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创新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创新素质的丰富内涵,认识到创新素质在学生一生发展中意义,认识到我们的教育究竟如何革新,才能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如今,我们面对第三次人类文明——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需求已日益迫切,它要求从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结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对教育进行创新,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二、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
三是创新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
三、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
我们要从旧的教育模式向新的教育模式实施转变,必须对教育整体结构中的各环节进行创新,具体应该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评价体系与方法的创新等方面。
1.树立新的观念
要真正把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纳入实质性的轨道,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创新的观念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创新的价值观。所谓创新的价值观,是指要充分认识创新在整个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使创造力的价值深入到全社会的每个公民的心灵深处。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树立起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把积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第二,创新的教育功能观。一旦我们认识到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才会积极探索和挖掘教育中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因素,而避开传统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消极因素。
第三,创新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新的人才观强调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著名的计算机专家谭浩强教授指出,现在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由知识的积累改变为知识的检索和知识的创造。
2.课程内容的创新
第一,课程内容应该体现时代性。
第二,课程结构应注意广博性。
第三,课程设置应增加创新能力发展的专门知识。
第四,课程形成应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
3.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要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采取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感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不论是哪种教学方法,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方法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要注重启发引导。
第二,要注重民主化教学。
第三,要注重开放式教学。
4.创新教育与教育评价体系及方法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对原有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大力革新,使教育评价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出正确的导向功能。
第一,要建立创新的考试评价标准。
创新的评价标准要对学生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科的主要事实、概念、原理、定理的理解方面,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第二,应改变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传统的教育中,过分强调考分的高低,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不敢创新,只能按照教师所教的知识和方式去回答问题,这会造成学生谨小慎微和因循守旧的个性,也恰恰是创新人才形成的天敌。
第三,应改变由教师单一评价的模式。
在具体的评价方式上,可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口试、开卷考试以及实践能力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通过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可以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形成。
总之,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关键在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也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一、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
从宏观角度来看,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从微观角度来看,创新教育对个人良好素质形成和发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如今,我们面对第三次人类文明——知识经济的到来,创新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需求已日益迫切,它要求从教育体系、教育模式、教育结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对教育进行创新,切实提高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培养大批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
二、创新教育的内涵
创新教育就是根据创新原理,以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理论和方法,重在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创新教育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引导下,人们才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力,释放创新激情。
二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它是指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过程,它要求重新组织观念,以便产生某种新的产品。
三是创新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创新情感为动力,如远大的理想、坚强的信念,以及强烈的创新激情等因素。
三、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
我们要从旧的教育模式向新的教育模式实施转变,必须对教育整体结构中的各环节进行创新,具体应该包括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手段、评价体系与方法的创新等方面。
1.树立新的观念
要真正把创新性的人才培养纳入实质性的轨道,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创新的观念应该包括以下三方面:
第一,创新的价值观。所谓创新的价值观,是指要充分认识创新在整个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使创造力的价值深入到全社会的每个公民的心灵深处。总之,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树立起以创新为荣的观念,把积极创新、推动社会进步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应尽的义务。
第二,创新的教育功能观。一旦我们认识到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中的重要作用,我们才会积极探索和挖掘教育中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因素,而避开传统教育中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消极因素。
第三,创新的人才观、学生观、教师观。新的人才观强调的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著名的计算机专家谭浩强教授指出,现在衡量人才的标准已由知识的积累改变为知识的检索和知识的创造。
2.课程内容的创新
第一,课程内容应该体现时代性。
第二,课程结构应注意广博性。
第三,课程设置应增加创新能力发展的专门知识。
第四,课程形成应注重活动课程的开设。
3.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要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就必须采取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教学方法。有许多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如情感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等。不论是哪种教学方法,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方法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
第一,要注重启发引导。
第二,要注重民主化教学。
第三,要注重开放式教学。
4.创新教育与教育评价体系及方法创新
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对原有教育教学评价方面大力革新,使教育评价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真正发挥出正确的导向功能。
第一,要建立创新的考试评价标准。
创新的评价标准要对学生评价的重点应该放在对学科的主要事实、概念、原理、定理的理解方面,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已学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能力。
第二,应改变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唯一标准。
传统的教育中,过分强调考分的高低,学生在学习和考试中不敢创新,只能按照教师所教的知识和方式去回答问题,这会造成学生谨小慎微和因循守旧的个性,也恰恰是创新人才形成的天敌。
第三,应改变由教师单一评价的模式。
在具体的评价方式上,可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小组评价、口试、开卷考试以及实践能力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通过丰富多样的评价形式,可以促使学生开放性个性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形成。
总之,创新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永远向前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不竭源泉。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关键在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只有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建立全新的教育创新体系,才能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强大的推动力,也才能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