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浓度梯度硼酸对普通卷甲虫回避行为的影响

来源 :生物资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探究硼酸对普通卷甲虫(Armadillidium vulgare)回避行为的影响,评估硼酸在其回避行为试验中的效力,采用双控制试验法,以动物生活区域的土壤为底物,通过设置浓度为250、500、750、1000、1250、1500 mg/kg的硼酸来探究普通卷甲虫的回避行为.结果显示:随着土壤中硼酸浓度的增加,普通卷甲虫的回避率不断增加,硼酸浓度为1500 mg/kg时,普通卷甲虫表现出回避行为.由此可以得出,硼酸可作为普通卷甲虫回避行为试验的参照物,普通卷甲虫也有望作为土壤环境的替代指示物种.
其他文献
为探讨大水面网箱养殖俄罗斯鲟后备亲鱼的适宜投喂量与养殖效益,将平均体质量为(6.15±0.23)kg的4龄俄罗斯鲟(Acipenser gueldenstaedtii)后备亲鱼(雌性)养殖在网箱中,以养殖基地日常投饵率(feeding rate,FR)计算的投喂量(feeding quantity,FQ)为基准,设置C-1(80%×FQ)、C-2(90%×FQ)、C-3(100%×FQ)、C-4(110%×FQ)四个投喂水平,研究不同投喂水平对俄罗斯鲟后备亲鱼生长性能和养殖效益的影响,并设置上游、实验点和
根据2019年4月至2021年3月的调查数据,对海南岛陵水河流域淡水鱼类群落结构、多样性及其历史变化进行了研究.共调查到鱼类47种,隶属于6目19科,其中海南特有种7种,陵水河流域历史未记录种21种.鲤形目(Cypriniformes)鱼类种类最多,为23种,占物种总数的49%.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12、物种丰富度(D)为6.10、均匀度指数(J′)为0.81、优势度(λ)为0.06.与历史资料相比陵水河流域土著鱼类缺失种类达16种,其中受威胁鱼类种类锐减明显,同时外来鱼类
光肋螺蛳(Margarya mansugi)是仅分布于云南省的特有螺类.受过度捕捞、栖息环境破坏等人为因素影响,光肋螺蛳自然种群急剧萎缩,目前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由于光肋螺蛳的研究资料匮乏,其生物学特征尚未被完全掌握,制约了光肋螺蛳保护对策的制定.为此,通过室内人工驯养观察,记述了光肋螺蛳的形态、活动习性、食性、生长和繁殖等主要生物学特征.光肋螺蛳壳质厚且坚硬,呈长圆锥形,褐色,角质厣,螺壳一般有5~6个螺层,体螺层有4条环肋,雌螺体型一般比同龄雄螺大;喜栖息在水体底层,夜晚活动频率明显高于
传粉者是全球生物多样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提供重要生态服务的同时,也依赖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和筑巢资源实现自身生长和繁殖.在全球传粉动物多样性呈下降趋势之际,城市生态系统因具有丰富的花资源和高异质性的栖息地,已成为传粉者的庇护所.综述了城市环境中传粉动物的多样性现状以及影响传粉者多样性的主要因素,最后讨论了保护城市传粉者多样性所需采取的措施,旨在为建设传粉者友好型城市和维护生态平衡提供参考依据.
小单孢菌科(Micromonosporaceae)菌株是一类具有气生菌丝和基内菌丝分化的经典放线菌,于二十世纪中期被发现,目前包含29属246种的成员.这类菌株不仅广泛分布于普通的陆地生态系统中,在淡水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以及一些被认为对生命极具挑战的极端环境中也常能探测到这些微生物的踪迹.小单孢菌产生的抗生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和农业的多个领域,一直以来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本文就小单孢菌科放线菌的分类学特征、生态分布、基因组特征及其在医药和农业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推进小单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和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的内骨骼称为海螵蛸,可用于制酸、止血等.通过对曼氏无针乌贼、金乌贼和虎斑乌贼(Sepia pharaonis)内骨骼生化成分的比较,有望实现传统中药海螵蛸原料质量的提升和替代.分别使用烘干干燥法、高温灼烧法、凯氏定氮法、索氏提取法、酸碱浸泡法、茚三酮柱后衍生离子交换色谱法、离子发光色谱法检测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甲壳素、氨基酸及矿物质.结果显示:三种内骨骼营养成分中,虎斑乌贼水分和粗蛋白含量最高,分别为(
自然条件下,微生物以一种复杂的群落形式生活,细胞周围充斥着由相邻细胞产生的各类代谢物,使各细胞间存在多样的互作形式,影响彼此的生长.不同种类的菌株共培养时,营养缺陷型菌株可以利用其他菌株产生的代谢产物进行生长;共培养还可以改变微环境、刺激菌株沉默基因的表达及改变菌株的生存状态.近年来,基于模拟菌株间的互作关系而发展起来的共培养技术逐步应用于未培养微生物的分离工作中,并被认为能有效提高未培养微生物的分离效率.结合已发表的相关文献资料,综合分析潜在共培养的类群多样性以及共培养分离技术的先进性与应用现状等,以期
在多次野外调查和历史资料查询的基础上,整理出峨边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名录,并对其进行了区系分析.结果表明:黑竹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共135科693属2246种,其中裸子植物7科15属38种,被子植物128科678属2208种.在科级上可划分成9个分布区类型和13个变型,以热带成分为主;属级上分成14个类型和22个变型,以温带成分为主,说明保护区的区系成分具有过渡性,区系复杂.保护区与滇藏高原共有物种较多,区系起源有一定的古老性.与周边保护区的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比较,发现黑竹沟与老君山自然保护区最相似
大胡蜂[Vespa magnifica(Smith)]作为我国重要的生物防治昆虫、药用昆虫和食用昆虫,近年来在云南、四川等地已实现人工养殖,在农林害虫控制和乡村振兴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蜂王越冬存活率和冬眠率较低.本文就蜂王体重、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对大胡蜂蜂王越冬存活率与冬眠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蜂王体重≥2.6 g组的存活率和冬眠率分别为93.3%和86.7%,随着蜂王体重下降,蜂王的存活率和冬眠率均降低;温度10.5℃组的存活率和冬眠率分别为93.3%和80%,温度高于和低于1
泽泻科(Alismataceae)是现存最原始的单子叶植物类群之一,慈姑属(Sagittaria)是泽泻科相对进化的分类群,地域分布广泛,其物种大多集中分布于北温带,且有种间同域分布现象.为了探究同域分布物种之间的杂交可能性,我们通过选取同域分布且在系统进化树上具有代表性的冠果草(S.guayanensis subsp.lappula)、小慈姑(S.potamogetonifolia)、利川慈姑(S.lichuanensis)和野慈姑(S.trifolia)为研究对象,调研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的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