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
30年前的我,怀抱着炽热的梦想,随着这股汹涌的“打工潮”,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孤身踏上了深圳这片热土。
当时的落脚之处是宝安区,远没如今繁华富庶。因为一个亲戚在那里开了家装修公司,忙不过来,便请我去帮忙。说是帮忙,其实就是当学徒。无论大小杂事,我都一律揽在手里。
那时生意不错,承接了很多装修工程,小的几千,大到十几万,但是付款成了难事,业主通常都会拖欠一部分。由于亲戚业务繁忙,便让我兼职收账。于是,平常大部分时间装修门窗,一有闲暇便去要收尾款。偌大的宝安区,我用自己的双脚,几乎丈量了每条街道,我的身影走遍了大半个宝安区。
装修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好的工人难请,也难留。一有点手艺都想自立门户,所以亲戚非常头痛。加上他对工人也不信任,就把日常的管理工作交付给我。为了完成工作,我成了“超级打工仔”,每天得早出晚归。有时脚磨到起泡,点焊脸脱了好几层皮,亲戚开玩笑说:“都快认不出你啦!”工友也在一旁取笑,其实他们也不容易,跟我一样,为了生活。
月末是出粮的日子,也是难得的快乐时光。因为这天,我可以打电话回家。长途贵,我只能每月一次,而且总是长话短说。在异乡漂泊的岁月里,只要听到妻子和孩子们的声音,心里就会暖洋洋的。有一次中秋打电话,心情有些黯然。但是家人却在安慰着我。妻子说:“注意身体!”孩子说:“爸爸,我们想您!”……这些朴素无华的话语,让我直到挂下电话,还久久为之感动。是啊,远方的牵挂是药,让我数月来的劳累不翼而飞。
工友们一有空就打牌喝酒,我却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我没有时间去闲谈,我要拼命赚钱,我要养家糊口。白天的劳累和夜晚的困倦,已让我深深地埋藏于心。
2008年,由于孩子都上了中学,压力陡增,再三思量,我决定回家开店。这一举动不仅得到了亲戚的理解,而且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创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似乎都占了先。
由于介入得较早,家里没有多少人做这行生意,所以几乎没有竞争;但是,万事开头难,防盗门窗、铁门等概念,对他们来说还是个新兴事物。为此,只能找一此亲友作“试验”,价格相当优惠,试装了之后,他们感觉不错,于是逢人推荐,“口碑效应”发生了作用,大家渐渐接受我的业务。很快地,生意有了转机。
这么多年来,凭着这门手艺,我维持着五口之家,供三个孩子上完学,并且相继成家立业。如今,我也老了,但是回想起深圳的打工岁月,依然心潮澎湃。
姐姐:我来过,我很好
1997年夏天,收割完最后一垅稻谷,劳累不堪的我,被父母送上了开往深圳的大巴,他们说车上正好睡一觉。
那年,我才十七岁。
经过七八个小时,车把我送到了宝安一家玩具厂,一轮紧张的面试过后,我被分配在车间当组装工人。那时一共有十条拉,每条拉有10名员工。我就是其中一条拉的新手。车间工作极其单调乏味,一坐就是十个钟,除了吃饭睡觉,休息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工友间有人戏称:“上班匆匆,下班匆匆,不如回家嫁个好老公。”
打工生活跟校园是无法相比的,校园是精神上的压力大,打工则是双重压力。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怀念读书时光。可无论如何企盼,这份想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周末了。同室的姐妹一起结伴去世界之窗、大小梅沙去游玩。作为大山里走出的孩子,第一次面对高楼大厦,第一次面对磅礴大海,那种惊喜交集的心情是别人无法体味的。在这样短暂的安谧里,我忘却了工作的不快,家乡的思念,父母的牵挂,弟弟的学费……也只有这一刻,我才真正属于自己。
