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目标研究概述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babaji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亲社会行为”通常指人们符合社会期待的积极行为 。“亲社会行为”亦称“利他行为”。与“反社会行为”相对。对他人或社会有益的、能够带来积极影响的助人行为、利他行为 或其他更为广泛的行为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也是其社会性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于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作用,尤其对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形成阶段的儿童来说,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幼儿的理解、分享、关爱他人,与人友好合作、互相关心、帮助,有利于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因此,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是尤为重要的,而深入了解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及制定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目标又是开展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的前提。因此,本文将借助大量文献进行幼儿亲社会行为概念的研究及目标的制定,以便更有效的开展相关实践研究。
  一、“幼儿亲社会行为概念”的界定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不难发现:幼儿亲社会行为发生的背后的动机是很难判断的。因此,当前对亲社会行为的界定一般以结果为依据。即不论幼儿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是什么,只要结果是有利于他人或集体的行为都是亲社会行为。3~6岁儿童在人际交往中倾向于做出积极的行为,因此3~6岁是培养社会行为的最佳时期。张明红提出:《指南》对3~6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做了描述性的规定,主要涉及同情、安慰、帮助,分享、合作和社会公德行为(如诚信与保护环境)等与学前儿童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行为。而慷慨、牺牲、保卫、无畏、忠诚、抚养他人、拒绝非正义事物等行为则不太适合3~6岁儿童行为特征的范围。
  因此,基于国内外对于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现状研究及目前我园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现状,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把幼儿亲社会行为概括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发、主动表现出来的一切有利于他人和集体的,符合社会期待的积极行为,如:友善、分享、合作、帮助、诚信、同情、安慰、谦让、尊重等。
  二、确定“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目标的依据
  1. 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特点和需要
  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与其身心发展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心理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又与其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即主体对自己和自己心理的认识。是儿童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础。幼儿期是幼儿自我意识进一步形成和发展的时期,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而且这个时期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加强,但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
  幼儿自身认知水平发展的需要。影响幼儿社会性行为的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儿童对社会性行为的认识、对情境信息的识别、观点采择及归因等。幼儿作为不断发展的社会人,其作为社会人的需要也在不断加强。
  当儿童知道了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道理后,他就可能在实际行为中表现出为或不为的倾向。如果儿童在头脑里形成了一些稳定的利他观念,比如“小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有东西和其他小朋友共同玩才是快乐的”等,他们在面临分享或帮助的情境时,便会提供帮助或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其他小朋友。
  幼儿已有的经验。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能力,制约着幼儿园社会性教育目标的广度和深度。幼儿阶段,孩子所拥有的生活经验还相当有限,主要涉及家庭、幼儿园及常见的社会机构的生活经验,而其学习能力还处于发展过程中,思维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具体形象性是特点,抽象逻辑思维还没有得到发展,所以说幼儿获得的经验主要是感性经验。因此,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目标的制定应该建立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上,适当扩展。
  2.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学前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样也为幼儿各领域的学习提供了依据。从《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每一次的目标更加具体,指导更加明确,更具操作性。
  《幼儿园工作规程》 (以下简称《规程》),1989年试行,1996年实行,2016年新修订并颁布实施。无论是新版《规程》还是旧版《规程》,在第一章總则第五条: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中都提出: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规程》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亲社会”这一概念,但目标的表述详尽具体,为这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工作开展做出了很大的指导作用。同时《规程》的颁布,对建立与完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提供了法规、政策及理论上的支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并试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纲要》第一次明确将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在“社会”领域中,提出了五个目标: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为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学习指明了方向,更加全面具体,也为《3~6岁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因此,本课题在《指南》中社会领域的具体目标指导下,基于文献的查阅,结合幼儿亲社会行为概念,将幼儿亲社会行为方面的目标分为:“人际交往”、“社会适应”两个子目标。其中“人际交往”包括:“友善”、“分享”、“合作”、“帮助”、“尊重”、“同情”; “社会适应”包括“诚信”、“谦让”与“保护环境”。
