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因性动机和优秀语言学习者的关系

来源 :山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do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英语的关键时期,然而,国内学者指出,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后,因为要面临升学考试,学生功课变得繁重,需要做大量的练习来应付考试,导致不少学生减弱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熟悉教学情境,尤其是了解学生,对于教学至关重要。Joan Rubin在1975年发表了关于“优秀语言学习者给我们的启示”(What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can teach us)一文。其中探讨了怎样成为一个优秀语言学习者,优秀语言学习者具备哪些特质,为什么一些人在语言学习中更加成功?正如Rubin所述,如果我们知道成功的学习者是怎么做的,就能把这些方法传授给其他的学习者,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大量前期研究已探讨了影响成为优秀语言学习者的相关变量,如动机、年龄、性格、性别、元认知,等等。其中,动机被看作是成为优秀语言学习者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相关理论及研究
  动机,作为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解释了人类的行为和思想。大量的文献和研究致力于探讨动机和学习的关系。学者们将动机分为内因性动机 (Intrinsic motivation)和外因性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Spinath和Steinmayr指出,拥有内因性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也是教育追求的目标。
  1.内因性动机。
  Schunk et al.指出,内因性动机源于个体内在,是一种内在渴求,它表明个体内在对从事某项活动有偏好或有兴趣。此外,Lee、McInerney、Liem和Ortiga提出,内因性动机包括对参与活动的热情,对体验冒险和新奇经历的期待,为出色完成工作付出的努力,对未来的期许以及对自我提升、目标达成的渴望。
  实证性研究发现,内因性动机与学习成绩相关。一批学者指出,拥有内因性动机的学习者会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会更积极地参加课内外活动,会更主动地提升自身技能,这也必将对学习成绩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学习也可以促进内因性动机的提升,因为当学习者取得了优秀的学习成绩或获得了学习奖励时,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得到提升,从而促进个体内因性动机的增长。可见,内因性动机可以在学习者学习的过程中得到维持和加强。内因性动机和学习成效是“同时作用”“双向影响”。
  此外,研究者们还发现,内因性动机是会随着时间和情境的变化而变化。Corpus et al.调查了3-8年级的波兰学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阅读课和数学课的内因性动机都有所下降。同样,Lau对香港4-11年级的学生进行研究,发现高年级学生的内因性动机低于低年级学生。又如,Spinath和Steinmayr研究了德国11年级的学生,发现学生对数学课和德语课的学习动机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减弱。从上述的研究中不难看出,尽管研究者们调查学生的内因性学习动机是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操作的(如波兰、香港、德国),并且涉及不同领域的课程(如Corpus et al.调查阅读和数学课程、Spinath 和Steinmayr调查数学和德语课程),但是,研究结果却是基本一致的,即语言学习者在学习方面的内因性动机会随着学习者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这些结果也印证了Lepper和Corpus所提出的,内因性动机是随个人年龄的成长而弱化的。然而,也要注意到,在上述的研究中,学习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7、8岁(三年级)到青少年时期。对于低年级(一年级、二年级)或更年幼的学习者并没有充分的研究证据。
  除了时间会对内因性动机有影响,不同性别的学习者也会影响到内因性动机。如Bouffard et al.和Lau发现,在阅读方面,女生的内因性动机强于男生;在数学方面,男生的内因性动机又强于女生。
  2.內因性动机和优秀语言学习者的关系
  研究者们提出,了解学习者的内因性动机有利于提升第二语言习得的成效,有内因性动机的学习者会努力实现语言学习目标。因为这些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有浓厚的兴趣,这种对目标的渴望会激励他们更努力学习,同时也让他们能享受学习的过程。Noels, Pelletier, Clément和Vallerand指出,内因性动机和对学习的投入是正相关的。可以说,语言学习的成功依赖于学习者的感受和他们在学习上的投入。缺乏内因性动机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语言学习。Noels et al.调查了159名年龄在18-50岁的学习者,发现拥有内因性动机的学习者学习热情更高,也更有决心提高语言水平。此外,Vandergrift对57名年龄在13-14岁的法语学习者进行调查,发现学生的学习表现是被他们自身的内因性动机推动的。内因性动机越高,学习者对学习的投入就越多,语言成绩也越高。此外,研究发现语言成绩也会影响内因性动机。Ellis指出,语言学习者成绩越优秀,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就会越强,在语言学习上也就越有信心,对语言能力的把控也就越强,这样他们语言学习的兴趣也就越高,最终提升了学习者的内因性动机。然而,并不能说有内因性动机就一定可以成为优秀语言学习者。
  首先,内因性动机不是影响语言学习成绩的唯一的变量,年龄、性格、学习方式、学习策略等变量都会影响语言学习成绩,Noels et al.指出,拥有外因性动机也可成为优秀语言学习者。有外因性动机的学习者倾向于从语言学习中获得益处,如得到教师的奖励,找到好的工作,避免家长的惩罚,这也同样会促使学习者在学习上投入更多的努力,并取得优秀的成绩。
  其次,内因性动机是动态的,与语言学习的情境相关。因此,具有内因性动机必将在第二语言习得上取得好的成绩的说法是不恰当的。D?rnyei和Skehan提出,内因性动机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动态变化的,并随着学习者心智的变化而不断进化。因此,外部因素,如学习者在学习上信心减弱,考试成绩不理想,都将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语言学习成绩有影响。