室友里有一位是同宗姐妹,长得牛高马大,皮肤黑,人却热心肠。她待我很热情,饮食起居都照顾着我,让我在异乡的心灵有了一丝丝暖意。她偶尔也会跟我说起家里的情况,两人更是同病相怜,情同姐妹。后来,有一次无意中闲聊,她告诉我说,来的时候,你爸妈特意交待她说,出门靠朋友,一定要好好照顾我。我的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曾几何时,我对父母有点“怨恨”,是他们早早将我送出了校门,送到令我无助又无奈的移民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一点儿归属感,就像一只没有脚的鸟儿,盼望可以栖息的巢穴。但是,想到家里还有一个读书的弟弟,他的成绩很好,非常用功,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父母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我这个做姐姐的,除了尽最大的努力赚钱,支持他完成学业,即使受点苦,遭点罪,也没有什么。大学一直是我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他上了大学,我比自己上还幸福。
渐渐地,对深圳,我慢慢由陌生到熟悉。跟她们一有空就逛街拍拖不同,我业余时间都拿来学习。我不愿意一辈子都耗在这个机器轰鸣的冰冷车间里,我还有更大的梦想。
我开始走出封闭的世界,呼吸外面的清新的空气,梧桐山有我的身影,莲花山有我的笑语,南澳岛有我的足迹……深圳的山水风物让我一点点变得自信,开朗,热情,对生活充满感恩和阳光。
通过十年的打拼,转眼到了成家的年龄。父母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太好,迫切需要有人照顾。而弟弟大学毕业已成家立业,并在外面买房。父亲早年去过深圳,但不习惯那里的生活,说要落叶归根。目前在老家,却成了空巢老人。于心不忍的我,毅然辞去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选择了回家。
走的前一晚,很多姐妹在餐馆为我饯行。席间,大家说了很多鼓励的话, “回家后好好生活,有空常来看看我们!”“嗯,一定。”……平时滴酒不沾的我,破例跟大家喝了一杯啤酒。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一去,很可能就是永别了。但是,我们故作坚强,可是再怎么掩饰,时光已经像一把镰刀收割了彼此的青春记忆……
车回老家的途中,我辗转反侧,往往一幕幕浮现眼前,有喜雨,也有苦泪……
我:燃烧的红棉
那年那月那一天,罗湖汽车站人头攒动。在穿过天桥的刹那,我发现了墙角一株木棉树,灿若烟霞,泼泼洒洒,热烈奔放,往阴晴不定的空中舒展着红色诗意;看那猎猎风中,旗帜飞扬,枝头硕大无朋的木棉花朵,宛如略显羞涩的少女,此刻全隱在了密叶丛中,却又偷偷钻出半边脸来,好奇地打量着我这位远方来客。
起初,我住罗湖,龙华上班。每天清晨,六点半,天刚微亮,睡意正浓。闹钟准时报晓,吵醒我潜伏已久的梦想。出了小区,趁着晨光,快步前往地铁口。坐环中线,在深圳北站转龙华线,经过十七个站,将近一个小时,抵达龙华地铁站。
出发时,天刚蒙蒙亮,周遭一片静寂。步行约十分钟上,过红绿灯,到了地铁站口。同路有学生,更多是如我一般的上班族,众人行色匆匆,背包提袋,朝同一个方向进发。
驶往龙华的第一班地下铁,混进人流中,望着表情各异的人们,不禁心生错觉,仿佛这部车要将我载往未知的全新世界。下龙华地铁口,刚好八点。出口处有家篱香园包子铺,灌汤包很是美味,有猪肉,有鸡肉,也有牛肉,还有芝麻包,满足了不算奢侈的需求,喂饱了肚子,让梦想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偶然在附近的面包店前发现有四五张桌椅,专供行人休憩之用,这让我欣喜若狂。
木棉花乃英雄花,岭南名树名花。深圳随处可见,生命力极强,象征火红的岁月、灿烂的青春、生机勃勃的城市。深圳植物众多,我独爱红木棉,这种树也有精神。
时日已久,每天与木棉邂逅,我们彼此都异常熟悉了。我望着它在车窗外飞逝,它送着我远去的背影。心照不宣似的,心心念念,终成美好。木棉树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种真切的地标,心灵的记忆。梦想的种子随风飞扬,在此发芽,破土,开花,结果。我还在来回奔波,自罗湖至龙华,自龙华而罗湖,演绎着都市现实版的“双城记”。一头工作,一头生活,中间还有梦想,让我的世界多了几许颜色。
