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原始意义的探究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cesoul8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摘要】:“诗意”频繁出现,有必要明确它的原始意义。本文从三个方面探究诗意的原始意义。分别是“诗意”与“诗的意义”的区别;语言和言语之间的“诗意”,意境是情境与物象的融合三个方来展开。
  【关键词】: 诗的意义;想象;情境;诗意
  一、意与意义
  现代汉语中“意”释义:“事物包含的思想与价值。”[1] “意”与“意义”是否相同?
  古代“意”是被包含在“意义”范畴的,现代汉语中“意义”在外延上更广。“意”属“心部”。《说文解字》:“意,志也。察言而知意也。”[2]段玉裁注:“志,即识,心所识也。”[3]从注释看出,“意”偏向主体情感的表达。但是情感是主体直接或含蓄的表述,客体据语境予以推测。孟子“以意逆志”[4]与其相同。从这出发,客体对主体“意”的理解是有差别的。主体对“意”以自身为本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思想为重心;当话出口后,重心转到客体,客体据情境对主体话语进行意译;当然主体也关注客体对主体的反应。因此,对“意”完整的理解需要主体与客体共同参与。
  《说文解字》中:“义,已之威仪也。”[5]段玉裁注:“古者‘威仪’字作‘义’,今‘仁义’字用之。古代汉语中‘义’有三个释义。分别是:“合宜的道德行为;合道义的;情谊”。[6]比较发现,词典对“义”的释义大体相同,都指向公正、道德的行为。可见,“义”是对人行为进行道德的评判的尺度。
  现代汉语中,“意”与“义”连用。先秦时,“意”与“义”联系不紧密。“言意矛盾”中的“意”不涉及“义”。[7]上述中的“意”,没有强调道德内涵,更多是指向作品的情感内容。
  两汉以后,“意”与“义”密切关联。司马迁评屈原《离骚》:“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8]在上述中,“意”与“义”可替换。但在汉语演变中,“意”偏重意向的维度,“义”偏重语言结构的客观含义的维度。在现代汉语中,讲“词义”多用“义”,涉及文本的思想时则用“意”,诸如“思想意义”等。而具体意义的需放置在具体语境中考察。
  二、语言与言语间的诗意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提出人类语言是建立各种关系上的,各种语言要素在系统中才有意义;语言是完整的系统,与言语无关。他对语言和言语作出区分。他认为,人类的言语是多方面的,跨越诸多领域。语言:“语言和言语不能混为一谈;语言只是言语的一个确定部分。语言是每个人都有的,存在于人的意志之外”。言语:“个人才是它的主人;言语中任何东西都是部分的。”[9]
  经上论述,语言和言语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言是言语活动的组成部分;言语是个人的,具有多变性。整体来看,言语活动难以归入某一学科。普通语言虽与诗歌语言有联系,但也有区别。首先,普通语言具有指称性,这是普通语言意义的标示。“指称性”是每个词语的存在与世界中的某一客体相对应。例如“草”,我们自然会联想到,一种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其次,它具有限定性。如“黄种人”,自然会想到,黄色皮肤的人。
  而诗歌语言与此不同。如“言不尽意”[10]。但这不是指文论怀疑古汉语的表达能力。相反,这恰是诗歌语言与言语区别的体现,即用有限的语言表达无尽之意。说明诗歌语言具有模糊性,它的指向性与限定性没有普通语言明显。诗歌是表达情感的文体,而情感是难以名状,用指称性和限定强的普通语言来表达有难度,只能用限定少的诗歌语言来表达。
  三、意境:情感与物象融合
  经考证,言意矛盾可追溯到先秦《周易·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11]老子《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12]《毛诗·大序》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13]以上都是对言意矛盾的描述。
  言意矛盾分有三种。一、“意”内容太丰富和“言”传达的意义之间的不相等。如“文不逮意”。其一,“意”内涵与比作者想表达的意思少;其二,语言自身携带的多种含义,掩盖作者表达的内容。二、个人对人生的体验,语言难以表达。三、言语先于个人产生。所以言语有自身的逻辑,迫使我们去遵循它,改變了我们对事物的认知方式。
  先哲在发现言意矛盾就便提供了解决之道。《周易·系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14]魏晋时,刘勰用“意象”一词,《文心雕龙·神思》篇:“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15]其义是在艺术构思中,具体形象和诗人构思时的情感是相互联结的。
  “意象”出现后,意象和意境相关联。意象内涵被确定后,“意象”已不能传达评论家之意,意境才由意象生发出来。从逻辑上来看,意象在意境之前。意境始于唐·王昌龄之《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视境于心,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之于身,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16]可看出,物境、意境、情境三者是并列的,且物境有客观物境的加入才“得其形似”;情境和意境,没有说一定要凭借客观物象才能产生,其实二者都是与物境相对的心情境界。
  “意象”和“意境”常混为一谈。在《文学理论教程》中,对上述两个概念予以界定:“意境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情调,是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像空间。意象以荒诞性为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17]意象与意境不同可见一斑。意境是整体,由意象编织而成。作品中的意境作为整体存在;意象则不然,它无法独立的存在。袁行霈说:“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具体的、细小的单位。意境如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砖石。”[18]可看出,意象是形象思维与主体情感的结晶。而意境以意象为基础上的升华。意象是作者抒发情感的载体,而意境是在作者多种意象的综合,具有意象没有的内涵。意象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意境是读者在感受意象时形成的。像烧开水一样。水慢慢升温,直至沸腾,便是意境。水是物象,火是感情,开水则是火与水融合。   综上所述,“诗意”在各种场合的出现,使人们对“诗意”内涵模糊。通过对“诗意”原始意义的探究,限制其使用范圍,进而回到正确的轨道。通过探究,“诗意”可定义为读者在欣赏诗歌作品时,通过对语言的解读与想象的结合,体验到作者创作时情感感觉所引发的共鸣。
  注释:
  [1]《现代汉语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年,第79页。
  [2]许慎:《说文解字》,上海:中华书局,2013年,第137页。
  [3]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502页。
  [4]《孟子·告子上》,宋元人注:《四书五经》,北京:中国书店,1984,第71页。
  [5]许慎:《说文解字》,上海:中华书局,2013年,第117页。
  [6]《现代汉语词典》,北京:新华出版社,2007年,第476页。
  [7]《仪礼·聘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79页。
  [8]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史记》卷八,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282页。
