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波仙子(鲁 燕 安徽省芜湖县实验学校教师)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uyan28
凌波仙子自述:
我从事教育工作20年了,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每天都和一群充满活力、阳光可爱的孩子打交道,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每天都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和李白对饮,伴杜甫望岳……尽情享受文学的盛宴。教书育人,我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它们汇集在我的心里,想要奔腾而出……
于是,我申请了博客,并取名“雨燕衔泥”。雨燕是最勤劳的,每时每刻都忙个不停。我希望自己能像雨燕一样用心耕耘,啄草衔泥,搭建心灵小巢。无论多忙,我每周都要写上一点,工作、学习、生活,或长或短,但无一例外都是我的真实感受。同时,我还链接了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教育网站,闲暇时便做逍遥游,以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
博客是我的心灵家园。在这里,我任凭思绪飘飞,搏击长空,遨游四海,享清风明月,伴鸟语花香,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怀。日积月累,深感获益匪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粉丝”这个名词遍布媒体时,当“哈韩族”充斥于我们身边时,当“火星文”植根于学生的校服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我们读不懂当今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他们看似热情,却又显得冷漠,甚至很难被感动。
记得那一次,我要教学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为了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感受到斑羚们的牺牲精神,我特意请计算机老师帮忙做了一个flash动画:随着老斑羚示意性的一声“咩”,年幼斑羚和老斑羚一前一后起跳,角度也一高一低,当年幼斑羚在最高点往下落时,老斑羚刚好出现在年幼斑羚的身体下,年幼斑羚在老斑羚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再度起跳,轻巧地落在对面的山峰上,而老斑羚笔直地坠落下去,葬身悬崖……看着这样的画面,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想我的学生肯定也会这样。
上课了,我满怀信心地带着学生走进多媒体教室,和学生开始了《斑羚飞渡》的学习:导入、复述,一切都很顺利,接下来将是我期待的高潮——品读“斑羚飞渡”这一部分。我点击鼠标,播放事先准备好的flash动画:当“咩”的一声响起,一只年幼斑羚跃过悬崖,一只老斑羚葬身山谷……“哈哈……”“咦,真好玩……”我愕然了,没有我所期待的感动、震撼,教室里,大多数学生看得都很开心,他们是那么漠然!欢快的笑声,悲壮的画面,这是多么不和谐!我十分生气,真想大喝一声。可是我不能,我很快压制住怒火,平静下来。能怪他们吗?他们还只是孩子,缺少类似的体验,又怎能被感动?如果我发火,他们肯定会安静下来,甚至会装出一副被感动、被震撼的样子。但那是我希望看到的吗?不,绝不是!
怎么办,我赶紧寻找对策,忽然,我眼前一亮,备课时我查找了很多资料,优盘里还有很多反映斑羚生活现状的图片、文字没放进课件,我赶紧给学生展示这些图片、文字,人们为了追求藏羚羊绒制成的披肩“沙图什”带来的高额利润,大肆捕杀藏羚羊,有的羚羊甚至活生生地被剥皮……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呈现在屏幕上,学生都惊呆了……
眼看学生已有了情感上的准备,我又播放了第九、十自然段的配乐朗读,随着朗读录音,学生渐渐走进了课文,有的还跟着小声读。我感到学生通过文字已体会到斑羚的精神,就请学生集体朗读,要求他们要读出感情。感情已积蓄充分,学生读得那么投入,当读到“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时,有的学生哽咽了。我再次点击鼠标,播放flash动画:当“咩”一声响起,一只年幼斑羚跃过悬崖,一只老斑羚葬身山谷……没有了笑声,有的只是沉默、震撼,有的女生甚至流下了眼泪……当我请他们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时,学生都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他们有的反思人类的行为,说当灾难来临时,人类应多向斑羚学习;有的说我们人类在灾难面前也是富有牺牲精神的,比如汶川大地震时,那位给孩子留下短信的母亲……学生的表现和先前简直判若两人。
一年过去了,我时常想起那节课,时常进行反思。
当课堂上响起不和谐的笑声时,教师应从自身找原因。假如我能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诵读课文,充分咀嚼、品味文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等学生充分理解了文本后,我再请学生欣赏flash动画,学生肯定能深刻体会到斑羚的牺牲精神。而事实上,我却是直接播放flash动画,以flash动画取代了学生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和深入体验,课堂怎能不响起笑声?
