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神性流淌着人性

来源 :金色年华·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uang1233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第七册12课《开天辟地》与13课《普罗米修斯盗火》都是以神化传说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文中通过塑造性格鲜明的两位神盘古与普罗米修斯,让学生深刻地去感受其身上所具有的那伟大的精神品质,从而内化、感悟,影响其自身的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两篇神话的语言优美、结构清晰,文中都已传说的形式引入课文,接着具体地描述开天辟地的过程与盗火的经过。学生受认知心理的限制,对传说等故事更感兴趣。文本以传说的形式引入就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让学生对文本的信息材料更感兴趣,文本依其自身的优势能够更进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语言文字,感受大神身上所具有的品质。在描述开天辟地的过程与盗火的经过时,文本采用形象的语句,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过程与经过,让大神触手可及,又似曾相识,让学生感觉就是近在咫尺的人,而非高不可攀的神,就是自己生活中熟悉的面孔,而非远在天边的陌路人。让神更具有人性化,而非一脸严肃、传经受道的圣士。最后,文中又用有力的文字表现了大神为了人类而不惜粉身碎骨,不惜经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的伟大精神。这时,神的形象与人的形象二者和谐地交织在一起,神与人统一起来,神人合一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矗立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感受是那么得高大,心中油然生起敬畏之情,并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最后迁移、内化,成为自己本质力量的一份子。
  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语言特色以及所要表达的内涵主旨,我们要将神更进一步的平民化,让神性之中更富有人性,让神性之中流淌出人性,让神成为人,成为学生熟悉的、触手可及的人物形象,这样神就会变得更伟大,神的光芒也会变得更耀眼、更璀璨。教学中,我依据学生的初读感受,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先前的认知经验,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生长点,两篇课文采用相同的教学结构:1.设置疑问,确定目标。教学初,教师采用谈话的方式引入,如果把大神看成人,你觉得它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学生依靠自己的初读感受,认为盘古神勇无比、舍己为人,而普罗米修斯具有着机智勇敢、坚强不屈、舍己为人等性格特征与品质。在学生初读感受的基础上,教师出示主问题,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二位大神的这些品质与性格特征,在问题的导引下,学生会更积极主动地走入文本,感悟语言文字。2.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中,教师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与文本进行先期对话,从整体上去感知文本,感受文本中神的形象。在学生的自读自悟中,神便会成为人一步一步地走进学生的心田,神也会成为人一样,在学生心中丰富起来,高大起来。3.细读课文,品析感悟。抓住文本的生成点,即文中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处,去透析大神的心灵,赏析大神的灵魂,更有利于使文本的语言被学生所感悟。在学生与文本的先期对话后,教师以文本的语言文字为凭借,即表现大神性格品质的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实现师、生、文本三者的对话,达到师、生、文本三者灵魂的和谐共振。文本的内涵,大神身上所流淌出的人性,被学生、教师所吸收,影响着其今后的人生轨迹。4.自由言说,内化外显。在学生的精神得到满足之时,大神的崇高被学生同化、顺应、吸收之时,教师应留出一定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去畅谈自己的所得,此时的谈也是一种内化,更是一种外显,它会影响着学生今后的行为准则,使学生的人生体验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人生响着崇高迈步。在课的结尾,教师以“大神在我身边”为题,让学生谈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大神身上所具有的人性光辉之美会照亮学生的心田,此时,大神身上的人性也自然流进学生的心田。
  以上的教学使神人格化,在神的身上赋予了人的本质力量,神性与人性得到了有机结合,二者得到了合一,神变得更崇高、更高大,而此时的崇高与高大都缘于拥有了人性的光辉之美。设置疑问,直接把神当成人来品析,拉近了神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神成为了生活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可感的综合体。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又一次地走进了神,神的形象与轮廓在学生的头脑中也进一步地清晰起来,而抓住文中表现神精神品质的句子与词语让学生品析,学生会走进神的心灵,而神的心灵也会走进学生,二者相通、相融、相生。最后,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表述,身形、人性的合一,规范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人生,学生身上显现出来的本质力量也会向前更进一步,这一切都缘于神性中流淌着人性。
  文本是既定的语言文字载体,它承载着编者的意图,承载着作者的表达意念,承载着丰满的艺术形象,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作为生与文本中介的教师,应该让学生与文本实现深度对话,是编者的意图、作者的意念被学生所吸收、接纳,使文本的艺术形象与学生得到机的融合、高度的统一,使文本的内涵与学生得到和谐共振、共享共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实现这些呢?1.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前经验、前理解对文本进行再创造。教师与文本的对话是课堂上师、生、文本三者对话的基础,教学前,教师要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走入文本的深处,挖掘文本的深度人文内涵,并进行开发利用,大胆地取舍、引申,使学生在认知感受上变得更形象、更直观。2.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前经验、前理解,拉近学生语文本之间的距离。课堂教学对话的主通道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措施,使主通道变得更快捷、更便畅,那就是拉近生与文本的距离,使生觉得文本中的艺术形象是那么得熟悉,是那么得可亲,有着似曾相识的感觉。教师使神人格化就是让神变得熟悉,让文字变得可亲,这种熟悉与可亲会引领学生更深入地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形象的灵魂深处。3.教师要准确地抓住文本中的生长点,实现生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文本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语言文字是由一个个语言符号构成,在这些语言符号中总有着使学生、教师、文本三者和谐统一的生长点。教学中,教师要准确地抓住这些生长点,使学生由此点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心灵。