学分六个环节:自学——探究新知,说学——交流汇报,帮学——释疑解难,导学——点拨提升,检学——练习反馈,评学——表扬激励;整节课做到:新知——让学生探究,教材——让学生讲解,问题——让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内容——让学生小结,评价——让学生参与,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六学;主体;倒数;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自主发现和自主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变得能思维、会思维和善于思维,从而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平台。  [关键词]思维发展;有效平台;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40-01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摘 要]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是在整个统计学习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教学中,教师应重在引导学生体会数据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加强学生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运用数据说话的意识,同时使学生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学会收集数据的方法,从而更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关键词]统计;数据分析;数据收集;数据整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练习题是数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元素,通过练习可以达到巩固和提升学习效果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学中重例题教学、轻习题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几个案例,阐明正确处理教材习题价值的重要性,并提出教学改进意见。  [关键词]习题 课堂扫描 反思建议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0-012  新学期伊始,我校“课堂教学大练
[摘 要]站得高,才会看得远。设计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站在一定高度研究课题,去思考探索一些重大深奥的命题,即“大问题”。这些“大问题”能在实践中指引学生在经历受挫、困顿、纠结和质疑后找到突破方法。  [关键词]大问题;实践探究型;圆柱体的表面积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29-0030-01  数学中的重大深奥的命题,就是我们通
[摘要]学生在学习新知时,不善于发现新旧知之间的联系,遇到问题不能顺利地从知识体系中提取所需的知识点。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新旧知识的对比,重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善于运用“联想”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联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新旧知识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9) 35-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