  再次,学习者性别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内因性动机。Nyikos发现,相对于男性,女性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语言学习上。D?rnyei和 Csizér通过调查4765名学习者(2305名女性和2377名男性)发现,女性分数显著高于男性。正如Nyikos所解释的,女性学习者相较于男性学习者更加注重语言学习,并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在语言学习上。   二、内因性动机给教学带来的启示
  Guilloteaux和D?rnyei指出,内因性动机给枯燥的学习提供着动力。如何增强和维持内因性动机对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将从挑战、控制、奖励和兴趣四个方面分析内因性动机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1.挑战
  挑战是内因性动机的一个来源。教师在制定教学策略或设计课堂活动时,可以给学生设置挑战任务。研究者们提出,设置挑战任务要适度,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任务设置太容易,学习者自我效能不会提升,因为他们不能从完成任务中获得愉悦和满足。反之,如果任务设置难度超出学习者的能力范围,他们的信心就会下降,随之他们也会放弃继续学习。因此,为了增强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内因性动机,教师应当了解每个学生的语言水平,设计出难易适中的挑战任务。
  2.控制
  控制是内因性动机的决定因素。它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自我掌控学习。Neols et al.指出,当学习者能自主学习,他们的学习兴趣、自信、自我效能将会被更好地提升,内因性动机将增强,学习成绩也会相应提高。因此,在第二语言教学的情境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让学生掌控自己的学习。如,教师可以提供多样的学习资源,为学生设计不同类型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身的语言学习资源和课堂活动。这样,学生将会从语言学习中获得更多的自信和满足感,同时,学生的内因性动机在语言学习中也会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成绩。
  3.奖励
  一些实证性的研究发现,奖励会对内因性动机产生影响。Papi和 Abdollahzadeh提出,教师可以通过给予学生奖励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奖励是对学习者的一种肯定,它提高了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随之增强了学习者的内因性动机。然而,并非所有的奖励都会提升内因性动机。Cameron et al.指出,只有当奖励能为个体情感带来积极影响时,它才可以增强内因性动机。也就是说,奖励的设置要和学习者的进步、技能的提高、能力的提升相关,这样才能让学习者认为他们获得奖励是因为学习的进步。因此,在语言学习情境下,教师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给予他们奖励是基于他们学习的进步和成绩上的出色表现。在教学实践中,如果学生课堂表现活跃,能积极与教师和学生互动,那么,教师应给予这些学生一定的奖励,如口头表扬或给他们平时的成绩加分。这样,得到奖励的学生也将对学习更有信心,更能积极地投入到语言学习中去。
  4.兴趣
  兴趣主要是扮演维持和增强内因性动机的角色。对学习有兴趣的学习者在学习上很有动力,他们会更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学习。在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选择有趣的教材,设计有意思的课堂活动和任务,运用有趣的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他们对语言学习的内因性动机,在语言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Ushioda指出,不论内因性动机还是外因性动机,对于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关注的重点不是去区分两种动机,而是在于如何去维持和增强这种学习动机。拥有内因性动机被认为是成为优秀语言学习者的一个关键,也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因为它不仅推动语言学习的进程,而且关系到学习者对语言学习投入的多少。内因性动机是动态的,是依赖于语言学习情境变化的。学习者语言学习的内因性动机可以通过挑战、控制、奖励、兴趣这四个方面来增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入手来设计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教材,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因性动机和语言成绩。
  总之,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去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愿意投入到语言学习活动中,更有能力和信心克服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如何应对语言学习中出现的急躁和厌倦情緒。这些问题也值得学者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学院)
  (责任编辑 岳 舒)
其他文献
2003年,上海师范大学的王荣生教授从教学功能的角度将课文选文分成四种类型,“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定篇”是语文课程规定的要素之一,所担任的课程功能是文化传承,在教学中,应以引导学生透彻地理解作品本身为旨归。这种分类最直接的作用是将课文教学从单一的讲读模式中解救出来,而根据选文的承载功能设计不同的教学。然而,王荣生“定篇”理论,只提出了定篇的教学功能,而对其功能究竟如何发挥、基于定篇的
期刊
目前,我国素质教育水平发展尚未得到全面覆盖,一些乡镇农村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甚至城市边缘的学校,他们的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进展迟缓。教学资源缺乏,教育水平跟不上时代,教学方式传统守旧,教育质量明显偏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训更得不到重视,这非常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在这样的学校开展数学教学时,更要注重训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创设学习情境,促进思维的主动性  农村背景下,由于成长环境的
