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饕驾到!一枚吃货的艺术素养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yilang78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本地年度最有趣的设计联合展“晒上海”和传世珐琅携手推出的展览“老饕”是一个结合传统珐琅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展览,以景泰蓝为材料,联合各个领域的一线设计师,在寻常的餐具中注入了精致高雅的气息。
  关注电影讯息的朋友们一定知道张艺谋的最新大作《长城》,先不论电影好坏,大家一定对里影片中的大反派饕餮印象深刻。传说中它是龙的九个孩子之一,是古代的神兽,传说中它没有身体,只有一个大头和一张大嘴,并且十分贪吃,见到什么吃什么,由于吃得太多最后被撑死。后人因为饕餮的形象,所以将贪吃、好吃的人称为老饕,直到著名的吃货文人苏东坡写了一篇《老饕赋》,里头讲述了中华饮食的精妙:“盖聚物之夭美,以养吾之老饕。”自此以后,老饕被用来形容懂得饮食文化精妙的美食家。
  吃这件事可并非张开嘴巴就成
  任何一种事物到了一定境界之后便不再单纯,味道成为一种概念,从而延伸出广大的想象空间。一位标准“老饕”除了关注眼前盘中食外,还得加上文化,两者结合才能让生活有滋有味。归根究柢“吃”这件事除了为基本生存,讲究吃、将吃提升为一种文化还源自于对生活的热爱。当对生活有足够热爱,才能将吃这件简单的小事,从生理上的口腹之欲进化为一种仪式。
  说到热爱生活,没人比得过一群设计师。设计师们致力于钻研微小的细节,在“可以用”的基础上变“更好用”,更让物品除了好用之外还得美观。设计师们让小至刷牙洗脸的寻常生活,都成为了一种仪式。这群热爱生活的设计师聚集在一起发起了一项名为“晒上海”的活动,每年集合一群不同领域的设计师们选择一项传统材料或工艺在设计中应用之,从而寻求上海文化创意新路径。
  吃饭可以简单到在公交车上以三明治解决,但也可以精致如《红楼梦》书中所描绘。传世珐琅今年与晒上海一起呈现中国饮食文化中,精致人文的一面,并且与设计师们一起大开脑洞,触类旁通地探索一个称职吃货该拥有的所有配备。从最平凡的生理需求—— 吃饭入手,走进每个人的生活中,让本属于宫廷工艺的珐琅展现在现代社会中的实用性。
  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珐琅工艺
  今年的晒上海设计师们选择以珐琅作为主题材料,由艺术家施君所领军的传世珐琅作为技术支持。对于传世珐琅来说,制作珐琅也是一种仪式。只有对工艺足够热爱,才能在这个步调快速的工业时代用纯手工细雕慢琢打造一件独一无二的珍品。在这些工艺师眼中,手上打磨的珐琅不只是一件物品,也是一种对于一生信仰的仪式。
  “铜胎掐丝珐琅”又称景泰蓝,历史上称为珐琅器,它的制作运用了青铜锻造、玻璃熔炼和金属雕錾技艺,使之既有瓷器、玉器般明亮润泽的质感,又有青铜文化的恢宏气势。古玩界中有句话:“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珐琅这样瓷铜金结合的独特工艺自古便比珠宝美玉还要珍贵,基本上是被皇家垄断的国宝,也成为当时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也因为珐琅集中了所有工艺特征为大成,所以也被视为国宝级技艺,为中华工艺水平之最高级。然而多数的珐琅工艺的形态都较为传统,不过传世珐琅一直致力于将珐琅以更现代的形式表现,让这项传统工艺重新回到当代语境之中。
  这次的合作对传世珐琅与设计师们而言,都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由于这群设计师来自各个领域,对于珐琅这一传统工艺起初并不十分了解,再加上传世珐琅设计总监施君为了不限制设计师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因此在初期沟通时,他希望不要因为过多解释材质属性而牵制了他们的设计。不过,这项决定让珐琅在后期制作时曾遇到一些困难。在掐丝珐琅设计中,多尽量避免直角,因为这样烧制时容易造成断裂。另外,平面珐琅比起曲面要容易掌握,铜胎珐琅又比银胎好掌握,因位银与珐琅彩的燃点相近,所以在烧制时要非常小心火候。这些珐琅产业中常见的弱点,传世珐琅在制造中都一一克服。
  如前所述,珐琅在古时是宫廷中赏玩对象,主要是以一些贵金属为主,只供皇家专用。但在民国之后,这些技艺因为缺乏资金,以至于无法传承。民国之后虽也有师傅,但是主要以部分镶嵌为主,并多以铜来做胎体,古法以然流失。设计师给出的设计稿可能得经过弯弯曲曲九弯十八拐,再加上在色彩选择上不拘一格,工艺师们也只有一再试验,将失败品打掉重练,才有了展出的作品。在展览作品中的每一处镂空,每一道金属折射,每一块珐琅细节,都是传世珐琅的工艺师们不断试验的结果,才有最后完美细腻的呈现。
