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蟹(外一篇)

来源 :翠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ndy323199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季本勇,江苏省作协会员,江苏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江苏省散文学会会员。出版中长篇小说《离家出走的男孩》《追忆父亲的时光》《南黄海的女人》《似水流年》等。《栟茶印象》获“首届江苏省散文学会学会奖”学会奖提名。
   夏夜,萤火虫漫天飞舞着,蝉在不知疲倦地叫,有米粒那样大小的小虫黑压压一片在眼前瞎撞,稍不留意会钻进眼皮里。青蛙在稻田里跳躍,“咕咕”地叫着,远处不时传来狗的“汪汪”狂叫,庄稼人坐在自家门前漫不经心地摇着蒲扇驱蚊纳凉……这是在农村常见的夏夜。
  那是30多年前的夏夜。收拾了碗筷以后,姐姐拎着马灯,哥哥拿着钓勺和斗网,就出发了。我也挣脱出父亲的怀抱,像跟屁虫似的紧跟着姐姐哥哥。迎面扑来清凉的夏风,吹得姐姐长发飘洒,我们都沉浸在凉爽的惬意中。
  我们走到大渠上,这大渠有一人多深,在我看来有深不可测的恐怖,只得用手死死地拉着姐,生怕跌下去。哥哥卷起裤管,轻巧地从渠坡上滑下去,干是便听到“哗哗”的水声。
  月亮在云海里翻滚,那样子像在厮杀似的,突然月亮斗不过云海,钻到乌云里去了,四周变得黑黝黝一片,星星也黯然失色。在马灯暗红色的灯光下,我看到哥哥把钓勺伸进那小小的扁洞里,钓啊钓啊……我屏住呼吸凝神静看,巴不得哥哥能立马钓到蟹。只见哥哥的钓勺在洞里来回挪动,他另一只手按住洞口,生怕蟹从洞口爬出。我知道这一夜忙活,明天我就有蟹吃了,想着想着,嘴里就流出口涎。
  姐蹲下来把马灯伸过去,渠水上映着红光,辨得清那浊浪的粼粼碧波,看得清那小碗口大的洞。哥一会儿摸,一会儿钓,额孔冒出颗颗汗粒,嘴唇翘得高高的,一会儿身子倾斜着,一会儿又做出扑上去的样子,仿佛要用身子堵塞洞口似的。不会儿,洞里发出“兹兹”声,于是钓勺在洞里来回拉着,像锯木头、像拉二胡……哥浑身像泥猴,但是,不时有蟹上钩,哥越干越有劲头。特别是钓到了那个大蟹,哥可神气了。那只蟹泛着白沫,脚踢着蹬着,虽然断了两腿,还是一副不服气,哥把它在渠水里洗了洗,放进筛箩一样的斗网里,哥美滋滋地看着它“嘿嘿”地笑着,像凯旋的将军。
  捉蟹也不是很好玩的。我经常看见哥哥捉蟹,因此,他的动作、神态我都能记着。遇到一个蟹洞是斜的(就是洞内是转弯的),哥没有丝毫气馁,他开始用手扒泥,把洞撕开,直到能把整个手臂伸进去,手在洞里乱摸着,野草刺得哥哥浑身痒痒的,蚊子“嗡嗡”地在他耳边盘旋,叮着浑身起了许多红斑,哥顾不上抓痒,他那个时候正一心一意地逮蟹,逮不到决不罢手……上弦的月光倾泻着,渠里的水变得灰茫茫,眼前的一切都变得模模糊糊,所看房屋、树木、芦苇、坟头,都是灰蒙蒙的轮廓。四野里格外的静谧,静得能辨听出呼吸的声音,微风中传来四溢的稻香。深沉的夜中,风带着几丝凉意,吹在身上冷飕飕打着战,我浑身蜷缩着,加上瞌睡,我已经耐不住了,不得不催促哥哥姐姐早点回家。
  我们往回走的路上,姐一只手拉着我,一只手拎着马灯。哥仍然在渠里趟着,他的脚后水花四溅,他一边走还一边盯着渠边野草,发现遮掩着的蟹洞,他就停下来掏一掏……
  水  车
  傍着水而居,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个风风雨雨,你在凝听着嘈嘈切切喁喁自语的流水声。顺着那水车的深口打着卷儿,再流过去,是那样的静静的无声无息,仿佛是一副凝固不变的风景画。