期刊
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一门教学艺术。一名语文教师,课堂上能否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能否使问题的解决达到预期的效果,是衡量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评价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在课堂教学中,高效的提问像投入池水中的一粒石子,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想要达到这个效果,教师就需要精心设计,把握好课堂提问的“四度空间”。  一、提问要有广度  课堂提问不能只着眼于个别学生
期刊
人格教育担负着奠定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基础的重要任务,是学校目前的重点教育工作。初中阶段正是塑造和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关键时期,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又在人格教育的过程中担任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所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课有着其他学科替代不了的重要教学任务。  一、改善教学理念实施人格教育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通常会忽视学生的心理动态和学生的人格培养,教学效果差强人意。所以,教师应以学生的主体个
期刊
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语言和文化作为一个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初中英语教学的唯一目的是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有高度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才能引导学生在交际中取得更大的成功。事实证明,在实际交际中,如果缺乏对语言的理解,就很难正确使用词汇和语法,没有文化背景的英语学习等同于记忆一系列无意义的文字,很难将其有效地运用在生活中。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
期刊
最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探求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理当推崇有教育价值的数学,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趣味的和具有挑戰性的;数学学习的首选形式应当由纯粹的追思、模拟和训练转变为自主探究、互助沟通和实践改进。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失败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中每
期刊
小学高年级英语微写作训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语言输出的平台,让学生在语言输出的过程中发现语言问题,内化整合已学的语言知识点。但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小学高年级英语微写作训练特别是在评价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  一、微写作评价的现状  在小学高年级英语微写作训练过程中,及时、客观、肯定的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微写作的积极性,提高英语微写作训练的实效。当前小学高年级英语微写作评价以教师全批全改为主,这样的评
期刊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对知识的分析与反思,是基于评价而进行理性判断的思维活动。互动是合作学习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小学数学开展合作学习能将新的数学知识进行编码,并通过冲突性问题评价,对他人和自己的学习成果提出质疑和分析,从而在批判与创新中实现自我发展。  一、突破思维定势,形成批判性思维的精神和品德  由于学生长期受思维定势影响,导致判断质疑习惯和能力的缺失。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客观思考意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共享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发展理念已深入人心。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我们可以将这种理念引入教学,推行共享学习。  一、共享学习的内涵  共享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一起分享、共同享有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遵循“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基本原则,最广泛地汇聚学生智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能量,形成班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和获得感的生动局面。  二、共享学习的实现路径  1.自主
期刊
数学绘本图文结合,可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遐想,进而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将数学绘本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有声有色,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由此看来,数学绘本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很高。  一、联系生活,引入绘本  数学教学应联系实际生活,培养学生从客观现象出发去解决数学问题。教学中要避免死记硬背,多采用讨论式和指导式教学。斯图尔特《数学启蒙》系列绘本中的《起床上学了》,主要讲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