  [9]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7页。
  [10]《易·系辞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年,第58页。
  [11]《易·系辞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年,第58页。
  [12]老子:《道德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第13页。
  [13]《毛诗·大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第23页。
  [14]《易·系辞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6年,第58页。
  [15]刘勰:《文心雕龙·隐秀》,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第55页。
  [16]王昌龄:《詩格》,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5页。
  [17]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44页。
  [18]辛晓琪:《意境与意象的区别》,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2期2009年3月。
  作者简介:唐松(1992—),男,汉族,籍贯:四川宜宾,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文学理论。
其他文献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3)  【摘要】:产品色彩设计出了探寻美感之外,还要考虑把比如色彩三位形态、工程技术、色彩心里、材料工艺、等诸多因素。我们为了科学地、艺术地在产品设计实践中运用色彩,就要对色彩设计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学习。通过介绍色彩与产品设计以及色彩设计之间的关系,来研究产品的色彩性格。  【关键词】:色彩;产品设计;语义;情感;营销  1、色彩设计  工业设计师伴随着机械化
期刊
(淮南師范学院,安徽 淮南 232000)  【摘要】:自历史有人类以来,人们就生活在一草一木中,人们对植物的强烈情感是任何动物不可比拟的。在工业化的到来后,人们生活中往往忽略了绿化对我们生活的至关作用。环境的污染,气体的排放而导致大气的破坏,又重新让“绿色”回到了人们是视线,平静,自然的绿意在荡然无存后又开始让人们对它捡起进行重新研究,因此改善绿化是改善我们生活环境结构的一种必要手段。  【关键
期刊
(敦煌艺术旅游中等专业学校,甘肃 敦煌 736200)  【摘要】:古丝绸之路带给新疆独有的地理文化风貌,地域性的文化背景,别具一格的区域审美习惯,滋养着这片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新疆。在新疆有着各种各样的民间民俗艺术,地处南疆叶尔羌河流域的麦盖提县农民画,因其具有强烈的装饰效果,充分体现着维吾尔族民间群众的精神面貌而独树一帜。  【关键词】:新疆麦盖提农民画;装饰性;色彩设计;表现  一.新疆麦盖提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剪纸艺术是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其与民俗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体现。山西广灵剪纸更是以特殊的刀刻方式、靓丽的色彩和独有的民俗文化,不同于其他地方剪纸。剪纸艺术的发生发展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十分密切而广泛的联系,它是我国民俗文化生活的表现形式之一。其特殊的刀刻手法、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是山西广灵剪纸最突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330025)  【摘要】:大南山是一个传统民族文化丰富的地方,在大南山里每个苗族人民都会身穿自己民族的特色服饰,他们的服饰可以说是物质、精神的财富和产物,其工艺之精美、文化内容之丰富深深吸引着广大学者,人民将这些民族服饰亲切地称之为:‘穿在身上的百科全书’。因为大南山人民的智慧与对自然的憧憬之情让大南山苗族人民在设计服饰的时候,既做到了传统服饰的实用性也融合了苗族人民
期刊
(齐鲁工业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3)  【Abstract】:Extensive and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the Chinese traditional element is the wealth of the Oriental culture,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in modern design. The ap
期刊
(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神秘的金字塔,至今未能破解的法老咒语,一直以一种超级神秘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好奇者来到埃及,就连爱因斯坦也曾说到过:“我们能感受到的最美丽的东西就是那些神秘的东西,它们是一切艺术和科学的真正源泉。”这就是古埃及,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国家。他们有着悠远时代便开始的神灵崇拜,有着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建筑,具有表现方式多样的异域艺术。本文旨在研究古埃
期刊
(贵州民族大学,贵州 贵阳 550025)  【摘要】:董希文是我国著名的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倾其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致力于油画艺术的学习、研究和教学,不断总结自己的油画创作和教学经验,在油画创作中的个人绘画风格和油画中国化的理论完善上获得很大成就。从时代的角度来看,董希文为一个大时代的来临、为开创一个伟大的中国艺术复兴的新时代,做了一切必要的准备。同时,又因为提出“油画中国风”这一卓越的命题,实现
期刊
(广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摘要】: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占据着中间地位。这一体裁从巴洛克时期诞生,经历了古典时期、浪漫时期,作品的内容不断丰富,作品的结构也是不断更新变化。由刚开始的四个乐章,到古典时期三个乐章,再到后来的作曲家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增减乐章,作品丰富多样。莫扎特的小提琴奏鸣曲不仅丰富了小提琴艺术,还提高了小提琴演奏的品味。在莫扎特的作品中人们更多的认识到,
期刊
(贵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摘要】:艺术作品中的“关系”呈现,它是作为一种链接在艺术作品中的呈现为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相应的结点却是艺术“关系结构”形成的关键。  【关键词】:艺术;结构;关系  关系从通俗意义上即是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人与事、事与事之间的相互关联。这种联系可以是直接表像联系、也可以是间接内在抽象联系。这种种关系在构成的过程中从事件内在至外在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