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中国籍国际法院院长史久镛

来源 :文萃报·周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sc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3岁,史久镛的年岁比联合国国际法院(以下简称国际法院)的历史还要长。从外交部法律顾问到中英香港问题谈判工作组成员,再到国际法院法官、院长,他说自己的人生经历恰恰也是中国在国际法领域发展的一个缩影。
  等不及毕业便回国
   史久镛1926年10月出生在宁波,后随父母迁居上海。在上海,史久镛在教会学校读书,抗战期间他升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49年史久镛负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选择了国际法专业,据他回忆是因为在抗战时期,每天上下学时耳闻目睹日本占领军骄横跋扈的丑恶嘴脸,激发起他的思考:国与国之间应该以何种明确的规则体系来处理关系。
   1950年11月末,就在中国抗美援朝赴朝参战不久,新中国外交使团到达了联合国总部。11月28日,伍修权以“美国武装侵略台湾案”为主旨做了长达两个小时义正辞严的演说。伍修权的演讲让史久镛激动不已。
   1954年秋,等不及在畢业式上戴博士帽的史久镛回国了。
  中国给国际法带来的突破
   1982年开始,中英之间开始了香港问题的谈判。涉及两国间重大问题和根本利益,作为国际法专家的史久镛自然不能缺席。
   谈判中,香港本身的地位、声明中如何表述香港的回归,就是考验中国国际法专家智慧的棘手问题。经过几个月艰苦谈判,在最后的声明文本中,双方一致采用“历史遗留下来的香港问题”代替“英国放弃不平等条约”的表述,并采用了中方主张的“交还”的表达。
   史久镛认为通过“一国两制”解决香港问题,不仅是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充满智慧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对国际法的一个巨大贡献,可以说是中国给“国际法带来的突破”。他说,在此之前,传统国际法领域没有不平等条约的概念,更没有对不平等条约的处理办法。如何对待不平等条约,阐明不平等条约的无效性和非法性,完全没有先例可循,但香港回归成为了具有创造性和历史性的经典案例。
   在中英香港问题谈判期间,中国开始了加入世贸组织(当时叫“关贸总协定”)谈判的筹备。当时的香港已经是关贸总协定成员。需要指出的是,关贸总协定直到后来的世贸组织,其成员并不要求必须是主权国家。香港问题谈判期间,中方有人提出香港应退出关贸总协定,待回归后作为中国的一部分与大陆再一同加入。史久镛坚决反对这种意见,他力主香港先以单独关税区身份留在总协定内。史久镛以深厚的国际法知识储备和国际法原理的透彻领悟,料定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而香港的经济命脉最直接地体现在进出口贸易中,如果不留在总协定内,其经济发展和繁荣稳定根本就无从谈起。
   “正是因为中国,我才能有这样的机会”
   在史久镛家的陈列柜里,有一个刻有铭文和法官签名的纪念银盘,签名特意按照当时在职法官的资历排序。这是2010年史久镛卸任国际法院法官时收到的告别礼物。
   1993年,史久镛当选联合国国际法院法官。国际法院要就国家间争端行使诉讼管辖权,以及就联合国有关机构提交的法律问题发表咨询意见,行使咨询管辖权。2003年,77岁的史久镛高票当选国际法院院长(见图),成为首位担任该院院长的中国籍法官。
   担任院长期间,史久镛参与审理了16宗案件,创迄今国际法院院长审理案件数量之最。在国际法院,史久镛对美伊之间的复杂关系深有体会。2003年,他负责审理了伊朗诉美国石油平台案。此外,以色列隔离墙案也是史久镛审理的经典案例。2004年7月9日,史久镛在国际法院司法大厅宣布咨询意见:以色列修建隔离墙违反国际法,应终止修建,同时拆除已修建的隔离墙。
   国际法院的大法官一旦当选,就不再代表他们各自的政府,他们的首要职责就是保证绝对公正。但在国际场合,史久镛始终坚持维护祖国尊严。
   一次,他参加一位英国法官的家宴,一位荷兰少数党人士问史久镛:“1954年您回到中国,我不理解,您当时难道不知道中国的政治环境吗?”史久镛说:“如果我留在美国,你觉得我现在能坐在这里,以国际法院院长的身份和你交流吗?我甚至连法官都当不上。正是因为中国,我才能有这样的机会。”
  (摘自《环球人物》《留学生》)
其他文献
一次,“皇帝专业户”张铁林接受采访,主持人问他:“演惯了皇帝,心态是不是变成了皇帝的心态了?”张铁林讲了一件趣事。   有一次,张铁林在一部剧中饰演皇上,拍摄时,他穿着龙袍威风凛凛地坐在大殿上,文武百官纷纷跪拜,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张铁林特有派头地一挥手说:“平身”。   “平身”话音一落,导演说:“停!放饭,放午饭。”“放午饭”话音未落,底下的“大臣”作鸟兽散状,“哗”地一声瞬间跑得没