当课堂上响起不和谐的笑声时,教师应适时引导、点拨。我很庆幸,当时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并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图片、音乐等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其在赏图、读文、品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文中那份悲壮的美。当学生被感动、被震撼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冷漠。
教学的精彩很难预约,当课堂上响起不和谐的笑声时,只要我们能巧借多媒体技术,抓住契机,定能“拨开乌云见青天”!■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luyan28
凌波仙子自述:
我从事教育工作20年了,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每天都和一群充满活力、阳光可爱的孩子打交道,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每天都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和李白对饮,伴杜甫望岳……尽情享受文学的盛宴。教书育人,我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它们汇集在我的心里,想要奔腾而出……
于是,我申请了博客,并取名“雨燕衔泥”。雨燕是最勤劳的,每时每刻都忙个不停。我希望自己能像雨燕一样用心耕耘,啄草衔泥,搭建心灵小巢。无论多忙,我每周都要写上一点,工作、学习、生活,或长或短,但无一例外都是我的真实感受。同时,我还链接了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教育网站,闲暇时便做逍遥游,以获取丰富的精神食粮。
博客是我的心灵家园。在这里,我任凭思绪飘飞,搏击长空,遨游四海,享清风明月,伴鸟语花香,我手写我心,我笔抒我怀。日积月累,深感获益匪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当“粉丝”这个名词遍布媒体时,当“哈韩族”充斥于我们身边时,当“火星文”植根于学生的校服时……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我们读不懂当今的孩子——我们的学生。他们看似热情,却又显得冷漠,甚至很难被感动。
记得那一次,我要教学沈石溪的动物小说《斑羚飞渡》。《斑羚飞渡》描写的是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斑羚在危难中表现出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为了让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感受到斑羚们的牺牲精神,我特意请计算机老师帮忙做了一个flash动画:随着老斑羚示意性的一声“咩”,年幼斑羚和老斑羚一前一后起跳,角度也一高一低,当年幼斑羚在最高点往下落时,老斑羚刚好出现在年幼斑羚的身体下,年幼斑羚在老斑羚的背上猛蹬了一下,再度起跳,轻巧地落在对面的山峰上,而老斑羚笔直地坠落下去,葬身悬崖……看着这样的画面,我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我想我的学生肯定也会这样。
上课了,我满怀信心地带着学生走进多媒体教室,和学生开始了《斑羚飞渡》的学习:导入、复述,一切都很顺利,接下来将是我期待的高潮——品读“斑羚飞渡”这一部分。我点击鼠标,播放事先准备好的flash动画:当“咩”的一声响起,一只年幼斑羚跃过悬崖,一只老斑羚葬身山谷……“哈哈……”“咦,真好玩……”我愕然了,没有我所期待的感动、震撼,教室里,大多数学生看得都很开心,他们是那么漠然!欢快的笑声,悲壮的画面,这是多么不和谐!我十分生气,真想大喝一声。可是我不能,我很快压制住怒火,平静下来。能怪他们吗?他们还只是孩子,缺少类似的体验,又怎能被感动?如果我发火,他们肯定会安静下来,甚至会装出一副被感动、被震撼的样子。但那是我希望看到的吗?不,绝不是!
怎么办,我赶紧寻找对策,忽然,我眼前一亮,备课时我查找了很多资料,优盘里还有很多反映斑羚生活现状的图片、文字没放进课件,我赶紧给学生展示这些图片、文字,人们为了追求藏羚羊绒制成的披肩“沙图什”带来的高额利润,大肆捕杀藏羚羊,有的羚羊甚至活生生地被剥皮……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呈现在屏幕上,学生都惊呆了……
眼看学生已有了情感上的准备,我又播放了第九、十自然段的配乐朗读,随着朗读录音,学生渐渐走进了课文,有的还跟着小声读。我感到学生通过文字已体会到斑羚的精神,就请学生集体朗读,要求他们要读出感情。感情已积蓄充分,学生读得那么投入,当读到“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时,有的学生哽咽了。我再次点击鼠标,播放flash动画:当“咩”一声响起,一只年幼斑羚跃过悬崖,一只老斑羚葬身山谷……没有了笑声,有的只是沉默、震撼,有的女生甚至流下了眼泪……当我请他们谈谈学习本文的感受时,学生都跃跃欲试,畅所欲言,他们有的反思人类的行为,说当灾难来临时,人类应多向斑羚学习;有的说我们人类在灾难面前也是富有牺牲精神的,比如汶川大地震时,那位给孩子留下短信的母亲……学生的表现和先前简直判若两人。
一年过去了,我时常想起那节课,时常进行反思。
当课堂上响起不和谐的笑声时,教师应从自身找原因。假如我能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诵读课文,充分咀嚼、品味文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等学生充分理解了文本后,我再请学生欣赏flash动画,学生肯定能深刻体会到斑羚的牺牲精神。而事实上,我却是直接播放flash动画,以flash动画取代了学生对文本的仔细阅读和深入体验,课堂怎能不响起笑声?
当课堂上响起不和谐的笑声时,教师应适时引导、点拨。我很庆幸,当时我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并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技术,借助图片、音乐等唤起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拉近了学生与课文的距离,使其在赏图、读文、品词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文中那份悲壮的美。当学生被感动、被震撼时,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并不冷漠。
教学的精彩很难预约,当课堂上响起不和谐的笑声时,只要我们能巧借多媒体技术,抓住契机,定能“拨开乌云见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