  吃货们还应追求吃得漂亮
  除了外观的精致好看,我们从每一件餐具的设计都可以感受到设计师的巧思,适合古今中外每一个大快朵颐的时刻。


  由設计师王杨设计的“饭盒”结合了铜与珐琅结合,精致又有保温的作用,非常适合交通与外卖都不发达的时候,确保人们都可以吃上热呼呼的餐点。
  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餐,由设计师莫娇所设计的景泰蓝早餐盘“贰两半”结合了现代设计与传统工艺,以传统早餐为灵感所设计,精致的线条就像红楼中的出现过的菜肴一般,从平凡中显现出精致。
  古人讲究饮食应该节制有度,宜精不宜多。由设计师刘传凯所设计的“金饭碗”则诠释了不暴饮暴食的概念,以一个碗和一个碟搭配,鼓励人们适量饮食。自成一格的餐具也很适合独居者使用,以珐琅打造的碗碟倒扣上便有密闭保温的效果,便于与他人一同享用美食。


  对于爱吃、胃口大的人来说,餐与餐之间的点心非常重要。由设计师施君所设计的“三足金馋”点心架倒是十分适合这个时候的,这个灵感来自中国瑞兽的三足金蟾点心架饮食也讲究吉祥。
  珍惜粮食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课题。由设计师林琮然所制作的银制餐具“粒粒”以银器为胎体,并用透明珐琅烧制,其工艺细致,散落在餐具底部的饭粒也提醒人们粮食的珍贵。   西化饮食越来越常见,其好处就在于就餐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不受别人的约束。设计师陈建纶所设计的“刀叉碟勺”以西方餐具为主题,肥短的手柄增加了手感带来更灵活的操作,因此改变了用餐者的体验。
  餐桌艺术看起来是这几年才传入中国的“洋玩意儿”,但其实早在宋朝时文人们便会在瓷器上题词画画供宾客消摩等待开席的时间。而在精致如画的《红楼梦》中,这些物件摆饰更是重头戏。


  设计师颜呈勋所设计的“夜灯”杯子既可以用来盛水,将杯子倒放时也可用来做灯饰,不只是餐桌上的食器,也可以用来盛放月光,是精致又实用的摆件。
  餐点除了顺应人们的口味外,还需与自然时节搭配,以求健康。由设计师王卓然所设计的“食·自然”,以温润碧绿的荷叶为外形,则可以表现出人们希望以天然食材来保持养生。
  “花赏”也是餐桌上重要的摆饰之一,由张周捷设计的“刀线框珐琅”花瓶,便以现代工艺的锐角呈现古典的珐琅工艺,将西方的现代审美工艺与古典结合。
  老饕吃饭除了食器,环境也经过精心布置,《红楼梦》中便有一边吃饭一边听戏的细节。在现代社会中则有更方便的音箱,由杨继栋设计的“乐府”让食客们满足味觉之外还享受了听觉。
  茶文化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占了很大的一部分,以《红楼梦》为例,什么人喝什么茶搭配合种茶具也都有考究,饭后来杯茶解油腻也是豪门生活必须。中国人爱茶的精神也影响了当代设计师,三位设计师分别设计了三款不同的茶器。由侯正光的“春”茶海以珐琅泼画大气随意挥洒,而另一组茶海“不老”以“好客”為主轴,倒是可以体现使用者的热情。
  由设计师杨威杰设计的“套莲瓶”倒公杯,将喝茶与现代人对美感和便利性的需求结合,将现代设计融入古典工艺。
  由徐公伟设计的“曲水流觞”以茶代酒,倒是很适合阖家欢聚家时,吟诗作对的一团和气。
  除了喝茶,饮酒也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设计师杨文庆所设计的“寸光”除了盛酒外,还有温酒的功能,让怕冷的姑娘们也温暖起来。
  除了精巧的点心需要精致的食器搭配外,五颜六色的水果更要讲求与食器配色。由设计师丁伟的“角色”果盘,七彩的外型搭配各种均衡饮食的水果,让这些果子更显新鲜。
  现代人讲“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没有什么比饭后吸烟更富有满足感的活动了,不过近几日雾霾日渐严重,所以设计师胡文杰设计了一款更有质感的电子烟“大雾”,以更健康的方式来体验蒸汽文化。
  这些精致的珐琅食器看似简单但只有在现场才能细细体会,目前晒上海结束了在外滩五号的展出,不过在3月6日起即将在新天地三期商场中再次展出,展期将持续一周,想体验连古代皇室都舍不得使用的珐琅餐具的朋友们不妨把握机会。
其他文献
彩云之南,洱海苍山,多民族群居的灵秀宝地,蕴含了人们对原生态的无数向往。日新月异的鲜花之都——昆明,原生态与现代感的交融,在发展中不断迸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一场别出心裁的盛会也在此上演。  视听盛宴回馈18载信任  “感恩18载,俊发购房狂欢节”群星演唱会,是俊发产业在18载“成年”之际回馈给业主们的一份厚礼。美轮美奂的舞美效果,接踵而至的重磅明星,更有精心打造的舞台剧,将品牌理念和感恩之情诠释得