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我在深圳安下了家。我发现这里遍布着木棉树,木棉花开的时节,仿佛是城市的节日。走在纷纷扬扬的花絮里,恍如梦幻。回首这些年的过往,恰如一树树木棉,在寒冬盛放枝头,似有若无的芬芳,教人心头春意盎然。
我如一株木棉,这些年来,我把自己种进了城里,种进了文字,在芬芳的田里开出一片异样的光景。不曾怀想收获整个春天,始终希望温暖自己的四季。
30年前的我,怀抱着炽热的梦想,随着这股汹涌的“打工潮”,抛妻别子,背井离乡,孤身踏上了深圳这片热土。
当时的落脚之处是宝安区,远没如今繁华富庶。因为一个亲戚在那里开了家装修公司,忙不过来,便请我去帮忙。说是帮忙,其实就是当学徒。无论大小杂事,我都一律揽在手里。
那时生意不错,承接了很多装修工程,小的几千,大到十几万,但是付款成了难事,业主通常都会拖欠一部分。由于亲戚业务繁忙,便让我兼职收账。于是,平常大部分时间装修门窗,一有闲暇便去要收尾款。偌大的宝安区,我用自己的双脚,几乎丈量了每条街道,我的身影走遍了大半个宝安区。
装修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好的工人难请,也难留。一有点手艺都想自立门户,所以亲戚非常头痛。加上他对工人也不信任,就把日常的管理工作交付给我。为了完成工作,我成了“超级打工仔”,每天得早出晚归。有时脚磨到起泡,点焊脸脱了好几层皮,亲戚开玩笑说:“都快认不出你啦!”工友也在一旁取笑,其实他们也不容易,跟我一样,为了生活。
月末是出粮的日子,也是难得的快乐时光。因为这天,我可以打电话回家。长途贵,我只能每月一次,而且总是长话短说。在异乡漂泊的岁月里,只要听到妻子和孩子们的声音,心里就会暖洋洋的。有一次中秋打电话,心情有些黯然。但是家人却在安慰着我。妻子说:“注意身体!”孩子说:“爸爸,我们想您!”……这些朴素无华的话语,让我直到挂下电话,还久久为之感动。是啊,远方的牵挂是药,让我数月来的劳累不翼而飞。
工友们一有空就打牌喝酒,我却没有这样的闲情逸致,我没有时间去闲谈,我要拼命赚钱,我要养家糊口。白天的劳累和夜晚的困倦,已让我深深地埋藏于心。
2008年,由于孩子都上了中学,压力陡增,再三思量,我决定回家开店。这一举动不仅得到了亲戚的理解,而且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创业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似乎都占了先。
由于介入得较早,家里没有多少人做这行生意,所以几乎没有竞争;但是,万事开头难,防盗门窗、铁门等概念,对他们来说还是个新兴事物。为此,只能找一此亲友作“试验”,价格相当优惠,试装了之后,他们感觉不错,于是逢人推荐,“口碑效应”发生了作用,大家渐渐接受我的业务。很快地,生意有了转机。
这么多年来,凭着这门手艺,我维持着五口之家,供三个孩子上完学,并且相继成家立业。如今,我也老了,但是回想起深圳的打工岁月,依然心潮澎湃。
姐姐:我来过,我很好
1997年夏天,收割完最后一垅稻谷,劳累不堪的我,被父母送上了开往深圳的大巴,他们说车上正好睡一觉。
那年,我才十七岁。
经过七八个小时,车把我送到了宝安一家玩具厂,一轮紧张的面试过后,我被分配在车间当组装工人。那时一共有十条拉,每条拉有10名员工。我就是其中一条拉的新手。车间工作极其单调乏味,一坐就是十个钟,除了吃饭睡觉,休息的时间更是少得可怜。工友间有人戏称:“上班匆匆,下班匆匆,不如回家嫁个好老公。”
打工生活跟校园是无法相比的,校园是精神上的压力大,打工则是双重压力。直到现在,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怀念读书时光。可无论如何企盼,这份想念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最开心的时刻莫过于周末了。同室的姐妹一起结伴去世界之窗、大小梅沙去游玩。作为大山里走出的孩子,第一次面对高楼大厦,第一次面对磅礴大海,那种惊喜交集的心情是别人无法体味的。在这样短暂的安谧里,我忘却了工作的不快,家乡的思念,父母的牵挂,弟弟的学费……也只有这一刻,我才真正属于自己。