《开天辟地》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抓住第6自然段中“他知道天地再也不会合拢,就含着微笑倒下了。”中的一个“笑”引出对话的主题“他为什么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笑?从一个笑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有着一个“笑”字悟出了许多许多内容,盘古的形象也变得多元丰富起来。《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教学中,教师由句子“普罗米修斯是个勇敢而极富同情心的神”与“普罗米修斯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但他不后悔,也不屈服,情愿为人类而受苦。”而展开教学,走入文本,走进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的形象立刻高大起来。4.教师要留给学生自由言说的时空,内华文本的内涵,咀嚼文本的精华。课堂的开放会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放,心灵得到开放。一位哲人说过“自由是一切的基础”,在自由的氛围中,学生会畅所欲言,欲罢不止。自我的言说是对文本语言文字内化、咀嚼的外显,自我言说中也实现着向人生体验高峰的迈进。课的结尾以“大神在我身边”为主题说一段话,让学生把文本的人物放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来指导自我的行为,转化自我的行为。
  课堂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就要敢于对文本中的语言材料进行再创造,抓住文本中的有效生长点,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文本中的人文内涵自然地流进学生的心田。
其他文献
我非常欣赏著名物理大师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对真理的追求比对真理的占有更可贵!它道出了我们教育工作者落实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它也是我从教多年来的座右铭,它指导着我的教学过程,成了我忠贞不渝的教学理念。我认为这也是我们倡导的生态课堂的精髓,更是361课堂的真谛。就物理学科而言,物理课堂是打造生态课堂的重要阵地,361课堂教学思想对物理学科来说,落实起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61”课堂的关系:“三段
期刊
课堂提问、资源生成、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让提问、资源、评价有效地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笔者认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如下三点:  一、优化提问策略,增强提问效果  在历史教学,教师常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当前学情,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学生抛出若干问题,利用问题指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使教与学步入一种融洽的、和谐的对话与分享情境。有效的提问应当是适度的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中学生应该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课外自读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300万字。”多个省份已于 2007年开始相继将文学名著纳入高考考查的范围,而且力度都相当大。由此可见,高中生课外名著阅读贫乏的现状足以令人堪忧,高中课外文学名著阅读教学也随之倍受重视。然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凸显的问题也不能不倍受关注。  一、“雷声大,雨点小”——学生对课外名
期刊
《直线与平面》一章是整个高中数学教学中立体几何内容的基础。由于概念、定理较多,知识结构复杂,题型面广,综合性较大,加上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历来被师生视为立体几何学习的“拦路虎”。本文拟就如何理清这一章的教学脉络及展开教学谈谈个人体会。
期刊
【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不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还要确立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这对我们校长和教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高效课堂;要求  构建高效课堂是时代的需要,是新课标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不仅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还要确立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还要改变我们的教学模式,
期刊
【摘要】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也要求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由此可见,让学生学会质疑有多么重要。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质疑,交给他们质疑的方法。  【关键词】鼓励;质疑;方法  曾经有一位学者指出:美国的课程是引导孩子发现问题,中国的课程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前者
期刊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孩子们阅读的书籍中多了这么一类书:厚厚的一大本,书名看似来头不小——《小学生必读的100个智慧故事》《让故事教给孩子一颗感恩的心》《小学生心灵鸡汤》……翻开来读,文章篇幅短小,结尾常有一段阅读启迪、编者感悟之类的话。让人料想不到的是,这类书很快在孩子中流行起来,同学之间相互传闻,成为班级课前演讲、阅读交流的主要书籍,甚至引领着作文的方向。  我们仔细翻阅一下这类书,发现基本是
期刊
【摘要】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如何创造良好的小学语文教学气氛呢?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主导作用;主体作用;师生互动;多媒体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公共情绪状态,它是课堂教学能否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数学课堂气氛,对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化教学效果等都
期刊
活动背景:  人类学家梅尔文?科恩特指出:“完善的个体发展离不开同龄伙伴和异龄伙伴的交往,它们各自获得的益处是不同的。”因此,当我国独生子女社会化问题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时,我园开始了各种形式的混龄教育的尝试,试图补偿独生子女社会化方面的某种缺憾。本次活动设计是大班和小班的混龄活动,选材屏南民俗活动“走鸳鸯板”,力求通过本活动解决两个问题:一、探索闽东本土文化教育内容在“大带小”活动中的实施;二
期刊
最“美”父亲  每当我听到歌声:那是我小时候,常坐在父亲肩头,父亲是那登天的梯,父亲是那拉车的牛——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盼儿归一柋闷烟满天数星斗……就不由自主想起了一位父亲,李森祥《台阶》中的那位父亲,我觉得他是最“美”的父亲。  父亲是一个农民,但他要强,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他的勤苦朴实,忠厚善良都是值得我们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