其他文献
一、教师分解任务,及时点拨,智打“活动”好牌  教师通过以下的4个任务,组织学生开展活动  任务一:小小点菜员  创设学校食堂情境,让学生点菜。(设计意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切入点,通过多媒体,展示准备的10种菜肴,引起同学们的浓厚的参与兴趣。学生进行自由点菜,充分给学生提供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从学生熟悉的点菜任务开始,简单明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参加。)  任务二:小小营养师  1. 了解营养成
开学一个星期,小欣就给我特别的印象:她,独来独往;她,我行我素;她,软硬不吃!上课时,她情绪低落;读书时,她双唇紧闭;课余时,她埋头看书;讨论时,她沉默是金;早操时,她静立不动……总之,她,与集体格格不入。  面对她,我不敢轻举妄动,向她以前的班主任了解情况:五年级的时候都不怎么跟人说话的,暑假到一个没有大人管的同学家住了几天。接着我悄悄地向学生了解她的情况,却知之甚少:我们很少跟她玩,她也很少跟
教育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深圳在打造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的征程中,早已将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确定为重要战略。那么,教育该如何发展?教师如何定位?学校应具怎样的形态去培养未来人才?上述问题没有统一答案,但那些极具前瞻性和使命感的学校和个人已在路上,上下求索,负重前行。位于深圳南山区的南山实验教育集团(下文简称南实集团),可算作其中的一员。  一、卓越发展,“翻转课堂”接轨未来  课堂,是学校教育
问题引导学习是指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它强调把学习置于有意义的情境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合作来解决真实性问题。学生通过问题来与教师、学生之间进行语言知识信息输出、交换,从而达到掌握、运用语言知识,并且在这过程中能培养学生发现、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英语氛围,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英语是一门语言的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设使用语言的
在广州市教育局与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的精心组织下,本人2015年参加了广州市第五期卓越中学校长培训班跟岗学习,圆满完成了省内、省外共3所品牌特色学校的跟岗学习及省内外8所学校的互访活动,所到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南北融合,深受启迪。  一、鲜明的品牌风格,引领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  一所学校必须要有自己的办学思想体系,它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思维结构,指导学校的办学方向,定位学校的品牌形象
好奇、好探究、好秩序、好分享既可以看成是孩子的四大天性,也可以看成人们探究未知世界的四个过程。在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教学中,要保护孩子的天性,根据学生的天性,突出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的问题性、活动性、综合性等特点,凸显学用相融。  一、善用好奇心,以“问题性”突出“以用促学”  (一)从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  教师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身边事,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并明确规定九年的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其中,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145万字。“热爱读书,每天阅读,养成习惯,坚持终生。”这是我们指导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时提出的核心目标。因此,单单靠教材中的有限的阅读材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采取“课外阅读指导三部曲”来达到这个核心目标:  第
随着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会议的召开,倡导环保节能,减少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倡导低碳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因此,让低碳教育走进校园文化,走进课堂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科学课程作为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应率先提倡低碳教育。  一、科学课堂教学是渗透低碳环保教育的主要阵地  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学科,教材中的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都是与人类紧密联系,其中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资源的利用与
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感悟、体验与学习过程之后结出的“果”同樣重要。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更要在认知、情感、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人格独立、个性丰富、思维活跃的个体,灌输型的教学很难适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型课堂,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浪潮呼唤“感悟”型的教学。  一、问题导学,在挑战中感悟  学生没有迸发出思维火花的数学课不是一节好课,因此教师必须以问题为引领,在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不断
新课改以来,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有了非常大的创新与进步:能用全英文课堂教学,配有精美的课件,能开展热闹多样的活动。但是,一节课下来,总觉得缺点什么,少了灵动、生动和深度。究其原因,这跟教师的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有很大关系。巧妙应用提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了学生积极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现了教师行云流水的教学艺术,令人拍案叫绝。  一、善用提问激发兴趣  小学生有渴望新知,爱好表现的特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