室友里有一位是同宗姐妹,长得牛高马大,皮肤黑,人却热心肠。她待我很热情,饮食起居都照顾着我,让我在异乡的心灵有了一丝丝暖意。她偶尔也会跟我说起家里的情况,两人更是同病相怜,情同姐妹。后来,有一次无意中闲聊,她告诉我说,来的时候,你爸妈特意交待她说,出门靠朋友,一定要好好照顾我。我的泪一下子就流出来了。
曾几何时,我对父母有点“怨恨”,是他们早早将我送出了校门,送到令我无助又无奈的移民城市。在这座城市里,没有一点儿归属感,就像一只没有脚的鸟儿,盼望可以栖息的巢穴。但是,想到家里还有一个读书的弟弟,他的成绩很好,非常用功,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父母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了他身上。我这个做姐姐的,除了尽最大的努力赚钱,支持他完成学业,即使受点苦,遭点罪,也没有什么。大学一直是我遥不可及的梦想,只要他上了大学,我比自己上还幸福。
渐渐地,对深圳,我慢慢由陌生到熟悉。跟她们一有空就逛街拍拖不同,我业余时间都拿来学习。我不愿意一辈子都耗在这个机器轰鸣的冰冷车间里,我还有更大的梦想。
我开始走出封闭的世界,呼吸外面的清新的空气,梧桐山有我的身影,莲花山有我的笑语,南澳岛有我的足迹……深圳的山水风物让我一点点变得自信,开朗,热情,对生活充满感恩和阳光。
通过十年的打拼,转眼到了成家的年龄。父母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太好,迫切需要有人照顾。而弟弟大学毕业已成家立业,并在外面买房。父亲早年去过深圳,但不习惯那里的生活,说要落叶归根。目前在老家,却成了空巢老人。于心不忍的我,毅然辞去了一份不错的工作,选择了回家。
走的前一晚,很多姐妹在餐馆为我饯行。席间,大家说了很多鼓励的话, “回家后好好生活,有空常来看看我们!”“嗯,一定。”……平时滴酒不沾的我,破例跟大家喝了一杯啤酒。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一去,很可能就是永别了。但是,我们故作坚强,可是再怎么掩饰,时光已经像一把镰刀收割了彼此的青春记忆……
车回老家的途中,我辗转反侧,往往一幕幕浮现眼前,有喜雨,也有苦泪……
我:燃烧的红棉
那年那月那一天,罗湖汽车站人头攒动。在穿过天桥的刹那,我发现了墙角一株木棉树,灿若烟霞,泼泼洒洒,热烈奔放,往阴晴不定的空中舒展着红色诗意;看那猎猎风中,旗帜飞扬,枝头硕大无朋的木棉花朵,宛如略显羞涩的少女,此刻全隱在了密叶丛中,却又偷偷钻出半边脸来,好奇地打量着我这位远方来客。
起初,我住罗湖,龙华上班。每天清晨,六点半,天刚微亮,睡意正浓。闹钟准时报晓,吵醒我潜伏已久的梦想。出了小区,趁着晨光,快步前往地铁口。坐环中线,在深圳北站转龙华线,经过十七个站,将近一个小时,抵达龙华地铁站。
出发时,天刚蒙蒙亮,周遭一片静寂。步行约十分钟上,过红绿灯,到了地铁站口。同路有学生,更多是如我一般的上班族,众人行色匆匆,背包提袋,朝同一个方向进发。
驶往龙华的第一班地下铁,混进人流中,望着表情各异的人们,不禁心生错觉,仿佛这部车要将我载往未知的全新世界。下龙华地铁口,刚好八点。出口处有家篱香园包子铺,灌汤包很是美味,有猪肉,有鸡肉,也有牛肉,还有芝麻包,满足了不算奢侈的需求,喂饱了肚子,让梦想有了安身立命之所。偶然在附近的面包店前发现有四五张桌椅,专供行人休憩之用,这让我欣喜若狂。
木棉花乃英雄花,岭南名树名花。深圳随处可见,生命力极强,象征火红的岁月、灿烂的青春、生机勃勃的城市。深圳植物众多,我独爱红木棉,这种树也有精神。
时日已久,每天与木棉邂逅,我们彼此都异常熟悉了。我望着它在车窗外飞逝,它送着我远去的背影。心照不宣似的,心心念念,终成美好。木棉树不仅仅是一个符号,而是一种真切的地标,心灵的记忆。梦想的种子随风飞扬,在此发芽,破土,开花,结果。我还在来回奔波,自罗湖至龙华,自龙华而罗湖,演绎着都市现实版的“双城记”。一头工作,一头生活,中间还有梦想,让我的世界多了几许颜色。
不知不觉,几年过去了,我在深圳安下了家。我发现这里遍布着木棉树,木棉花开的时节,仿佛是城市的节日。走在纷纷扬扬的花絮里,恍如梦幻。回首这些年的过往,恰如一树树木棉,在寒冬盛放枝头,似有若无的芬芳,教人心头春意盎然。
我如一株木棉,这些年来,我把自己种进了城里,种进了文字,在芬芳的田里开出一片异样的光景。不曾怀想收获整个春天,始终希望温暖自己的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