期刊
近年来,中国田径项目取得了十分大的进步,像现在大家比较熟知的苏炳添、韦永丽、葛曼琪等人都是水准极高的田径运动员,随着国家整个田径系统的完善,现在已经处于人才辈出趋向稳定的局面。   但是在众多田径项目中,长跑这项运动是很多選手不愿意去练习的,顾名思义,长跑肯定是要更耗费时间及体力的,吃不得苦中苦绝对练不好长跑,那么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就特别有毅力,她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拿到长跑奥运冠军的运动员王军霞
期刊
2018年5月27日,一張拍摄地点为大连造船厂附近的照片开始在网上疯传,引起轰动。照片显示:刚刚完成海试的首艘国产航母与实现舰载机夜间起降的辽宁舰首次“历史性同框”。同时,关于中国第三艘航母已经开建的消息也在网上不断扩散。   国防大学教授梁芳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信心满满地预言:“凭借辽宁舰和首艘国产航母的经验,下一艘国产航母建造、试航的周期都会大幅缩减,相信不会让我们等待太久,可能是近在咫尺
期刊
7月24日,中国空军公布了一组歼-20战机的最新训练照片,其中一张照片中,一架编號62001的歼-20战机引起了各方关注,昭示了一个特殊的信号:中国空军已正式进入隐形机时代!   早在2016年前后,歼-20就已经开始配备部队,并开始了和歼-11、歼-10、苏-35等其他战机的模拟攻防对决,但那时歼-20的性能依旧没有彻底完善,其服役单位是带有试验性质的部队。此前亮相的歼-20在涂装上也不同于现在
期刊
5月13日上午7时许,国人翘首以盼的首艘国产航母从大连造船厂码头启航,赴相关海域执行计划中的海上試验任务。与辽宁舰不同,001A型航母完全是由中国自主设计建造的,它在辽宁舰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优化,性能全面提升。从小舢板到航空母舰,人民海军白手起家,逐步发展壮大,航母也为中国成世界大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期刊
有人说,“一个人衰老的开始,是不再旅行”。88岁的宋式镛是青岛市一名普通的独居老人,喜欢别人称他为“老乐”,热爱摄影旅行的他把晚年生活过得充实而潇洒。72岁学摄影、开始旅行;80歲学修图、做美篇;83岁卖掉房子走天涯;88岁的“老乐”仍然在路上……   88岁的“老乐”耳不聋眼不花,腰板挺直,声音洪亮,精神矍铄。   70岁那年,老伴因病离世,“老乐”变成了一名独居老人,他曾孤独、无助。老伴去世两
期刊
据美国《防务新闻》网站近日报道,韩军将建造排水量达3万吨的“准航母”,并配备可以垂直起降的F-35B隐形战斗机,从而在轻型航母领域赶超日本。   报道称,韩军将在21世纪20年代末建成新一代两栖攻击舰,它将采用类似輕型航母的全通甲板设计,可搭载多架直升机。韩国国家战略研究所专家表示,这是韩军升级规划中首次列入轻型航母级别的大型舰艇,“将提升韩国海军应对中国和日本威胁的能力”。目前韩国海军现役最大舰
期刊
中俄军方7月23日进行了远程航空兵在亚太地区首次联合空中巡逻。俄罗斯军事专家伊戈尔·科罗特琴科表示,俄罗斯图-95MS和中国轰-6K战略轰炸机在日本海联合空中巡逻说明,两国准备好成为亚太地区安全的担保国。“俄罗斯和中国提出自己拥有的能力以及对于亚太地区局势发展负责并保证安全和积极推进议程的立场”。联合巡逻展示出中俄两国间在信任、开放和协作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据日本防卫省公布消息,中国
期刊
70年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不要说航母这大国重器,就连海军建制都没有。谁能想到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海军诞生时仅仅只有13个人。   当年6月,为了解决海军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司令员张爱萍一面亲自走出去访贤纳士,一面以华东海军司令部、政治部的名义在香港《大公报》上刊登了《关于招收原海军人员参加人民海军的通知》:“凡一切曾在国民党海军中工作,而今后决心献身新民主主义革命事业,志愿为人民海
期刊
中国一直有着一个航母梦,但是新中国成立50多年没有发展航母,原因何在?曾任海军司令员长达30年之久的萧劲光大将道出了其中的秘密:“过去几十年里,我们没有航母,不是不需要,也不是不想搞,而是搞不了,也不可能搞。”一句“搞不了”,反映出当时中国政府和军队的无奈。   1998年4月,香港创律集团子公司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通过竞标,击败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公司,最终以2000万美元的价格买下苏联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