期刊
Sia Deng  爱,是毒药,也是解药  在Sia看来,爱情是戒不掉的毒药,更是治愈人的解药。  她的微信公众号里曾经写道:“你是否还记得,那一次,爱情如何将你点燃,如何带来致命的甜蜜,又是如何发展到最后噬骨的疼痛?”  是的,爱是一种力量,无形地改变着一个人。从外貌、举止、喜好甚至说话的方式,你都会越来越像另一个人。但当剩下你独自一人时,那种无助与空虚的感觉也许会让你瞬间坠入深渊。  吞下这颗
期刊
最近,在今年的1月7日,上海红坊艺术园区内的On Stage里,举办了一场噪音音乐会。网络海报上写道:“一次声音的狂欢/一段听觉的冒险旅行/一个时空交错的梦境/一首无法重复的乐曲/一场超乎你想象的音乐会……”  “噪音阳台”音乐会  周勇和李剑鸿,是这场音乐会的主角。他们站在台前,呻吟嘶吼,或是弹奏敲击,又或站在笔记本电脑前,而来自扩音器中的尖锐噪音与人声的合谋,足够让全场观众有种“始终处在即将窒
期刊
当艺术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人们对于艺术品的态度已经不仅仅停留在“鉴赏”这一层面,而更希望能够依靠它来实现投资回报。于是,各种艺术金融的形式应运而生,例如艺术基金、艺术品信托、艺术证券等。  但任何与商业挂钩的事,势必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中国的艺术基金在2011年至2013年期间,曾“如火如荼”地燃烧了一把,那时诸多的艺术机构、金融机构都蜂拥而至,企图在这块大蛋糕上分得一杯羹,但很快这一投资方式却
期刊
谈到艺术,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一个虚无的、高冷的领域,但在多年从事艺术地产的李林燊眼中,艺术与商业之间,其实也可以做到一个巧妙的结合,从而发挥出各自最大的价值。在采访最初,我原以为他所操作的与市面上一般的艺术基金大同小异,但在真正聊过之后,才发现相比投资回报率,他的所做所想早已超出了“艺术品仅能带来收益”的层面,而有着更深层次的期许。  提供平台,将艺术与金融结合起来  2015年,由李林燊注册筹建
期刊
作为太和艺术空间2017年首次展览,由贾廷峰策划的“命运|一次为了重聚的告别”俞心樵艺术展于1月15日开幕,展期将跨越春节,至2017年2月12日。  基于对悲观的社会现实及生存现状的深刻考量,艺术家俞心樵以近作《命运》系列给予了回应。他认为集体价值观的大面积坍塌,不可仅仅诉诸于政治形态、社会环境、历史遗传的外部借口,其根本问题在于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  从2016年俞心樵个展《安静》至今己过了半
期刊
所谓艺术基金,其实是以集资的方式投资特定区块的艺术品,一般来说具有三年或以上的闭锁期,利用每一件艺术品不同的特性与市场性进行长短线的配置,以期降低买卖风险,提高投资报酬率。它具有完整的结构体,除基金本身由专业艺术经理人团队进行操盘与买卖,所购买的艺术品委由托管单位管理,募集资金到艺术品的买卖也皆在法律单位的监督与会计单位的查核下进行。投资者对于投资的艺术品仅拥有权利,不拥有艺术品实体。  从井喷到
期刊
6月28日,由安信信托与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强强携手,联合设立的“安信信托+ART021扶持艺术发展专项基金”发布会在上海至美艺术发展中心成功举办。人们对于艺术往往停留在“不食人间烟火”般的印象中,而一旦有金融类的企业介入,则难免会令人们稍稍迟疑一下,毕竟金融代表着商业,若是将艺术商品化,那么人们一直以来所崇尚的这片心灵的净土,该安放在何处呢?  为此,本刊特别采访了安信信托股份有限
期刊
这是一位生活在当代,却与先贤“热络神交”的著名学者兼书画家。  他在国学修养、美术史论、美术教育、书画创作、书画鉴定、艺术收藏方面均有突出造诣,被评论界称为“通人”。前不久韩天衡美术馆为他举办了“海上长风”翰墨萃真个展,通过欣赏他各个时期的书画作品,对这位“时代的艺术大儒”,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他叫徐建融,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史论教授,著作等身,已出版一百多部,这是我早就知道的,也感佩他学问上
期刊
在高手林立、名家辈出的书画领域,徐建融是一位学识渊博、书画精通的学者型画家,他精于史论研究,又兼长书画创作,有评论称他是“通人”,是“我们时代的艺术大儒”。  在采访前期查阅资料时,我们原本担心他身上会有艺术家惯有的“傲气”,但在见面落座后发现:一切都是我们多虑了。徐先生学富五车,却不摆架子,用一口带着上海口音的普通话耐心地回答每个问题,并一而再,再而三地表示“你们辛苦了”,言语中的真诚毋庸置疑。
期刊