  那往往是在远离居家的叉弯口的角落,沿着沙滩直溯而上有一种椭圆形建筑,小麦杆做的屋顶,在风吹日晒下,那阳光投射过来的白光,像米粒大小般在地上晃动,遇上起风下雨,雨水就肆无忌惮地流了一地,木做的水槽围着一个个圆圈一节一节地伸延到河水底下,顺着木槽倚靠着河岸而围着转轮一齿一齿地紧扣着,无论岁月怎样,它仍然毫发无损地默默地等待,就像一个老兵在等待一个号令,而它却在等待着一个召唤,看吧,水依然那样的清晰透明,仍然是那样潺潺流着,在河岸上,那密匝匝的芦柴在风中婆娑起舞,仿佛在向这老邻居打招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眼前的情景它是多么的熟悉,它曾经热闹过、风光过,而这一切仿佛就在昨天,成了过眼云烟。
  那是华灯初照的夏夜,萤火虫在漫天飞舞,米粒大的蜢子漫无目的地飞,直往眼睛钻,呛得睁不开眼睛,那震耳欲聋的号子声打破这黑夜的岑寂,从这车棚里传出来,几十个人就是几十双腿在不停地踏着,踏着齿轮“吱啦吱啦”地响,伴着而来的是那缓缓的似乎不愿意离开河面的水,它喷涌而出,泛起浪花,溅在渠口上犹如从怪兽的嘴里吐出来,是那么的白,白得仿佛染过。有水出来了,我们这些小孩欢呼着跳跃着,在水中嬉戏,赤脚在渠里捧一把水,抛到对方脸上,可惜这水速实在太慢,半天看不到水涨,似乎那么平展展的凝固!这水车像懒牛一样一鞭子不打一鞭子不走,这脚踏在水车的踏脚板上,踏得水车轮转起来,踏得车轮不情愿地吱吱作响,是那样的慢——三斧头打不出闷屁来。
  现在我怀念那白花花的流水,那喷岀的水就像奶奶的纺车所纺出的白纱一样飞溅,像无数个涓涓细流汇在一起,看到那些人双手握紧栏杆,赤着脚,双腿奋力地踏,踏得额上冒汗,踏得汗水涔涔,踏得两腿发酸,可水还是那样漫不经心、不慌不忙,真把人急死了。
  我再大一点,这水车闲了,人们用抽水机打水了.,失去先前的热闹,渐渐地长起青苔、杂草丛生了,屋顶也开始漏水,是哬,有了抽水机,多方便,谁也会想起用它呢?鎌刀不用会生锈,这水车不用又会怎样呢?这水车成了堆草垛的地方,有人看中了这里的野草,把牛牵过来,把羊牵过来,这里成了放牧的好去处。也有人在上工时抄近路来挖猪草!
  本来,这水车随着记忆而淡漠,而遗忘,但突然发生了一件事,使人们想起了水车。
  在这伸手不见五指的深夜,在这狂风嘤嘤地狂作的深夜,在人们鼾睡沉入梦纟的深夜,有一种声音由弱渐强、由短促渐冗长地传来。起初人们并不在意,可几天下来这晚上天天叫,有胆大者拎着马灯走在前面,这马灯那暗红色的光一晃一晃,晃得跟在后面的人背影拖得老长。这些人神色慌张地张望着,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呢?大家心里没底,像哭声,声嘶力竭的哭声打破了黑夜的岑静,如诉如说。大家围着草垛伏下来,就等那怪物出现,大家屏住了呼吸,不敢发出声响,默默地等着,眼前的一切如故,与白天看不出有甚的不同来。就在大家觉得白来一趟的时候,突然那怪声出现了,像小孩在哭啼,越听越揪心。大家随着声音摸去,一只庞然大鸟屹立在水车上,它长得像鸟,可与鸟相比,实在太庞大了。难道是一只犰狳从芦苇丛中跑出来?难道是水獭翘起黑色的须眉?难道是水猫从水里窜岀来?看看又不像,不知是哪个动物?现在,只有鱼在黑夜里像箭一样在湍急的水流里跃起,连白天在天空中翱翔的雀鹰也看不到,更听不到鸟的啼叫,它的眼睛圆圆的,闪动着绿色的光泽;它的翅膀又厚又宽,不时地抖动着,这是什么鸟呢?从年大的到年轻的,大家都在想,可想来想去想不到什么!
  几天以后出现了一件怪亊,有小孩淹死了,那小孩和我一样大,我们经常一起玩,躲猫猫、跳格子跳椽皮筋,那天他突然想出个花样,做瞎子过桥。
  这桥有三个桥桩,两块水泥板并排放着,两边的桥栏破了成了摆设。这桥就在水车一旁,站在桥上能眺望到水车,看到发锈的齿轮,看到歪扭扭的车棚。我庆幸自己没有做瞎子,因为那做瞎子的小孩一脚踏空“哐吱”一声跌到河里,就像一块砖头拋到河里,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我们冷不丁地还没反应过来,人已经不见了,一下子把我们吓愣,这下闯祸了啊。这眼睛一眨的工夫人就没了,我们吓得呜呜地哭,哭声把大人们招来,那家长一下子急昏,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口吐白沫、不省人事!9个人跳到河里去捞,有人找来网,沿着河岸往前拉,忙碌了一个晚上才把尸体找到,吓得我一个人不敢往桥上走。
  从此我们的伙伴少了一个,偏偏祸不单行,一两个月后一家人家失火,这家母亲忙着上早工,叫小孩煮早饭,小孩以为粥煮好了,没把锅塘里的火熄灭就拎着猪食桶去喂猪、扫猪圈,等忙完了这一阵,回头一看厨房着火了。偏偏这天风大,“呼啦呼啦”的火苗直窜,浓烟滚滚,“噼里啪啦”的作响,小孩吓得魂不附体,哭得在地上打滚。救火啦!挑着水桶的,端着面盆的,一下子大家全涌过来,浓烟呛得咳嗽,眼睛睁不开,把脸熏黑得像包公。屋檐倒塌,露出光秃秃的衍条,这火势来得太凶猛了,眨眼的功夫把屋顶烧掉。等到火灭了,粮柜也烧焦了。这家女主人急得直跺脚,完了,一切都完了,什么都没有了,她天天就这么自言自语,整天胡言乱语,一会儿傻笑,一会儿呆哭,她急呆了,呆了以后每天都要到车棚里大哭一场,问她去干啥,她不回答。
  这两桩怪亊似乎看上去与水车上的怪物有联系,为什么这怪物一出现,就出现这倒霉事,人们敢想不敢说。
其他文献
梨花白  咏梨花之诗,最喜黄庭坚的这一句。“清风时入户,几片落新衣。”老人家诗句一向晦涩难懂,这句诗却写得清新浅白,尽显梨花的轻盈世俗,却诗意荡漾,新颖而别致。初春时节,梨花盛开,微风轻起,花随风落,飘入古旧素朴的村舍,也飘落在村人的衣裳上。而无其他诗人,咏梨花之时的俗套,或借物抒情、发旷古幽思。或纯粹地赞美梨花每个人都看得见的色泽与韵致,了无新意,在这里不就一一提了吧。  村庄多桃柳,也多木梨。
期刊
爱人,我们每天相拥而眠,同桌吃饭  这样的日子好久了  久得让人看不到春天的花开  也看不到黑夜的妩媚  我说:抱抱我吧  你说太累了  这个秋天揪掉了你不少头发  你每天不上网,不交朋友  把日子过得像清水  那些三月的艳红,五月的洁白  还入你的梦吗  偶尔北边吹来的风  会让你的心荡漾一下  每个礼拜日,你会准时  出现在教堂  钟声,祷告,赞美诗  会让你的内心驻扎一只鸽子吗  说好不流泪
期刊
一  1830年10月,一部小说在法国巴黎面世,题名叫作——《红与黑》,副标题为:“一八三零年纪事”。小说作者署名“司汤达”(中文亦译“斯丹达尔”),他的真名实姓是:马里-亨利·贝尔。  其时,这位贝尔先生年近五旬,他出生于1783年1月,已经是不折不扣的中年人士了。尽管时常出入富丽奢华的巴黎社交界,游走于时尚而夸饰的文艺沙龙,期待着某一天命运垂顾,暴得大名,一步便出人头地。但他终究未遇知音,无人
期刊
董立勃无疑是当代军垦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家,凭借《白豆》《白麦》《烧荒》《烈日》《流沙如水》《暗红》等长篇小说坚持对垦荒的叙说,成为垦荒叙事中成就最高、最专情和持久的一位作家。因此,我们选择董立勃及其小说作为垦荒叙事的研究对象,探究垦荒叙事的当代特质。  一、文化原型与“刚性”地域精神  关于董立勃的垦荒叙事,主要研究集中在政治、婚姻、暴力、人性的文本主题、悲剧意识产生的社会意识形态(女性主义批评、社
期刊
父亲有文化,也前瞻,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他取名雨赤;第二个孩子出生,取名雨橙。如果说前面两个孩子的名字是父亲一时兴起,随口而起的话,那么后面两个孩子的名字就是有意为之了。赤、橙、黄、绿,4个孩子同一性别,都是丫头。4个丫头皮白肤嫩,口小眼大,全是双眼皮,一顺儿睡在床上,放眼一看如俄罗斯套娃,并排站立像一级级台阶。如果不是母亲就此打住,每逢白班,夜晚上床时悄悄吞一粒避孕药,肚子里又该有了。父亲想再生三
期刊
老石端坐于太师椅上,闭上眼,喊一声“婆娘”,婆娘就把泡在提梁壶里的茶捧到老石跟前。  婆娘手上那把提梁壶是老的,民国晚期的,上面有唐云刻的山水。老茶壶里泡的是老白茶。  老石每天都在这个时候喊婆娘。  其实老石喊的不是“婆娘”,是喊老婆的名字“卜糧”。 老石喊卜粮喊了几十年,一直喊到口齿不清爽,喊的还是卜粮,听上去像是在喊“婆娘”,干脆就把“婆娘”作卜粮叫了。  婆娘把泡着老白茶的老茶壶提起,往茶
期刊
作者简介:  周聪,文学硕士,湖北省作协第二届签约评论家。作品散见《文艺报》《文学报》《中华读书报》《文汇读书周报》《儿童文学》《十月少年文学》《童话世界》《童话王国》《小溪流》《福建文学》《当代小说》《星星诗刊》(理论版)《散文诗》等报刊。曾被评为《儿童文学》“2012年全国十大魅力诗人”。  春之蜜  池塘是春天的眼睛  扑腾跃起的鱼儿是她的美人痣  田野是春天的皮肤  奔跑的牛群是她衣服上的
期刊
作者简介:  耿林莽,1926年生,作家、编审。已出版散文诗集《草鞋抒情》《散文诗六重奏》等9部、散文集《人间有青鸟》等2部、文学评论集《散文诗评品录》,主编过《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精选》等选本。2007年获“中国散文诗终生艺术成就奖”。2009年获中国作协颁发的从事文学创作60周年荣誉证书及纪念章。  悬 棺  两岸高山,劈面而来。  削壁凌空,倒悬着铁松,紫衫。腾云驾雾,一具具悬棺黑马似的高高耸
期刊
“没有孙子盼孙子,有了孙子成孙子”。有人这样说。可我感受:“没有孙子想孙子,有了孙子多快乐”!  就在退休的前一年,我抱上了孙子。朋友皆知,我和儿子都是晚婚,各自都只育一子。所以,孙子的降临,全家人都喜出望外。那年是羊年,孙子的小名就叫羊羊。  很快,羊羊会笑了。我兴奋地抱着他在小区转悠。时值春分,春风满面,桃红柳绿,百花盛开,姹紫嫣红,蝴蝶飞舞,小鸟喳喳,树木成片,郁郁葱葱,小桥流水,游泳水池,
期刊
清晨時分,武松被一阵酒肉的恶臭熏醒,他睁开眼看看左右,气味是自己发出来的。武松赶紧闭嘴,气味还在三伏天闷热的屋子里流动着。武松想站起来出去走走,这时他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老虎。  武松发狂般“嗷嗷啊啊”叫了几声,在叫声中死死闭上眼睛,希望再次睁眼可以看到原来的样子。不等睁眼,肚子和胸口就传来皮毛在竹席上摩擦的火热,像一碗烈酒下肚的滋味。武松不得不承认,自己真的变成了一只老虎。  四周一片安静,二龙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